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世界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撰写的历史小说。
一个不稳定的年代,一座繁华的城市,一幅流传千年的画卷。
当小说成了《清明上河图》,小说中的人,如画卷上的任一贩夫走卒般,成为大历史的角色……
黄仁宇著的《汴京残梦》是一部历史小说。小说凭借作者深厚的史学功底,卓越的“大历史观”,为我们讲述北宋徽宗年间,一名参与绘制“清明上河图”的画官的故事。
| 书名 | 汴京残梦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 作者 | (美)黄仁宇 |
| 出版社 | 三联书店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华语世界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撰写的历史小说。 一个不稳定的年代,一座繁华的城市,一幅流传千年的画卷。 当小说成了《清明上河图》,小说中的人,如画卷上的任一贩夫走卒般,成为大历史的角色…… 黄仁宇著的《汴京残梦》是一部历史小说。小说凭借作者深厚的史学功底,卓越的“大历史观”,为我们讲述北宋徽宗年间,一名参与绘制“清明上河图”的画官的故事。 内容推荐 北宋末宣和、靖康年间是历史上一个剧烈的震荡关节,黄仁宇著的《汴京残梦》围绕《清明上河图》的创作、内容及命运,用丝丝入扣的故事情节和精湛典雅的文字风格,讲述一名参与此图绘制的画官的故事。 北宋汴京的繁华风情盈街遍巷,徽宗时代的人物蔡京、童贯,运送花石纲、党争遗风、靖康之难……动荡中的国事、家事、人生、爱情,虚虚实实之间,作者借主人公徐承茵的视角,描绘出一幅跌宕起伏的全景式历史长卷。以史家之笔做小说,述事熨帖细腻,记人活泼如生,叙情悱恻缠绵,展示了宋代的文化繁荣与政治衰败,人称“小说版《清明上河图》”。 目录 楔子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尾声 附录 张择端为我书制图 出版后记 试读章节 他虽然气喘未已,却神志清醒。 他知道自己亟应站起来。如不即刻站起,可能永不会站起。尤其也要使坐骑迅速地站立得起来。马匹四脚落地,可不是好现象。 他们已在下山的坡道上,这是一座小山坡。继续下坡,应离人烟之处不远,或者前面即是真州。 陈进忠到哪里去了?这家伙…… 不,他不当对自己的马弁怀疑,他不过往前探视,打看有无村舍,可否找到一个落脚的地方,也先替他找一杯开水喝。要不是他如此一介孤忠,他不可能随着自己到这蛮荒绝境里来。为什么他连马也带走?他不得不如此。这里一片荒凉,连一株系马的树桩都没有。 要是能撑到真州那就好了。先不管他金人是否驻在,讨到一杯开水喝再讲。况且“渡易水,歌燕市”,他别无他法,只有有进无退。 他一闭眼就想到自己母亲,不知她老人家这时在杭州家乡在做什么?还在绩麻?她曾不时替自己沏得一壶绿茶,现在儿子连一杯茶都喝不到了。她老人家连壶嘴已咂破的茶壶都舍不得丢。她开口就说:“他们都不叫他徐老爷和徐相公了。有些外头衙门里来的人就提名道姓地叫他徐德才……” 他在杭州时真耐不住她的哕唆。为什么现在置身在河北的荒丘上,倒记得起这些话语?人穷则思父母,这话是说得不错的。可是他并没有联想到自己的父亲。他名叫徐德才,人家都以为他是徐得财。结果又无财可得,还被人视作“工商异类”。怪不得自己三代无名,无法与公卿将相的子弟较量…… 不,他不应当如此轻蔑自己的父亲。好子不厌家贫。他不是立志自己打开一条出路吗?不是决定以军功起家,并且吟诵着“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吗?他仍是只有有进无退。 他强睁着眼睛想站起来,只是气喘未已,站不起来。眼看那坐骑也和他自己一样,在很费力地吐气。要不立即站起来就会永站不起来了。他想来害怕,所以再又闭目思量。 闭上眼睛,他又见及祝霈、画学正何叙、集贤院领院事的郑正、和他一起去南薰门里油饼店吃茶论说的太学生,甚至和他一起搭船南归私带骆驼毛营利的白某。何以会牵涉想上这许多不相干的人?他想逃避当前现实。他想把躺着的荒丘和垂死的坐骑当着一场梦寐看待。他只能从远处着想。他想着在清江口学画船,在万胜门练骑马,在潭州或长沙买毛边纸习大字,河阳,江州,荻港,姚沟,蒋埠…… 可是忖来想去,他忘不了那张择端带稚气的笑容。他也难忘记李伯纪大人稳扎缓进的策略,又不时仍想起五姐茂德的“汴京八景”。想及这些人,也逐渐将他自己带回此时此日,重归于此身此地。因着陆澹园而忆念着小妹苏青,因此也听见她所说的“哥哥好生照顾自己,娶个好嫂嫂,好生服侍双亲,那我也放心了”。 想及苏青,也想及曾有床笫之缘,却未亲芳泽的楼华月。为什么把全不相干的女孩子混在一起?只见得红颜命薄,上下皆然。即是苏青今日成亲,以陆澹园的习性而论,她的前途仍在未卜之数。想及五姐,必然也想到她那“淘气的小妮子”之念妹。这时候引上心爱人,不禁心头刺痛。 这两年来的经验:一触及自己心爱之人,欲即不得,欲见不能,两年之内也难得通过四五道书信,总是隐伏着前途未可知之数,想来不免心慌,现在既已呼吸不灵,不能再犯上心慌。 难道绿窗新语,烟雨传奇,你读“‘见关’莺语花底滑”,我读“‘瞰关’莺语花底滑”还不令人寻味?谁不知道“瞰”即是“见”,而且句中也带着芳馥的气味?他们之间还有“紫径撷英”如此离奇之事端?又有“苏堤对岸人畔柳”水中看去的倒装法?再随着“九嶷山里深处,洞庭湖岸近旁”的两地相思,这不全是古今带着流风遗韵的人物也难能遭遇的机缘吗? 可是至此看出:“此情可待成追忆”,一切都已既往。今生无望已是大势所趋了。他一生只见过她三次,这第三次,很可能为最后一次。他为什么要在道别时说出“天上人间会相见”的不吉祥语?可能此句已成谶语,他还害怕金人还要将她派嫁番王。这时候救护不得,自_己卧在荒郊,坐骑待毙…… 为什么陈进忠还没有回来?看来他永不会回来了。 不,他扭转自己。不承认也否定今生无望。再过一会子,只要气喘稍止,他仍要挣扎起来。纵使“频年踯躅成梦幻,几度驰驱付尘烟”,他仍旧可以卷土重来。要点在想宽想大想远。 他还在候着陈进忠。马弁回时,他要他将自己搀起,马也扶起,这才是卷土重来。他一定要从高处、深远处和大处着眼。 他可以纵观五年之前还没有和心爱人邂逅时的情景。不要沉湎着现今是靖康二年,或者什么建炎元年。让它倒推回去,只说于今又是宦和五年吧。(P5-7) 序言 ——话说那大宋宣和年间,杭州府学子徐承茵、陆澹园、李功敏三人来到皇都汴京,参与礼部应举,不料朝廷更换法度,废科举,兴学校,今后取士概由学校升贡。那三人道:“小的熟读诗书,也及于押韵粘贴之类,怎奈朝廷朝令夕改,于今倒只注重书画医算,与小的等十年窗下功夫本末相违。此莫非前功尽弃,直恁地了得?” ——慢一点,你写的书是准备念给明朝的人听,还是供现代读者看? ——何来,——怎么的呐? ——你的话本要是念给嘉靖万历年问街坊上的人听,倒也有它的风味。可是你要在新世纪来临之前作畅销书,却免不得另有研究。其写法务必融合于当代读者心理。 ——可是我所叙乃北宋末年事,难道不顾八九百年间的差距,用当时人不知其所以然的语句,作当时人无从了解之想法? ——你写的是小说,还是历史? ——历史小说。 ——这就是了,究竟还是小说。小说者fiction也。Fiction者寓言也。历史只注重事实何以如是展开。历史小说虽不离现实,但是要兼顾应否如是展开,是否另有门径。凶此务必迎合读者心理,叙实时与读者一同叙实,虚构时与读者一体虚构。即纵有瞒谎之处,亦要吊通读者彼此包瞒圆通,否则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卢俊义壁上题反诗而不自知,宋江在李师师宅之阴暗处窥见徽宗等事,又如何站得住脚?难道全能禁得起合于逻辑之质询? ——那么我这文稿,你以为是话本的,应如何处理? ——放弃它,一切重来。 后记 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著有《万历十五年》《中国大历史》等多部重要的历史作品,三联书店汇为“黄仁宇作品系列”出版,多年来深受广大读者欢迎,脍炙人口。 和“黄仁宇作品系列”所收不同,《汴京残梦》是作者一生中创作的为数不多的历史小说之一。1997年初版至今,20年间,海内外有多家出版社刊行。按出版时问为序,先后有台湾联经版(1997年)、新星出版社版(2005年)、九州出版社版(2007年,收入《黄仁宇全集》,并增加一篇附录《张择端为我书制图——历史小说<汴京残梦>写作纲要》)。2011年,台湾联经再版,作者署名改为黄仁宇绘著。书前“编前语”说明初版署名李尉昂系黄仁宇笔名,此次再版恢复作者本名。2014年又有上海三联版刊行。 今年,我们获得作者家属授权出版这部历史小说,深感荣幸。三联书店“黄仁宇作品系列”增添了一个极具特色的新品种。特别要告诉读者的是,书中插图均出于作者本人之手。为便于读者了解故事梗概,我们也将《张择端为我书制图——历史小说<汴京残梦>写作纲要》一文收入,附于全书之后。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编辑部 2017年10月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