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伊尹传奇/中国古代廉吏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程德慎
出版社 中国检察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自古天下大势盛衰无常,德高则民附,德尽则政亡,到了夏朝末年时期,出了一个残暴的国君名叫夏桀,此人穷奢极欲、暴虐嗜杀、大兴土木、横征暴敛,朝廷之上奸佞当道、衣冠禽兽,忠义正直之士一概被贬斥驱除,可怜忠臣良将甚至被无端处死。大约公元前十六世纪中叶,沿孟门溯河而上,在景室山脉的伊水之畔,出了一位出类拔萃的传奇人物,真可谓人中之龙、乌中之凤。他生逢浩劫、历经磨难、修身悟道、励志救民,以天下苍生为己任,忠心耿耿辅佐商汤吊民伐罪,十一战而天下无敌,最后将荒淫无道、残暴成性的夏桀放逐于南巢,拯救天下百姓于水火之中,开启了商朝五百余年辉煌历史,被尊称为元圣。这个人是谁?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且听《伊尹传奇》作者程德慎一一道来。

内容推荐

伊尹是商朝的开国贤相,不仅辅佐商汤兴商伐夏一统天下,而且相继辅佐商汤之后的外丙、仲壬、太甲、沃丁四代君主,前后约五十余年。综观中国古代数千年帝王时期,还没有任何一位宰相、首辅,能够超过伊尹的能力、功绩和影响力,所以后世尊称伊尹为开商元圣。程德慎著的《伊尹传奇》着重体现了伊尹在治国、理政、兵法、天文、地理、占卜、医药等方面,都有登峰造极的领悟和成就。

目录

引言

第一回 有莘国王后寻梦景室山伊尚采药

第二回 寒柳舍己诛恶蟒伊尚觅友逢高人

第三回 救万民灵芝转世托孤身壮士进宫

第四回 大劫难洪水滔天小阿衡空桑渡命

第五回 受王命寒柳救孤感结义栾丙授徒

第六回 景室山公主离魂鸾川村伊挚祭祖

第七回 玄武洞伊挚悟道凤懿殿公主议婚

第八回 姒友刻意选陪嫁伊挚下山救帝妃

第九回 平沙落雁古琴咏志起死回 生温言托情

第十回 伊挚负俎山川跋涉公主出嫁龙凤呈祥

第十一回 伊挚五味说尧舜商汤重贤封士卿

第十二回 夏帝六军伐有施寒柳单骑送妹喜

第十三回 姬谵临朝废悍妇妹喜救国作帝妃

第十四回 妹喜封后得宠幸伊挚奉书入斟

第十五回 兰孤羽琴台交挚友伊士卿蒲邑结新知

第十六回 涧崖寨同门竞技升祥殿起死回 生

第十七回 瞒天过海琬琰中计大义凛然君臣助商

第十八回 伊挚古渡擒二妖关镕帝丘惩四恶

第十九回 九凤殿三英救民女麒麟阁五星巧聚会

第二十回 神医慷慨作月老伊挚慧眼识地形

第二十一回 伊挚相府展才学关相朝堂荐大贤

第二十二回 扈琴阁妹喜会知音御花园夏帝搏熊罴

第二十三回 赵司徒猛兽噬民关宰辅朝堂斥奸

第二十四回 夏履癸裂缯博笑关龙逢直谏殒命

第二十五回 杏上岭关相入土御驾镇伊挚修书

第二十六回 鸾川村伊挚归隐景室山商汤访贤

第二十七回 商汤筑坛建仪拜相伊挚封尹经纶治国

第二十八回 回 征葛国伊尹初用兵战赢亢寒柳奋神勇

第二十九回 程玄衣三昧斩妖道伊宰辅分兵取韦顾

第三十回 关镕麾兵逢劲敌寒柳临阵遇红颜

第三十一回 韦梅疗伤展神技寒柳奉旨结鸾凤

第三十二回 伯昌出使释秋梦商汤朝觐困夏台

第三十三回 伊尹监国拒昆吾韦梅神技擒己豹

第三十四回 琬琰斟鄩迷夏帝伊尹献美救商汤

第三十五回 妹喜寂寞迁洛河商汤期年走蛟龙

第三十六回 伊尹神算救商汤已毓矫诏伐东亳

第三十七回 伊尹麾兵平两路商汤略地并四国

第三十八回 风后八阵传秘籍青龙双剑惊彩虹

第三十九回 僧煸邀功犯商境伊尹设计破夏军

第四十回 陷八阵僧煸殒命明大义苏屯归商

第四十一回 商汤论功封诸将夏帝传旨兴九夷

第四十二回 伊尹跋涉访名胜姚赤听琴会嘉宾

第四十三回 荆壑山伊尹献琴少昊殿九夷结盟

第四十四回 商汤誓言激万众伊尹麾军犯夏都

第四十五回 八风神功苏屯归天双剑合璧温靖殒命

第四千六回 商汤玉斧战鸣条伊尹奇兵取斟鄂

第四十七回 五岳真形擒夏帝三千诸侯尊商汤

第四十八回 伊尹旌表祭国殇商汤正朔开新朝

后记

试读章节

有莘国王后寻梦 景室山伊简采药

话说夏朝时期,在伊水河中下游一带有个方国叫有莘国,国虽不大,但却属于夏朝的宗亲。国君姓姒名颖,时年三十二岁,身材不算魁梧却也高挑匀称,文质彬彬性情温和,是一位勤政爱民的好君王。有莘国在姒颖的治理下,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王后栾氏懿德贤淑,夫妻二人琴瑟和谐相敬如宾,只是有一点遗憾,那就是至今还没有一儿半女。栾氏夜来忽然得到一梦,梦见一位鹤发童颜的老神仙对她道:

“有莘国国君勤政爱民,王后懿德垂范,应当后续有人,要到景室山鸾聚崖寻找那‘千年灵芝’,兆得天地之灵气,然后便可延绵子嗣,切记!切记!”

栾氏醒来刚想说给丈夫听听,可是姒颖早就已经起床上朝了。栾氏心有所思,唤来宫女伺候着洗漱、更衣完毕,就径直向朝堂旁边的藏书殿走了过去。

此时姒颖早朝方罢,正在藏书殿观书,听见环佩声响抬头一看,是王后来了,赶紧站起身招呼:

“哎呀,这么早王后到藏书殿有事吗?”

“陛下恕臣妾唐突,”栾氏行过礼之后,走到国君姒颖身旁禀告道,“臣妾昨夜忽然做了一个梦,颇为奇怪,想说给陛下听听。”

“原来如此,”姒颖笑道,“本王以为什么大事呢。”

于是,栾氏将所做之梦如此这般地说了一遍,姒颖听罢哈哈大笑起来:

“开什么玩笑,王后大概想孩子想痴迷了吧!”

“谁开玩笑啊?”栾氏一脸委屈道,“虽然是梦,可是老神仙说得有原有委,有地有名,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妾身是宁可信其有呢……”

“那王后的意思是不是要派人去寻找那‘千年灵芝’啊?”

“妾身正有此意。”

“且慢,”姒颖收敛了笑容道,“本王乃是一国之君,仅仅因为王后一个梦,便信以为真,派人到人迹罕至的景室山寻找‘千年灵芝’,岂不让满朝文武大臣和百姓们议论?”

“妾身想到一个办法,不知陛下是否赞成?”

“噢,想不到王后是有备而来,也罢,那就说来听听……”

“伊国医家住景室山附近的鸾川村,让他回家乡考察百姓疫情,顺便到山中辛苦一趟,就算找不到‘千年灵芝’,也了却妾身一个心思。”

原来,有莘国地处层峦叠嶂之间,每当夏秋之季,瘴气弥漫,百姓们每每因为田野劳作或者外出行走,受到瘴气的浸袭而染病在身。这种病初得时浑身瘙痒,接着皮肤上出现斑状狼疮,最后狼疮处流脓流血,严重者毒气攻心而亡。姒颖爱民如子,每到这个季节,都要委派伊国医带人到各地去巡查疫情,及时发现和治疗。今日早朝刚刚听了伊国医上奏的疫情巡查情况,不容乐观,姒颖当即下旨要求各地方官吏配合国医,做好患者的治疗和救助事项。

“此事恐有不妥,”姒颖认真考虑后回答道,“伊国医既要巡查疫情又要治疗病患者,哪有时间去景室山寻找‘千年灵芝’?”

“那陛下是不恩准妾身的请求啰?”

“我们还是从长计议为好,别让臣民们在背后议论,说本王假公济私。”

“哼,陛下怕是另有打算吧?”

“王后多虑了,本王还能有什么打算?”

“妾身十九岁嫁与陛下,如今五年过去了,没有子嗣,陛下如果另宠嫔妃——理由着实充分得很呢!”

“王后千万别冤枉本王,”姒颖急了,连忙解释道,“你我夫妻恩爱,相敬如宾,本王早就表明后宫宠爱集于王后一身,岂能轻诺寡信?”

“那……”栾氏见夫君发急,觉得自己话说重了,便改口道,“就算陛下没有这样的念头,也难保母后和大臣们不这样想,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妾身也是为陛下和有莘国的江山社稷着想啊!”

“好,好,就依王后,”姒颖考虑片刻坐到书案前,写好了谕旨,吩咐内侍道,“将本王谕旨速传伊国医!”

“遵旨!”

话分两头,却说这伊国医姓伊名尚,时年二十八岁,祖居景室山下伊水河畔的鸾川村。世代为医,幼年即被父亲送到有施国洛河神医丘孟门下为徒,学成一身精湛的医术,行走江湖,悬壶济世。更难得的是生就一副菩萨心肠,奉行医者仁心、救死扶伤的大义,青年时期便名满伊、洛。有莘国国君姒颖爱惜人才,召回本国任命为国医,并为伊尚建立了专门的医馆。伊尚本来对功名、富贵不屑一顾,但是对于国君的知遇之恩却感佩不已,欣然奉旨就任。只是这伊尚一门心思用在学医、研医、行医之上,既不愿迎合奉承当朝权贵,也不会曲意应酬文武同僚,所以,虽然身在朝廷担任国医,实际上却仍然深入镇、甸、村、寨,经常奔波在为老百姓防病、治病的风尘之中。

不过在有莘国宫廷内,有一人与伊尚一见如故,那就是庖正栾丙。这栾丙原是王后栾氏的远亲,随同王后作为陪嫁侍从来到有莘国,因为知书达理、善于烹饪,被爱才尊贤的国君姒颖任命为庖正。栾丙与伊尚趣味相投相见恨晚,经常彻夜长谈。所谓志同道合者是为知己,肝胆相照者是为知心,声气相投者是为知音……

P3-5

序言

诗日:故城风谷穴如轮,萧瑟冲飘无草生。

吕梁未凿溢巨厄,大禹疏通出孟门。

崩浪千寻浑洪怒,悬流万丈碧山腾。

倾崖反捍岩复倚,窥深悸魄浮素云。

此诗描写的是上古黄河狂怒恣肆、浩荡奔腾的壮丽景象,更兼那龙门的奇险、伊阙的巍峨,着实动人心魄。

话说大禹治水历经十三年无比艰辛,三过家门而不入,带领百姓民众治山浚川,凿通孟门,然后又依据山川、河流的地理特征,把华夏大地分出九州的疆界。读者可能未必都了如指掌,笔者特地列出,九州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从此九州一统,崇山峻岭之间的道路都开通了,河流险滩也得到了疏浚,所谓九州无侵淫之患,八方无壅滞之忧。神州大地上凡是适宜居住的地方都可以居住了。百姓们安居乐业、休养生息,当然对大禹感恩戴德。于是,大禹从舜帝那里继承了帝位,建立了夏朝。后人称颂为“夏后氏兴,业峻鸿绩,九序惟歌,勋德弥缛”,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

然而自古天下大势盛衰无常,德高则民附,德尽则政亡,到了夏朝末年时期,出了一个残暴的国君名叫夏桀,此人穷奢极欲、暴虐嗜杀、大兴土木、横征暴敛,朝廷之上奸佞当道、衣冠禽兽,忠义正直之士一概被贬斥驱除,可怜忠臣良将甚至被无端处死。而百姓们更是食不果腹,衣难蔽体,饿殍遍野,朝不虑夕。朝野上下惶惶不可终日,正所谓天怒人怨、民不聊生、大厦将倾。

大约公元前十六世纪中叶,沿孟门溯河而上,在景室山脉的伊水之畔,出了一位出类拔萃的传奇人物,真可谓人中之龙、乌中之凤。他生逢浩劫、历经磨难、修身悟道、励志救民,以天下苍生为己任,忠心耿耿辅佐商汤吊民伐罪,十一战而天下无敌,最后将荒淫无道、残暴成性的夏桀放逐于南巢,拯救天下百姓于水火之中,开启了商朝五百余年辉煌历史,被尊称为元圣。这个人是谁?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且听笔者一一道来。

后记

《伊尹传奇》完稿于2017年2月,我感觉是在竭诚做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伊尹姓伊名挚,乳名阿衡,尹是他的封号。其生卒年大约是公元前1649~1549年,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此时正是夏末商初。关于伊尹的出生地,历来众说纷纭,有说在今河南杞县,有说在今河南伊川县,有说在今山东曹县,有说在今陕西合阳。但是有一点显然属于大家的共识:那就是伊尹的出生地,应当在古代伊水河流域的有莘国境内。

伊尹是商朝的开国贤相,不仅辅佐商汤兴商伐夏一统天下,而且相继辅佐商汤之后的外丙、仲壬、太甲、沃丁四代君主,前后五十余年。综观中国古代数千年帝王时期,还没有任何一位宰相、首辅,能够超过伊尹的能力、功绩和影响力,所以后世尊称伊尹为开商元圣。只有相隔一千多年后的大成至圣孔子,才能与伊尹相提并论。一位是元圣,另一位是至圣,在泱泱五千年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他们至高无上的精神元素,滋润着万化万物。无论你认知不认知,也无论你同意不同意,这种惠及众生的华夏文明基因,如同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无时无刻不与你同在。

然而遗憾的是,伊尹的生平事迹,后世并不是很清晰地了解。如果说.缺少历史记载,显然是孤陋寡闻,诸如《尚书》《左传》《竹书纪年》《吕氏春秋》《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经史子集中均有文字梗概。但是如果想从这些零零散散的记载中,构筑伊尹生平一种完整形象,未免又大失所望。所以作者采取的方法是,博取各种文字记载,诸如正史、稗史、论述、轶闻等,加上民间的传说,结合自己对往圣的景仰与想象,从而努力为读者展现出一位既平易近人又惊世骇俗的伊尹。这就是将此书命名为《伊尹传奇》的本意。传奇的意思,通常是先有传承,再有传说,而后成为传奇,层层递进。就像一颗微不足道的石子投进春池之中,涟漪从中心渐渐向四周漫延,直到偎依在池塘边的草丛中,并非消融于无影无形,而是又为路人展现出如茵芳堤。

古代读书人不仅修持独善其身,更希望兼济天下,所以梦寐以求的是,不为良相即为良医。出发点当然不外乎忧国忧民,想为芸芸众生做一些有益之事。但是这样的人生目标实在是高不可攀,更谈何容易。唯有伊尹,不仅是良相、良医,更是良厨。古往今来非但华夏中国,即使放眼世界,能够做到集良相、良医、良厨三大辉煌成就于一身的人,实在是凤毛麟角。首先良相桂冠,伊尹自然是当之无愧,毋庸赘述。其次良医之说.《史记》《汉书》《资治通鉴》中都有记载,伊尹是中医汤液的首创者,有《汤液经》传世。历代医家在三皇庙中,将伊尹与伏羲、神农、黄帝配飨,借此也足以表证。最后良厨之说,后世则普遍认可。从“负俎陪嫁”、“奉汤鹄羹”到“til味说尧舜”,都与伊尹精通厨艺相关。伊尹并著有《五味调和说》《火候论》传世,因此被奉为烹饪鼻祖同样实至名归。

毫无疑问,伊尹在治国、理政、兵法、天文、地理、占卜、医药、烹饪、文学、音乐等方面,都有登峰造极的领悟和成就,读者如果有兴趣,可以在悠久而繁纷的历史记载中广泛涉猎和参详。

所以,要想完美无缺展现圣贤形象是不可能做到的。作者恰如伫立在嵩岳之下,仰望丛山峻岭,高古巍峨,气象万千,然后小心翼翼地作一些描述,表达一些观感,这叫作高山仰止;又像一枚海蚌,面对无边无际的大海,除了敬畏和景仰而外,还想以自己卑微之心,揣度沧海的浩瀚,这叫作以蠡测海。

至于本书中所涉及的山川地理、官制服饰、武学兵器、音韵旋律、入文风情等,由于夏、商时代久远,资料零落不全,难以细考。如果有语焉不详或者错讹丛生之处,敬请读者与方家见谅和指正。

程德慎

2017年2月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11: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