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茅盾家书(精)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茅盾
出版社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舐犊情深:茅盾和他的女儿沈霞

茅盾的女儿沈霞,1921年生于上海,沈霞文学天赋极高,中学时代的作文常为老师激赏,高中时就写小说(未刊),所以深得父母喜爱。1940年茅盾一家来到延安,不久,茅盾应周恩来电召赴重庆,女儿沈霞便留在延安中国女子大学学习,后来在延安大学认识了萧逸,于1944年10月1日结为革命伴侣。

本书收录的茅盾致女儿沈霞的信,写于父女分隔两地之时。在信中,既有茅盾作为父亲,看到女儿点滴进步以及选择伴侣的“点赞”态度,也有关心女儿日常生活、饮食、健康这些“琐事”时体贴入微的话语;在信中,既有父亲抒发的喜悦之情,又有舐犊之情的体现,字里行间体现了茅盾家国情怀、奋发向上、子孝父慈的中国传统家风家教。

日本投降后,沈霞为了更好地投入工作,已有身孕的她毅然决然去做人流,在手术中不幸感染,于1945年8月20日在延安去世,年仅24岁。沈霞的意外去世给茅盾带来了巨大伤痛。晚年的茅盾常会朗诵女儿中学时所写的作文。沈霞既是茅盾的骄傲,也是茅盾心中永远的“痛”。

茅盾致萧逸的信主要写于女儿沈霞去世后。虽只收录两封,但茅盾对尚未谋面的女婿关怀备至,体现出茅盾宽广的大爱胸怀。

致沈霞

霞儿:

十月五日邮寄的信(附有桑的信),今天收到了。差不多在路上走了一个月。但在此信之前你所寄出的另一信,却没有收到。你和萧逸已经登记结婚,我们可以同意,而且也很高兴。我们虽然尚未见过萧逸,可是从前你曾经来信描写过他,而且他自己也来过一两封信,所以,我们也就有了个印象。我们相信,我们的女儿在这事的选择上是用了比较审慎的态度和清醒的头脑的,我们同时也喜欢她的选择不以虚荣和外表为对象。我们喜欢在生活中受过艰苦的磨炼而有志学习力求上进的年青人。萧逸从前是这样的一个人,我们相信他现在也还是这样的一个人,希望他永远是这样的一个人。我们遥祝你们俩的共同生活将是幸福而快乐的,你们相敬相爱,共同朝你们所信仰的人生目标迈进!我们相信你们那里的环境是一个使人容易向上学好的环境,所以我们对于你们的前途抱着十二分的信心,想来你们是不会辜负我们的期望的!

近来常有人来往,大概你们也多少知道一点我们的生活情形,所以我们也不多说了。我们身体也还好。妈妈虽然为了家中什务而很辛苦,但尚能支持;而最大的欢喜是知道你和桑都很健康而且有进步。我的肠胃还是不佳,又有点贫血,不过医生说我尚无大病,只是运动太少而已。至于和你们见面,我们是时时这样盼望的;有了机会,我们自然不肯放过。现在看来,也许这不会太远了。以后你邮寄信来,不必再提此事;为什么不要提,这原因你是应当想得到的。  你需要什么东西,我们可以设法托带或寄。还要俄文书么?上次你要软片,我们曾去找过;但因此物很缺,一般照像店里都没有,非得特别托人找门路不可。这样我们觉得太麻烦了,就作罢了。况且我们相信不久后一定能看到你们,现在不见到相片也不算什么。书籍我们尽可能给你弄一些。大概二个月前,曾托人带上一批(书名我忘了),不知收到了没有?

我们要给你和萧逸一点纪念品,这托人带也太噜苏,将来见面时再给你们罢。

祝你们快乐而进步。

父母字十一月六日(1944年)

P2-4

后记

茅盾家风——中国传统家风的传承

一个家族成员的言行举止反映出来的精神气质,实际上就是这个家族的家风,这些家风的反映,最为直接的并留下物质印痕的,莫过于这个家族成员之间来往留下来的书信。书信是离家族实际生活最近的一种文体,其中的起居问候、信息沟通,最能反映其家风最真实的一面。当年《傅雷家书》风行一时,其正能量引导、鼓舞过一代人。近来中国出版界家书整理出版颇盛,成为传统文化弘扬热潮中一道新的风景线,无论是旧文人还是新文化战士,无论是跟上时代潮流的弄潮儿,还是默默无闻埋首故纸堆里的老学者,在他们的家书里,都洋溢着一种正能量的文化传承——他们都注重礼数,注重教人进步,教人向上向善,注重家族的团结互助。所以,这些前辈先人无论生前的官做得多大,学问多深,在家书里都是一个活生生的普通人,现代文学巨匠茅盾就是如此。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1896年出生在浙江乌镇。1916年北京大学毕业以后,进入商务印书馆工作,从一个阅卷员开始,经过几年时间便成为一个面向全国的新文学杂志《小说月报》的主编,成为一个倡导新文化的健将。同时,随着时代的潮流,茅盾参加共产党组织,成为中共建党前入党的党员之一,也是中国现代文学作家中入党最早的一个小说家。在商务印书馆的十年的历练中,茅盾为实现当一个职业革命家的梦想而努力;国共合作时,他参加过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留在毛泽东身边担任秘书,并承担《政治周报》编辑工作。“中山舰事件”以后,茅盾回到上海,担任国民党宣传方面的交通局主任。北伐开始,茅盾奉命去武汉军校当教官,不久,回到编辑老本行,去《汉口民国日报》当主编。大革命失败以后,茅盾带着大起大落的经历,潜回上海,在一片白色恐怖风声鹤唳之下,没有了党的指示,也没有了经济来源,而且还上了蒋介石追杀的黑名单,但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茅盾虽隐居在上海的亭子间里,足不出户,却化名“茅盾”写出了《幻灭》《动摇》《追求》三部曲,并在自己曾经主编过的杂志《小说月报》上发表。从此,一个影响几代人的笔名“茅盾”横空出世!原本立志当职业革命家的梦随着大革命的失败被打破了,但是小说创作成就了一代文学巨匠“茅盾”,紧接着,《虹》《子夜》《春蚕》《林家铺子》等等,都是茅盾在四十岁之前完成并问世的作品。抗战爆发后,茅盾奔波香港、新疆、延安、重庆等地,居无定所,然而在逃难途中,他却写出了《霜叶红似二月花》这样的传世之作。同时他始终站在时代前沿,赢得中共的肯定和赞许。1945年,茅盾50初度,中共在国民政府的陪都重庆,为茅盾举行简朴而热烈的庆贺活动,这成为茅盾一生中的荣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茅盾出任文化部长、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在新中国发展过程中,茅盾殚精竭虑,谨言慎行,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任期时间最长的文化部长。粉碎“四人帮”那年,茅盾正好八十岁,在人生中的夕阳时分,茅盾又向世人奉献了长篇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1981年3月27日,茅盾走完了他的生命之路,为我们留下了1400多万字的文学财富。

本书收录的茅盾家书,包括茅盾从30年代至70年代之间给女儿、女婿、儿子、儿媳等亲人以及亲戚的信。从这些家书中,我们强烈感受到一代文学巨匠浓浓的亲情,也感受到一代文学巨匠的待人接物反映出来的精神气质,而且也能感受到茅盾的谦虚和严谨。茅盾家书让我们可以得到做人做事的丰富的精神食粮。

……

茅盾给女儿、女婿、儿子、儿媳的信,是茅盾家书中非常珍贵的一部分。茅盾一家在1940年春天到达延安,十月茅盾夫妇离开延安去重庆,将两个孩子留在延安,女儿沈霞在延安女子大学,儿子沈霜在陕北公学。此后数年,茅盾夫妇与儿女联系主要靠书信来往,后来,女儿、儿子都在延安加入了共产党。但是当时延安的年轻人的所有精力都投入工作和学习上,很少顾及家里。读子女的来信,成为当时茅盾夫妇生活中的最大的快乐。在女儿的婚姻问题上,茅盾夫妇充分信任自己的女儿的选择:“我们相信,我们的女儿在这事的选择上是用了比较审慎的态度和清醒的头脑的,我们同时也喜欢她的选择不以虚荣和外表为对象。我们喜欢在生活中受过艰苦的磨练而有志学习力求上进的年青人。”(1944年11月6日致沈霞信)在茅盾致儿子和女儿的家书中,一股浓浓的亲情洋溢在字里行间。舐犊情深,一代文学巨匠茅盾的与子女书,很好地诠释了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文学大师形象。茅盾当年辗转给女儿的信,沈霞都精心保存着,1945年8月20日沈霞在延安不幸去世后,她的遗物连同她的日记、书信,都由其丈夫萧逸保管。几年以后,萧逸在北京见到茅盾夫妇,把沈霞的一些遗物交给茅盾。1949年,作为新华社战地记者的萧逸在解放太原时牺牲在前线阵地上,后来,他的战友将萧逸的书信等遗物送到北京,交给茅盾保存。所以,今天我们看到的茅盾给女儿、女婿的这些家书,是经过战争的生死离别而保存下来的,格外珍贵。

此次出版的《茅盾家书》所选书信,由茅盾著作版权所有人授权,从已刊书信中选编。在选编过程中,郭亦飞同志做了大量工作。这是我国第一部《茅盾家书》,相信读者品读之后,在人生、事业、梦想等方面,都会受到一定的启迪。

2017年8月29日

目录

01 致女儿沈霞、女婿萧逸的信

02 致儿子沈霜(韦韬)、儿媳陈小曼的信

03 致堂弟沈德溶的信

04 致堂妹沈德汶、沈凤钦的信

05 致表弟陈瑜清的信

06 致内弟孔另境、内弟媳金韵琴的信

07 致内侄女孔海珠、表侄女陈慧英、堂外甥祝人杰的信

08 后记

内容推荐

茅盾是中国当代文学巨匠,写下了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而茅盾家书是茅盾研究史上重要的一环。古人说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通讯不发达的年代,人们交流情感、互诉亲情,靠的正是书信这一载体。

作为第一部《茅盾家书》,本书编选的主旨是体现茅盾的精神世界——包括独特的人格魅力、优良的家风家教、深切的家国情怀等等,使读者从家书中认识茅盾、了解茅盾。在此原则的指导下,我们选择了茅盾从30年代至70年代写给女儿、儿子、堂弟、堂妹、内弟等亲人的百余封家书,依据收信者与书信时间将其加以整理辑录,并且完全保留作者的语言习惯以及书信的原貌。这些家书涉论广泛,既有亲情的表达,又有关于人生、理想的阐述,更有对亲人在文学、艺术、工作、生活等方面具体的指导,其中反映出的茅盾精神符合当今国家倡导的核心价值观,能给读者以“先做人再做事”的正确指导。与此同时,本书还收录了茅盾书信的部分手迹,这些手迹既是珍贵的历史资料,也堪称精美的书法作品,从另一方面展现出一代大师茅盾深厚的文化修养与功底。

作为家书,本书的内容与书信的时代背景以及茅盾的个人经历有紧密的联系。有鉴于此,我们在每一章的开篇设置了“家书背景”环节,对书信写作的时代环境、茅盾的人生轨迹以及茅盾与亲人的关系做了深入浅出的介绍,以使读者更充分地理解书信内容、更深刻地体会茅盾的精神世界。

本书由茅盾著作版权所有人授权,由原中国茅盾研究会副会长、潜心研究茅盾五十余年的著名专家钟桂松担任主编,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对于广大文学、文化爱好者和研究者,以及渴望弘扬传统家风家教、传播社会正能量的广大读者而言,都可谓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编辑推荐

《茅盾家书(精)》首次公开集结出版,百余封书信带领读者走进一代文学大师鲜为人知的精神世界,感悟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弘扬传统家风家教。

收录数十幅茅盾精美手迹及珍贵的历史照片,具有高度的史料价值与艺术欣赏价值,真实再现茅盾的人生轨迹。

著名茅盾研究专家钟桂松精心选编,详细解读书信的时代与个人生活背景,权威性与易读性兼具。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22:4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