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伦历险记”共三册,讲述了皮珀族的年轻人威伦如何运用智慧和勇气,联合其他民族的朋友、地精等,一起为大地争取幸福安宁的生活的故事。帕特里夏·赖特森著方卫平主编戴红珍、徐海华译的《威伦历险记(2明暗之水)/国际安徒生奖大奖书系》是第二册,书稿主要从“返乡的旅途、英雄的称号、东方的骚动、尤拉拉的重生、 混沌初始的黑暗、 阳光下的歌者、水精灵”这七个方面去描写了带着魔法石的英雄威伦和他的搭档尤拉拉,与水精灵、石头精灵等在小溪里、岩石中、树林里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反映了世间万物都是大地创造的,都是有生命力与感应力的。
帕特里夏·赖特森著方卫平主编戴红珍、徐海华译的《威伦历险记(2明暗之水)/国际安徒生奖大奖书系》是“威伦历险记”三部曲第二部。一场狂风暴雨正在古老的南方大地上肆虐,杨戈姆拉被洪水冲向了大海,她远离了自己的家乡。此时精灵之王威伦带着魔法石和他的搭档尤拉拉正从他的家乡向大山深处走去,他们要去解决其他族人水井和山泉干涸的问题。精灵之王威伦以他的勇气和智慧使变成野兽的尤拉拉蜕变成人;他一路跟着水中的歌声解救了被库林家婆娘关起来的水精灵杨戈姆拉,并使她蜕变成美丽的姑娘慕拉……
这个秘密就隐藏在诡秘的水流之中。平静的水潭里盘踞着一股暗流。
“水流进来也能流出去,”杨戈姆拉自言自语道,“总会有出口的。”
杨戈姆拉循着水流的线索,一路潜行,最后水流被浑浊的潭水隐没。杨戈姆拉只能等待。她又吃了些黏土,好让身体恢复,体表的柔软黏液重新长出来。就这样,慢慢地,杨戈姆拉跟着水流的踪迹来到入水口,又发现一条更宽敞的暗道,于是滑了进去,由此进入了大地的腹地。
同一片黑暗,哪怕是混沌初始的黑暗,带给人类与精灵的,却是截然不同的感觉。古老的精灵们视力更好,不至于孤立无援,周围也不是一片死寂。他们能感应到万物的律动。比如说,其他精灵颤动时发出的和谐与不和谐的声音,石头强劲的低吟,河水温柔的和声,等等。真菌生长,蟋蟀爬动,蜘蛛疾行,所有这些动静都会引来其他精灵的微弱回应。对古老的生命体而言,这一切都是讯息。
然而,杨戈姆拉只熟悉潺潺的流水,广阔的天空,而不是藏在地底下的暗流。她失去了故乡,对她的同类以及族人而言,这便意味着黑暗,意味着迷失。她习惯了放声大笑,纵情歌唱,狂放嬉戏,还有手牵着手——这一辈子,但凡是在视线之内,无论身在何处,她总看到自己与姐妹们待在一起。而现在,她却是孤零零的,迷失了自我。她想念自己的姐妹们,想得好苦啊。
杨戈姆拉继续向前行进。她钻暗道,入水潭,穿甬道,进溶洞。她不知道现在是白天还是黑夜,她只选定了一个方向——向上走。可惜就连这个方法也时常行不通。她经常踩进滚烫的水里,不得不仓皇逃离。水流不知通向何方,经常无故消失,根本没有固定的模式可言。即便如此,杨戈姆拉还是不时碰到一些隆起的平地,溶洞里、甬道里只有一层浅浅的黑苦水,她得靠脚底下的泥沙,才分辨出水的存在。起初,她好开心啊,以为自己终于解脱了。因为黑苦水很诡异,竟会灼痛她。但不消多久,她又要被迫再去找水。渐渐地,她适应了水,不再被它灼痛了。
杨戈姆拉还适应了许多陌生的事物。遇到空气闷热难当的时候,她便潜入水中,一躲了之。当她第一次将一块石头投到溶洞的水潭里时,水里发出一个清脆的音符,宛如喜鹊的歌声一般。岩石接过音符,将它来回传递,最后整个溶洞与甬道都回荡起喜鹊的叫声。杨戈姆拉原以为是精灵在作祟,慌忙躲开了。后来,她熟悉了水与岩石相互召唤时发出的各种声音。偶尔她也会故意惊动它们,来给自己做伴。她的眼睛变大了,目光也更敏锐了。她看到一个龇牙咧嘴的轮廓,吓得赶紧逃跑。事后才明白过来——那是某个远古巨兽的头盖骨,死了足足有一个世纪之久。她还看到过一种石头,上面积满了雨珠,宛如飞泻直下的水珠或水流,显得晶莹剔透。其实,那只是石头,很硬,不会动,一碰就碎。
杨戈姆拉听到过一种声音。在地下深处,那是最匪夷所思的声音——远处传来了狂风凄厉的呼啸声。溶洞里的空气被吸走,一阵凉飕飕的冷气被灌了进来。但她明白,这儿是地底下,不可能有风或者是冷空气。她站在那里听着,浑身瑟瑟发抖,即便她性子再野,也被吓得一动也不敢动。这风可不是杨戈姆拉能与之对吼闹着玩的,这是精灵们的风。她滑人水潭,躺在里面,吓得一动也不动。
在这之后,杨戈姆拉无意间闯入一个冰窟。她从没见过冰。一开始,她以为这个东西热得烫手,不料却发现它冷得刺骨。她曾经碰到过其他生物,回想起当时的谈话,她想起来了,这就是冰。
杨戈姆拉好想遇到精灵,但又不敢。在这个山洞里,她是外人,是入侵者。有时候,一团阴森森的影子会停留在洞壁处,或者是堵住甬道。每逢这种时候,杨戈姆拉便知道有个精灵在附近出没,于是赶紧躲到水里去。有一两次,她看到荧光体在移动,便悄悄地跟在后面,但又不敢靠得太近,结果跟丢了。她不敢大吼,只好坐在水潭中,气得直哭。她好孤独啊。
又有一次,杨戈姆拉跟踪一个类似的发光体,发现它走得越久,荧光越亮。她害怕极了,只好转身离开,踅人旁边的岔道。没想到拐了个弯后,岔道居然并入了原先的溶洞。顿时,眼前豁然开朗,她看到了其他的精灵。她好久没有见到同类,不舍得溜走。于是,她索性留下来窥视。
P8-10
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奖(以下均简称国际安徒生奖)是国际上公认的儿童文学作家和插画家的最高荣誉奖项,其宗旨是表彰获奖者为青少年儿童文学事业做出的永久贡献,每两年评选一次。评选过程中,提名作家和插画家的所有作品都要经过筛选。随着儿童文学的不断发展,国际安徒生奖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自1992年起,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成为这一奖项的最高监护人;从2009年起,韩国的南怡岛株式会社成为该奖项的赞助机构。
颁奖典礼在隔年举行的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以下均简称IBBY)世界大会上举行,获奖者会被授予一枚刻有安徒生头像的金质奖章和荣誉证书。国际安徒生奖于1 956年首次设立儿童文学作家奖,并于1966年增设了插画家奖。此后,许多优秀作家和插画家因获得这一奖项而永载史册。
推举候选人的任务由IBBY各国家分会承担。国际安徒生奖的评委会委员由各国家分会推荐,再由IBBY执行委员会选举产生。评委们来自世界各地,均为儿童文学领域的专家学者。
我有幸在2008年和2010年当选为国际安徒生奖评委会委员,并在2012年当选为国际安徒生奖评委会主席。我认为这是一项充满意义的工作,因为评委会必须通过两年严谨细密的调研,从来自世界各地申请评奖的作品中,选出美学与文学兼备、原创与创新并存的作品。在评选工作中,对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作品,评委会都会根据文学和艺术的评选标准,独立自主地作出裁决。
因此,当我获悉中国的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将要出版这套“国际安徒生奖大奖书系”时,惊喜之余备受鼓舞:有了这套书系的出版,千百万中国少年儿童就获得了一把金钥匙,去开启由世界顶级儿童文学作家和插画家共同建造的艺术圣殿。
最近,我曾两次受邀前往中国,考察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情况。途中,我参观了多所小学,切身体会到阅读对儿童教育的重要性。众所周知,阅读是~项高水平、高要求的脑力活动,它能拓宽思维,激发创造力,培养独立意识,等等。益处不胜枚举,而儿童阅读能否成功推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是否具体落实,故学校教育可决定儿童的未来。
另一方面,出版社,特别是主要读者群为儿童及青少年的出版社,肩负的社会责任十分巨大,因为他们需要配备一支文学和美学素质兼备的专业编辑团队,以严谨的态度,在浩瀚的童书市场中,挑选出不随波逐流的精品图书。他们还应具备准确判断年轻读者需求的独到眼光,以培养读者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为出发点,对作家和插画家提交的作品进行最精妙的编辑。通过高屋建瓴的编辑工作,优秀的原创文本和插图甚至能够锦上添花,而且更加切合读者的品位。此时,阅读的过程,也正是因为编辑的努力,不知不觉间升华为一种美妙的享受。 综上而论,优秀的文本可帮助人拓展思维,增长知识,解放思想;出色的插画可帮助人提高审美能力,走近艺术,认识世界。因此,阅读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对儿童的成长意义十分深远。
最后,我想借这篇短短的序言,衷心感谢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为这项庞杂的出版工程所付出的辛勤劳动。我确信它将成为中国儿童文学史上令人永远铭记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