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三毛传(一个人的流浪和远方)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崔久成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崔久成著的《三毛传(一个人的流浪和远方)》讲述了三毛是华文世界里的传奇女子,一个探寻生命价值的灵魂旅者,一个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精神偶像。她注定会成为我们精神世界里的一种永存,她做了太多我们想做而没有做的事儿,走了很多我们想走而没走的路,看了很多我们想看却没有看的风景。

内容推荐

崔久成著的《三毛传(一个人的流浪和远方)》是一本全面了解、感受传奇作家三毛的佳作,在书中,你将看到一个浪漫、洒脱、真性情的三毛,一个永恒的传奇人物。从三毛从小的求学经历,到她踏上广袤的撒哈拉,追寻前世的乡愁,和荷西在沙漠结婚,从此写出一系列风靡无数读者的散文作品。

书中把大漠的狂野温柔和他们活力四射的婚姻生活,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大家面前。读过本书,你就读懂了三毛,读懂了她的美。从她的身上,我们能够感悟到她对生活的执着,追求,以及对生活的热爱,让我们学会无论生活中有多大的困难,也要抱着乐观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人生,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和自由。

目录

壹 和你一起长大

 自由的羽翼

 旧时书窗

 陈平同学,前途光明

 温柔的坟场

 所有泪水都滑落

贰 雨季不再来

 太阳在马德里升起

 女孩子的花

 落雪倾城

 心上一盏灯

 纸上留谁影

叁 你好,撒哈拉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撒哈拉之心

 五彩的日子

 蝴蝶夫人

 沙漠中的美味

肆 哭泣的骆驼

 被拾走的传说

 离乱阿雍

 在风沙中回唱

 加那利岛在故事里,日子在诗里

 收藏好一块石头

伍 给我一匹马

 背着十字架再相逢

 埋下去,爱下去

 无脚的鸟

 等到梦里花落尽

 万水千山走遍

陆 滚滚红尘

 如果时光不能倒流

 一草,一木,一沙

 隐约的耳语

 远方远方

 尾:纸上旅行

附录 三毛年表

试读章节

自由的羽翼

在深夜里,她醒来,那种声音还是如同潮汐一般在她身畔起伏。而她要的不是这些,她要的是黎明,一种没有任何声音的黎明。即使她如此渴望着,回声还是不肯退去。

——三毛

当一个少女收拾好自己的小花园,背起行囊叛逃了循规蹈矩的生活,你是她同学的话,你是会默默注视她的远行,还是眼含泪水同她挥手告别?

在路上,必然要错过心疼的任何事,任脊背背离出生的方向。也许多年以后,家乡的河流还会在脊背上流淌。弄巷里,曾经亲手栽种的竹子跟自己一样,从一小节开始,将远行的欲望伸向天空,无论是繁盛还是衰败,都是自己孤独生命的际遇。也许天涯同相思,却永生不相见。

在路旁,在既定的轨道里年复一年地循环,当流浪的渴望伴随着日升月落被磨掉所有的幻想,皱纹爬上额头,晚风吹动白发,在某个泛着沉香的夜色里,你是否会感念当年那一刹那的怯懦所错过的风光?

记得圣·埃克苏佩里曾写出感动全球的《小王子》,每每想起书中的句子,总能勾起自己远游的渴望,但绝大多数人穷其一生,也许只能从别人的经历中分享远行的刺激与生命的力量吧。真正敢于上路的人永远是少数。

每每想起那个浪迹天涯的女子三毛,记忆似乎会不自觉地从少年开始。在葱茏的光影里,一个女孩子从台湾出发,带着信纸与渴望,一挥手便是一生。等她再回来,已经是沉睡在记忆中的老姑娘。

远行者们普遍对黎明有着特殊的感情。当晨光还在伴着残星,日光还沉浸在黑暗里酝酿喷薄的时候,远行者似乎已经在路上了。远方有很多孤独,也有很多幸福。

黎明的山城重庆一定还笼罩着蒙蒙的雾气,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黎明里,嘉陵江水拍打岸边,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还是安稳的现世,它都一如既往地承载着流去的时光。历经了大汀大海的翻腾,那些背负着内战的伤痛与疲惫的中国人会聚在台湾这个荒凉的岛屿上。他们带着对故乡的思恋落地生根,开枝散叶。欧洲毕竟是欧洲,“二战”的废墟很快被收拾干净,蒙娜丽莎依旧微笑着躺在博物馆里,巴塞罗那的流浪者大街依然欢迎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远行者。

“远行”似乎永远是一个散发着芬芳的令人着迷的词语。当午夜的火车“咔嚓咔嚓”地在似梦非梦中响起,背起简单的行囊离开,脱离僵化的生活轨道,去远方流浪,那感觉,真好。流浪,是停下往昔为物质、为生存忙乱的脚步,遵循灵魂深处的好奇心行走。也许每一步都不可预计,但每一步都会活得那么新鲜、那么真实。不必知道前方的路途是清风朗月、鲜花满怀,还是荆棘丛生、虫鸟悲鸣。简单地去邂逅一个人、一朵花、一处风景,去经历一段爱情,和爱人对饮,与花朵相拥。抑或孑然一身,在黄昏里体味悲伤,在风景中回味那些读过的书与遇到的人。

“三毛”离开了,她所留下的那些文字却如清水卵石,任时光荏苒仍旧清爽宜人,读之如明镜在心,心旷神怡。“三毛”只是远行者一个虚构的名字罢了。在这个世界卜有两个“三毛”,最初的“三毛”是漫画家张乐平笔下那个穷苦社会里的孤儿。他是大都会里一个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儿童,流落街头,风餐露宿,凄苦无依。我常常觉得,那些纠缠在社会的泥淖中危机重重的人,又何曾不像那个孤儿三毛呢?精神无所依托,又常常被婚姻与工作绑架,疲惫不堪地生存着,遗忘了生活本身的色泽。周密的安排,严谨的核算,越来越缺少惊喜的风景,也就变成了另外一种束缚。

那个远行的女子“三毛”本不叫“三毛”,最初她叫“陈懋平”,“平”是期望“和平”的意思。1940年的上海,缪进兰生下了自己的大女儿陈心田,而丈夫陈嗣庆却远在大后方重庆开展他的律师业务,于是缪进兰怀抱婴儿在那战火连天的岁月里只身从沦陷区穿越重重阻隔远赴陪都重庆。(P2-5)

序言

一生爱马痴狂,对于我,马代表着许多深远的意义和境界,而它又是不易拥有的。马的形体,交织着雄壮、神秘又同时清朗的生命之极美。而且,它的出现是有背景做衬的。每想起任何一匹马,一匹飞跃的马,那份激越的狂喜,是没有另一种情怀可以取代的。

——三毛《爱马》

旅行已经成为今天青年人生活的主题之一。30年前,大家追捧三毛,许多人通过她的眼睛看到世界之辽阔、生命之壮美。如今30年过去,再读三毛,发现尽管世界在互联网时代变得越来越小,但是人心并没有变大。

三毛的生命终结于20世纪90年代初,可她讲的那些流浪往事、她的荷西、撒哈拉的家、台北生活、起伏传奇的经历,在我们的记忆中一直在生长。三毛的人生轨迹是不变的,但不同经历的人却能因三毛产生不同的情绪和回忆。

离家是人类共有的欲望。路有很多种,路连接着家与远方,人们借助路流浪。流浪的路上,灵魂孤独,身体疲惫。假若有一匹马陪伴着我们,分担疲惫,分享孤独,那么会有多温暖。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千姿百态的,谁也不能替代谁生活。三毛选择自杀来终结自己的一生,尽管许多人唏嘘感慨,但这也是她的选择。

三毛没有让生活的光辉耗散,她认真地对待自己的生命,在每一个日升月落的日子,她总能抓住每一分每一秒的时光,在点点滴滴的瞬息里,真诚地对待亲人朋友,对待爱人。她写的诗《橄榄树》,让人们感受到她流浪天涯的姿态,然而流浪并非她情愿。她说“我被感情逼出了国”,那一刻让她伤心、悲痛,但也因此她要人生变得精彩起来。在她所生活的那个年代,她走过的地方就已经绕了地球一大圈,而且都是些如今在旅行社里找不到的地方;她见识过世界各处角落的文明,体验过风情万种的人间情怀。她足够真诚地面对纸外的世界,并将自己的历程融入墨汁里。她是一个容不下虚伪的人,一如她的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一样。

我们看到她留下的字迹,如听她讲人生。而她的人生,又像经历了许多人的人生,历久弥新,永不陈旧。

仍旧记得半年前,一个偶然的午后,我从母亲的书柜里发现了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一套三毛集子。当我把这些印着藏书章的小书捧到母亲面前时,母亲激动地回忆起20多年前自己在大学读书时的岁月。那时候的绿皮火车总是挤满了人,户籍与单位证明常是一个旅者绕不开的羁绊。在80年代大学的寝室里,一群大学生一起分享着三毛的书,分享着她的故事。三毛的作品摆放在当年很多人家中的书架上。

今天的时代语境已经与30年前截然不同,许多人论断过“三毛热”是因为文化断层与文化隔阂而产生。然而,到了我们这一代,三毛的传奇依然没有消散。我翻看如今各色的游记与旅行图书,发现三毛的精神依然活在他们的脚步里,只不过,很少再见到能比三毛活得更洒脱的人。

三毛在《送你一匹马》的自序里说自己爱马,但“并不执着于拥有一匹摸得着的骏马,那样就也只有一匹了,这个不够。有了真马,落了实相,不自由,反而怅然若失。其实,马也好,荒原也好,雨季的少年、梦里的落花、母亲的背影、万水千山的长路,都是好的,没有一样不合自然,没有一样不能接受,虚实之间,庄周蝴蝶”。

也许,世界之间的距离并不是那么遥远,我们并不需要摸得着的骏马,只要重新找到时光汇聚处共同的欲望与情绪,时光便会缓缓倒流,让你感受到自己与世界初恋的那一刻。

三毛,这个熟悉的名字,不止存在于一代人热情洋溢的青春里。读三毛的作品,其实也就是读三毛的人。那些书如同她留下的一件件干净整洁的旧衣裳,穿上它们,便能抵达远方,那是心之所向的老地方。

三毛的人生比三毛的文章更精彩,一直遗憾的是她人生履历的吉光片羽散落在不同时期的报刊、文集中。能细心甄别真假,把她的精神珠链用心而不失真地穿起呈现出来,对于我来说已是生之幸运。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9:5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