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剑明主编的《渭河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介绍: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产生了无数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流传在民间的神话传说和故事,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社会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有鲜明的历史印记和地域特征,以其丰富的内涵、深邃的思想性、鲜明的民族性、奇特的艺术性在民间广为流传,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学习和传诵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已经成为每个中国人生活中的主要话题和生命中的重要内容。经典神话所呈现的勇敢和智慧,影响了每个人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
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渭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农耕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因此,渭河流域也成为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的主要产生地之一。
为挖掘渭河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我们通过有奖征文、网上查询、查阅地方古籍、文献等方式搜集了大量素材,以及《黄河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宝鸡民间故事集成》《咸阳风物传说》《陕西名胜古迹传说故事选》《未央故事集成》《泾川民间故事》等书中的相关故事,进行整理编辑,王剑明主编的《渭河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按照故事发生的时间为顺序梳理出情节动人、语言诙谐有趣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164篇,其中神话传说83篇,民间故事81篇。同时,也选择并插入了与故事内容相关的图画和照片,图文并茂。
神龟降临洛河湾
相传在远古时期,华夏大地正处在蛮荒时代,天崩地裂、沧海横流,女娲忙于补天,伏羲忙于拯救百姓,兄妹俩日夜操劳,疲于奔命。
有一天伏羲实在累得不行了,就想躺在黄河边休息一会儿,一躺下竟睡着了。在睡梦中他驾着白云,在空中飞呀飞呀,身体是那么的轻盈,越过高山、跨过大海,他感到十分的惬意。正在这时,他好像听到有人喊: “到了,上岸吧!”惊醒后,发现四周已是一片汪洋,一只巨龟正驮着自己向岸边游去。
原来就在伏羲刚睡着不久,从西北方来的大水,突然汹涌而至,黄河水位一下涨了十几丈,正在河底休息的巨龟一看大事不好,它知道伏羲正在岸边睡觉,便立即浮出水面将伏羲驮在背上,这才使伏羲避免了一场灾难。伏羲看四下无人,知道是巨龟跟他说话呢,便抱着巨龟的头亲了一下,感谢其救命之恩。巨龟救了伏羲以后,自己又向四处游去,发现有人落水便立即去救,竟十几天没有休息,救了成千上万的人。
洪水向东南方泄去以后,大地重新裸露出来,巨龟又回到了黄河里。不知又过了多长时间,有一天巨龟正在休息,忽然感到自己的身体有些不适,它马上意识到,是大地在动。一阵恐惧向它袭来,它预感到西北方可能又要发生地陷的事情。上一次天裂地陷,使大地倾斜于东南方,洪水向东南泄去,致使成千上万的老百姓葬身于洪流中。如再发生地陷,那么东南方的水有可能再流回西北方,这将是一场毁灭性的灾难,所有老百姓恐怕都要葬身于水中,到那时,华夏大地将不会再有生灵。
巨龟想到这里,吓得一身冷汗,它决定要去镇守住西北方,于是顺着黄河向西北方游去。经过十几天的行程,它游到现今大荔的三河口,看到渭、洛、黄三水相汇于此,正不知该向何处去的时候,突然看到洛河水忽然由清变浊,马上意识到这是洛河底在翻动,说明裂缝在洛河区域,便毫不犹豫地顺洛河向上游去。当游到一个大弯处,看见一条头背黑色、鳞片发红,长达一百多丈的三头赤练蛇,正在镰山峡谷中发狂,那蛇一会儿腾空,一会儿钻地,闹得天摇地动。神龟知道这正是蛮荒时藏在昆仑山中的蛇妖,地动就是这个妖孽在作祟。如果让这条恶蛇再闹下去,大地肯定要裂缝、塌陷,于是神龟便毫不犹豫地冲了上去。赤练巨蛇一看神龟向它扑来,张开巨口想咬掉龟头,神龟一看立即将头缩了进去,赤练蛇扑了个空,一下咬住了神龟的龟壳,坚硬的龟壳一下崩掉了赤练蛇的牙。赤练蛇大怒,发出“咝咝”的叫声。神龟还没等赤练蛇回过神来,伸出头,一口就咬掉了一个蛇头,蛇血像一股泉水直射天际。赤练蛇疼得上下翻滚起来,巨大的蛇尾横扫过来,直搅得洛河水如烧开了的锅,激起巨大的浪涛,峡谷周围的树木、花草也被一扫而光。这时赤练蛇又伸出另外两个头向神龟扑来,它想用身体将神龟缠住,可是神龟圆圆的巨背太光滑,根本用不上力,刚缠住又脱落下来,反倒让神龟锋利的前爪一下抓住了蛇身,顿时赤练蛇身子被撕开了几条口子,整个洛河水一下被蛇血染红了。赤练蛇疼得腾空而起,天空忽然狂风骤雨,道道电光从天劈下。神龟知道赤练蛇要使它的绝招了,立即将头伸进洛河,深深地喝了一口水,正如神龟所料,只见赤练蛇张开两个大口,两股大火直向神龟喷来,神龟见状,马上把口中的水喷出,两股大火顿时熄灭。赤练蛇一看这招不行,便将百丈长的身体向神龟压来,神龟一看又将头缩了进去,鼓起巨大的龟背,使其变成球状,赤练蛇的身体刚压在神龟背上,就又滑落下来。神龟翻身而起,巨大的身体瞬间便将赤练蛇砸入地底,它张开巨形大口,又将赤练蛇另外两只头咬掉,赤练蛇未哼一声便横尸镰山了。
赤练蛇死后,巨龟就居于此地,几千年来从未离去,这里便是大荔县段家镇育红村北的洛河湾。
自神龟永居此地以后,中华每逢盛世,神龟必定显灵,届时夜晚便会发出巨光直冲九霄,照耀天地。
由于神龟居于大荔,龟又是“四灵”(麟、凤、龙、龟)之一,是长寿、异灵的象征。古时大荔在筑城时,便将县城建成龟形,取福寿久远、祥瑞永恒之意。南门为龟头,有吸吮洛河之水之意。P5-6
神话传说是人类最早带有幻想性质的口头文学作品,开创了人类原始文化的先河。神话传说反映了原始先民对人类生活、物种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认知和描述。在文字尚未发明以前,人们只能以口耳相传的方式将这些认知和描述继承保留了下来,形成了原始文化。民间故事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叙事体口头文学作品。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种文化形态。神话传说产生的年代更久远,神话传说产生的基础是在远古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情况下,人类为争取生存、提高生产力、认识自然、支配自然的积极意识,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神话传说充满了神奇的幻想,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通过一种神秘的力量和超自然的能力来实现,并通过几千年的传承,蒙上了奇异的色彩;民间故事有一定的地域特色,具备了完整的情节等故事的基本要素,更具有文学性。民间故事不是神话传说,却继承了神话非凡的想象力;神话传说不等同于民间故事,但也有了故事的基本情节。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都属于中国独有的口头文化。
我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证明历史文明的主要依据就是神话传说。中国早期人类这种深邃、酷烈和壮美的史前神话传说,就是史前时期的历史(在文字未发明以前的历史是史前时期)。人们把历史总结成极简的故事,这些最简单的故事也就成为最经典的历史。史前时期的历史是没有正式文字记载的历史。史前时期中国境内的发展史,包括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母系氏族、有关三皇五帝的历史,都是以神话传说为依据,经过后人加工整理,出现在各种文化典籍和史书中。文明是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进步,是人类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自主的生存状态。中国神话传说,主要反映史前时期人类战胜自然,改善了生存状态。中国古代文明,除考古发现和研究证明以外,其文明的依据和象征,都是以神话传说为基础被中国社会认同和世界认可。
神话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神话传说是中国的原始文化(原始文化就是史前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基,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的文化遗产)。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和精神标志。中国神话传说作为文化,影响了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已经深深地融入国家和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中国就是在这种原始文化的认同和文化自信中不断发展壮大,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神话传说所表现的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源泉。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确立了一种民族精神。这种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的主要特征。这种精神概括起来就是:人定胜天的气概,战胜困难的勇气,锲而不舍的毅力,自强不息的斗志,永不服输的决心,勇于胜利的信心,善于谋划的智慧等等。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后羿射日、女娲补天、夸父追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都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敢于和大自然顽强拼搏的大无畏精神,自然地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长相和精神符号,成为每个中国人行动的自觉,成为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动力。神话传说世代相传,每个中华儿女血液中流淌着这种精神,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就是在这种精神激励下繁衍生息,不断发展壮大。
神话传说所反映的人物,都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和时代先锋。每个国家文明初期都有神话传说的存在。中国神话传说和其他国家神话传说不同的是,其他国家的神话传说都是以神和上帝为存在,神和上帝主宰着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中国神话传说都是以人为存在,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人们经过口口相传,增加了演绎的成分,给人的身上赋予神的力量和超人的智慧。应该说,正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的正能量,构成了我们生命中的精神因子。人们把这些人当作英雄世代传诵,当作楷模去模仿。神话传说中的英雄,是高居于我们生命之上的伟大天才,理所当然地成为我国人民的崇拜对象和终极信仰。习近平主席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纪念章仪式上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包括抗战英雄在内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产生了无数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流传在民间的神话传说和故事,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社会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有鲜明的历史印记和地域特征,以其丰富的内涵、深邃的思想性、鲜明的民族性、奇特的艺术性在民间广为流传,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学习和传诵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已经成为每个中国人生活中的主要话题和生命中的重要内容。经典神话所呈现的勇敢和智慧,影响了每个人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
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渭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农耕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因此,渭河流域也成为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的主要产生地之一。
渭河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鸟鼠同穴山,流经甘肃定西、天水和陕西关中平原的宝鸡、杨凌、咸阳、西安、渭南等地,于潼关县港口镇附近汇入黄河。渭河流域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源远流长。渭河从甘肃鸟鼠同穴山发源,流经美丽富饶的八百里秦川,养育了两岸人民,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摇篮。从传说中的伏羲、女娲和尧、舜、禹、炎帝和黄帝等在渭河流域留下了清晰的印记,产生了无数脍炙人口的神话传说。渭河流域人民用勤劳和勇敢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渭河文化。这片神奇的大地也见证了两岸人民战天斗地的壮举和繁衍生息的艰辛。渭河流域就是一幅壮丽的历史长卷,里面蕴藏着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密码,产生了博大精深的民间故事。例如,烽火戏诸侯、姜太公钓鱼、女娲补天、夸父追日、仓颉造字、大禹导渭、拜水台、苏东坡求雨、曲江流饮、隋炀帝凿曲江、后稷教农稼穑等等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脍炙人口,在民间广为流传,深入人心。
为挖掘渭河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我们通过有奖征文、网上查询、查阅地方古籍、文献等方式搜集了大量素材,以及《黄河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宝鸡民间故事集成》《咸阳风物传说》《陕西名胜古迹传说故事选》《未央故事集成》《泾川民间故事》等书中的相关故事,进行整理编辑,按照故事发生的时间为顺序梳理出情节动人、语言诙谐有趣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164篇,其中神话传说83篇,民间故事81篇。同时,也选择并插入了与故事内容相关的图画和照片,图文并茂。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时间仓促,难免会出现一些疏漏和错误,敬请读者批评指正。本书在编辑过程中,得到了王安泉、权渭南、蒋建军、杨耕读、许灏、王辛石、余东勤等专家和学者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王剑明
2017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