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道德经(纯美典藏版)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春秋)老子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第二十二章 圣人抱一

【原文】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注释】

式:这里可以理解为法则。伐:夸耀。矜(jīn):自高自大的意思。莫:没有谁。

【译文】

委曲反而能得到保全,屈就反而能得到伸展,低洼反而能得到充盈,破旧反而能生新,少取反而能多得,贪多反而会产生迷惑。因此,有道的人坚守这一原则作为治理天下的范式。不自我表扬,反而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而能是非彰明;不自吹自擂,反而能功勋卓著;不自高自大,反而能长久。正因为善于谦让不与世人相争,所以天下反而没有谁能与之争高低。古人所说的“曲则全”等话,怎么会是空话呢?它是实实在在能够达到的。

【解析】

在本章中,老子论述的重点在于“不争”。在老子看来,不争符合“道”的本质,炫耀、贪婪、争强好胜之人违反了道,所以注定会落得不幸的下场。

老子在开篇说道:“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尽管这六个短语分别指代六种完全不同的事物,但它们反映了一个共同道理,那就是“委曲求全”。这对于人类而言,是一种谦逊的生活态度。对于除人以外的诸多生物而言,委曲求全实能保全性命,以免受外来的伤害,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其界定为一种寻求自保的大智慧。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反映了任何事物都存在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本章则再次反映了老子的辩证思想,老子用“曲与全、枉与直、洼与盈、敝与新、少与得、多与惑”来阐述道顺其自然的理论。如“洼与盈”,“洼”就如同一只空杯,“盈”就如盛满水的杯子,也只有空杯子才能容纳更多的水。可普通人看问题却很片面,要么看不到深层内容,要么看不到相反的一面。可是圣人却能遵循和运用道,全面而深刻地认识事物的本质。

即便是在人类之外的生物圈中,仍存在着环环相扣的食物链,各种生物为了生存,不得不施展自己的生存技巧。比如变色龙,它是一种“善变”的树栖爬行类动物,它的皮肤会随着背景、温度的变化而改变,这主要是为了保护自己免遭袭击,使自己生存下来。为了逃避天敌的侵犯和接近自己的猎物,有些爬行动物常在人们不经意间改变身体颜色,然后使自己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这种生理变化,既有利于隐藏自己,又有利于捕捉猎物。因此,在自然界中,其是当之无愧的“伪装高手”。又如蛇,蛇是一种最柔软的动物,正因为它柔软,所以它才可以任意改变自己的形状,可以躲避敌人的进攻,并自由前行而不受外界环境的阻挠。假如蛇像木棒一样坚硬,它还能自由前行吗?这听起来觉得可笑,但问题的根源在于它违背常理,即我们所说的“大道”。大道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能为人类所感知,“德”是“道”的体现,它体现了道的无行无为。(P114-115)

目录

道经

 第一章 众妙之门

 第二章 功成弗居

 第三章 圣人之治

 第四章 和光同尘

 第五章 多言数穷

 第六章 谷神不死

 第七章 天长地久

 第八章 不争无尤

 第九章 持而盈之

 第十章 明白四达

 第十一章 无之为用

 第十二章 去彼取此

 第十三章 宠辱不惊

 第十四章 执古之道

 第十五章 微妙玄通

 第十六章 致虚守静

 第十七章 功成事遂

 第十八章 大仁大义

 第十九章 少私寡欲

 第二十章 独异于人

 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

 第二十二章 圣人抱一

 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

 第二十四章 物或恶之

 第二十五章 道法自然

 第二十六章 宜戒轻躁

 第二十七章 常善救人

 第二十八章 常德乃足

 第二十九章 去奢去泰

 第三十章 不以兵强

 第三十一章 恬淡为上

 第三十二章 知止不殆

 第三十三章 自知者明

 第三十四章 不自为大

 第三十五章 往而不害

 第三十六章 柔弱刚强

 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

德经

 第三十八章 处实去华

 第三十九章 贱为贵本

 第四十章 有生于无

 第四十一章 大器晚成

 第四十二章 或损或益

 第四十三章 无为之益

 第四十四章 知足不辱

 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

 第四十六章 知足常足

 第四十七章 不为而成

 第四十八章 为学日益

 第四十九章 圣无常心

 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

 第五十一章 尊道贵德

 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

 第五十三章 行于大道

 第五十四章 善抱大道

 第五十五章 物壮则老

 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

 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

 第五十八章 福祸相倚

 第五十九章 长生久视

 第六十章 治国烹鲜

 第六十一章 各得其所

 第六十二章 万物之奥

 第六十三章 为大于细

 第六十四章 慎终如始

 第六十五章 善为道者

 第六十六章 不争之争

 第六十七章 持保三宝

 第六十八章 不争之德

 第六十九章 哀者胜矣

 第七十章 被褐怀玉

 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矣

 第七十二章 自知自爱

 第七十三章 天网恢恢

 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

 第七十五章 民之轻死

 第七十六章 柔弱处上

 第七十七章 功成不处

 第七十八章 柔之胜刚

 第七十九章 报怨以德

 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

 第八十一章 为而不争

序言

《道德经》的作者是老子。老子又称老聃,名李耳,春秋时期楚国人,曾担任东周王室的柱下史。相传,东周末年,老子归隐,在途经函谷关时,遇到了守关的长官尹喜。尹喜向老子问道。老子遂留下这五千余字的《道德经》。该书原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德经》、下篇为《道经》,后改为上篇《道经》,下篇《德经》。

虽然只有短短五千多字,却不妨碍《道德经》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它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哲学著作,是道家思想的重要来源,开创了中国古代哲学本体论的学说。在《道德经》中,老子用“道”来解释宇宙万物,将道看作万物的本源。道先天地而生,至虚至无,却是万物之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世间所有事物都要遵循于道,天地万物在道的作用下生生不息,运动不止,垂示给人很多迹象,“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德就是道发生作用的方式和成果。人们要通过德理解道:道是独立不改的客观规律,无所不包,周行不殆,对任何事物而言,都是绝对的,不可能被超越的。而任何事物对道而言,都是相对的,有限的,都有正反两面,且正、反皆可相互转化。一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重为轻根,静为燥君”。老子的思想具有朴素的辩证法色彩,对中国哲学影响匪浅。

作品的伟大与否不在于字数的多少,甚至也不在于其是否为读者指出了明确的生活方向,而在于它能让读者挖掘出多少宝藏。《道德经》为读者留下了一个巨大的思考空间,数千年来,人们不断从中得到新的体悟。无论是修身养性,还是写诗作文、为人处世,甚至是治国理政,个中智慧都被包含在这篇幅甚小的《道德经》中。这部被誉为“万经之王”的奇书,对中国古老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无论是高官大吏、富商大贾,还是贩夫走卒、平民百姓,总能从《道德经》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智慧。

不管是通读全书,还是随机拣选几个句子细细体味,只要有心,每位读者都能从《道德经》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与此同时,作为一部哲学经典,《道德经》的语言非但不枯燥艰涩,还凝练简洁,充满诗意。因为采用了大量的韵语、排比和对偶,所以参差错落,极富音乐感和美感,读起来朗朗上口。人们大可以不抱任何功利目的来阅读它,只单纯地享受其文字的美感。由于其中不少内容都是从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其文字虽抽象,意思却并不难懂。

《道德经》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已深入中国文化的血脉之中,甚至成为东方智慧的代表。德国哲学家尼采将《道德经》形容成一个“永不枯竭且满载宝藏的井泉”,认为只要“放下水桶,便唾手可得”。道看似高深莫测,实际无处不在,认真体悟《道德经》,便会拥有发现道之精妙的眼睛。  本书除了完整地收录了老子的《道德经》,还对其进行了精心注释并翻译成白话,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深意。另外,本书还引用大量历史、现实故事,针对《道德经》中的每一个具体句子进行说明,让人们切身体会“道”的伟大。

阅读既是获取知识的过程,也是愉悦身心的过程。本书随文配图,用色彩明丽的工笔彩绘插图形象地展示了故事中的场景,将抽象的道理具象化,帮助人们体悟“道”的精髓。

原文和译文相互呼应,故事与插图完美结合,希望在读完本书后,人人都能心有所悟,思有所得,从“道”中得到收获。

内容推荐

老子著的《道德经(纯美典藏版)》收录了老子的《道德经》,还对其进行了精心注释并翻译成白话,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深意。另一方面,本书还引用大量历史、现实故事,针对《道德经》中的每一个具体句子进行说明,让人们切身体会道的伟大。全书体例科学合理,可读性强,是现代人不可不读的佳作。

编辑推荐

阅读既是获取知识的过程,也是愉悦身心的过程。老子著的《道德经(纯美典藏版)》随文配图,用色彩明丽的工笔彩绘插图形象地展示了故事中的场景,将抽象的道理具象化,帮助人们体悟“道”的精髓。

原文和译文相互呼应,故事与插图完美结合,希望在读完本书后,人人都能心有所悟,思有所得,从“道”中得到收获。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18:4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