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工匠战略(成就工匠精神的思路与手段)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兰海
出版社 中国海关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我们迫切地希望有钱,希望有更强的物质购买力。

幸运的是,改革开放很快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大量的外国资本来到中国,更多的就业机会出现,打工潮涌动,中国的经济飞速增长。最重要的是,人民的兜里有钱了,收入增加了。

电视机不再是奢侈品,汽车开始进入千家万户,去国外旅行不再是不可思议……当中国大妈在国外大包小包购物的时候,可能连她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30多年前我们所追求的幸福生活已经实现了。

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靠制造业宣告着一个大国的崛起,也靠着制造业造就了一批先富裕起来的人,尽管互联网时代给予了我们更多的机会,但大量民众的收入增长仍然依靠制造业的发展。2000年到2010年,10年的时间,中国制造业工人人数从9500万增加到了l.3亿,制造业给了人们稳定的生活,带动了区域里其他产业的发展。

这样的状态,给了我们更多对美好未来的遐想。

但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演变为人口负债,随着具有开放自由思想的“90后”进人社会主流,代表着中国新一代的时代拉开序章,他们难以像“60后”“70后”那样任劳任怨地在工厂工作,劳动力的减少和不稳定性,以及日益增长的劳动力成本,让中国制造业正在失去劳动力优势。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说过,廉价劳动力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当然,发达国家的日子也不好过,高失业率使政府面临很大压力,外资开始选择撤离,制造业的产业链正在进行一次全球重组。2012年,奥巴马就频繁喊话,呼吁美国制造业回流。所以,留给我们的工作机会并不会像过去的年代那样多,反而会减少。

我们急切地需要从本土的制造业中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这就需要我们的制造业与所提供的商品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甚至挖掘出新的需求,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现实情况却是,过去几十年,我们的制造业,特别是很多民营企业,往往处于产业链的末端,只提供装配包装等低附加价值的服务,并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就拿iPhone为例,尽管大量的iPhone在中国制造,我所熟悉的不少朋友都在苹果公司工作,但只做少量的工程设计和制造,对于在美国售价500美元的iPhone来讲,这部分工作的价值大概不超过10美元。。iPhone中大量的精密零件,其实是由技术能力更强的日本、韩国和德国的工厂生产,最核心的设计和软硬件技术则是在美国本土。对于选择iPhone的客户来讲,他们显然不会因为我们装配得好而选择苹果,他们更看重的是它的技术和理念,是它创新的设计,是它优良的iOS系统,是它对产品质量的吹毛求疵。

所以,我们需要掌握把客户需求真正转化为产品或者服务的能力。

我们需要中国制造,也需要非凡的研发能力和技术实力。

我们也需要更多像雷军和罗永浩那样疯狂的人。

我们需要一种信仰,工匠精神。

P10-11

书评(媒体评论)

工匠精神与精益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本书所倡导的洞悉需求、建立思维路径、探索试错、改善与专注极致、形成习惯五步助力你实现工匠精神的落地。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客座教授

上海管理科学学会精益六西格玛委员会主任委员

美国质量学会高级会员

余峰很欣赏作者对工匠精神落地实践方法的探索思路,这是一本值得一读、值得借鉴的好书。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企业管理创新研究所副所长

丰田模式研究专家

蒋维豪将工匠精神归纳成一个公式,的确是一种创新性的诠释。本书中归纳和总结的很多理论和方法,是真正可以帮助到读者的东西,可以让那些没有方向的读者有章可循地实践工匠精神,的确让精神落到了实处。

美国运营管理协会认证生产与库存管理师

外企总监

王刚博士 “工匠精神”在日本制造中,特别是以丰田为首的丰田生产方式(TPS)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这一点也正是我们中国制造需要进一步学习的,这将更加有助于中国从“制造大国”往“制造强国”上实现飞跃。本书推荐给大家,让大家可以更好地学习和实践“工匠精神”,培养更多具备“工匠精神”的中国人才。

苏州卓制商务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吴林

目录

序 言

第一章 工匠精神公式

 引子

 第一节 工匠精神的公式

 第二节 我们想要的幸福,在工匠精神里

 第三节 制造时代的改变,需要工匠精神

 第四节 中国的工匠精神,批评与未来

第二章 洞悉需求

 第一节 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

 第二节 再看马斯洛需求理论

 第三节 发现微观的世界,需求细分

 六步法

 第四节 需求的转变

 第五节 质量屋

 第六节 理想公式

 第七节 用兴趣拯救世界

 第八节 幻想是门技术

第三章 建立思维模式

 第一节 破除思维障碍

 第二节 思维的舒适区

 第三节 为什么要创新

 第四节 创新策略是破除思维障碍的钥匙

 第五节 框架内思考策略

 第六节 减法策略

 第七节 除法策略

 第八节 乘法策略

 第九节 任务统筹策略

 第十节 属性依存策略

 第十一节 TRIZ 的40 条创新原则

第四章 探索试错

 第一节 从说到做

 第二节 直面失败,克服害怕失败心理的

 四步法

 第三节 提高实践成功率的三个回路

 第四节 电影的套路

第五章 精进改善

 第一节 从创新到生产

 第二节 改善——工匠的精髓

 第三节 改善的基本法则

 第四节 质量改善公式

 第五节 中国制造和技术进步

 第六节 体力劳动的智慧

第六章 专注与极致

 第一节 回归专注

 第二节 专注的大道理

 第三节 专注需要获得满足感

 第四节 在一个领域走到底

 第五节 专注是有技术性的

 第六节 专注的程度取决于你的目标

 第七节 细节三部曲

 第八节 细节能帮助找到看不见的问题

 第九节 极致是最高标准

 第十节 为什么要做到极致

 第十一节 做到极致的法则

 第十二节 稻盛和夫的完美公式

 第十三节 从专注到习惯

 第十四节 形成习惯的五条原则

 第十五节 中国想要精益求精,路在何方

参考文献

序言

1999年3月,联合国人居中心官员在参观都江堰以后,建议都江堰水利工程申报2000年联合国的“最佳水资源利用和处理奖”。都江堰作为水利工程已经运行2000多年了,经历了漫长岁月的冲刷依旧还在工作,它让成都沃野千里,成为了天府之国。

它的缔造者是秦国的李冰——中国工匠的代表,他当初修建都江堰遵循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至今仍被我们奉为工匠精神之源。

中国其实自古就是工匠之国,可我们为什么现在还要提倡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到底是什么?怎么铸造工匠精神?

过去的几十年,世界发展太快,以前的通信还需要一个月才能寄到的信,紧急的时候就是电报,但却无法建立双向的及时沟通,如果是同学约会的话,主要方式就是吼。然而,现在

的通信方式已经多姿多彩,我们能和隔着几千千米的人视频通话,我们可以自由自在地发送最新的照片给朋友,我们的表白能够更及时地传递到想送达的地方。

这一切的改变,其实和我的工作有关。1970 年,美国康宁公司的三位科学家,R.D.Mauer,P.C.Schultz 和D.B.Keek 研制出了低损耗的光导纤维。在此之前,华裔科学家高锟博士提

出了用光纤作为传输媒体以实现光通信的可能性,并预言了制造通信用的超低耗光纤的可能性。相比于过去的铜传输,光纤拥有更大的容量和更远的传输距离,一根光纤的潜在带宽可达20 THz,采用这样的带宽,只需一秒钟左右,就可以将古今中外全部文字资料传送完毕。当理论变成现实,通信变得简单快捷,我们的生活就变得更幸福。我们可以说光纤改变了世界,但归根结底,是人改变了世界,是高锟博士和康宁的科学家改变了世界,这可以看成从思想到执行的完美过程,也恰恰体现着工匠精神的精髓。

但对于普通人来说,发明光纤可能是一辈子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于是我们所说的工匠精神就成了束之高阁的精神幻境,总觉得遥远或者和自己没有多大关系。但一次偶然的机会,我

得知同事兰海先生的新作《工匠战略》即将问世,我提前拜读了这本特别的关于工匠精神的书,找到了一条普通人成为工匠的道路。在书中,工匠精神被创造性地总结为一个公式,而且提供了大量体现工匠精神的思路与手段,结合作者多年来在制造业的经历和生活体验,指明了如何将工匠精神应用于日常的工作、生产和服务。

我相信,这本书能够很好地回答我之前提出的关于工匠精神的三个问题,并充满着文字的乐趣。如果你想要改变世界,或者了解工匠精神,读完这本书,你会具备这方面的技能,而不仅仅是精神上的鼓舞。

我们的国家正走在一条充满挑战的道路上,虽然艰难但却前途光明。我们需要创新,给世界带来新的东西;也需要把我们的产品做得更好,做到极致。这都得靠人,靠我们自己。所

以,工匠精神是时代和国家的需要,也是我们实现美好生活的需要。

开卷有益,希望广大读者能从《工匠战略》中有所收获。

袁剑俊

美国康宁公司光通讯亚太区经理

内容推荐

当我们希望改变世界,或者只是想改变现状的时候,除了精神的力量,更应该具备战略、思路与手段。在通往胜利的道路上,鸡血和技艺都是需要的。

兰海著的《工匠战略(成就工匠精神的思路与手段)》将成就工匠精神的思路与手段归纳为五阶六步公式,具体如下:

阶段一:发现世界和洞悉人类需求,以及将需求转换为功能的能力;

阶段二:体现改变现实世界的设想,建立创新、发明和思维模式;

阶段三:探索和学习,勇于面对失败和坚持;

阶段四:即我们常说的让事情变得更好,对技术的执着;完美阶段的工匠精神,是专注与追求ji致,是精益求精,对细节的一丝不苟。

阶段五:习惯的形成与脱离精神后的惯性。

编辑推荐

兰海著的《工匠战略(成就工匠精神的思路与手段)》结合中国制造和中国国情,指明如何依托工匠精神发展我们的工业,特别是经历了太久粗放生长的民营制造业,从实际出发,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工匠之路。作者通过对工匠精神的深度思考,辅以自己在工厂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了使工匠精神落地的公式,即如何实现工匠精神的策略和方法,将工匠和普通人联系起来,这也与提倡工匠精神的初心相契合。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17: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