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关麟徵将军
宋希濂
关麟徵将军原名志道,字雨东,生于陕西户县真花硙村。其父以农为业,因频年遭受天灾人祸,以致家境清寒,负债累累,这在少年时代的关麟徵心灵深处却激励了发奋图强、报效家国的雄心壮志。
关麟徵将军自幼在私塾读书,深受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的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未及冠,蒙陕西草圣于右任先生引荐,赴黄埔军官学校学习军事,与吾同窗挚友,朝夕共处,情同手足。回忆将军自1924年入黄埔至1949年隐居香港,其间纵横沙场25年,指挥将士数十万,历经东征,北伐,抗日诸役,身经百战,先后6次负伤。关将军有胆有识,智勇双全,在半生戎马生涯中,他南征北战,几乎所向无敌,为国家建立了赫赫战功。尤其值得大书特书的是长城古北口及台儿庄两役。在这两次中外闻名的战役中,关将军运筹帷幄之英明,临危不惧之刚毅,视死如归之胆略,堪称我国军人之典范。现据记忆所及,分述如下。
1933年春,日寇进犯华北,当时形势十分危急,如长城有失,则平津难保。在此危难存亡之际,关麟徵临危受命,亲率第二十五师据守长城古北口。部队由北平开赴古北口途中,一路军纪严明,秋毫无犯,不征一夫一车,由战士们自挑炊具,肩扛辎重,因而受到群众热烈拥护。
我二十五师健儿在关将军指挥下,刚一抵达古北口,工事尚未构筑,日寇空军即开始轰炸,步兵在坦克掩护下亦开始向我军发动进攻,关麟徵将军身先士卒,奋不顾身,亲临第一线指挥作战。部队见师长以身作则,受到极大的鼓舞与教育,因而人人奋勇杀敌,悲壮无比,虽伤亡惨重,但仍坚守阵地,使日寇侵略气焰顿挫。
在此次战役中,关麟徵将军不幸负伤,就医于北平协和医院。消息传出,在京各大专院校学生代表前往医院慰问,终日络绎不绝。张季鸾先生发表文章,题日:“爱国男儿,血洒疆场”赞扬关麟徵的爱国牺牲精神。黄杰将军亦赋诗致敬。诗中有云:“争说君无敌,投鞭我不如。”对关麟徵将军的英勇善战,大有自愧弗如之意。斯时,侵略古北口的日军亦深深为关麟徵部队的军威所震慑。未几关麟徵创伤未愈,又扶杖重返前线。从此以后,曰寇对关将军畏之如虎,而国内人民群众对关麟徵歼敌古北口,张自忠扬威喜峰口几乎家喻户晓,一时传为佳话。
1938年,在举世闻名的台儿庄战役中,日寇5万余人,被我军歼灭三分之二,其余溃不成军,失魂落魄。战后敌我双方一致公认负责主攻的关麟徵将军所率第五十二军打得最猛,歼敌最多,因而受到上峰嘉奖,关将军亦由第五十二军军长擢升为军团长。是役有两点值得大书特书:1.关将军善于与友军密切联系、协同作战、英勇沉着,步步为营、稳扎稳打;2.第五十二军官兵团结一致,上下一心。关将军对日寇采取分割包抄及大迂回的战略,将顽敌逐步歼灭。尤其在追歼残敌过程中,不给日寇以喘息之机,出击神速,使日寇伤亡渗重,由此可见,关将军指挥艺术十分出色。
台儿庄位于山东境内,运河北岸,乃津浦线上的重镇。当时日寇以矶谷与坂垣两9币团的精锐部队发动进攻,企图一举占领台儿庄,每日几十架飞机、40辆战车和百余门大炮狂轰滥炸,侵略气焰嚣张至极,万万没料到被我第五十二军迎头痛击,狼狈逃窜。(P1-3)
关麟徵将军作为一个真诚的爱国者,尽管经历过曲折,但总能以民族大义为重,作出正确的抉择。
——屈武
户县政协自1984年以来,在征集文史资料过程中,陆续征集到户县籍抗日名将关麟徵将军的许多历史资料。这些资料较为翔实、具体地记述了关麟徵将军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功绩,其中许多事迹感人至深。户县政协原拟在该会编的《户县文史资料》上陆续刊登,以飨一隅的读者,后经陕西省政协和西安市政协的帮助,与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办公室取得联系,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办公室即予以大力支持,并与户县政协共同编辑、整理,才使这些史料以《回忆关麟徵》为书名,公之于世。
在征集、整理、编辑过程中,关将军的胞妹关梧枝和关将军的女婿柯大澍(香港)除提供许多图片、手迹、文字资料外,还积极联系、约稿,对成书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关将军的生前好友、战友覃异之、姚国俊两老,不顾年事已高,除撰写文稿外,还对所有稿件一一审阅,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使这些史料更趋真实、可靠,不失为信史。这里特别一提的是陕西省政协副主席胡景通老,陕西省政协副主席高凌云老,从本书的征集、审稿、联系、约稿,直至具体事宜都予以指导,使成书得以顺利进展。还有西安黄埔军校同学会的朱仰超、西安交通大学的黄中岩、关将军的堂弟关麟恒也对成书多有帮助。陕西省政协及西安市政协的领导均对成书的进展表示过关怀。在此一并谨致谢意。
我们编辑《回忆关麟徵》的意图,在于对人们,特别是青少年一代进行点现代史,尤其是八年抗战史的教育,使海峡两岸及海外的炎黄子孙认识到凡对中华民族做过贡献的人,人民是不会忘记他们的,进而认识到中华民族“合则益、分则损”这一基本事实。
但愿《回忆关麟徵》能对青少年的教育和祖国统一事业有所裨益。
编者
1987年8月1日
缅怀关麟徵将军 宋希濂
记老友关麟徵将军 李默庵
悼关雨东将军 黄杰
我与关麟徵将军的交往 覃异之
关麟徵将军在抗日战争中的主要事迹 覃异之 姚国俊
关麟徵将军同我精诚互助点滴 陈修和
关雨公与第五十二军 梁恺口述 李久泮笔记
忆正直的关麟徵将军 胡景通
我与关麟徵将军的交往 王友直
怀念先岳父关麟徵将军 柯大澍
我所知道关麟徵将军的一些事 张塞峰
悼抗日名将 惋念关麟徵 王禹廷
我所知道的关麟徵将军 蒋明华
与关麟徵先生同在于右任家做客 庞齐
记关麟徵将军二三事 刘宗宽
我所认识的关麟徵将军 陈廷瓒
我对关麟徵将军的几点回忆 王志新
古北口抗战的片段回忆 李正谊
对关麟徵将军的一些回忆 陈廷琨
回忆户县同乡——关麟徵将军 王孔武
关麟徵将军在堰城 李斌丞
关麟徵将军在文山 皮绍晋
在关麟徵将军身边的时刻 王楚英
抗战末期,第九集团军守备滇南决战防御计划纪要 段培德遗稿
关麟徵与陈诚对第五十四军之争 段培德遗稿
关麟徵将军宴请马鸿逵 宋旭初
把酒话湘战挥毫龙腾天 张乃华
关麟徵将军和南京陕西同乡会 王文华
关麟徵将军的几件事 关麟瑞
忆恩师关将军 张梦还
关麟徵在陆军军官七分校点滴 路俊
成都军校时期关麟徵将军的几件事 杨自省
关麟徵的童年及逸事一件 方勤才
关麟徵兴办兴中小学 李建廷
关麟徵将军在竞新小学 阎子青
忆旧偶述 刘依仁
回忆在香港与兄长团聚的日子 关梧枝
附录
悼词 柯大澍
后记
关麟徵将军,陕西户县人,早年毕业于孙中山先生创办的黄埔军校,为第一期学员,参加过黄埔学生军讨伐陈炯明的东征、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在东征淡水之役、长城古北口战役、台儿庄会战、长沙会战等战役中功勋卓著,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贡献。特别是抗日战争胜利后,他有感于国民党政府的反动腐败,没有参与反共反人民的内战。1949年秋未就任国民党陆军总司令的职务,毅然携眷定居香港,直到1980年病逝。
在香港他完全过着隐居的生活,不参与任何社会政治活动,以教育子女、精研书法为乐。但他对祖国统一特别关心,对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感到欣慰,对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各项方针政策由衷地赞赏,晚年更有回国观光的愿望,惜未成行而病逝。他的子女多从事科技工作,学有专长,有的曾先后回国进行学术交流。
关将军早年入黄埔军校,是于右任先生介绍的。他对于先生非常敬仰,并一直保持着友好的往来。于先生对他在抗日战争中所建立的功勋也非常赞许,如他在长沙会战中指挥6个军,取得了震惊中外的“湘北大捷”后,于先生闻讯极为兴奋,当即挥毫书写了岳武穆的《满江红》词和“为生民而起、乃命世之英”的对联,寄给他表示祝贺和鼓励。
关麟徵将军作为一个真诚的爱国者,尽管经历过曲折,但总能以民族大义为重,做出正确的抉择。关将军逝世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长徐向前元帅曾发去唁电,表示慰问和哀悼,新华社、《人民日报》均发布消息和报道。
今天,编辑出版《关麟徵将军》一书,无疑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不仅是对关将军的纪念,也能使人们特别是青年人对关麟徵将军的一生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并进而认识到中华民族“合则益、分则损”的基本事实,对于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屈武
1986年9月25日
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陕西省户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的《回忆关麟徵/文史资料百部经典文库/百年中国记忆》是一部回忆关麟徵将军的文章的集纳,由陕西省户县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写,作者中,有关麟徵将军的同学的同乡、亲戚、好友,以及黄埔同学杜聿明、黄杰、覃异之、刘宗宽、庞齐、柯大澍等,都以回忆录的形式,实事求是、忠实地记述了关麟徵将军战斗的一生。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文史资料。
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陕西省户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的《回忆关麟徵/文史资料百部经典文库/百年中国记忆》不仅是对关将军的纪念,也能使人们特别是青年人对关麟徵将军的一生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并进而认识到中华民族“合则益、分则损”的基本事实,对于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