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吕志和传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毕亚军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毕亚军著的《吕志和传》一书通过内容的精心安排,将吕老的生平记事表达得平实而详细,条理清晰,让读者能够循序渐进地了解他的人生际遇,顺畅无阻。此外,本书结构设计上的独特之处——名人名言的引用与强调,一方面凸显吕老的重要思想观念;另一方面,在形式上吸引读者特别关注,主次分明。

本书的语言凝练,遣词造句讲究到位,用语颇具说服力、感染力,能够有效渲染传记主人公的情感态度,增强可读性。

内容推荐

任何一家成功的企业、以为成功企业家都是时代和产业更迭造就的产物,吕志和博士也不例外。不同的是,从13岁到今天,纵横商界70余年的他,实际上很难被定义为是哪个时代和产业的赢家。他跨越沧海桑田,经历动荡变迁,建树于多个行业,踏足到多个国家地区,既商业成就卓著,也对社会贡献巨大,70年一路向上,80岁还能开创崭新业绩的成功,超越时代变迁,更超越产业技术演进的层面。

从少小做老板到80高龄依然向前看,从年轻的百万富翁到基业长青的千亿级富豪,是什么让吕博士的创业经营如此生生不息,历久弥新?又是什么让他基业常青,强者恒强,铸就了这跨时代、跨行业、跨地区的成功和卓越?一切答案尽在毕亚军著的《吕志和传》中。

目录

 陈佐洱序:珍爱遥祝

 徐立之序:与君共勉之

 吕耀东序:我的父亲吕志和

 作者序:关于这本书

 吕志和序:和谐共享

第一章:少小创业 展露锋芒

 三代单传

 非凡少年

 初识香港

 乱世当家

 无师自通

 走向自立

 学徒老板

 大显身手

第二章:建基香港 石矿大王

 观塘拓荒

 挺进石矿业

 开头之难

 激情岁月

 逆难而上

 问鼎之战

 石矿大王

第三章:酒店行尊 华人之光

 进军酒店业

 工程奇迹

 行业标竿

 前进美国

 华人之光

 酒店行尊

第四章:厚积薄发 光耀濠江

 喜相逢

 站稳脚跟

 一炮而红

 履薄临深迎东风

 树立亚洲品牌

 引领转型

 光耀中华

第五章:投资内地 献力开放

 投石问路

 棋落广州

 挫败中学习

 扎根上海

 走向全国

 国际财团

第六章:赤子情怀 慈善榜样

 商界领袖 社会贤达

 推动酒店旅游业蓬勃发展

 贡献良多的教育慈善家

 支持科技文化体育及

 扶穷济困事业

 创立“吕志和奖”

 点燃人类和谐心灯

第七章:成功标竿 朴实思想

 实事求是 稳中求进

 创新创建 善胜不争

 平衡情理 中西合璧

 知人善任 带人带心

 中庸平和 内心丰盈

第八章:薪火相传 永续辉煌

 朴实家风 和睦家庭

 传承创建 基业常青

试读章节

1998年,凭藉在美国拥有及管理超过20家星级酒店的良好业绩,吕志和被美国权威酒店杂志评选为全美12大酒店业主之一。

全美12大,这是华人在美国酒店业的最好成绩单。这个成绩源于吕志和跨国经营的成功实施,更是一个中国家族历经四代的美国奋斗。

1929年生于广东江门的吕志和,在与美国的紧密相关中长大。清光绪十一年,即1885年的11月7日,第一条横贯北美大陆的铁路——太平洋铁路(Pacific Railway)由八名华工铺设完成最后一根铁轨,掀开美国历史的新一页。也是在这一年,吕志和的曾祖父穿越超过64%死亡率的生死线,克服重重困难险阻,站到了美国土地上。成为一名新华工,翻开一个家族的新篇章。

被称为“中国第一侨乡”的江门,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明末著名理学家、教育家陈白沙;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梁启超:民主革命先驱陈少白;中国首位飞行师冯如;著名侨领司徒美堂等都是江门走出去的代表性人物。当然,今天这份名单上已增加一个新名字:世界级富豪企业家吕志和。

富有开拓精神的江门人,也是中国人走向与融人世界舞台的先驱。被称为江门五邑的新会、台山、恩平、开平、鹤山,早于唐代就已有人出洋。漂洋过海走出去的江门人,在世界与故土之间的辗转往返,以及回到故里对外面世界的描述和讲解,拓展了家乡人们的视界,也鼓舞了他们闯荡世界的勇气。

晚清时代的中国,政治黑暗,列强环伺,民族受凌,社会动荡,民不聊生。越来越多江门人踏上了这忍受背井离乡之痛。却也是逃离苦海,改写命运的飘泊奋斗之旅。在太平洋铁路的华工队伍中,来自江门五邑的华工就担当着绝对的主力。吕志和的曾祖父吕德盈,这位令吕志和钦佩并无限怀念的家族基业拓荒者。正是在此背景下,漂洋过海,到新大陆谋求命运的逆转。

“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衣锦还乡背后,是“少小离家老大回”的奋斗艰辛。吕德盈决心前往美国时才不过15岁。这是一趟以生命改变命运的冒险之旅。根据有关描述,当时,成百上千被称为“猪仔”的华工,像罐头里的沙丁鱼,一个挨一个地被“装载”在船舱运往美国。在近百天喊天不应、喊地不灵的海上跋涉里,许多人客死路途。

吕德盈从在加州一家农场做劳工开始了在美国的打拚。当时,美国华工每月工资约为30美元,比白人便宜将近一半,但相对中国内地农民每月一美元的收入而言,已是值得拚命的大好机会。

吕德盈努力节约下每一分可以省下的钱,储蓄下来,或托人穿越重洋带到江门家中,或在无人可托时通过邮局寄回家乡,用以支撑故乡家人的生活。在美国奋斗多年后,吕德盈才第一次回到家乡。当时的情形已无人可还原再现,但吕志和至今还清晰记得一个关于曾祖父首次回乡的传说:大家都认为他由旧金山回来,一定是衣锦还乡,财丰物盛。但打开他的箱子,只是些破旧衣服,完全没有人们想象,甚至期待中的“高档”物件或真金白银。

P24-27

序言

沧桑百年,国际社会的政治、经济机遇迭加,历史潮流因缘际会,让香港变成了一个神奇的财富聚宝盆。这神奇,主要由生生不息的香港人创造,本书主人公吕志和先生正是一个成功的代表。

我与吕老相识就是在一次经国际小行星中心颁定、以中国人名字命名新星的仪式上。那天,吕老笑容可掬,头戴一顶英伦男士帽子。他平和亲切的个性让我们很快便相谈甚欢,从最早做老板到做老板时间最长的点滴心得,谈到亲历日寇暴行和沦陷期发行的军票战后竟不认账;从当下香港面临历史性转变出现的种种“怪现象”,谈到香港《基本法》主张行政主导,循序渐进发展民主。之后认识日深,更感其谦厚睿智,慎言笃行,每每语出挚诚,深具儒商大家之风。

从十二三岁沿街提篮卖小食,在动荡变迁中自力更生,以至建树多个行业,遍及香港、中国内地和海外,他的成功所在是不流于只谋求事业发展做个生意人,而是成为一位真正为回馈社会、建设国家作出全心奉献的大企业家。犹记得上世纪90年代,我曾在北角海旁嘉华国际中心吕老办公室里,见他隔海眺望九龙观塘西的青山,一往情深地说:“那座山上的石头几乎被采光了。可是多年来我们都边开采边绿化修复,虽然成本提升,但心安理得。”那是号称“建材大王”注重环保的卓识和大公襟怀,亦是出于对贡献祖国、香港的满腔热诚。那时适值改革开放初期,内地建设热火朝天,吕老早已配合到国家发展方针,开始进入内地建筑材料及房地产市场,创办首批港资企业。之后,他又孜孜不倦地引进创新建材技术与环保产品,并与大型钢企合作,朝着一个比一个高的节能减排目标进发。

家和万事兴,这句古训应验了吕氏家风,“和”字蕴含了许多朴素的中华民族美德。源自侨乡江门的吕氏五代,先祖为了生计,曾逼不得已离乡别井,与成千上百被称为“猪仔”的华工,穿越重洋到美国当苦工,以长期坚毅艰辛的拚搏养育着乡间老小,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其中一页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历史缩影。吕老自幼领教于先祖的传统,培养出勤奋与自力更生的特质,亦特别珍惜友爱及和谐,尤以家庭及家国之情义为重。吕老育有三子二女,个个成才,每逢岁末,孩子们不管身在何处,都要举家集合到父母亲膝下,前呼后拥着二老到祖国内地去走走看看。吕老和长子耀东先后都是全国政协委员、多个省市的荣誉市民,却从不用当地政府部门安排接待,整个家族租几辆中巴车低调地开到哪住到哪吃到哪,这是祖上百年前定的规矩,意在子孙们代代亲近祖国,把这血浓于水的情感融入各自事业中去。

如今,吕老已把对家族家乡的关爱善举博及大千世界,从香港辐射到五洲四海。不久前,他心愿多年的“吕志和奖——世界文明奖”终于问世,如春风化雨。弘扬“真、善、美”,感召奋发有为的年轻一代,为实现世界和谐美好播下了一颗饱满的种子。  掩卷合上《吕志和传》,感想联翩,在京城遥祝吕老及阖家大小基业常青,幸福长绵!

陈佐洱

2015年12月于北京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23:2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