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老北京的趣闻秘事
分类
作者 李靖岩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也是中国最著名的古都,然而今天它已经成为常住人口数千万的特大型城市。四合院、水井、胡同已经渐渐被雨后春笋般崛起的高楼大厦、高级商场所取代,但那些奇妙美好的民间传说的并未因此消失,李靖岩著的《老北京的趣闻秘事》正是一本记录北京辉煌时光的好书。

内容推荐

建一座北京城,木匠祖师当了多少回“北漂”?传说中“八臂哪吒城”到底是谁的创意?已有金银铜铁锡,又哪里来的“五方五镇”?老北京曾有多少关帝庙?和平门换过几次名字?都说北京城哪里都有龙迹,那么京城第一龙王爷又是谁?妙峰山为何走了水?白云观三猴怎么就不能见面了?谁割了颐和园铜牛的尾巴?魏忠贤和龟又有什么仇什么怨?……翻开李靖岩著的《老北京的趣闻秘事》,聆听古老的北京城最悠远动人的传奇,感受那个不一样的古老帝都。

目录

第一章 老北京打哪儿来

 “八臂哪吒城”的传说

 高亮赶水

 沈万三与北京城

 水淹潭柘寺、火烧北京城

 北漂鲁班之一:助修东直门

 北漂鲁班之二:北便群羊

 北漂鲁班之三:锔大家伙

 北漂鲁班之四:蝈蝈笼子

 三青落在卢沟桥

 北京城的“金银铜铁锡”五大古迹

 老北京城的“五方五镇”

第二章 九门秘事

 崇文门:九门八点一口钟

 正阳门:北京人的情思圣地

 东直门:铁塔胡僧知是谁

 阜成门外梅花香

 德胜门:北方真武今仍在

 外一篇:北京城有多少座关帝庙

 袁世凯与“新莽门”

 好事多磨的“和平门”

第三章 曲径通幽处

 万寿山和玉泉山的由来

 “太液池”的传说

 明照洞瑞云庵的宝物之谜

 杨家将的地名传说:六郎篇

 外一篇:舞狮子和狮王大会

 杨家将的地名传说:穆桂英篇

 杨家将的地名传说:孟良焦赞篇

 秘魔崖下觅龙踪

第四章 忆往谈1日事

 郭守敬妙选白浮泉

 王著义侠除奸相

 取义成仁文天祥

 天启年间的神秘大爆炸

 密云黑龙潭的传说

 李自成箭射承天门

 故宫里为什么没有树

 北京“四大凶宅”

第五章 谁主沉浮

 碧血忠魂朝宗桥

 白玉观与丘处机

 魏忠贤和龟有什么仇什么怨

 蒯鲁班和样式雷

 曹雪芹与“曹氏风筝”

 大刀王五传奇

 “四大名医”的一场空前联手

 “天桥八怪”知多少

第六章 神神道道说神怪

 京城第一龙王爷

 五显财神庙

 妙峰山上为何没有水

 扑朔迷离的“五火神墓”

 古代衙门的信仰与避讳

 太监供奉什么神

 民间秘密祭祀崇祯皇帝

第七章 老北京藏着多少事

 颐和园铜牛为什么没尾巴

 白云观三猴不见面

 五塔寺的“佛足”传说

 “易进难出”的天坛

 身世浮沉大玉海

 陶然亭的妖鸟

第八章 百年老店风云

 慈禧一句话救了月盛斋

 京城老字号PK战:六必居VS西鼎和

 富侔王侯的“瑞蚨祥”孟家

 仙人指点“会仙居”

 无头鬼买刀伤药——西鹤年堂的传说

 昙花一现的“新世界”和“城南游艺园”

第九章 一方水土一方人

 北大的华表为什么是一顺不是一对?

 雍和宫喇嘛打鬼

 关公戏里有什么说道

 北京城里的“象房”

 外一篇:这些忌语在老北京面前不能说

 “九国贩骆驼的”

第十章 就好这一口儿

 至尊无上白煮肉

 努尔哈赤“黄金肉”

 无名功臣油茶面

 “羊肉床子”的一场风波

 “皇姑菜”的传说

 “熏鱼儿”原是猪头肉

 慈禧太后与窝窝头

 京师美馔莫妙于鸭

试读章节

那么不叫高粱桥,它原名叫什么呢?叫高亮桥!音同字不同,日子一久,这就传啊传啊传成高粱桥了。可要说这原名高亮桥,里边有个故事。

且说,北京这个地方,以前叫苦海幽州。什么叫幽州?按《周礼》的说法,天下九州,东北日幽州。什么叫苦海?这就不用多说啦!八臂哪吒城的故事咱还没忘呢,那地底下有一条恶龙,这水能甜得了吗?不过,可也别说。北京不是没有甜水。甜水在哪儿呢?玉泉山。过去北京城早晨开九门,第一批进城的,就是玉泉山的水车。要不皇宫大内可就断了顿了,饭都做不了!乾隆皇帝爱好附庸风雅,到哪都爱吟个诗题个字排个名什么的。他把玉泉山水定为天下第一泉。什么济南的珍珠泉啊,杭州的虎跑泉啊,无锡的惠泉啊,全都得往后站了。哪个大臣得了乾隆的赏识,来,赏喝玉泉山水。您看,喝水都变成特殊待遇了。

那么为什么一个苦海幽州还有这么好的一泉水呢?

还得从恶龙说起。

燕王朱棣迁都北京城,派军师刘伯温和姚广孝兴建八臂哪吒城,这就把恶龙镇住了。但是水是有源的,山是有根的,这恶龙盘踞在北京城也不是没有原因的。凡人都难免有个三亲六故,何况人家是龙族呢?恶龙被镇住了,他爹妈知道了能善罢甘休吗?这龙公和龙婆就摇身一变,变成一对老夫妇,直奔北京。

到了北京,大吃一惊!哎呀,这才几百年没来,这儿怎么多出一座城啊?再一细看,三头八臂,乃是哪吒!老两口没脾气了——但凡沾个“龙”字,没谁敢跟哪吒较劲。哪吒七岁下海洗澡,混天绫宝光瑞气震动龙宫。乾坤圈打死东海龙王三太子,抽筋为丝绦。惹恼四海龙王,水淹陈塘关。哪吒割肉还父剔骨还母,莲花化身,重为神圣。手持火尖枪,脚踏风火轮,大闹四海。后来在玉帝驾前称臣,做到三坛海会大神。您想四海龙王都不敢惹他,龙公龙婆敢吗?大伙都知道孙悟空比哪吒厉害,刘伯温为什么不修个齐天大圣城?就因为猴子和四海龙王论兄弟,龙王不怕他。

龙公龙婆一看,哪吒城已经成型。哪吒咱是惹不起的,可是恶龙还在城底下镇着呢,也不能就这么不管。不说龙公龙婆和恶龙是骨肉至亲,就是一般的同族,看见了也不能置若罔闻。龙这种神兽,天生就喜欢抱团,准挨欺负了,大秋一块儿上。这是他们的优良传统,不过倒霉也就倒在这上头,从来都是先胜后败。哪吒闹海,让哪吒收拾一回;八仙过海,让八仙收拾一回;许逊斩蛟,西海龙子不忿,结果直接让观音拎去给唐僧当马骑了。屡战屡败,现在真是不太敢惹事了。要说显露真身,呼风唤雨,水淹北京城。这本事龙公龙婆倒也不是没有。但是呢,有顾虑!唉,既然如此,只好想个折中之计了。你让我水淹北京城我不敢,可我把北京城的水都拿走还不成吗?

要说人老成精,物老成灵。龙公龙婆这招可太损了。苦海就算苦点吧,它毕竟还是水。没了水,老百姓怎么活啊。早上起来一看水缸,嗯?水缸空了。去打水吧,井干了。没有水不能吃生米,大伙大眼瞪小眼。

这消息一层一层可就报到刘伯温的耳朵里了。刘伯温掐指一算,啊呀,不好!龙公龙婆把北京的水都运走了。朱棣一听,慌了手脚,那咱怎么办呢?刘伯温说不妨。仰仗我主洪福,龙公龙婆还没走远。咱得赶紧找个人,快马长枪,撵上去把水留下来。朱棣手下有的是猛将啊,一听此言,顿时议论开来了。刘伯温捻着胡子从头看到尾,把头一摇。都不合适。朱棣就问,那么先生你到底想要什么样的人啊?刘伯温说赶水之事,事关重大,必须找一个五行合适的人。什么叫五行相克?“《洪范》五行,水日润下”,水是往下流的。那就得找个高一点的平衡一下。五行五色,水从黑色,就得找个亮一点的平衡一下。总而言之,又得高,又得亮。您看您这帮将领,勇猛归勇猛,一个个长得跟水葫芦似的……

朱棣一听你贫不贫啊?不过他也可挺犯愁。俩人就在大殿上琢磨开了。嗯,又高又亮,又高又亮。高亮,高亮……这朱棣一不留神,嘟囔出声来了。就听门外有人喊:末将高亮在此!

敢情不是又高又亮,是个人名叫高亮。

这位高亮的身份,由于年头太久,现在可难说了。有的说这是朱棣驾前一位大将,有的说,就是一个普通送水工。大将也好,送水工也罢,关键是他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方出现在了朱棣和刘伯温面前。刘伯温选高亮,那也是有原因的。不是站大街上随便拉一个,你去把水给我赶回来。这活只有高亮能干。高亮呢,年轻气盛,天不怕地不怕,那就我来。

朱棣这下乐了,刘伯温也挺高兴,但是他特别叮嘱高亮一件事:就是你快马长枪撵上去以后,一旦成功,赶紧跑,千万别回头!等到进了城,你就没事了。

高亮得令,一溜烟撵下去了,一直撵到出了城,看见一对老夫妇,推着个小车,车上俩大水篓。甭问,就是这个了。那位说这龙公龙婆怎么走那么慢呐?废话,人家俩水篓装着全北京城的水,快得了吗?高亮赶紧快马加鞭,赶到面前。招呼也不打,抬手一枪,给水篓来一窟窿!

这一枪扎下去不得了,那声音仿佛天崩地裂,只见银河倒挂。不知道那水篓里哪来的那么多水啊,宛如江河之势!高亮一看,行了!赶紧跑。

高亮拨马回头,这通跑!可也奇怪,按说高亮这匹马不是什么宝马龙驹,那洪水流得多快呀,可硬没赶上高亮。眼看着高大的城墙已在眼前,高亮这个美,这场大功让我立了!他就把刘伯温千叮万嘱那句话忘了,这么一回头,法术破了。洪水滔天而来,顷刻之间就把高亮吞没了!高亮是英勇捐躯!可也就仰仗着他这一枪,刺破了龙公龙婆的水篓,北京城这才重新有了水。虽说水质不怎么好吧,苦水也是水,老百姓没水就不能活。所以百姓们感激高亮的功德,就在他死的地方建起一座桥,以高亮的名字命名,就叫高亮桥。

回过头再说龙公龙婆。高亮扎坏一水篓,还剩一个呢。原来高亮扎坏这个水篓是苦水。剩的这个是甜水。那位说高亮也太没眼力见了。干吗非捡苦水篓扎啊?有个缘故。北京号称“苦海幽州”,这苦水本来就比甜水多。俩水篓也是一个大一个小,高亮琢磨着北京这么多老百姓,当然捡大的扎。龙公龙婆一看,得,水篓让人扎坏了,水又还给北京了,白白做了一回恶人。P6-8

序言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也是中国最著名的几座古都之一。上溯几十万年,这地方还不叫“北京”的时候,就有“北京人”在这里繁衍生息。年头多,风俗掌故、民间传说就多。阡陌闾巷、市井百姓,是这些传说诞生的最好土壤。每逢夏日酷暑,往胡同口搬几把竹椅,切几块井水镇的西瓜,蒲扇一捏,“古典儿”就悠悠而出。人们爱听这些故事,也喜欢这些故事。因为他们本能地意识到这些故事和他们离得很近,血脉相通。因为这是北京的故事,哪怕是三五百年前的旧事,一提起来,还能一拍大腿:哦,这个地方昨儿个我还去过!时间的界限在这些重叠的空间里变得模糊不清,触手可及。任哪个老北京都能顺口给你讲几个关于北京的故事。然而,今天的北京已经成为常住人口数千万的特大型城市。四合院、水井、胡同已经渐渐被雨后春笋般崛起的高楼大厦、高级商场所取代,北京民间传说的生存空间也随之越来越少了。无论对那些喜欢传说的人们,还是对传说本身,都是无限的遗憾。

归根结底,传说是一座城市历史的另一种述说,它记录着这座城市的兴衰,融汇这座城市中人们的喜怒哀乐、婚丧嫁娶。传说中也寄托着人们对北京城的悠悠情思,当中最浓墨重彩的一段记忆属于明朝。大明开国时建都南京,但永乐皇帝朱棣又将国都迁到北京,由此引发出一系列北京建城的传说。虽然历史上北京建城远在这之前,而且一座城市的兴建和落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元大都的营建者刘秉忠在传说中摇身一变,“穿越”至朱棣朝,而主角也改换成更为人熟知的刘伯温和姚广孝,甚至沈万三。正是经由这些看起来很不靠谱的人物和故事,北京坎坷的建城史才能在民间曲折流传至今,“高亮赶水”的主角高亮正是为建造北京城而辛勤劳动的普通劳动人民的缩影。所以,这些传说得以在民间流传,并且绽放出蓬勃的生命力。

老北京常说,北京是一个有故事的城市,上至皇帝御座金銮殿,下到天桥打把势卖艺的手艺人,在民间传说里无所不包。但是倘若把这些看似庞杂散乱的传说加以整合综述,那么这所有传说之下,都为着同一个主题,那就是北京。北京城打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经由谁而建。周边有什么地理,有几座城门,出过什么名人,有过什么作为,历史上发生过哪些事,老百姓有什么风俗掌故,乃至喜欢什么,害怕什么。传说里都一一记载。而且无一不打上深刻的北京的烙印。北京民间传说有一个很有趣的特征,它几乎不包含任何关于《三国演义》《水浒》或《西游记》的传说,而这些传说在某种意义上流传更广,影响更大,层次更高。即使因为《水浒》传说有着相当浓厚的山东地域特征, 《西游记》则是相对宽泛的。孙猴子一个筋斗,哪儿都能到。中国很多省市都有大量的关于《西游记》的传说,但北京很罕见。相对而言,反倒是冷门一些的“杨家将”在北京传说不少。因为人们相信杨家将曾经在北京周边活动过。北京的民间传说从形成之初就具有相当明确的取舍意识。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18:3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