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告别》是“百年中篇小说名家经典”之一种。本书收录了当代著名作家陈染三部中篇小说代表作《无处告别》《与往事干杯》《沙漏街的卜语》。《无处告别》通过三个女人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和不同的命运,来透视现代女性在男权主导下的社会中的精神危机和生存困惑。《与往事干杯》讲述了女主人公肖蒙与两代人之间的恋情。《沙漏街的卜语》以寻找疑凶为叙事线索展开。郎局长的突然死亡像一面镜子映现出了单位内的复杂关系,尖锐的权力之争,暧昧的男女交往,似乎都隐含着案件的答案,但结果让所有人大跌眼镜。
| 书名 | 无处告别/百年中篇小说名家经典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陈染 |
| 出版社 | 河南文艺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无处告别》是“百年中篇小说名家经典”之一种。本书收录了当代著名作家陈染三部中篇小说代表作《无处告别》《与往事干杯》《沙漏街的卜语》。《无处告别》通过三个女人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和不同的命运,来透视现代女性在男权主导下的社会中的精神危机和生存困惑。《与往事干杯》讲述了女主人公肖蒙与两代人之间的恋情。《沙漏街的卜语》以寻找疑凶为叙事线索展开。郎局长的突然死亡像一面镜子映现出了单位内的复杂关系,尖锐的权力之争,暧昧的男女交往,似乎都隐含着案件的答案,但结果让所有人大跌眼镜。 内容推荐 《无处告别》是“百年中篇小说名家经典”丛书之一种,收录当代著名作家陈染中篇小说代表作。 《无处告别》讲述了三个年轻女性在生活、职场、爱情中颠沛流离的命运。作品通过她们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和不同的命运,来透视现代女性在男权主导下的社会中的精神危机和生存困惑。 《与往事干杯》以女性作为叙事主角,父母离异导致了女主人公精神上的“丧父”,邻居男医生的出现填补了“我”对父亲的渴望,尽管很快分开,但这种不伦之恋还是以一种强悍的姿态扎根在了“我”的生命里……根据该作改编的同名电影,被选为国际妇女大会参展电影。 《沙漏街的卜语》以一场死亡案为故事主体,以寻找疑凶为叙事线索展开。郎局长的突然死亡像一面镜子映现出了单位内的复杂关系,尖锐的权力之争,暧昧的男女交往,似乎都隐含着案件的答案,但结果让所有人大跌眼镜。 目录 无处告别 与往事干杯 沙漏街的卜语 言说女性的生命之痛——陈染的中篇小说 吴义勤 试读章节 黛二小姐与朋友 黛二小姐慵困倦怠地躺在床上胡思乱想着什么。晨光已透过窗幔斜洒在被子上。窗帘是暗红色的,虽然窗外远处的街上已是车水马龙,人流不息,天空已是雪亮灿白,一清如洗,房间里却仍然是一片黯黯淡淡的暖颜色。黛二小姐被松软的被子拥裹着,乏乏的,不想起来。那被子是淡紫色的,这颜色温馨,优雅,高贵,散发出一股女人独有的特质。她的身体裹在被子里瘦瘦的一束,像一缕光线,轻盈柔软地抹在床上…… 黛二小姐的头有些疼,早晨一睁开眼睛第一个感觉就是从她的太阳穴深处、眼眶四周以及上牙床里边隐隐约约浑浑然然散发出一股遥远又逼近、浅淡又深刻的疼痛,好像不是睡完一整夜觉刚刚醒来,而是熬了一夜神思正准备努力去睡而又无法睡着。 黛二小姐长期有这种周期性头疼的毛病,以前她不知道这种头疼缘于何,就从家里翻出几本医药方面的陈年旧书来看。家里的书很多,可是没人搞医,便没有医书。好不容易找到一本破得不像样的《赤脚医生手册》,书上第一页赫然写着: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黛二想这肯定是母亲早年下乡改造时带回来的土货,她甚至从那书页上闻到一股黑亮亮的田地里水稻的清香以及秋日阳光下田垄上玉米的金黄。于是,黛二小姐把它丢到卫生间的纸筐里,又翻别的医书。可一转身,觉得不合适,又把那书捡回来。母亲这辈子没扔过什么东西,连黛二上幼儿园时穿的小袜子都不扔,黛二每每总是趁母亲不在家稀里哗啦把家里的陈年旧物席卷一空扔掉,母亲虽像守护纪念品一般守护那些久远年代的破烂,但黛二小姐偷偷扔掉,母亲却也没发现什么。黛二想,这书扔到卫生间纸筐里被母亲看到,又得说她败家子。楼下正有收废品破烂的吆喝声,于是,她走到阳台上,朝着楼下地上摊散着的废报纸、破锅烂伞投去。 黛二小姐看的第二本医药书是她自己从书摊上买来的《实用中医精神病学》,这书并不只是讲精神病,更多的是讲由精神因素引起的各种疾病,从人的神经类型、心理气质、阴阳虚实等方面人手谈开去,黛二一边看一边自我分析,然后对症下药,选中了天麻丸和地黄口服液。断断连连吃了一段时间不见效,她就不吃了。 直到前几天,她才从一本美国人写的《女性的恐惧》中得知自己患了女人独有的压力症,这书是她去年年底从纽约带回来的。书上写患此症的女人有以下几点症状,各人不一: 闭经(月经丧失) 阴道痉挛(性交疼痛) 经前期紧张(多症状头痛) 性感缺乏(阻止性唤起) 黛二小姐想,幸亏自己的症状只是头疼,要是再有别的,可多麻烦。黛二生得娇弱,秀丽,眼睛又黑又大,妩媚又显忧郁,芳龄二十六岁,虽还未结婚成家,但性方面的知识已着实不少,写本《女性性困惑大全》估计不成问题。女友们有了什么问题,比如前一时期缪一妊娠反应很重,吐得死去活来,就来向黛二讨教咨询;比如麦三,平时与男人们眉来眼去,勾肩搭背,牵人心魄,可到了关键时候,谁要千真格的,那可没门。遇了问题,她也来找黛二。三女子都算得上好看,但又备有不同。缪一凄艳而诡秘,讳莫如深又像简单无心,使人闹不清她是过于老成还是太天真幼稚;黛二瘦削清秀、内心忧郁,身上散发一股子知识女性的多愁善感、孤独傲慢;麦三天生丽质,天真明亮,热情虚荣。三女子并无血缘关系,只因以前格外要好,好得有时使男人们插不进来,望而兴叹,她们便私下里按年龄由大到小排成了一、二、三。 黛二出生在书香世家,父亲是一位著名的文学教授,多年前去世后留下一屋子书。黛二从小耳濡目染,习文弄墨,不免染上爱好文学艺术而又没什么大出息的那种“半截子”人的毛病,性情敏感、忧虑、激动、夸张,有时还写首诗什么的,忧伤一番,但始终没上路,不是她父亲那块料。黛二这种头疼的毛病大概也是她的神经类型以及性情特点使然。 这会儿,黛二倦意十足地躺在床上不想起来,她把双臂交叉抱在胸前,两膝屈着,侧身而卧。这姿势使她产生某种空虚,由于空虚,又产生某种幻想,又由于幻想,她感到某种深刻的孤独。她的手在自己弱不禁风的躯体上抚摸了一下,一根根肋骨犹若绷紧的琴弦,身上除了骨架上一层很薄的脂肪,几乎没有多余的东西。然而一双饱满的乳房却在黛二小姐瘦骨伶仃的胸前绽开。几个月前,这身体这乳房还在一双男人的大手里揉弄,无论那种抚摸是否幸福,黛二毕竟感到与自己之外的东西在交融。这会儿,她的的确确只有自己一个人了。黛二不由自主把手伸向自己的胸部抱紧,仿佛重温什么,回味什么。她想起了一个叫墨非的朋友曾经对她说的话:“黛二,你不能独自在河边漫步,你过于自爱,我担心你会跳进河里拥抱你自己。”想到这儿,黛二不觉浑身一阵寒冷。 P3-6 序言 一种文体与一百年的民族记忆 何向阳(丛书总主编) 自20世纪初,确切地说,自1918年4月以鲁迅《狂人日记》为标志的第一部白话小说的诞生伊始,新文学迄今已走过了百年的历史。百年的历史相对于古老的中国而言算不上悠久,但20世纪初到21世纪初这个一百年的文化思想的变化却是翻天覆地的,而记载这翻天覆地之巨变的,文学功莫大焉。作为一个民族的情感、思想、心灵的录记,从小处说起的小说,可能比之任何别的文体,或者其他样式的主观叙述与历史追忆,都更真切真实。将这一百年的经典小说挑选出来,放在一起,或可看到一个民族的心性的发展,而那可能被时间与事件遮盖的深层的民族心灵的密码,在这样一种系统的阅读中,也会清晰地得到揭示。 所需的仍是那份耐心。如鲁迅在近百年前对阿Q的抽丝剥茧,萧红对生死场的深观内视,这样的作家的耐心,成就了我们今天的回顾与判断,使我们——作为这一古老民族的每一个个体,都能找到那个线头,并警觉于我们的某种性格缺陷,同时也不忘我们的辉煌的来路和伟大的祖先。 来路是如此重要,以至小说除了是个人技艺的展示之外,更大一部分是它的社会人众的灵魂的素描,如果没有鲁迅,仍在阿Q精神中生活也不同程度带有阿Q相的我们,可能会失去或推迟认识自己的另一面的机会,当然,如果没有鲁迅之后的一代代作家对人的观察和省思,我们生活其中而不自知的日子也许更少苦恼但终是离麻木更近,是这些作家把先知的写下来给我们看,提示我们这是一种人生,但也还有另一种人生,不一样的,可以去尝试,可以去追寻,这是小说更重要的功能,是文学家个人通过文字传达、建构并最终必然参与到的民族思想再造的部分。 我们从这优秀者中先选取百位。他们的目光是不同的,但都是独特的。一百年,一百位作家,每位作家出版一部代表作品。百人百部百年,是今天的我们对于百年前开始的新文化运动的一份特别的纪念。 而之所以选取中篇小说这样一种文体,也是出于这个原因。 中篇小说,只是一种称谓,其篇幅介于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之间,长篇的体积更大,短篇好似又不足以支撑,而介于两者之间的中篇小说兼具长篇的社会学容量与短篇的技艺表达,虽然这种文体的命名只是在20世纪的七八十年代才明确出现,但三四十年间发展迅速,其中的优秀作品在不同时期或年份涵盖长、短篇而代表了小说甚至文学的高峰,比如路遥的《人生》、张承志的《北方的河》、莫言的《透明的红萝卜》、韩少功的《爸爸爸》、王安忆的《小鲍庄》、铁凝的《永远有多远》等等,不胜枚举。我曾在一篇言及年度小说的序文中讲到一个观点,小说是留给后来者的“考古学”,它面对的不是土层和古物,但发掘的工作更加艰巨,因为它面对的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最深层的奥秘,作家这个田野考察者,交给我们的他的个人的报告,不啻是一份份关于民族心灵潜行的记录,而有一天,把这些“报告”收集起来的我们会发现,它是一份长长的报告,在报告的封面上应写着“一个民族的精神考古”。 一百年在人类历史上不过白驹过隙,何况是刚刚挣得名分的中篇小说文体——国际通用的是小说只有长、短篇之分,并无中篇的命名,而新文化运动伊始直至70年代早期,中篇小说的概念一直未得到强化,需要说明的是,这给我们今天的编选带来了困难,所以在新文学的现代部分以及当代部分的前半段,我们选取了篇幅较短篇稍长又不足长篇的小说,譬如鲁迅的《祝福》《孤独者》,它的篇幅长度虽不及《阿Q正传》,但较之鲁迅自己的其他小说已是长的了。其他的现代时期作家的小说选取同理。所以在编选中我也曾想,命名“中篇小说名家经典”是否足以囊括,或者不如叫作“百年百人百部小说”,但如此称谓又是对短篇小说的掩埋和对长篇小说的漠视,还是点出“中篇”为好。命名之事,本是予实之名,世间之事,也是先有实后有名,文学亦然。较之它所提供的人性含量而言,对之命名得是否妥帖则已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值此新文化运动一百年之际,向这一百年来通过文学的表达探索民族深层精神的中国作家们致敬。因有你们的记述,这一百年留下的痕迹会有所不同。 感谢河南文艺出版社,感动我的还有他们的敬业和坚持。在出版业不免利润驱动的今天,他们的眼光和气魄有所不同。 2017年5月29日郑州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