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天才的另一面(弗洛伊德)(精)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英)丹尼尔·史密斯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1856年5月6日西格斯蒙德·什洛摩·弗洛伊德出生于摩拉维亚地区一个名为弗赖堡的镇,当时这里还是奥匈帝国的领土(弗赖堡现名普日博尔,在捷克共和国境内)。他是双亲婚后养育的第一个孩子,父亲名叫雅各布·弗洛伊德,是一名勉强算得上成功的羊毛商人,母亲婚前的名字叫阿玛丽娅·纳坦松。雅各布的年龄比妻子大得多,此前已经有过一段婚姻,并育有两个孩子,两人婚后阿玛丽娅先后为他生下了六个子女。

西格(弗洛伊德在家中的昵称)出生一年后,他的弟弟(名叫朱利乌斯)也降生到了这个家庭。幼弟的诞生使尚在襁褓中的西格早早体验到了嫉妒和厌恶的情绪,而朱利乌斯在1858年不幸夭折,又让西格在后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生活在愧疚中。总的来说,弗洛伊德日后回忆在弗赖堡的童年生活时,依然认为那是一段平静而幸福的日子。他在1931年所写的一段文字中提到了弗赖堡:“有一点我非常确定,在我内心深处——尽管被其他情绪掩盖着——仍然住着那个来自弗赖堡的快乐的孩子——一位年轻母亲的长子,那里的风物、土地都在我幼小的心灵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然而天堂般的生活总是特别短暂。随着雅各布的生意开始走下坡路,一家人在1859年搬到了莱比锡,紧接着又在西格四岁那年迁居到了维也纳。当时的维也纳是欧洲最繁华的大都市之一,正处在它最辉煌的岁月,然而对年幼的弗洛伊德来说,却是一座阴郁而冷漠的城市。尤其是日后让他深恶痛绝的反犹太主义思潮正在都市的阴暗角落酝酿发酵。虽然他的父母都不能算是虔诚的犹太教徒,但弗洛伊德还是感受到了陌生人对于他是犹太家庭出身的敌意和仇视。我们在后文中还会提到,这对他后来的职业生涯和个人生活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维也纳给他留下糟糕印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弗洛伊德一家很长一段时间都深陷穷困的泥淖。不过相对而言,年幼的西格作为最受母亲宠爱的孩子,依然能够过上保证温饱的生活,至少在这一点上要强于他的兄弟姐妹。阿玛丽娅习惯唤他为“我宝贝的西格”,尽管家中一贫如洗,他还是能够享受到母亲的偏爱。一个最好的例子是1866年的时候,在这样一个有两位成年人、七个孩子的大家庭里,只有西格能够独自拥有完全属于自己的房间。其他孩子只能靠蜡烛照明,他却被允许使用一盏煤气灯。

弗洛伊德之所以能够获得母亲的偏爱,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他在学习上已经开始展露才华。在接受了家庭教育作为启蒙之后,他进入利奥波特施塔特公立中学(一所文理学校)学习,在之后的七年中,他每个学期的成绩都在班里名列前茅。他在学校里结交朋友时也非常聪明,逐渐在身边聚集了一群能够相互帮助的同学,其中就包括了日后杰出的社会民主主义政治家海因里希·布劳恩。弗洛伊德、布劳恩,另外一个名叫爱德华德·希尔博斯坦的男孩及弗卢斯家的三兄弟逐渐结为形影不离的挚友,定期在当地的咖啡馆聚会,共同思索和讨论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及宇宙万物等话题。弗卢斯兄弟在弗洛伊德的成长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他们将自己的姐姐和母亲介绍给了弗洛伊德,而弗洛伊德对这两位女性都抱有深深的好感。弗卢斯兄弟在毫不自知的情况下,为弗洛伊德在日后的研究工作中提出完整的性欲理论奠定了基础。(P10-12)

目录

引言

01 为追求卓越早做打算

02 弗洛伊德心中的英雄

03 发现兴趣所在

04 扬名立万

05 头撞南墙

06 一切尽在头脑中

07 发现无意识

08 最爱你的人是你自己

09 不必感到拘束

10 医生,先治好你自己

11 敢于做梦

12 得偿所愿

13 雪茄可不只是雪茄

14 性,无处不在

15 俄狄浦斯情结

16 科学之人?

17 影响弗洛伊德的那些书

18 事关生死

19 女性的奥秘

20 注意你的言辞

21 当玩笑不再是玩笑

22 与本性相违的社会

23 弗洛伊德与战争

24 掀起一场运动

25 是敌是友

26 劳逸结合:消遣和娱乐

27 弗洛伊德与宗教

28 凭自己的意愿离去

29 留下的遗产

30 非凡历程

参考书目

序言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一位有着科学背景的小说家。但他对此并不自知。而在他之后所有‘该死的’精神病学家也都没弄明白这一点。”

约翰·欧文,《巴黎评论》

“作家访谈录”栏目结集(1988)

在这套《走近大师》系列丛书所涉及的人物中,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可能是最神秘的一位。被誉为“精神分析之父”的弗洛伊德首次提出了“无意识”这一科学概念,通过分析梦境和思想,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挖掘和探索人类心灵黑暗角落的大门。他凭借自己的工作颠覆了人们对精神疾病的看法。罹患精神疾病曾经被看成生理缺陷、道德败坏,乃至行事恶劣。他的工作成果让人们看到了希望:心理问题不但能被发现,而且也许能被治愈。

同时,弗洛伊德还颠覆了前人的学说,推翻了当时流行的信条,称得上是一位打破陈旧思想的先锋。出身犹太家庭的他无畏地挑战了社会的上流阶层和自诩在智力上高人一等的精英。如今,他的思想和理念已经渗透当代文化的各个层面。他的研究成果在电影、电视、音乐和文学作品中可以看到,在课堂和讲座上可以听到,甚至在我们的语言中也可以寻到蛛丝马迹。正是因为有了弗洛伊德,我们才有可能在日常对话中使用“无意识”、“自我”、“力比多”、“俄狄浦斯情结”、“阴茎嫉妒”、“弗洛伊德式口误”、“心理医生的沙发”、“肛门便秘型性格”等词汇。他的名字甚至成为一个形容词,纵观历史,能获得这种殊荣的人物寥寥无几。

毫不夸张地说,他原创的一些概念改变了人类看待世界的方式。他将我们的关注点从周遭的宏观世界及其运行规律——宇宙、社会、宗教,转移到了人类自身——我们的意识。值得一提的是,弗洛伊德在书桌前的窗子上挂了一面镜子,这样他即便是在眺望窗外世界的时候也能够观察自己。心理学家约翰·凯尔斯特罗姆曾经说过:“相比爱因斯坦、沃森和克里克;相比希特勒、列宁;相比罗斯福、肯尼迪;相比毕加索、艾略特、斯特拉文斯基;相比披头士、鲍勃·迪伦,弗洛伊德对于当代文化的影响更加深刻和长远。”

然而在今天人们的眼中,弗洛伊德却是一位毁誉参半的人物。1939年他去世以后,科学的发展毫无疑问已经将他的成就远远地抛在了身后。许多当时他认为是真理的研究成果在今天看来只能被称为推测、假说或者猜想。他的学说中许多基础性原理,比如“本我、自我和超我”、性心理发展模型、对梦境进行解析的理论,在很大程度上都已经被推翻。爱因斯坦这样评价他:“他的眼光非常敏锐,没有什么能让他误入歧途,唯一的例外是他对自己的理论过度自信。”因此,如今在临床治疗中已经很少直接应用弗洛伊德的理论。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对探索人类心灵所做的科学贡献不值一提。尽管他的研究成果中还有许多不完整的地方,有些内容甚至已经被证明是谬误,但他开创的研究方法为后人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同时孕育了新的科学发现。用弗洛伊德最近一本传记的作者亚当·菲利普斯的话来说,“他证明了人类在对自身缺乏了解这件事上是个‘天才’”。

因此,明智的做法是不要将弗洛伊德视为一位现代意义上的科学家,而应当把他看作一个文化标签。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哈罗德·布鲁姆2006年曾经说过: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影响依然深远,但这样的影响并非来自他科学家或医生的身份。已故的弗朗西斯·克里克把弗洛伊德称为写得一手好文章的维也纳医师。这个说法虽然幽默,但未免有失偏颇。弗洛伊德之所以影响深远,是因为他与普鲁斯特和乔伊斯有着相同之处:深刻的洞察认知能力、华丽壮美的行文风格及卓绝的智慧。”

弗洛伊德的个人生活不但复杂,而且有趣。他的一生充满了矛盾:深受犹太血统的影响,却是个无神论者;对友情非常忠诚,最终却与挚友反目成仇;渴望财富和名望,但却不能忍受随之而来的束缚。弗洛伊德与妻子的婚姻维持了五十多年,但却有证据表明他有过出轨的行为(出轨对象很可能是家族内部的成员)。从另一方面来看,他的职业生涯迫使他深入地剖析自己。1905年,他写道:

“像我这样的人,不断探究人类内心深处隐藏的恶魔,与之殊死搏斗,无法奢望在这场战斗中全身而退。”研究工作的性质使弗洛伊德不得不向外界公布一些有关自己的信息——他所著的大量论文都以自己为研究对象——但是他对别人记录自己的生活深恶痛绝,并竭尽全力捍卫自己的隐私。因此,还原真实的弗洛伊德成了一项极具挑战性、同时又能带来巨大成就感的工作。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本书不可避免地回顾了弗洛伊德许多具有革命性意义的研究成果,但是撰写本书的目的并不在于重新诠释他的理论。实际上,弗洛伊德的许多论文都具有极强的可读性——他因为“清晰明了、无可挑剔的写作风格”于1930年被授予歌德文学奖。但他本人对这次获奖却非常不满,原因是只有写作风格得到了认可,而自己的科研成果却未被提及。总而言之,本书的主旨在于探索弗洛伊德这个人物形象——他的个性、灵感、动机、理念和方法。

1932年,弗洛伊德把他对美国第二十八任总统伍德罗·威尔逊进行心理学研究的成果编纂成书,请允许我摘录其中的引言作为本书的开始。也许这段话正是对他自己的写照:

“古往今来,愚人、空想家、妄想症患者、精神病人和疯子在人类历史上总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倘若他们托生于帝王之家,他们往往会造成灾难浩劫,但偶尔也有例外。这样的人会为他们的时代和后世带来深远的影响,推动酝酿重大的文化变迁,促成伟大的发现和变革。他们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一方面得益于他们个性中健全的部分,即与常人无异的品性;而另一方面正是由于他们人格中疯狂病态的特质——成长造成个性的偏颇、对某类事物的恣意渴望及对某个目标心无旁骛的偏执追求,使他们能够带领其他人冲破整个世界的重重阻挠。”

内容推荐

弗洛伊德被誉为过去两百年来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的著作重新定义了神经病学和精神疗法领域,极大地颠覆了人类看待自我思想的方式,而他最大的成就是将生僻的概念引入了主流文化。弗洛伊德在自己的学说中提出的如精神分析、俄狄浦斯情结、移情、无意识、压抑、弗洛伊德口误等概念更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了人们的认知和意识之中。

为前人所未曾为,言前人所不敢言,将模棱两可的研究变成一门真正的科学,弗洛伊德在此过程中的动机和人生哲学值得我们一探究竟。丹尼尔·史密斯著的《天才的另一面(弗洛伊德)(精)》将带你走近这位大师,了解“精神分析之父”光环下的弗洛伊德,是什么造就了他不畏挑战的信念,令他获得才思泉涌的灵感,做出前无古人的研究?你将读到一个更加完整的弗洛伊德,既是天才弗洛伊德,又是凡人弗洛伊德。

编辑推荐

还原真实的弗洛伊德成了一项极具挑战性、同时又能带来巨大成就感的工作。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丹尼尔·史密斯著的《天才的另一面(弗洛伊德)(精)》不可避免地回顾了弗洛伊德许多具有革命性意义的研究成果,但是撰写本书的目的并不在于重新诠释他的理论。本书的主旨在于探索弗洛伊德这个人物形象——他的个性、灵感、动机、理念和方法。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9: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