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看透财富的商人(卡内基自传)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美)卡内基
出版社 远方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第一章我的童年生活

一位圣贤说:“任何人的人生经历,只要是其真实生活的展现,都会给人带来愉悦。”如果这句话说的是实情的话,那么我的这篇回忆录或许不会让那些对我有所了解的亲戚朋友太失望,至少会引起一部分知道我的人的兴趣,对此我还是有些自信的。我也正是在这个信念的支持下写这部回忆录的。

梅隆法官的自传充分验证了这位圣贤的观点。梅隆先生是我在匹兹堡的一个朋友,几年前曾真实地记录过自己的故事。当然,梅隆先生的故事给朋友们带来了无限乐趣,而且会世代相传,对后代子孙产生影响。不仅如此,这本书也倍受诸多不了解他的人的喜爱。这本书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人的真实情况,这是它的最大价值。这本书只是为家人而写,并不是想引起众人的关注。我也不想作为一个公众人物来讲述我的故事,只想作为一个与家人、朋友亲密相处的人,随意地叙述自己的一生。我相信,他们会对我的故事感兴趣的,哪怕是最琐碎的事情。

1835年11月25日,在苏格兰丹佛姆林市的一所小平房的阁楼里诞生了一个男婴,那就是我——与祖父同名的安德鲁·卡内基。我家的房子位于摩迪街和普奥里街的拐角处。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我的父亲穷困而老实,我的亲戚都是好人。”我的家庭背景正验证了这句至理名言。很久以来,丹佛姆林就是苏格兰著名的织布贸易中心。我的父亲威廉·卡内基当初就是一名织布工人。

当时,我的祖父不仅是激进派的领袖,而且是“帕提梅尔学院”——一个快乐社团——的负责人,在当地大小算个名人。他睿智风趣,平易近人,而且意志坚定,热情洋溢。当我时隔14年后再次回到丹佛姆林时,一个老人听说我是“教授”(我祖父的挚友们送给他的称号)的孙子后便来看我。这位老人看上去很老了,鼻子和下鄂都明显地表现出了老态。

他颤颤巍巍地走到我跟前,伸出颤抖的手抚摸着我的头说: “你就是安德鲁-卡内基的孙子?天啊,跟你爷爷太像了。”

我在丹佛姆林从一些老人那里听到了很多关于祖父的故事,下面就是一个。有一年除夕,村子里的一家窗户外突然出现了一个鬼脸,让这家的个性十足的老太太大吃一惊,她仔细看了看,大叫道:“天啊,是安德鲁·卡内基,该死的家伙!”对,这就是我的祖父,他经常打扮成喜欢戏闹的年轻人,去吓唬他的老朋友,尤其是女性朋友,尽管当时他已经75岁了。

我觉得自己就是从祖父那里继承了乐观的性格,以及可以忘却烦恼、笑看人生的能力,还有朋友们所说的可以把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本事。我觉得无比骄傲,因为我与他同名。在我看来,与财富相比,开朗的性格更有意义,性格可以后天培养,一个人的思想也可以沐浴在阳光之下,就跟身体一样。所以,年轻人要时刻注意培养自己乐观的性格,它远比拥有财富更重要。假如我们能够具备一点点哲人的思想,并且不会因为犯下一点错误便不停地责备自己,那么我们就能始终保持微笑,不会被烦恼所纠缠。伯恩斯说:“世上最可怕的事情就是自责。”这是一项重要的生活原则,它深深地影响着我的人生,比任何其他的说教都管用。我的老朋友贝利·沃克和我的看法一样。当被医生问及睡眠状况时,他回答说令人很失望,他根本睡不着,然后他又眨了眨眼睛说:“不过我在教堂里倒能舒服地眯一会儿。”

我的外祖父托马斯·莫里森更加有名,他和《政治评论》的撰稿人威廉·古伯特是朋友,他们经常通信。丹佛姆林一位了解我外祖父的老人称赞他是一位出色的演说家,而且能力超群。我的外祖父曾经是《先驱报》的出版商,当时《先驱报》被民众视为最活跃的一份报纸,尽管它与古伯特的《政治评论》相比只是一份小报刊。他在很多文章中论述了技术教育的重要性,我读过不少相关作品。我认为其中最有价值的是70多年前出版的一本小册子,名叫《心智教育与手工教育》。我的外祖父比较注重手工教育,在小册子的结尾处,他这样写道:“年轻的时候我学会了制鞋、修鞋,感谢上帝!”1833年,这句话被古伯特放进《政治评论》中出版了,作为一名编辑,他评论说:“我与尊敬的朋友、苏格兰记者托马斯·莫里森的通信是最有价值的通信之一,这些书信在《政治评论》中刊登过。”由此可见,我的写作能力应该是继承自父母双方的两个家族。

我的外祖父莫里森是一位热心的政治家、天生的演说家。他在当地担任激进派的领导人,后来他的儿子,即我的舅舅贝利‘莫里森继任了这个位置。在美国,很多知名人士为了与“托马斯。莫里森的外孙”握握手而来看望我。克利夫兰和匹兹堡铁路公司总裁法默先生有一次对我说:“我所有的学问和修养都受你外祖父的影响。”著名的丹佛姆林历史研究家埃比尼泽·亨德森曾宣称:他小时候正是因为受到过我外祖父的帮助,才有了后来的成就。

这些赞美之词使我对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但是我认为,格拉斯哥一家报社记者所说的话是其中最能触动我心弦的。他曾听过我在圣安德鲁大礼堂做的关于美国地方自治的演讲,写过很多关于我本人及家族,特别是关于我外祖父的报道,他说:“站在演讲台上的托马斯·莫里森的外孙与从前的托马斯‘莫里森多么像啊,不管是举动还是外表都一模一样,这一发现着实令我吃惊不已。”

我27岁那年回丹佛姆林的情形让我确信一点,那就是我跟外祖父长得极其相似,尽管我已经记不清自己是否见过他。当时我的舅舅贝利·莫里森和我坐在一起,黑亮的大眼睛里盈满了泪水。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控制不住内心的悲痛跑了出去。好大一会儿他才回到房间,并对我说,他似乎从我身上看到了他父亲当年的样子。他说不清具体的模样,只是有那种感觉。母亲也经常说,我外祖父的某些特征在我身上若隐若现。基因是多么微妙啊,姿态这种非生理的东西竟然也能够遗传,这实在令我太震撼了!P1-4

书评(媒体评论)

卡内基是富人的“楷模”。

——英国前首相,威廉·格莱斯顿

美国有两位伟大的企业家,一位是“汽车大王”亨利·福特,另一位就是钢铁大王卡内基。卡内基用自己创造的财富改变了整个世界。

——美国成功学大师,戴尔·卡内基

虽然所受的教育不多,但是卡内基通过自己的奋斗从一个穷小子变成了世界上*富有的人。更难得的是,他以获取财富的热情和创造力,去服务于文学、政治和慈善事业,他比其他受到眷顾的人更理解财富的意义,更懂得利用财富创造价值。

——美国《福布斯》杂志

目录

第一章 我的童年生活

第二章 从丹佛姆林到美国

第三章 从最底层做起

第四章 爱上阅读与戏剧

第五章 电报公司

第六章 铁路公司

第七章 步步高升

第八章 内战时期

第九章 组建桥梁公司

第十章 炼铁厂

第十一章 在纽约设立总部

第十二章 融资谈判

第十三章 钢的时代

第十四章 伙伴、旅行和书

第十五章 爱情与婚姻

第十六章 关于钢铁制造

第十七章 荷姆斯泰德罢工事件

第十八章 和平解决劳资纠纷

第十九章 进入慈善行业

第二十章 快乐的捐赠

第二十一章 和平与正义

第二十二章 我的朋友马修·阿诺德

第二十三章 英国官员

第二十四章 格莱斯顿和莫利

第二十五章 赫伯特·斯宾塞

第二十六章 布莱恩和哈里森

第二十七章 布莱恩的和平外交

第二十八章 约翰·海和麦金莱总统

第二十九章 与德皇的会面

附录:《财富的福音》

序言

我的丈夫退出商界后,美国及英国的一些好朋友都建议他写写自己的早年经历,他经不住朋友的再三恳求,便开始抽时间写了起来。可是没过多久,他便发现自己在苏格兰的悠闲假日全用在了撰写回忆录上,这让他的生活变得更加忙碌了,他一心期盼的退休生活根本没有想象的那么清闲。我们每年夏天都会在奥尔特纳加郊外的小平房里待上一段时间,卡内基先生自传的大部分也是在那里写的。他一边回忆一边记录自己的早年往事,很是开心,他说,他好像又经历了一次早年的生活。然而,1914年7月,天空中开始凝聚起战争的乌云,8月4日,我们知道战争已经无法避免,于是便匆匆离开这个幽静的住所,回到了斯基伯。因为在斯基伯,我们能够更为详细地了解到现实情况。

他的回忆录不得不停了下来,他的心思也不再花费在自己的私人事务上。在那个时候,他还生活得像个中年人,甚至是年轻人,有时去打高尔夫球,有时去钓鱼,有时去游泳,有时索性一天内完成这三件事。他多次企图继续写作,但最后都没能写成。当时战争四起,灾难重重,但他是一个相当乐观的人,即使面临希望破灭,他也努力表现出快乐的样子。然而,他的心还是破碎了,他遭遇了一次严重的感冒,后来又两度患上肺炎,在病痛的折磨下,他突然变得苍老了。

一位与卡内基先生同时代的人——比卡内基先生早去世了几个月——对卡内基评价说:“衰老从来没有在他身上出现过。”事实上,卡内基先生最令人震撼的就是他承受衰老的勇气和方法,对于这一点,那些与他交往甚密的人都知道。他细心、体贴,人们都喜欢他;对他人给予的快乐和帮助,他充满感激,哪怕是一丁点儿的帮助;他从来不考虑自己,而是一直心存希望:日子会越来越好的。他一直精神饱满,直到上帝将他带走,他的精神将一直鼓舞我们奋勇向前、乐观生活。

在手稿的扉页上,卡内基先生写了这样一段话:“这部回忆录,我认为大部分内容应该删去,困为或许只有一小部分能吸引大众读者,而大部分内容可能只会引起我的亲戚、朋友的兴趣。不管是谁帮我整理这些书稿,都要注意切不可给读者带去太多的负担。务必要挑选一个热情而睿智的人来完成这件事。”

谁能担当此任呢?我们的朋友约翰·c.戴克教授是不二人选。戴克教授只是看到手稿,还没阅读到卡内基先生的批注时就极为肯定地说:“我要满怀爱心地去整理这部手稿并将它出版。”这个选择是双向的,更是一个基于珍贵而美好的友谊的明智选择,教授的工作态度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露易丝·惠特菲尔德·卡内基

1920年4月16日于纽约

内容推荐

卡内基著的这本《看透财富的商人(卡内基自传)》介绍了,卡内基13岁开始打工,做过纺织工,当过邮递员,干过电报员。依靠个人的勤奋与努力,他兴办铁路、开采石油、建造钢铁厂,数十年保持世界钢铁行业的领军地位,几乎垄断了美国钢铁市场,被世人誉为“钢铁大王”,是一个依靠个人奋斗而成功的美国梦的典型。他将“在财富中死去的人是可耻的”作为自己的财富观,成为美国现代慈善事业的开创者。在这部自传中,卡内基以自己一生的丰富经历,给正在奋斗的年轻人、企业家、关心社会的慈善家提出了各种有益的建议,字里行间还洋溢着对亲人、朋友、社会和家乡的热爱,这种发自肺腑的情感如一股股暖流,读来令人动容。

编辑推荐

卡内基著的这本《看透财富的商人(卡内基自传)》是安德鲁·卡内基的自传。他出生于苏格兰一个普通家庭,13岁时跟着父母来到美国闯荡天下。他进过棉纺厂,当过邮差,干过电报员。他一生接受的教育并不多,自学成材,并靠个人奋斗兴办铁路,开采石油,建造钢铁厂,最终成为世人仰慕的亿万富豪。晚年的卡内基热心慈善事业,并将自己的全部财富无偿捐献给了社会。卡内基的一生不仅是一个苏格兰穷孩子实现美国梦的典范,更是一段以人性的光辉而留存世间的不朽传奇。由此他成为美国人心目中的英雄和个人奋斗的楷模。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6 2: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