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大名茶都产自哪里?
什么样的自然环境决定了茶汤滋味?
茶叶是什么时候采摘的?
各大茶叶制作工艺都有啥?
你会闻香吗?
茶香是怎么来的?
红茶、绿茶、白茶各应该有这多少度的水泡?
……
艺美生活编著的《寻茶记:中国茶叶地理》讲的是我们熟悉却可能并不完全了解的中国茶百科全书。收录65种名茶,详细讲解了采茶时间、采摘手法、制作工艺、茶叶品质、茶汤鉴别以及泡茶方法。
本书还是一本的茶文化书,作者走访十三大茶区,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完整地呈现了各大茶区的产茶条件、茶旅文化和名茶品质。目前市场上还没有这样一本完整讲述茶叶地理的书。
我们是一群热爱茶的年轻人。
我们一直以茶为主题,深入走访各个茶区,至今一共走访了十三个中国著名茶区,包括安溪、山东、大别山、峨眉山、蒙山、黄山、潮汕、台湾、武夷山、宣城、杭州、湖南、云南等。我们到这些产茶区,去了解其地理环境和植物系统,拜访茶人,学习各类茶的制作技艺、冲泡技巧……
最后,集结成了艺美生活编著的《寻茶记:中国茶叶地理》。
都说中国不缺好茶,但是缺懂茶的人,我们希望更多的人了解中国茶、品味中国茶,进而把我们的中国茶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
安溪名茶介绍
《清水岩志》中记载道:“清水高峰,出云吐雾,寺僧植茶,饱山岚之气,沐日月之精,得烟霞之霭,食之能疗百病。老寮等属人家,清香之味不及也。鬼空口有宋植二三株其味尤香,其功益大,饮之不觉两腋风生,倘遇陆羽,将以补茶话焉”。福建安溪县在宋、元时期,茶叶产地就遍布全县的普通人家和寺庙。安溪茶叶还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走向了世界,畅销海外。
清朝初期,福建省安溪县的茶业开始发展迅速,当地相继出现了黄金桂、本山、毛蟹等一大批优良茶树品种。这些品种的发现,使得安溪茶业进入鼎盛阶段。
清朝名僧释超全曾赋有“溪茶遂仿岩茶制,先炒后焙不争差”的诗句,这说明清朝时已有安溪茶的生产,安溪茶农创制了青茶(乌龙茶)。
青茶采制工艺的诞生,是对我国传统制茶工艺的又一重大革新。青茶以其独特的韵味和超群的品质受到了市场的青睐。
安溪县自然环境得天独厚,茶树资源十分丰富,现已收集的茶树品种达50余种,被誉为“茶树良种宝库”。
安溪县四大名茶分别为铁观音、黄金桂、本山、毛蟹。
铁观音原产于安溪县西坪镇,是青茶中的极品。其条索紧结沉重,茶汤金黄明亮,香气馥郁。
黄金桂原产于安溪县虎邱镇美庄村,是青茶中风格有别于铁观音的又一极品,具有“一早二香”的独特品质,1985年被评为全国名茶。相传清朝咸丰年间,安溪县罗岩村茶农魏珍到福洋探亲,回来时带回两株奇异的茶树,经过采制后请邻居品尝。此茶奇香扑鼻,众人赞其为“透天香”,并取名黄金桂,流传至今。
本山原产于安溪县西坪镇,1937年庄灿彰《安溪茶业调查》中记载:“此种茶发现于60年前(约1870年),发现者名圆醒,今号其种曰圆醒种,另名本山种,盖尧阳人指为尧阳由所产者”。本山与铁观音为近亲,但生长势与适应性均比铁观音强,品质好的成茶与铁观音相近似。
毛蟹原产于安溪县大坪乡,因毛蟹茶树的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易于栽培,所以毛蟹产量高。毛蟹茶外形条索紧结,嫩叶尾部多白毫,内质香气清高。
铁观音
采收地点:以西坪镇为主,其他茶区也有采收。
采摘时间:铁观音一年分四季采制,谷雨至立夏为春茶;夏至至小暑为夏茶;立秋至处暑为暑茶;秋分至寒露为秋茶。品质以春茶为最好。秋茶次之,其香气特高,俗称秋香,但汤味较薄。夏、暑茶品质较次。
采摘标准:鲜叶采摘标准必须在嫩梢形成驻芽后,顶叶刚开展呈小开面或中开面时,采下一芽二、三叶。采时要做到“五不”,即不折断叶片,不折叠叶张,不碰碎叶尖,不带单片(单个叶片),不带鱼叶(发育不完全的真叶)和老梗。生长地带不同的茶树鲜叶要分开,特别是早青、午青、晚青(早、中、晚采摘下来的鲜叶)要严格分开制造,以午青品质为最优。
制作工艺:安溪县铁观音要经过凉青、晒青、做青、炒青、揉捻、初焙、复焙、复包揉、小火慢烤、拣簸等工序才制成成品。
香茗品质:清香型铁观音口感比较清淡、舌尖略带微甜,偏向现代工艺制法,目前在市场上的占有量最多。其颜色翠绿,汤水清澈,香气馥郁,花香明显,口味醇正。
铁观音的香型
铁观音的香型可以分为五种,分别是清香型、浓香型、炭焙型、鲜香型和韵香型。
清香型:“清汤绿水”的清香型铁观音最具有代表性,也是最受消费者喜爱的铁观音香型,符合市场口感。清香型铁观音在轻发酵时要求焙火较轻,茶叶中的水分保留较多。强调干茶叶色翠绿,香气明显且要高纯,冲泡后清汤绿水,口感清淡。清香型铁观音适合日常冲泡,一般可冲泡6~7次。
浓香型:浓香型铁观音属于传统的半发酵茶,其焙火较重,具有传统的浓香。浓香型铁观音的口感较重,要求干茶外形色泽上轻黑,冲泡后香气浓,茶汤浓。浓香型铁观音因为口感重,适合资深的茶友饮用。一般可以冲泡8~9次。
炭焙型:炭焙型铁观音比浓香型铁观音在焙火上又重了一个级别,是在其基础上再次加木炭进行5~12小时烘焙的。炭焙型铁观音带有强烈的火香味,茶汤颜色深黄,口感顺滑。炭焙型铁观音的口感和香气一般是资深茶友的选择,一般人接受程度不高。
鲜香型:鲜香型铁观音属于流行的轻发酵茶,适合刚接触铁观音的消费者饮用。鲜香型铁观音在发酵时,也要求焙火较轻,茶叶中的水分较大程度地保留,强调干茶颜色翠绿,捧在手中要有一股鲜香味,冲泡后清汤绿水,香高味醇,并极具欣赏价值。鲜香型铁观音适合大众日常饮用,一般可以冲泡6~7次。
韵香型:韵香型铁观音是介于浓香型和清香型之间新推出的铁观音品类,在传统铁观音的基础之上加到10小时左右的焙火,既能增加香气,又能提高滋味的醇度。其结合了清香型铁观音的香气又有浓香型铁观音的纯正耐泡。韵香型铁观音的原产品都是经过精细挑选的,茶叶发酵充足,具有传统的“浓、韵、润、特”的口味,且香气高,回甘明显,观音韵足。经过长期的发展,韵香型铁观音越来越受到茶友的喜爱,适合口感较重的人饮用。一般可以冲泡7~8次。
P16-19
茶叶可以喝、可以吃、可以防病、可以解渴,它既是食物又是饮品,同时它还是滋养生命、愉悦精神、启迪人生的精神之物。
茶的故事一定要从云南省讲起,那里是茶的故乡、茶的发源地,那里的古茶树至今仍然伫立在云南的广袤森林中,神秘而神奇。经过数千年的演变,茶叶的种子已经遍布全国,从边境走进了内陆,让越来越多的人因为茶而获得财富,越来越多的人懂得茶。
《寻茶记:中国茶叶地理》跟随我们寻找茶叶的脚步,将各地的茶汇总,如乌龙茶的集中地——福建省安溪县,介绍了安溪县的产茶历史、产茶条件、当地茶区、著名茶品等,同时,在每一章节的最后都有茶叶的冲泡方法介绍,用连续的茶叶冲泡步骤图文教会你正确的茶叶冲泡方法,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能习得一手好茶艺。
参加本书编写的人员包括:李倪、张爽、易娟、杨伟、李红、胡文涛、樊媛超、张严芳、檀辛琳、廖江衡、赵丹华、戴珍、范志芳、赵海玉、罗树梅、周梦颖、郑丽珍、陈炜、郑瑞然、刘琳琳、楚晶晶、惠文婧、赵道强、袁劲草、钟叶青、周文卿等。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朋友给予批评指正。若读者有技术或其他问题可通过邮箱xzhd2008@sina.com和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