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地老天荒的爱情长跑/杨志强麻辣寓言故事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作者 杨志强
出版社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杨志强麻辣寓言故事》是香港著名作家杨志强专为时下小读者创作的寓言故事,曾在香港最畅销的日报学苑版连载两年。以往的少儿读物,常因各种原因回避世界并不那么美好的一面,但本书作者相信,孩子不是养在家中的小猫小狗,与其把世界染成一片玫瑰色,不如和孩子一起正视这并不完美的世界,在充满问号的成长过程中,帮助每个孩子都能纯良如鸽,机敏若蛇。《地老天荒的爱情长跑》是其中一本。

内容推荐

《杨志强麻辣寓言故事》这套书一共有十册,是一些短小精悍极富寓言性的童话,主要从人性美德、智慧、美丑、人情世道、语言等角度切入。各个故事也是意味深长,既幽默滑稽,还有些传奇,极富可读性,对当下小读者也有警示作用。《地老天荒的爱情长跑》是其中一本。

目录

在“家”千日好

烤兔

阿积与上帝

瞎子的愿望

养老鼠的猫

火鸡姑娘

找蜜记

瞎马

一袋金币

阿甲出海

动物的话

偷戒指

自欺

家当

三只老鼠去偷油

懊悔

鸟为谁唱?

地老天荒的爱情长跑

奇妙的老鼠

打官司

猪先生的奋斗

魔鬼的祝福

都怪妈妈

谁的本领高

无牙老虎

生意眼

选丑会

酒徒

小乌龟

一枚小铜钱

吝啬

懒丈夫

蜂蜜中的XO

屋檐上的斧头

反复无常

小偷

点物成金

种金

钱到哪里去了?

菊酒

石牛屙金

扯豹尾

公鸡哥哥

大象怕我

奇妙的饭厅

不如对调

乐师

了不起

勇气

是鹰是鸡

鸡先生卸任

白鹤之死

救月行动

镜子

鹳与鳖

鸭子的歌

鸭子与狐狸

自家的东西最好

膨胀

大长老病了

跳蚤与臭虫

不爱恭维

嘴馋老太

学到了理智的狼

后记:“搜尽奇峰打草稿”

试读章节

火鸡姑娘

盐城附近的印第安人都靠养火鸡为生。城外的山脚下住着一位穷姑娘,她也养着一小群火鸡,收入仅够糊口。她穿得破破烂烂,头发乱蓬蓬的,脸也难得洗一次,谁也不愿跟她做朋友。

一天,穷姑娘赶着那一小群火鸡进城。听说城里一连两晚都有盛大的舞会,她想去看看,却被赶了出来。回到帐篷里,她哭了:“噢,我又穷又丑,谁会喜欢我呢?”背后传来一个声音说:“不,你本来长得不错,只是没有打扮而已。”穷姑娘回头一看,原来是一只老火鸡在说话,她吓呆了。“别怕,也别愁,你就穿上我们的羽毛去赴会吧,人们一定大赞你漂亮,但你在天亮前一定要赶回来!”火鸡们围着穷姑娘跳起舞来,它们的翅膀拂起一阵轻烟。烟雾过后,穷姑娘穿戴得像公主,漂亮得像天仙。

舞会上,英俊的青年纷纷请她跳舞,她快乐得仿佛置身云端。天快亮了,她记起老火鸡的话,但仍舍不得离去。一直到中午,人们都散去了,她才上气不接下气地跑回来。但只见空空的帐篷,火鸡早已不知去向。她猛然低头看看自己,身上还是穿着那一身破衣裳。

人是健忘的,许多人对于承诺事到临头都不当一回事。在充满神话色彩的故事里,人们常会因不守信用而受到这样或那样的惩罚。在现实生活中,食言也是要付出代价的,这是智慧的经验之谈。

找蜜记

土狼和兔子一起去找蜜。它们来到分岔路口,土狼先挑了大路向前走,兔子沿着小路前进。兔子没走多远,看见一大群蜜蜂,便说:“好心的蜂王,我家的孩子很想吃蜜,能给我一点吗?”蜂王说:“可以的,但你要先帮我们盖一栋房子。建房子时,也不许用手抓蜜吃啊!”

兔子答应了,它干活灵巧又勤快,很快便协助蜜蜂们盖好了一座蜂巢。蜂王给它装了满满一口袋蜜,还让它在尾巴上蘸了些,好在路上吃。

兔子回到路口,碰上正没精打采往回头走的土狼:“土狼老兄,还没找到蜜吗?”“是呀,我运气差,走了半天,连蜜蜂的影子也没见到。”“我找到了许多蜜,瞧,我的尾巴上也蘸了一些。”土狼舔了舔,大喜,沿着小路,果然找到了那群蜜蜂:“蜂王先生,请给我一点蜜,好吗?”蜂王也对土狼说了对兔子说的那番话,土狼答应了。

谁知蜂巢才盖了一半,土狼就馋得不行,伸手便抓蜜吃。他实在太用劲了,结果把蜂巢弄翻了,蜜也散落在地上。最后,蜜蜂们一哄而上,把它蜇得鼻青脸肿。

人都会受到诱惑,但要把事情做好。便得集中精神做事,不受诱惑。在现实世界里,能定下心来不受诱惑的人不多,但赢得成功的一定是这些人。你愿意做个只能逞一时感官之乐的失败者,还是笑到最后的胜利者呢?

瞎马

黑海之滨有个商港,城里有个富商,养了一匹骏马。这天,富商出门做买卖,碰上几个骑着快马的强盗。骏马驮着富商突出重围,虽然摆脱了强盗,却累坏了,日渐消瘦,最后又瞎又聋。富商很难过,立誓永远供养它,每天给它喂三斗燕麦。

富商买了另一匹马,半年后,开始觉得这样供养一匹瞎马实在不划算,便每天改喂两斗燕麦。

……

P18-22

后记

“搜尽奇峰打草稿”

——我是怎样写“麻辣寓言”的?

(五)

杨志强

给年轻朋友或小孩写故事,对我而言已有二三十年的历史,且现在还在继续。有人问:你肚里怎么藏有那么多的故事,像永远说不完似的?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我是个爱做白日梦的人,因为长期都不用一早起床赶着上班,于是,我习惯了早上醒来,让自己在迷糊中任凭脑子里的意识碎片在那儿浮沉,慢’瞳地,便会积累成各种古怪的念头。这些念头很随意,也没有固定的发展方向,有些甚至有如天马行空,像梦幻多于真实世界里的东西。

有些心理学家说,这现象有如昔间记忆中的录像在倒带,并无什么特别意义;有些心理学家却很重视,认为冒出来的片断也许和近来碰上的事情多少有关,是隐藏在内心深处的那个无意识的“我”把某些记忆碎片挑出来,给逐渐清醒的那个有意识的“我”感受到,是:在提醒这个活在现实世界的“我”该留意一些什么,如果“我”够聪明,就该有所感应。当然,这种提醒是猜谜式的,即使有位:最了不起的心理分析家天天跟进你的个案,他也只是在猜测,且有一百个猜谜者,就有一百个答案。我当然不会那么蠢去滥竽充数,把自己当成再世弗洛伊德去猜测自己的心灵深处到底是怎么回事,但经验告诉我,这是我每天头脑最灵活、最聪明的时段。一到完全清醒时,虽然处事都很务实得体,但脑袋就说不定灵气尽失。若你好好利用这段时光,让自己在迷糊中浮想联翩,不但可出现许多奇妙的故事桥段,甚至连困扰自己许久的较严肃的学术话题,有时也可灵光一闪,找到突破口。坦白说,我每天的工作,该做什么,该写什么,该画什么,怎么画,怎么写,都是在这时清晰起来的。不用说,许多故事也是这样诞生的。

好故事不会一蹴而就,要有个“熬”的过程,这有如炖肉,只能用慢火耐心地焖煮。有道时间是最有耐性的厨师,一个故事酝酿得越久,能烹调出来的味道必越浓。也许我这个人有点逃避抉择的心态,通常我把故事的大意想出来以后,会先不动笔,让它存留心中,不时会翻出来重新感受一下,看看还能挖出什么新意思,直到截稿前的最后一刻,不想写也得写时,才动手去写。到这死线迫在眉睫时,犹豫也无济于事,便得用最直截了当的方式把心中的意象写下来。

勉强逼自己写,通常都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在构思时,不妨让自己天马行空,不必把故事定调子画框框,到想得差不多时,你还有多种方向可选择,若在下笔时未能确定,写时便必顾左右而言他,连自己也找不着北,必越卖力去写便越差劲。若你发现自己正处于这状态中,便得停下来好好定定神,把所有不着边际的盘算都收拾起来,给自己选定一个方向。这时也别慌张,相信自己有能耐把故事写出来,把自己交给目前最明晰的意象,把心神集中到你最直觉的情绪里,由它掌控笔或电脑键盘流出的文字和句子。故事创作和绘画及作曲一样,是艺术而不是官式八股,你得任由内心深层透过情绪化的意念去像做梦般地自动操控,让心底的话自然而然地流淌而出。即使你使用的是文字媒介,你所做的也近乎诗而不是科研论文或公事公办的应用文,但也最好依靠心灵而不依靠逻辑思维行事。说教式的故事是没有人会爱看的。

故事都有底本,这些底本的素材可以来自身旁的琐事,也可以来自道听途说的传闻,甚至可以是别人说过的故事乃至祖辈相传的传说。流行话语爱说“原创”,其实,真正能称得上货真价实的“原创”不会有很多,且强调这一点并无意义。文学研究中有一门学问叫“比较故事学”,是专门研究古今中外的许多故事母题,是怎么在各民族和各时代中经许多人不断炒作、翻新、改写和演变的。中国读者熟悉的阿凡提、济公、孙悟空、猪八戒甚至黄帝、蚩尤等传说,其实都经过许多人的口耳相传和文本的改编才变成如今为大多数人熟悉的版本,估计这些不同的演绎还会继续下去,直到永远。我们不妨想一想,如果“比较故事学”和“神话学”研究属于严肃的学问,我们也可以相当严肃地说,人类迄今的故事大多都有源有流,那么,写作的人把自己摆在这源流里,就不由你愿不愿意把老题材翻新,而是逃避不了的选择。

因此,利用别人的素材来重新创作,那本来就是创作的常规。在巴赫和莫扎特的时代,某人创作的好旋律,常被另一位高手改编成自己的大作。被“侵犯版权”者不但不生气,反引以为荣,因为自己的作品被人“抄袭”,是件光荣的事。巴赫和莫扎特就有许多这样的把别人和自己的旋律抄来抄去的作品,若按现代人唱的高调,他们能逃脱版权官司才隆。而在美术史上,许多名画的素材常取自前辈画家的稿本,这也不是什么令人引以为耻的丑闻。有人说“天下文章一大抄”,我们不主张做“文抄公”,但把前人或今人的故事来一番重新演绎,可不等于抄袭。问题不在你的素材从何而来,而是你有否把它只当作是个框架,从中注入了你自己特有的理解和叙述色彩,你有否把你笔下的东西当作是一件完全出于你的心灵的完整作品。

我写的这六百多个故事中,其中不少也属这样的再创作,桥段也许是旧的,但我会用自己的语言和理解把它重新演绎。我甚至还想象过,把此类故事的每一个的祖源和在历史的流变写出来,放在后面作为趣味性的附录,并说明我的故事改变了些什么,为什么要做这样的改变。但这样一来,这童话故事集便不是供人读来添情添趣,而是变成了神话学研究,如此这般的学究气书本,读者便是另一类人了。

文化是一种承传,故事也常是一种承传,即使出自货真价实的“原创”,其实,若真要斟酌起来,你笔下的一切都不可能全是你个人的发明。正如人必出于娘胎,不可能自大石爆出来一样。你的心灵和文化素养亦非来自另一个星球,也必和昔人的作品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过分强调作品的“原创”只是自欺欺人,并且绑住了自己的手脚。把人家的东西移字过纸当然是要不得的剽窃,当然不值得提倡,但光明正大地踏着前辈的脚印往前走,却是聪明后学的聪明选择。问题在于,你得用旧瓶酿出新酒来。人说不管白猫黑猫,捉到老鼠的就是好猫;我们是否也可以说:不管新瓶还是旧瓶,能酿出美酒的就是好瓶?

写作不外随便拿起一个瓶瓶罐罐,洗净了便用来栽花或造酒,浇灌的是心神,收获呢?首先是娱己,然后是娱人,是否符合时下人云亦云的高论,是不必在意的。清初的画僧石涛有个图章常盖在作品上,刻着“搜尽奇峰打草稿”。我认为,我们写故事也和画山水画差不多,也一定要到处搜集最好看的奇峰作素材,至于这奇峰来自你的写生、记忆或别人的绘画或摄影,是无关紧要的,重要的是你能把它们组合出一个令人看来意味深长的画面。创作故事也和这相似。但愿你也鼓起勇气,放开手脚,一试啼声,说不定,你写得比我还好呢。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1: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