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为什么要倾听孩子
倾听在沟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美国学者曾做过这样的研究,良好的沟通是,40%的时间用于听,35%的时间用于说,16%的时间用于读,9%的时间用于写。可见倾听在沟通中的重要性。耐心倾听孩子,代表父母对孩子尊敬、在情感和精神上对其关心,是亲子良好沟通的重要环节。父母的倾听具有净化心灵的效果。当孩子遭遇不安、恐惧、困顿、失望的情绪问题时,父母耐心的倾听能够使孩子杂乱的情绪得以缓解,使其心灵变得纯净而透明。
倾听还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枢纽,传达出关爱、安慰、寄托等信号。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因为工作、学习、社交等活动会占据大量时间,陪伴孩子的时间比较少,这就减弱了亲子情感的浓度和密度。在父母看起来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可能让孩子由于不理解而产生疏离感和沮丧情绪。当孩子无法感受到父母的关爱时,会变得烦躁不安、大发脾气、大哭大闹,甚至会做出让人难以预料的事情。父母倾听孩子,能帮助孩子疗愈因大人未知的原因形成的心灵创伤,激活其美好的情感和纯真的童心,重新开朗乐观起来。
通常情况下,孩子得到父母的有效倾听后,能消除不良情绪。当孩子感到不安、焦虑、恐惧、愤怒的时候,只要父母在他的身旁,做出爱抚的举动,认真倾听,孩子就会通过大笑、转移注意力、宣泄压抑等方式来清理积存的负面情绪。这个过程是孩子自我成长的体现,也是通过自我疗愈重新获得快乐的过程。
孩子通过父母的认真倾听,能够增长热情、领悟力和创造力。孩子通过父母的倾听,感到被关爱、被理解后满怀希望。他们会表现出某些看似微小却很有意义的行为,让父母了解到其行为上的改变。在通过哭闹、大笑、诉说等方式排除情绪负累之后,勇敢地去和他以前害怕的小伙伴一同玩耍,唱起欢快的儿歌,或把他以前很讨厌的作业做完。父母在倾听之后,会捕捉到孩子天性的闪光和灿烂的微笑。做有心的父母,不会错过孩子带有情绪反应的一举一动,看到孩子的自信心不断增长的迹象。这就是孩子对父母认真倾听的回报,是亲子关系得到发展的结果。
男孩松松的左臂上长了一块皮癣,需要每天擦药膏。但是药膏擦上去有灼痛的感觉,妈妈每次给他擦药之前,他都会大哭大闹。有一天妈妈想试试,如果不强行给儿子擦药膏,而是听他哭闹会有什么样的结果。于是,妈妈举起药瓶在松松的眼前晃了晃。然后俯下身子靠近松松,听着他大哭、坐在地上蹬脚。半个小时以后,松松的哭声由大变小,最后停止下来。妈妈问他要不要打开瓶子看一看瓶子里的小刷子。松松又哭闹起来,持续了约10分钟后停止。妈妈再次问松松,这次他同意了。妈妈打开瓶子,给他做示范让他看怎样用小刷子擦药膏。松松又哭了起来。妈妈说:“我一定要给你擦药膏,不过如果你愿意,可以自己先试试这个小刷子。”这句话引起了松松的兴趣,他伸手碰了一下小刷子,马上又缩回身子哭了起来。过了一会儿,他起身捏住刷子,母亲让他摆弄了一会儿,然后提醒他现在得把药膏涂在手臂上。松松又哭了,可很快就停止了.问妈妈是否可以让他自己涂,妈妈说可以,他很小心地把里边的药膏擦在长癣的位置。从这后,到了擦药膏的时间松松就不再闹了,而且非常愿意自己擦药膏。
孩子在面对新的挑战时,如果能得到父母的倾听,他们的自信心会得到惊人的增长。当孩子为了清除某种负面情绪时,需要父母的多次倾听,就像松松怕擦药膏哭了好几次,妈妈就一直听他哭闹。但事实证明,孩子最初的恐惧、软弱、焦灼的状态随着每一次倾听都会获得明显的改善。
伴随着关爱的倾听能给孩子提供成长的动力,促进行为能力的改变。因此,父母的倾听能改变孩子的心智,肩负培育、引导、教育孩子重任的父母不仅要学会倾听,还要善于倾听,洞悉孩子的喜怒哀乐背后的潜在原因,为孩子提供更为广阔的快乐成长的沃土。P2-4
倾听孩子,捕捉心灵空间的奥秘
现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工作愈加繁忙,时间似乎成为了最昂贵的消费品。陪伴孩子对父母来说已经不易做到,若想拿出时间专门认真倾听孩子、理解孩子并及时给其答疑解惑,似乎越来越困难。国外许多心理学家对倾听孩子的重要性做了深入的研究,他们认为父母的耐心倾听与孩子的身心健康、对待学习的态度以及未来成才密切相关。如果父母忽视了孩子小时候的心理问题,其累积的负面情绪就会形成痼疾,为其将来的个人发展埋下隐患,因此身为父母者应该重视倾听孩子、了解孩子,否则就会使通过奋斗所取得成就的意义大打折扣。
对于孩子的家庭教育,父母必须由说教转移到倾听上来。这样做有两方面好处:一是孩子有些情绪、心理上的问题可以通过父母的倾听自行解决;二是父母听得懂、听得准,才能给孩子以正确的劝勉和引导。父母做到了解得透彻、施教方法得当,孩子的成长就会少走弯路或者免于摔倒。
心理学意义上的倾听孩子,不是简单的“听”,而是对孩子发出的信息快速接收、储存、辨析、理解,然后给出准确的回答,采用有效的办法解决问题。这里所说的“准确”不仅仅是说得“正确”,还包括适合孩子此时此地此情此景的心理需要,以化解孩子的心理困惑,规范孩子的行为。“有效”是指采用的办法是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所选择的最优方法,而不是他人常用的方法。父母能做到这样的“准确”和“高效”,才是真正会倾听孩子的父母。
倾听孩子需要技巧。不仅要用耳朵来听孩子说、笑、哭、叫,还需要全身心地去感受孩子传出的非声音信息。人们常说“耳聪目明”,“耳聪”就是指听觉发达,迅速获取声音信息;“目明”则是指眼光敏锐,能捕捉到细微的变化。孩子的情绪变化是快速的,肢体语言所透露的信息也是复杂多样的,父母要做到“耳聪目明”。
孩子说话受智力的局限,不连续、不准确,这就要求父母在倾听时排除内心情绪和外部环境的干扰,集中注意力,做到全神贯注、准确无误地捕捉孩子发出的声音信息和肢体语言信息,也就是要保持较强的机智性和敏捷性。
父母倾听孩子不是简单地接收孩子发出的表象信息,而是要从孩子的心理变化、话外音等方面,运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去揣摩、感受和判断孩子所传达的各种信息,不能简单地、机械地理解。孩子说话经常搞不懂主次,往往最先说出的却不是事情最重要的部分,所以父母要筛选过滤,排除干扰信息,进行信息价值评估,理清孩子所说的主要意思和主要目的,做到透过现象抓本质,做出正确的判断后再决定自己怎么说、如何做。
父母在倾听孩子时切忌心不在焉,否则不但不会听进去孩子说的话,还会忽视孩子通过表情、眼神、体态所表达出来的意思。这样不负责任的倾听,容易导致孩子形成你不尊重他、不爱他、不喜欢他的错误认知,不仅达不到倾听的效果,还会导致亲子关系出现问题。
父母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倾听孩子,并辅以关爱的肢体语言,能给孩子带来安全感,进一步激发孩子的表达欲望,使其尽量完整地呈现自己的想法,讲出一些被情绪掩盖的真相。
本书详细讲解、阐释父母倾听孩子的心理学意义、注意事项,以及如何有针对性地解决孩子在成长中的各种问题。相信身为父母者阅读此书后,能够更好地帮助孩子处理情绪、心态方面的困扰,在帮助孩子减轻成长烦恼的过程中,同时减轻自身的烦恼。如此一采,亲子关系会更加和谐紧密,在促进孩子学习兴趣、心理素质、交往能力等方面有更好、更快的提升。
华小克编著的这本《听孩子讲胜过对孩子说》详细讲解、阐释父母倾听孩子的心理学意义、注意事项,以及如何有针对性地解决孩子在成长中的各种问题。相信为人父母者阅读此书后,能够更好地帮助孩子处理情绪、心态方面的困扰,在帮助孩子减轻成长烦恼的过程中,亲子关系会更加和谐紧密,孩子的学习兴趣、心理素质、交往能力等方面也会有更好、更快的提升。
华小克编著的这本《听孩子讲胜过对孩子说》指导我们在烦心、劳累、焦躁和沮丧的时候,怎样做到尊重、接纳和理解孩子,并且建立起亲密的亲子关系。
蹲下来与孩子平等沟通,从孩子的视角看问题,理解孩子的行为,尊重孩子的选择,进而才能捕捉到有效信息,
脾气和暴力只代表我的无能和对孩子的伤害,学会倾听,接纳孩子的情绪,才能让孩子敞开心扉,顺畅交流。
当孩子觉得自己被平等对待,受到尊重,又释放了自己的情绪的时候,也就会平心静气地接受父母的建议和教育。
《听孩子讲胜过对孩子说》用专业的学识和态度分析问题,将抽象的教育理论融入生活细节,给我们充分展示了如何用倾听的态度培养孩子的自信,让孩子学会尊重、换位思考、感恩父母,与孩子达成完美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