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科举--不只是考试(精)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作者 李兵//刘海峰
出版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内容推荐

科举不只是一个考试制度,更是古代中国的制度支柱和文化主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李兵、刘海峰著的《科举--不只是考试》用讲故事的方式,讲述历代科举的发展历程和制度建设,将科举制度的公开考试、公平竞争、择优录取的合理内核呈现出来。在此基础上,分别讲述了科举对中国政治、教育、文学艺术、社会习俗、学术、科学和东亚、西方的影响,能让我们对这一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千年的制度对中国文化产生的影响有全面的、正确的认识。

目录

自序

一 引言: 褒贬不一 追本溯源

 1.“误会”科举

 2.“恶评”科举

 3.“好评”科举

 4.科举的历史渊源

 5.察举选才的利与弊

 6.科举创立是历史的进步

二 唐代:发展奠基英雄入彀

 1.常科地位的嬗变

 2.制科的地位

 3.“二李纷争”与科举改革

 4.报考与应试

 5.纳省卷与通榜

 6.行卷的利与弊

 7.通榜与行卷的影响

 8.外国人应试科举

 9.放榜后的庆祝

 10.武举制度

三 宋代:至公之制科举社会

 1.宋太祖的科举改革

 2.宋太宗的科举制度建设

 3.宋真宗完善科举制度的举措

 4.北宋中叶的改革

 5.以“德”取士的尝试

 6.实施糊名誊录的争论

 7.考试公平与区域公平之争,

 8.科举对宋代社会的影响

四 辽金元:科举魔力影响外族

 1.辽朝的科举

 2.金朝的科举

 3.元初科举的中断

 4.元朝科举程式

 5.程朱理学科举化

五 明代:科举永制 八股取士

 1.明初荐举与科举的反复

 2.南北榜案

 3.会试分区录取

 4.乡试录取时对特殊群体的照顾

 5.防止冒籍的制度

 6.八股文的演变

 7.八股文的功用

 8.八股文的弊端

 9.科举在明代社会的地位

六 清代:程式缜密盛极而衰

 1.报考的身份限制

 2.禁止女性报考

 3.年老应试

 4.年幼应试

 5.保结措施

 6.县试与府试

 7.院试

 8.乡试主考官的选派

 9.贡院的基本结构

 10.号舍

 11.试卷处理

 12.阅卷

 13.录取与放榜

 14.举人的出路

 15.会试

 16.殿试策问与对策

 17.殿试阅卷

 18.皇帝钦点状元的传说

 19.传胪大典与三鼎甲分布

 20.新科进士的待遇

七 舞弊:手法多样大案频发

 1.代考

 2.夹带

 3.传递

 4.通关节

 5.客观认识科举舞弊

八 清末:科举革废价值犹存

 1.鸦片战争前后对科举的批评

 2.戊戌维新前后的科举改革

 3.清末立废科举

 4.废科举的影响

 5.废科举后的反思

九 影响:绵延千年远播海外

 1.科举与政治

 2.科举与教育

 3.科举与文学

 4.科举与社会

 5.科举与习俗

 6.科举与科学

 7.科举与东亚文明

 8.科举与西方文官政治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16:0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