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清明无战事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张石山
出版社 山西人民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舅舅,你也早早起来啦?”

唐汉宸看看安如玉,说:

“教堂那里,估摸卫先生都安顿好了。孤儿们一旦转移,你们两个也就没什么帮工的营生了。按说,今儿个不去那场合也成。”

其实,唐汉宸也觉得安如玉有孕在身,不宜过分劳碌。只是,作为一个男性长辈,这般话题不便明言。

安如玉嗫嚅着,想说什么,一时口讷;夏樱桃已经开口了:

“汉宸叔,教堂里是没有什么营生了。可是,我们给卫先生那儿帮工也两三年了,和那些孤儿娃娃们都亲得一家似的,和嬷嬷们也都成了姐妹。这回,孤儿、嬷嬷们都要走,谁知道哪年哪月才能再见上。汉宸叔,你说,我们不该过去看看?不该过去说句话?不去见见面、不去说说话,心上哪能下得来。汉宸叔,你说,是不是这么个理儿?”

李开方,夏樱桃的男人,听见老婆这一气说,正色道:

“汉宸叔说了一句,听听你这连珠炮!”

少年夫妻,打逗惯了,即便在唐汉宸老先生跟前,夏樱桃依然嘴上不饶人:

“刚刚当上两天民兵队队长,当着外人教训开老婆啦!咱是一日夫妻百日恩,平头夫妻没大小;我就是这么一张嘴,谁让你找上我来当老婆啦?——如玉嫂子,咱们走!——稀饭在灶火上温着,窝窝在火炉台上烤着,你自个儿吃饭,吃饱了洗了碗!”

两个女人不等大车备好,就那么相跟着出了村。

接着,唐家的大车也出动了。唐二忠爱惜牲口,等大车出了村口,骡马腿脚活动开了,这才半天里绾个鞭花。

唐家大车和两个女人,打早起来上教堂,其实唐汉宸和李开方昨晚就合计好了。事先,都没觉得有什么不妥。

两天前,听说岛田派人向教堂发出通牒,要限期解散孤儿院,唐汉宸和李开方就操上了心。鬼子杀人放火、草菅人命,父母家人被杀害,那些孤儿们该有多可怜。教堂主事,那美国人卫德迈先生说这叫战争孤儿。几年来,卫德迈成立起孤儿院,救助了本地几十个娃娃。行好积善,这碍着日本人什么事儿啦?卫德迈据理力争,岛田盖无通融。日本鬼子,不通人性,断无道理可言。只是乍然解散了孤儿院,几十号孤儿,总得找个安置办法。

经过紧急联络,卫德迈的上级教会和中国地方政府磋商沟通,达成谅解:中国方面同意在黄河西岸的陕西地面提供安置孤儿的处所,并资助维持孤儿院的钱物若干。但小河湾孤儿院紧靠日军占领区,政府不便派人前来接人;须得教堂方面自行组织力量,将孤儿护送到指定地点。从小河湾教堂,一路向西,进了吕梁大山,也就十多里路程。  唐家派出大车,帮忙拉运行李杂物,连带拉上几个年龄太小走不得远路的小孩子。夏樱桃和安如玉帮着收拾安顿,同时和嬷嬷、娃娃们道个别。如此安排,这般考量,有什么不妥呢?

原本,民兵队也想出动帮忙,但卫德迈不同意。美日之间开战,当下形势进入极其敏感的阶段。转移孤儿这件事,尽量不要让鬼子抓住什么把柄。唐汉宸觉得卫德迈的考虑几分在理。转移孤儿,最好不要节外生枝。

P10-11

目录

文化的对抗——《清明无战事》自序

开篇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尾声

序言

文化的对抗

《清明无战事》这本小说,最初的构思是要写一部电影剧本。

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编剧完成之后,离不开导演和演员的再度创作。当然,所谓剧本,乃是一剧之本。单单就剧本而言,和小说颇有共通之处,可谓大同小异。究其关键,要而言之,无论剧本还是小说,都是在讲故事。笔者所以写出《清明无战事》这样一个故事,说来有点缘由。

2005年,抗战胜利六十周年,笔者曾经出任首席编剧,改编马烽、西戎原著,完成二十集电视连续剧《吕梁英雄传》。该剧在当年中央电视台播出,大致是同时同类题材电视剧中上好的一部。由于各方面局限,该剧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拍摄完成的作品,没有完全体现出笔者剧本所要达到的高度。

2015年,是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笔者希望自己在影视作品创作方面有所举动、有所突破。于是,有了写一部有关题材电影的动机。

所以动心要写一部抗战题材的电影剧本,不是谁的指令部署,笔者在主观上有更为深层的内在驱动力。

就笔者的有限观赏所及,中国抗战题材的影视作品,粗制滥造者太多,精品阙如。一般编剧的套路,令人生厌:鬼子残暴而愚蠢,我们的抵抗则坚决而惨烈,最终是我们大获全胜。浅薄粗俗,不一而足。

全人类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过去了七十年。作为影视作品来反映、反思那场战争,我们和西方的差距之大,不可以道里计。即便与苏联相比,我们同样难以望其项背。这样的状况和中国的经济发展不成比例,与东方泱泱大国的形象不符,这足以令人惭愧,令人耿耿于怀。

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而怨天尤人无济于事。中国人为反法西斯战争付出了无与伦比的惨烈代价,在影视艺术的表达方面,绝不应该只是关起门来自说白话、自我欣赏、自我陶醉,早已应该走出去,或日“打出去”。

身为一名中国作家,笔者是否能够超越平庸,写出具备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那样水平的作品来呢?

首先,这要牵扯到对中国抗战的理性认识。

改革开放以来,国人迎来了伟大的思想解放。重新认知抗战,不再是禁区。这方面,国人已经达成了许多共识:

抗战对于中国,是中华民族近代百年屈辱失败史上的第一场大胜;亡国灭种的危机,激活了中国全民的抵抗意志;这是一场全民抗战,决非一党一军司以独自胜任。

种种共识之外,笔者也逐步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独立思考。

笔者认为:

从全球格局来看,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全人类众多伟大文明与反人类的德日意法西斯的大决战;中国抗战,是伟大的华夏文明对日本军国主义法西斯的殊死抵抗;中国抗战,是反法西斯大格局中东方战场最伟大的事件;同时,中国抗战,是华夏文明与全人类文明的协同作战。

当然,任何文学创作最忌讳外在说教,作家所有的思考必须通过讲述故事与刻画人物自然流露出来。

在《清明无战事》这个故事里,笔者着力塑造了一位曾经的乡绅。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多是小政府大社会的格局。乡绅,在事实上成为乡土自治维系乡间社会平衡的中坚。在和平年代,他们是行为示范、道德表率;在国难当头的时节,他们毁家纾难,垂范千秋。他们多数并非虚构的阶级敌人恶霸“黄世仁”,而是山西抗战史上开明士绅刘少白、牛友兰那样的人物。他们身上曾经最多保全了中华文明、士子传统。

理直气壮歌赞这样的人物,正是理直气壮歌赞华夏文明。

自鸦片战争以来,古老的东方帝国与西方现代文明乍然相遇,连连败退。一种极具破坏力的思潮铺天盖地:我们的文明已然落伍,不配保全,不可信赖。在这种思潮之下,于是将清政府的政治腐败、经济滞后、军备落伍等,一股脑儿归罪于华夏文明。

华夏文明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文明呢?我们要不要热爱弘扬这一文明?这个问题极其严肃。

笔者坚定地认为:战争或有一时之成败,并不能就此判断文明之高下。成吉思汗的蒙古铁骑横扫欧亚,岂能证明当时欧亚文明就落伍落后!

文明对话方面,我们的文明博大精深,强韧厚重,浩浩乎存于天地之间,卓然挺立于世界文明之林。

我们的伟大文明,从来没有失败过。

仁者无敌。我们的文明根本就没有敌人。

全球抗击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说到底正是全人类文明的胜利;中国抗战的胜利,则是华夏文明的伟大胜利。

在《清明无战事》这个故事里,在那一特定的历史环境中,中国曾经的乡绅身上所葆有的华夏文明,形成了与日本侵略者所推行的法西斯文化最直接的对抗。法西斯文化的残暴无耻暴露无遗,而华夏文明雍容博大,强韧无比,凸显出永远不可被战胜与征服的无与伦比的生命力。

不曾被入侵者的刺刀和滑膛枪征服的华夏文明,却遭到了中国人自己的践踏、糟害,这是极其令人痛心的事实。

历史发展到当今,抢救与恢复传统文明的呼声不绝于耳。强韧的华夏文明屡经劫难,总是能够劫后余生。大地在、山河在、人民在,给人以伟大的信心。

《清明无战事》日后或许能够拍摄成为一部电影吧。现在,多承山西人民出版社的同仁襄助,这个故事首先能以小说的面目呈现给读者,希望读者诸君喜欢。

在此,笔者衷心感谢山西人民出版社的朋友同仁!

内容推荐

张石山编写的长篇小说《清明无战事》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因协助美国教会转移战争孤儿,安如玉、夏樱桃、唐小顺和美国传教士保罗被日寇抓捕。唐家山开明乡绅唐汉宸,严正拒绝日寇的交涉条件,被俘人员惨遭侮辱杀害。

反扫荡作战,我方缴获了日方成百盒骨灰。唐汉宸道义高标,力排众议,主导归还日方骨灰,迎回我方人员遗体,时间定在清明节,并约定这一天不起战事。不料日寇背信弃义,唐汉宸身背“抗日分子”的亡命旗坦然赴死。

本书所要彰显的是,与日寇的言而无信相比,唐汉宸身上所葆有的华夏文明,形成了对日本军国主义法西斯的殊死抵抗——仁者无敌。

编辑推荐

张石山编写的长篇小说《清明无战事》的主人公是与你我一样的小人物,鲜活生动地存在于那段“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的大历史中。拼全民族的牺牲,以求国家生存的信念似乎与他们还遥远,但是烟火人生中舍身赴死的决绝却是如此接地气。

“一切历史都是文学史。”战争或有一时之败,强大从来都不是强者的座右铭,弱小也并不是弱者的专属品。本书篇幅不长,在这个碎片化阅读的时代,读者诸君不妨沉下心来,把它读完。不为疗伤,不为忘却,只为不忘民族与国家的耻辱,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

本书不是抗日神剧,无大人物,无大场面;有生死博弈人性对决,有痛点,更有看点。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7:1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