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霆昭编著的《永远的怀念(一位首都记者对周恩来总理的追思)》以照片为主,以作者的日记和穿插文字为辅,生动记述了1976年总理逝世后人们对总理的怀念之情。特别是本书作者刘霆昭先生以其新闻工作者亲身经历,为我们再现了那段历史,使我们深切感受到作者对总理的深切怀念之情,亦触动起我们的思念之情,这是对周总理120周年诞辰的纪念。
本书内容分为12个板块,除“淮安出了个周恩来”外,时间跨度为40年。前半部分主要记述从总理逝世至“天安门事件”平反这一时间段作者的亲身经历,从中可以看到一名新闻工作者在那个特殊年代,冒着生命危险,冲洗照片,保护胶片的感人事迹。后半部分主要介绍作者将当年保存的珍贵照片捐赠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以及近几年作者在各种纪念活动中的忙碌身影,从中反映出作者几十年如一日的思念总理的真挚情感。
书稿的亮点在于,首先,稿件中大量的图片是首次公开,其中不乏极其珍贵的图片;其次,稿件中穿插作者的多篇日记,记录了作者的心路历程,读之亲切感人,把读者的思绪又拉回了那个特殊的年代,并重温对周总理的怀念。
书稿文字流畅,感情真挚,图片珍贵,极具出版价值。
刘霆昭编著的《永远的怀念(一位首都记者对周恩来总理的追思)》这本120页的纪念画册是特意为周恩来总理120周年诞辰编著的,全书选登珍贵照片260余幅。
这些照片,展示了一代伟人周总理各个时期的风采英姿,展示了他的爱国爱民,至诚至勇,鞠躬尽瘁,两袖清风,也展示了他淮安故居的那院、那廊、那井、那房……这些照片,展示了1976年“四五”运动百万民众悼念周总理的宏阔场面和感人细节。
本书作者42年前冒着风险拍摄并用特别方式保存下来的老照片,忠实记录了那段历史。这本纪念册收录了作者1976年至1979年间的数十篇日记,从惊悉周总理逝世噩耗、丙辰清明风云、暗喻勇斗“四人帮”连环画逆袭出版,到欢庆粉碎“四人帮”伟大胜利、党中央为天安门事件平反,以及采访周总理身边工作人员、观看纪念周总理专场演出、参观周总理生平图片展、与“童怀周”同编纪念周总理读物等,以一位首都记者的视角笔述历史。
这本纪念册还记载了作者向淮安周恩来纪念馆捐赠文物史料及纪念馆为此特设展台、参加京津纪念周总理逝世40周年追思会的情景,尤其是周秉德先生给予的勖勉和鼓励。
这本纪念册还记载了作者向淮安周恩来纪念馆捐赠文物史料及纪念馆为此特设展台、参加京津纪念周总理逝世40周年追思会的情景,尤其是周秉德先生给予的勖勉和鼓励。
莫忘了翻到纪念册第74页看看那朵已经泛黄的小白花,听它来讲那过去的故事……
4月2日
上午,同公司机关十几个人乘卡车,将写有“敬爱的周总理我们怀念您”的祭匾送往天安门广场,用铁丝固定在人民英雄纪念碑西北角下的汉白玉栏杆上。一路上赶到的人们、聚集在广场上的人们都用沉痛、赞许的眼光看着这块匾,看着送匾的我们。
纪念碑上的花圈已多过办周总理丧事时了。看着这层层的花圈、不息的人流,听着人们朗诵的深情诗句,仰望慈祥的总理遗容,我的鼻子阵阵发酸,眼睛不禁眨动。再想到近来《参考资料》《文汇报》上出现的企图贬低总理的迹象,又不禁怒火满腔。我从一位正在抄诗的中年妇女那里要来几张蓝道横格纸,坐在纪念碑南侧花坛的弧形铁栏上,写下一诗,以抒情怀:
清明前夕所见有感
清明伟碑耸花丛,千枝万朵诉衷情,
秽蝇休沾英雄面,忠魂永存亿众心。
丘恨泰山何足怪,蒿咒青柏自凋零,古来月神无人扮,阴晴圆缺孰不明?!
——青年工人雷明
(编者注:雷明为刘霆昭当时的化名)
我摘下胸前的小白花,用缠花的铁丝牵住这张带诗的稿纸,登上纪念碑南台阶,悄悄地把它挂在了一个背靠白玉栏,面冲南广场的花圈上。忽听有人在喊:“那又出了一首!”顿时,人群向白玉栏跟前涌来。我立在人群中,认真观察着那些主动诵诗、认真抄诗、急切问诗、耐心释诗的人们,极其激奋。
早上就接到“不要送花圈”指示的宋书记,下午才回到公司传达此精神。因为,这时花圈早已送到了天安门广场,可见其倾向性了。
4月3日
天果然是有情的,她见到哀情笼中华,也不禁悲伤落泪。泪水冲刷着天空中的尘埃,泪水浴得松柏格外青翠,泪水湿润了干燥的土地。万紫千红的春景就在眼前。
雨渐小,我同治元、刘大夫又到了天安门广场。花圈、横标、诗词多过昨日,一个创新是——许多灯杆上也绑上丫花圈。送花圈的人们有增无减:有骑车的,有步行的。他们头顶春雨,脚踏泥水,高举花圈(许多花圈蒙上了塑料布),缓步向纪念碑前汇集,确实感人。
念、抄诗者也比昨日活跃,有的喉哑了还大声读。有人尽力攀着碑台寻诗句,有的手拿电筒边照边抄。身后光一闪,是有人在拍照。昨天某厂所送竖牌上的四句诗——“红心已结胜利果,碧血再开革命花,倘若魔怪喷毒火,自有擒妖打鬼人。”已被谱上曲,贴在纪念碑西侧的石栏上,歌名为《敬爱的周总理请放心》。不少人围在跟前抄录,有的还在低声试唱。忽闻阵阵呼喊,人群中有人在讲演,但听不清在说什么。我未到跟前,就散了。入夜,纪念碑北侧出现了一块写有《悼念周总理》祭文的长方形硬纸板,字不大,但很工整、清秀。文章有气势,有文采,言辞犀利,含义深沉:
清明,杏白花开放的时节,却从西伯利亚吹来一股严寒,发泄着威风,风急气冷。
人民英雄纪念碑啊,迎风屹立,傲然凌空,中华民族优秀精神的象征,何惧十二级恶风。您——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与世长存。在您俯瞰之处,寒风无能为力了;在您的四周,万紫千红又是一个春天。
敬爱的周总理,敬爱的革命先烈,你们为中国革命鞠躬尽瘁,毫无保留地献出自己的一切。怀念你们的人们,正用对你们无限的爱,创造着历史上没有的、举世未见的新春。
敬爱的周总理,您离开我们八十多天了。八十多天来,我们一刻也没停止过为继承您未完成的事业而进行的斗争。
敬爱的周总理,是您教育了我们过去的一代,教育了我们今天的一代,也将教育我们将来的一代。毛主席和您很早就告诫全党,警惕中国改变颜色,特别是要警惕那些上蹿下跳的政治小丑,冒充理论家的骗子,一肚子男盗女娼的伪善人,不学无术的大党阀、野心家、阴谋家,防止这种人篡夺党政军大权……
祖国的山啊,祖国的河!人民爱,敌人馋!祖国的山啊,祖国的河!!人民爱,敌人馋!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敬爱的周总理,您看呀。聚集在您身边经过“文化大革命”演习的人民是清醒的,是有力量的,他们牢牢记着您的遗愿。如果有人想重新充当“天才”“天马”,爬到人民头上压他们,想当秦始皇、武则天,重建蒋家林氏王朝,他们一定会被人民抛弃,摔得粉碎。
青松翠柏相映着不谢的杏白花,万紫千红中孕育着不可抗拒的大好春光,西伯利亚的严寒挣扎不了多久了。
猿鸣不住长江去,霜消雪化红河山。
历史的趋势是不可改变的,人民是创造历史的真正主人,无产者在斗争中失去的只是枷锁,得到的将是整个世界。
敬爱的周总理,敬爱的革命先烈,你们安息吧!
——革命继承人
P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