谅解备忘录
“嘀”的一声,有人传来一张图片,示意我共享来自大自然的一份新奇,我按图索骥,找到拍摄者对照片的描述:
早晨清新的空气中,一只蜻蜓显得分外脆弱,它小心地抓住一只螳螂的后背,螳螂正把自己的身体挂在一根折而未断的枯茎上。
大自然里,常会看到原本敌对的生命以彼此相依的形式达成如此特别的谅解,共同在一个平台上小憩。这份胸靠背的温暖,让被抓住和被贴近变成了一场奇遇。
最初的紧张感过后,渐渐沉淀出一份难得的信任。
世界那么安静,就像胎儿住在母亲的子宫里。
螳螂忘记了抓住自己后背的正是一份平日里让它垂涎而不得的美餐,蜻蜓忘记了正把一份信任交给会给自己带来死亡的敌人。
陌上苍狠
苍狼叼着猎物在小土岗上喘气。迫近的冰冷气息让它汗毛倒竖。它的背上有一道子弹擦过后留下的弹痕,血从弹痕里流出,顺着灰色毛发一滴滴滚落。苍狼调整了一下呼吸,把猎物叼得更紧了,它竖起耳朵,听到风里的脚步声,撒腿奔下山岗,飞进叶子已经枯黄的玉米地。
脸色铁青的猎人,额头上青筋暴起,他像疾风一样冲上山坡。他大口喘着气,地上的几点血迹吸引了他的注意力。他单膝跪下,用手摸着血迹,新鲜的血腥气增添了他的绝望和愤怒。
“我的孩子——该被碎尸万段的苍狼!”猎人一路拼命追赶,为一时的疏忽而在心里狠狠责骂自己。锥心的悔恨,让他越发痛恨自己,更加痛恨逃窜的苍狼。
怒火燃烧,猎枪紧握在猎人手里,就像命运看不见的爪子在撕扯他的心。
猛犸复活时刻
四周的人群屏住呼吸,看着舞台中间的亚洲象按个头从大到小的顺序站着,温驯聪明得像听话的孩子。
驯象师挥舞着手里的棍子,快速地戳一下领头亚洲象的后背。当他的棍子指向天,大象们半曲着身子站着。他把棍子挥向左边,亚洲象们同时把自己的左前腿指向天。他用棍子敲敲地,大象们整齐划一地在地上打了一个滚。
随着动作越来越复杂,驯象师的声音越来越尖厉。人们狂热的呼喊声、吼叫声此起彼伏。
当驯象师又一次用棍子去戳领头亚洲象的后背时,那头大象的脾气没来由地暴躁起来。它突然失去了控制,完全不顾驯象师的大声呵斥和棍子的猛戳,它的眼睛里放射出冰冷的寒光,声音高昂地嘶鸣起来。它甩动鼻子,一下子卷住驯象师拿着棍子的手臂,就好像远古猛犸的魂魄在时光隧道里忽然复活了。象鼻卷着驯象师在空中甩动,然后把他重重地摔到地上。领头亚洲象的脚掌在驯象师几乎散架的身体上揉搓、踩踏。
其他大象都惊恐地跑开,很快被几个跑上场的驯兽师牵走。但它们都听到了这头发狂的大象愤怒、不屑的言语,听瞳了它对那个残暴的驯象师怒火的宣泄,那声音在每头大象的心上一点点复活了些什么。
紧接着,几声枪响,这头疯狂的大象轰然倒地。这种情形并没有让其他大象颤抖,反而让它们血流加快,一种从未有过的兴奋从四肢百骸里扩散开来。
灯盏儿狐獴
《动物世界》里,橘红的光影漫过世界,风卷起细沙,一群狐獴在杂草背后探头探脑,黄昏的鼓点被它们浑圆微尖的头顶敲击得颇有一番声息。
那个驯虎少年在孤岛上度过的魔幻夜晚,是发生在狐礞身上的另一个故事。
茫茫大海上突然出现在眼前的岛屿,是由一棵青绿巨榕蜿蜒聚合形成的奇迹。夜晚的星空像镜子一样,群星的光透过这面镜子,像宇宙里流星般划过天幕的蓝光,朦朦胧胧的光影世界接纳了孤独中漂流的绝望少年。
孤岛上封闭空间里生活的狐獠,无望中寻找安身之所的少年,相似的命运让两种生物产生了对彼此的体谅。在踏上岛屿的那一刻,狐獴似乎读懂了少年的心,很快接纳了少年。少年跨过岛中间巨大、幽暗的深潭,顺着这些温驯的小动物让出的小路,毫无戒备地爬上巨榕的枝丫,躺在树上的一个空当里,倒头便沉沉地睡了。有几只大胆的狐獠轻轻地跨过伸向四方的树枝,依偎着少年的臂弯和肩膀,打着盹儿,又猛然从梦里惊醒。整个岛屿沉人一个巨大、新鲜的梦。
“作业还没做完,就偷偷打开电视看!”忙碌的妈妈喊了几次没人回应,从屋外探进头来,刚要骂,又被电视上灯影一样绕来绕去的动物吸引了注意力。
“像小灯盏一样的动物是啥?”妈妈问。
“妈,是狐獠啊!灯盏儿狐獴。”我有样学样地回答,期望免去一顿责骂。
鲸白鼠
从梦中醒来,推门向外走,淡蓝色的雾弥漫在院子里。呼哧呼哧跑向山岗。雾中的世界如梦似幻,像有琼脂玉露漫过。一路跑得大汗淋漓,终于跑上了雾都之巅,雾气在一点一点投射的阳光里流动,并开始消散。
眼前的山川是否在动呢?是自己跑得太快,此刻头有些发晕了吗?感觉自己正站在一条缓缓游弋在深海里的鲸鱼的呼吸孔上。
这个大梦初醒的早晨,目力所及,一辆白色小汽车猛地驶出迷雾的边缘,像一只刚从巨鲸嘴里逃出生天的白鼠。
P2-10
寻找想象力的森林
想象力究竟是什么?
开始写作很久,我依然没能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它像个解不开的谜,总是吸引我,诱导我,去书写世界的无限。
两三岁时,每个人都还是黑夜里的孩子,一个人记忆的源头基本都在那里,有选择性地储存起一生难忘的细节。这些看似漫不经心中储存起来的记忆碎片,都融在想象力的池子里,化为五彩的颜色,成了一个孩子勾勒梦境与虚空的原料。这些碎片一口一口喂养想象力暖巢里那只急迫欲飞的幼鸟,直到它羽毛丰满,双翅强健,腿脚有力,借着记忆涌起带动的风势,让想象力的鸟儿飞入乱流,在时空里穿梭,去经历属于自己的冒险和探索,去创造充满奇幻与迷雾的人生旅程。
借着想象力在脑海里的一次次预演,走入的世界不管多么浩瀚,一个人都不会因感知到时空钻心袭来,要把人瞬时分解,害怕到陷入无所依托的绝望境地里。想象力在脑海中的重重叠影,让一个人与宇宙间的无数影像、声音发生感应。这种相互应答的感应里,会诞生出深深的抚慰,驱赶一时紧紧压住心口的恐惧和焦虑,带给心灵以愉悦和幸福。
在脑海里飞来飞去的那只想象力的鸟儿,通过日常的学习和游戏,转化为一粒创造力的种子,落到生活的土壤里,经历风,遭遇雨,如果能够发芽,不在暴雪冰雹中死去,总能长成一棵可以结果、可以纳凉、可以依靠的树木。
很少有人特意进行想象力的训练,实际的生活看上去并不过多需要这种抽象的以虚为实的能力。要解释清楚神秘又有趣的想象力究竟从哪里来,也是一件难事。
但不需要做过多的解释,每个孩子总能够模模糊糊地明白,脑海里一直都有个没有边界的世界,任自己驰骋,供自己邀游。那是一座独属于自己的,任谁都攻不破的城堡;也唯有自己,才能驾驭那艘在惊涛骇浪中穿行的航船。
种植想象力的游戏
清晰记得自己两岁时,在一个院子中间的树荫下面摇摇晃晃地走动,沿着一个土坡爬上爬下,独自玩耍。细嫩的皮肤对痛感的刺激和骤冷骤热并无过多的感应,因此对世界也就谈不上有多少畏惧。哪怕将我丢入密林,让老虎从身旁走过,我也定然敢伸手去揪硬硬的虎须。
但那时候我还没有听任何人说起过老虎,我感兴趣的不是大人们那样在警诫伤害的同时去极力获取,吸引我目光的是头顶遮住阳光的巨大榆树。榆树缝隙中投下的光斑印在地面上,形成了让人无法理解的神秘图案。我移动手掌,那些图案却一动不动。我无法判断那些金色斑块的真假,稚嫩的想象力促使我相信,那些火焰一样的金色和下陷般的深灰色交织出来的图案里,一定有未知的世界在潜行,某个时刻,这个隐秘世界会顶开眼前安静的斑纹,从一个彼岸到达此岸。我时不时伸开手掌,又快速握紧,想象自己捕捉到了一条并不存在的小虫与走兽。
正是这样的捕捉,让我深深陷入一个想象力无可阻拦的狂乱世界。想象中获得的金色碎片,让我欢喜地“咯咯咯”笑起来。
风吹影动,斑纹立刻化为萧疏抖动的乱影,眼前水晶般的金色幻境,瞬间像是被大自然里深藏的一只巨锤砸得碎片纷飞。
我无聊地扶住一块围着菜地木栏的木板,看一只爬过南瓜藤的青菜虫,虫子正爬上木板,匆匆赶往下一场盛宴。前进的路上突然多了一堵高墙,青菜虫一时困扰了。它并不在乎眼前墙壁的高低。它四下里探索是否能绕行,却总是碰壁。它的心情那么急迫。最终它决定攀缘,它展现的决心那么惊人,对一个小孩子恶作剧一般竖起的手掌,毫不在意。
玩得那么忘乎所以,以至于让我失去重心,一头翻进木栏,跌进菜地里。我不记得自己当时是否因为跌了一跤哭过,只为自己不小心丢了游戏的玩具,非常失落。手掌里的一摊浓浓的绿色汁液那么清晰地印在脑海里。
下午的时光无比漫长。
记不清当时陪伴自己的人是谁。
院子里有只踱步的母鸡,一次次走过我的身旁,对我不屑一顾。它藐视的眼神,显然表明,这个小人儿毫无缚鸡之力,一经搏斗,定然是它的手下败将。它用嘴啄食,摔打灰灰菜的嫩叶,连同叶子上的青菜虫也一起吞进了又尖又长的嘴里。黄嘴红冠毛茸茸的白毛母鸡,趾高气扬,那副样子让人胆怯。在和这母鸡怯生生的对望中,我感到有一股说不清的、令人难过的滋味浸透了身体。只是当时,我还不知道那是一个人心理上正在建立起颇具防御性的生命反应——在变动不息的大千世界中,觉察到了身内的孤独与身外的不安。
这孤独与不安轻轻一刺,倒让脑海里想象力的河流很快干枯断流了。空荡荡的院子像水一样浸泡着我。我忍不住频频看向半开的大门,希望那扇门能“吱扭”一声打开,母亲闪身从门外走进来。
……
走入大自然深处,总会和一些物种生命强烈的冲击力撞在一起,这种时候,一个人沉睡的好奇心或多或少都会被唤醒一些。眼前清晰可见的独特生命,在想象的天幕上,与一个星球在宇宙间自由地旋转运行并无差别,那种相互独立循环又相互亲密凝视的感觉,常常会一把握住心房,让人感到自己与大自然的关系是如此亲密。
一个作家的责任,时刻都应该是万物的心灵捕手。从生命可见的光影中,同时捕捉到不可见的奇想世界,就会发现,生命真实的存在,远远要比我们所见、所思、所想要神奇得多。当一个个故事在心上驻扎,在笔下汇聚,生命的重重波浪也就被同时掀起。时空之网正被一双自然巧手如神编织。斑斓多棱的色彩,幽灵般扭动的曲线,惊起爱与恨的精神波纹,柔软至极的神秘莫测善恶莫辨的灵魂,大自然安安静静用这些手段,推动着万物的生死循环。一想到我们人类也仅仅只是如此庞大的大自然中渺小的一员,总会让人难掩莫名的疑惑,这疑惑又是那么诱人,常会让人在迷恋生命的神奇中忘我。
不只是作家,其实每个人从孩童时代就是生命之灵最好的收藏家。
《给孩子的神奇植物园》和《给孩子的神奇动物园》里的400个小故事,基本是我从记事起就收藏在内心博物馆里自然之龙身上的一片片麟甲,也是我的滞神逐步成长到能咀嚼人生滋味时,长出的一枚枚幼齿。每个人,都会因为这份收藏,变得丰饶、聪慧、富于创造力,拥有独属于自己的“神奇植物园”和“神奇动物园”。
每个孩子,只要热爱大自然,都会拥有一条属于自己的自然之龙,去翱翔自己的人生。这并不是艰难的事情。
最后,特别要感谢朋友张相茹、彭博、马锴果、高辉、吉木、微饱、刘彦、丁学欣提供的精美图片,感谢对我写作的特别支持。
2017年11月27日星期一下午完稿于首都图书馆
马和犀牛的祖先是什么?世界上有会飞的老鼠吗?谁是动物界的咖啡豆筛选师?有没有只有半条尾巴的鱼?
《给孩子的神奇动物园》既是一本带领我们共享大自然的新奇的动物图志,也是一份独特的生命历程的记录,作者韩育生以漫游者的身份捡拾散落在大地上的花鸟虫鱼,以游吟者的身份来探查人性与灵魂的幽暗、嬗变和多疑。
远离自然的童年,是不完整的。这本有趣的书,将为每个中国孩子寻找属于自己的动物园提供范例:孩子们在大自然里追逐有趣的自然生灵,用独属于自己的心灵之网把它们一一捕捉,收进自己的秘密花园里,从而在心中建立和博大自然的共鸣与相互拥有,建立起更加健全、强壮、敏慧、多识的人格。
韩育生著的《给孩子的神奇动物园》,是一本写给孩子们的关于动物的科普读物,主要读者对象为热爱自然的十到十五岁的青少年。富于知识性和趣味性,以图文书的样式推出,具有出版价值。内含200篇精彩的文字记录,200张精美的动物图片。这本书让我们知道:原来动物这么有趣!本书四色全彩印刷,为您呈现一场视觉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