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平乱诛暴汉高祖(精)/史记人物系列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众所周知,《史记》是一部文史名著,鲁迅评价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仅仅是《史记》的艺术价值。《史记》的思想价值更为崇高,司马迁定位《史记》是一部人伦道德教科书。

张大可、王明信编著的《平乱诛暴汉高祖(精)》为是张大可先生《史记疏证》系列套书之一,全书分两部分。

内容推荐

张大可、王明信编著的《平乱诛暴汉高祖(精)》为是张大可先生《史记疏证》系列套书之一,全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高祖本纪疏证》,内容体例分为:题评、集注、立目讲疏、语译、集说五项。其中“题评”分为“题解”与“提说”两项内容,分别曲子张大可《史记全本新注》和韩兆琦《史论题评》。“集注”是用白话解读原文释意,以当代注家为主。“立目讲疏”中包括对于文本的辨析、考证、研讨,以及考古新成果、文献新发现、史事补述等,融汇古今人的研究成果。全篇注文后为“语译”。最后为“集说”,从各方面进行宏观疏解。第二部分为《汉高祖刘邦》,收录了作者《<高祖本纪>讲析》、《论刘邦》和《论三杰归汉》三篇文章。

目录

史记疏证高祖本纪

平乱诛暴汉高祖

《高祖本纪》讲析

论刘邦

论三杰归汉

试读章节

【题解】

张大可日:本篇叙写了西汉开国皇帝刘邦一生的主要经历和他所成就的功业。因为刘邦的庙号为高祖,所以称《高祖本纪》。司马迁记事实录,叙刘邦之初起,则称刘季;及得沛,称沛公;及王汉,称汉王;即皇帝位后,才称上。刘邦原本是一个不事生产的普通人,他因秦末战乱之势登上政治舞台,顺应时势,结人心,连韩、彭,知人善任,恩威兼施,团结内部,分化敌人,战胜了项羽,开创了汉家四百年的基业。刘邦既豁达大度,而又十分忌刻,尤其是晚年屠灭功臣,更表现了他的残忍。刘邦创业的成功和他的过失,作者都一一做了生动的记叙,既有歌颂,也有刺讥。

【评说】

韩兆琦日:《高祖本纪》是《史记》中最好、最重要的篇章之一,刘邦也是司马迁笔下最生动、最丰满、最有个性的人物形象,因此读者对这篇作品必须充分注意。《太史公自序》说:“子羽暴虐,汉行功德;愤发蜀汉,还定三秦;诛籍业帝,天下唯宁,改制易俗。作《高祖本纪》。”作品正是根据这个精神写了刘邦由起事反秦,楚汉相争,到统一国家,建号称帝的过程。对于刘邦成功的经验及其性格上的种种问题,司马迁都做了详尽的描述,归结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1)刘邦的确是一个有雄才大略,有智谋,有远见,能用人,尤其是能驾驭人的政治家,这是与之争锋的项羽所难以望其项背的。具体可以划分为三个方面:

其一是智略超人,规模宏远。当秦二世三年,楚怀王遣将人关时,刘邦先以“宽大长者”的时誉被怀王与其左右群臣所推重。刘邦进关后,实行了一系列宽政爱民的措施,博得了秦地人民的热烈拥护。宋代刘辰翁说:“高祖始终得关中之力,关中人心所以不忘者,秋毫无犯,约法三章之力也。”(《班马异同》)明代张之象说:“先言‘秦人喜,,后言‘秦人大喜’,又言‘秦人益喜’,连用‘喜’字,斯可以观人心矣。”(《史记评林》引)有了这个基础,在鸿门宴上,那个未人关先坑杀了二十万秦兵的项羽就不可能再杀刘邦,而项羽自己也就不可能再在关中站住脚。后来刘邦与项羽相持于荥阳,刘邦的军队几次被项羽打垮,而萧何能源源不断地“兴关中卒,辄补缺”,也正是刘邦的政策在关中生了根,使关中成了他可以依赖的根据地的缘故。当刘邦从汉中杀回,重新占据了关中的第二年,他一方面派人东征,收复了河南一带的大片土地,正集聚兵力准备东下与项羽争锋的时候,文章却接着插入说:“于是置陇西、北地、上郡、渭南、河上、中地郡。”又说:“缮治河上塞,诸故秦苑囿园池皆令人得田之。”他把他的行政长官已经派到今甘肃的临洮、庆阳,他的守边部队已经派到今陕西省北部一带去整修城障了。明代陈子龙说:“未出关争衡而先收边地、立根本,自固之策也。”(《史记测义》)接着又下令“除秦社稷,更立汉社稷”,俨然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当他东征被项羽打败逃回的人心飘摇之际,他却“六月,立孝惠为太子,大赦罪人。令孝惠守栎阳,诸侯子在关中者皆集栎阳为卫。于是令祠官祀天地、四方、上帝、山川,以时祀之”。明代何孟春说:“汉王败彭城下,诸侯叛汉归楚,王至荥阳,楚攻之急,乃迁栎阳,立子盈为太子以系人心,知有国本矣。复如荥阳,命萧何侍太子守关中,立宗庙社稷。史称帝‘规模宏远’,岂待定天下而始见之?帝此举萃聚天下于涣散之时,使根深本固,可战可守,于取天下盖万全矣。”(《史记评钞》)

其二是能用人,能驾驭人。刘邦在称帝后曾总结他成功的经验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人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之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韩信、陈平原来都是项羽的部下,投奔刘邦后,一个被举为大将,一个被举为护军中尉,刘邦的气魄的确是非凡的。

刘邦不仅能听取意见,而且能当众认错,收回成命。樊哙劝阻刘邦“止舍咸阳宫”的问题,张良劝止刘邦停封销印的问题,娄敬劝刘邦西都关中的问题,这些都是听了就办,立竿见影。苏轼说:“刻印销印,何尝累高祖之知人,适足明圣人之无我。”(《史记评林》引)

刘邦驾驭人的手段是古今少有的,韩信的所谓“陛下不善将兵,而善将将”就是指此而言。清代王夫之说:“韩信下魏破代,而汉王收其兵;与张耳破赵,而汉王又夺其兵,何以使信帖然听命而抑不解体以飚去哉?此汉王之所以不可及也。制之者气也,非徒气也,其措置予夺之审有以大服之也;结之者情也,非徒情也,无所偏任,无所听荧,可使信坦然见其心也。信固知己之终为汉王倚任,不在军之去留也。”(《读通鉴论》)郦食其是有名的狂生,黥布是项羽部下的猛将,二人投刘邦时,刘邦都是在让两个女人给他洗脚的时刻接见他们。唐代张守节说:“高祖以布先分为王,恐其自尊大,故峻礼令布折服;已而美其帷帐,厚其饮食,多其从官,以悦其心,权道也。”(《史记正义》)就这样,吸引了大批人才为他冲锋陷阵,赴汤蹈火,至死而不悟,这就是刘邦的本事。

其三是脑瓜灵活,聪明绝顶,随机应变的能力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作品对刘邦这方面的描写是极其精彩的。鸿门宴前,当项伯夜里偷偷给张良送信,刘邦于仓皇之际突然听说张良认识项伯时,他紧接着问的第一句话就是“孰与君少长?”这种跳跃性的思维说明他一整套收买项伯的计划已经成熟于胸了。当战场上他胸口中了一箭,他不是用手抚胸,而是随即弯下腰去抚足,并口中骂着“虏中吾趾!”这种反应来得多么快!当韩信灭齐后向他请求为齐假王时,他怒从心中起;当张良、陈平赶紧向他示意时,他立即醒悟,并顺水推舟地说:“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随即命张良前往封韩信为齐王。一般人的思想转弯子,总得有个过程,而刘邦则完全没有,完全像是条件反射,顷刻发生,不带任何痕迹。P3-5

序言

《史记》人物系列丛书第一辑1-10册,是大型古籍整理学术工程《史记疏证》一组抽印本丛书,由商务印书馆于2018年集中推出,向广大读者征求意见。《史记疏证》工程是一种全新的古籍整理形式,“熔古今研究成果于一编,聚海内志同时贤于一堂”,为广大爱好者提供一种雅俗共赏的读本,也可当作一种工具书使用。《史记疏证》的总体结构及其内容,详见《史记疏证·凡例》,兹从略。《史记疏证》工程尚未完成,已进入最后通校、定稿、排版的冲刺阶段,面见读者,大约还有两年时间。为了验证这一新成果,特别选出了十五个篇目,汇辑成十册书目推出,倾听社会反响,以期在疏证工程的冲刺阶段弥补其不足,力求完美。

十五篇选目为:《五帝本纪》、《秦始皇本纪》、《高祖本纪》、《孝文本纪》、《孝景本纪》、《赵世家》、《孔子世家》、《孙子吴起列传》、《仲尼弟子列传》、《白起王翦列传》、《张释之冯唐列传》、《西南夷列传》、《司马相如列传》、《大宛列传》、《太史公自序》,包括本纪、世家、列传三体,突显纪传体以人物为中心的特点。每册单行本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原典“史记疏证”,给读者提供阅读《史记》的原始资料,以及作者的解读;第二部分是作者研究成果,大多为研究论文,也有对篇目的深入讲析,书题从第二部分研究内容中提出。十册单行本顺序原则上按《史记》原书五体顺序,即本纪、世家、列传顺序排列,在同一体中的人物排序基本原则是以时代为序,通史序列本当如此。但世家、列传个别篇目以类相从打破了时间序列,例如世家中《孔子世家》在《赵世家》之后;列传中记载张骞活动的《大宛列传》在《司马相如列传》之后。本辑丛书,同一体则按历史人物活动的年代先后为序。所以十册书目如次:

1.人文始祖黄帝

2.千古一帝秦始皇

3.平乱诛暴汉高祖

4.西汉盛世文帝景帝

5.至圣先师孔子

6.胡服骑射赵武灵王

7.兵家之祖孙武子

8.西域使者张骞

9.一代辞宗司马相如

10.千秋史圣司马迁

众所周知,《史记》是一部文史名著,鲁迅评价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仅仅是《史记》的艺术价值。《史记》的思想价值更为崇高,司马迁定位《史记》是一部人伦道德教科书。《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称:孔子“西观周室,论史记旧闻,兴于鲁而次《春秋》,上记隐,下至哀之获麟,约其辞文,去其烦重,以制义法,王道备,人事浃”。所谓“王道备,人事浃”就是为后王立法,为人伦立则。《太史公自序》说得更直白:“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史记》效《春秋》,全书从内容到形式都在实践为后王立法、为人伦立则的理想。《史记》的形制五体结构像一座宝塔,形象地反映了礼制国家的等级秩序。《史记》内容贯通历史三千年,是古代中华文化的浓缩。《史记》创立纪传体,以人为中心述史,描写人生百态,惩恶扬善,每个人都能从《史记》币找到对照自己的榜样。本辑《史记》人物系列十本书目,涉及十七个历史人物(未计七十子),包括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化伟人与英杰,而突显的就是为后王立法、为人伦立则这一主题。司马迁十分自信地宣称,全社会的人,君臣父子都要读《春秋》,如果不读《春秋》,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父不像父,子不像子。“君臣父子”,是司马迁对全社会人际关系的浓缩,也就是“君臣父子”,指代全社会各阶层的人士,上至帝王,下至黎民。《史记》是全中国人人必读的一部国学根柢书。根是树木之本。柢指树之直根。俗话说“根深叶茂”,只有根深扎于土壤之中,才能使树木稳固并茁壮生长。根柢两字叠用,加强树之本的意义。中华文化有五千年历兜,将其比作一棵参天大树的话,《史记》就是这棵大树之根之柢,即中华文化之本之源。全社会的人读了《史记》,提高自己的修养,社会就和谐了。所以《史记》生命之树常青,并日益走向普及。可以说《史记》是一部古籍畅销书。《史记》蕴含的百科知识,文学、史学的艺术价值,其中各色历史人物所起的榜样借鉴作用,决定了《史记》是一部开卷有益的书。《史记疏证》单行本把解读《史记》与研究《史记》结合起来,雅俗共赏,是包括研究者与爱好者在内的广大读者群体阅读和欣赏的读物,是学术研究走向普及大众的一种尝试,具有开创意义。

本书《平乱诛暴汉高祖》,首先解读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的传记,其次评说刘邦对历史的贡献。刘邦39岁起兵参加秦末农民起义,与项羽并肩征战三年,推翻了秦王朝的统治。秦亡后,又与项羽争天下,因项羽分封,自号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史称楚汉相争,历时五年。刘邦前后经历八年征战,终于一统天下,建立了大汉王朝,由于庙号高祖,所以司马迁把记叙刘邦一生建功立业的传记,称为《高祖本纪》。

刘邦称帝,流行这样的民谚:“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一介布衣的刘邦是怎样登上天子堂的?这一问题就是《高祖本纪》的主题。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是这样说的:“子羽暴虐,汉行功德,愤发蜀汉,还定三秦;诛籍业帝,天下惟宁,改制易俗,作《高祖本纪》。’’这段话,讲的就是楚汉相争,刘邦的胜利可用四个字概括:“平乱诛暴。,,这里的“暴”,不是指暴秦,而是指项羽。项羽以暴易暴,推翻了秦王朝,却为汉王朝的建立扫清了道路。《高祖本纪》写出了刘邦获得胜利的原因,那就是“子羽暴虐,汉行功德”。《高祖本纪》写刘邦与项羽并肩战斗灭秦,项羽战河北,刘邦战河南,时时对比,项羽施暴,刘邦行德。刘邦入关,约法三章,废秦苛法,秦人大喜,惶恐沛公不为秦王。项羽入关,坑秦降卒二十余万,火烧三月不灭,秦人恨透了项羽。两相对比,胜利归谁不言自明。

司马迁擅长寓论断于序事之中。《高祖本纪》在叙述史事的同时,字里行间写出了刘邦获取胜利的主客观原因。具体说,客观原因,秦政暴虐,人民起义风起云涌,刘邦审时度势,勇敢地加入了起义军行列。在西征途中刘邦避实击虚,项羽承担了主战场抗击秦军的重任,所以行文中时时插入对项羽的描写。主观原因,司马迁通过大量历史事实告诉读者,刘邦成功有着他个人的性格、才能和主观努力因素。刘邦秉性“仁而爱人”,在秦末严酷少恩的政治环境中,刘邦的性格很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刘邦押送囚徒去骊山,由于途中有很多囚徒逃亡,他索性全部释放,反而赢得了一批“徒中壮士”的拥护,拉起了起义队伍。刘邦能当西路军统帅,也得益于他“仁而爱人”,楚怀王的诸老将都拥护刘邦。刘邦机敏过人,善于学习,能识人、用人。他当泅水亭长,并无出众的才能。他拉起队伍起义,形势迫使他博采众长,集思广益。这样,他在斗争中迅速地增长才干。善谋的张良、外交才干突出的郦食其等都佩服刘邦。韩信、陈平这样的智能之士,都是从项羽阵营投奔刘邦的。刘邦自己总结成功的经验时也说:“在帷帐中筹谋策划,就能在千里之外决定胜利,我比不上子房;安定国家,抚慰百姓,供给粮饷,使粮道通顺,我比不上萧何;统率百万军队,每战必胜,每攻必取,我比不上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的豪杰,我能任用他们,这是我能夺取天下的原因。项羽有一个范增却不能信任他,这是他被我诛灭的原因。”刘邦特别强调这一点,说明他重视人才、善于使用人才,这也是他主观努力发挥到极致的表现。总之,司马迁写刘邦取天下,不是把他作为拥有天命的“神”来写,而是作为一个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来写,如他怎样争取民心、怎样重视人才等。刘邦“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成功带给后人许多有益的启示。

本书由张大可、朱枝富两人合作编著。张大可,《史记疏证》学术工程主持人。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特聘教授,中国史记研究会会长。朱枝富,江苏省海外发展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史记研究会理事。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22:0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