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德著的这本《最后一课(全译本)》为一部短篇小说集,其中的《最后一课》和《柏林之围》更由于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是而享有极高的声誉,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杰作。《最后一课》描写普法战争后被割让给普鲁士的阿尔萨斯省中的一所乡村小学,向祖国语言告别的最后一堂法语课,通过一个童稚无知的小学生的自叙,生动地表现了法国人民遭受异国统治的痛苦和对自己祖国的热爱。作品题材虽小,但精心剪裁,记叙详略得当,主题开掘得很深。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描写得细腻动人。教师韩麦尔先生作为一个爱国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栩栩如生。阅读该书稿,能领略作者妙笔,感受心灵的震撼。
都德著的这本《最后一课(全译本)》是一部伟大的爱国主义文学著作。
通过一个童稚无知的小学生的自叙和对他的心理活动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法国人民遭受异国统治的痛苦和对自己祖国的热爱。
最后一课
围攻柏林
一局台球
小间谍
公社的阿尔及利亚步兵
拉雪兹神父公墓之战
小馅饼
圣诞故事
教皇之死
红山鹑的感愤
伯凯尔的驿车
科尔尼霭师傅的秘密
散文诗
金脑人的传说——献给想听开心故事的女士
两家客栈
诗人米斯特拉尔
母亲——围城回忆录
倒霉的佐科夫兵
守卫达拉斯贡
贝里赛尔的普鲁士士兵
巴黎的农民
记事员
亚瑟
最后一本书
三次警告
法兰西仙女
三十万法郎
渡船
沙漠旅行队驿站
前哨见闻
沙文之死
阿尔萨斯!阿尔萨斯!
我的军帽
老两口
房屋出售
美食风景
海边收获
镜子
日本悲剧
安家
赛甘先生的山羊——致巴黎抒情诗人皮埃尔·格兰古瓦先生
繁星——一个普罗旺斯牧羊人的故事
皮埃尔城的姑娘
居居雷昂的神父
戈歇神父的药酒
在卡玛尔格
旗手
怀念兵营
最后一课
那天早晨上学,我去得很晚,心里很怕韩麦尔先生骂我,况且他说过要问我们分词,可是我连一个字也说不上来。我想就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吧。
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画眉在树林里婉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的草地上,普鲁士士兵正在操练。这些景象,比分词的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
我走过镇公所的时候,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边。近两年来,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败仗啦,征兵啦,司令部的各种命令啦。我边跑边想:“又出什么事了?”
铁匠华希特带着他的徒弟也挤在那里看布告,他看见我在广场上跑过,就向我喊:“用不着那么快,孩子,你反正是来得及赶到学校的!”
我想他在拿我开玩笑。我上气不接下气地赶到了韩麦尔先生的小院子里。
平时,上课之前,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开课桌啦,关课桌啦,大家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还有老师一边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敲着、一边大叫的声音:“静一点,静一点……,’
我本来打算趁那一阵喧闹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可是那一天,偏偏一切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我从开着的窗子望进去,看见同学们都坐在了自己的座位上,而韩麦尔先生在踱来踱去,胳膊底下还夹着那可怕的戒尺。我只好推开门,当着大家的面走过静悄悄的教室,你们可以想象,我当时脸多么红,心多么慌!
可是什么也没有发生。韩麦尔先生见了我,很温和地说:“快坐好,小弗朗士,你再不来,我们就要开始上课了。”
我一纵身,跨过板凳就坐下了。我的心稍微平静了一点儿之后,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褶子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会穿。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气氛。最使我吃惊的是,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其中有戴着三角帽的郝叟老头儿,前任镇长,前任邮递员,还有些旁的人。个个看上去都很忧愁,郝叟老头儿还带着一本破了边的初级读本,摊在膝头上,书上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
我看见这些情形,正感到诧异时,韩麦尔先生已经坐在椅子上,像刚才对我说话那种又柔和又严肃的声音说道:
“亲爱的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因为柏林来了命令,今后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一律只准教德语……新老师明天就来。今天是你们的最后一堂法语课。我真心希望你们能认真听讲。”
短短几句话把我震惊了。啊!这些坏家伙!原来贴在村政府门前的就是这个消息!
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而我几乎连字都不会写!这么说,我以后永远都不能学法语了!我的法语就到此为止了!……
现在,我是多么后悔以前浪费了那么多时间,后悔曾经逃课去掏鸟窝,去萨尔河溜冰呀!刚刚我还嫌我的那些难懂的课本——语法课本,还有神圣的历史课本——是那么令人讨厌,背在身上是那么沉重,可现在它们却像我的老朋友一样,让我难舍难分。
还有亲爱的韩麦尔先生,一想到他将要离开,再也不能见到他,我就立即忘记了以前所受的种种处罚和所挨的戒尺。可怜的人哪!
原来,他是为了这最后一堂课,才穿上这套漂亮的盛装的。现在,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村里的老人们都静静地坐在教室的后面。他们这样做,好像是在后悔以前没能经常来学校上课,也好像是在向为我们努力工作了整整四十年的老师表示感谢,向离他们远去的祖国表示敬意……
上课了,我连作业都没写,一直在背书,万一老师抽查到我,看我背得结结巴巴,会不会批评我呢?要是老师抽查时我不会背,那就惨了。过了一会儿,我的同桌被韩麦尔先生叫到背分词规则,他背得不熟。我心想下一个肯定轮到我了,我会不会和他背得一样糟?
我就这样在课堂上胡思乱想着,突然听见老师叫我的名字,轮到我背诵了。可是如果我能从头到尾把这条大家所熟知的分词规则大声地、清楚地、一字不漏地背出来,不管付出任何代价我都愿意!可是,我刚开始背诵,就稀里糊涂了。我站在凳子前,身体摇来摇去,心里难过极了,连头也不敢抬。只听见韩麦尔先生温和地对我说:“我不想责怪你,小弗朗士,你受的处罚已经够多的了……事情就是如此。我们每天都在对自己说:‘行了,我多的是时间。明天再学也不迟呀。’现在,你看到后果的严重性了吧……啊!我们阿尔萨斯最大的悲哀就在于总是把对孩子的教育推迟到明天。现在那帮坏蛋可有话说了:‘怎么,你们还敢号称自己是法国人?你们连自己国家的语言都不会说,也不会写!’可怜的小弗朗士,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最根本的责任不在你,我们每个人都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
“你们的父母没有尽最大的努力让你们念好书。他们宁可让你们去农田或纱厂干活,好多挣几个钱。至于我,难道我自己就没有任何可指责的地方吗?我不是也常常让你们丢掉学习,给我花园里的花草树木浇水吗?当我想去钓鳟鱼的时候,不也问心无愧地让你们放假吗?”
就这样,韩麦尔先生从一件事说到另一件事,最终又回到了法语。他说法语是世界上最美丽、最清晰、最严谨的一种语言,我们应该好好掌握它,一辈子也不能忘记它。因为,当一个民族面临着沦为奴隶的危机时,只要它能够好好地保留着自己的语言,就好像握住了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接着,他拿起一本语法书,为大家朗诵课文。我惊奇地发现自己竟然都能听懂。对我来说他所说的一切似乎都很容易、很简单。我还寻思着,我大概从未这样认真地听过课,而他也从未这么耐心地教授过。这个可怜的人好像是想在离开之前,把他所知道的一切都告诉我们,把他的知识一股脑儿地灌输给我们。
课文讲完了,接着我们开始练习写字。今天,韩麦尔先生为我们每个人都准备了崭新的字帖,上面用漂亮的圆体字写着: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整齐地挂在课桌的横档上,正如一面面招展的小旗帜,在教室周围飘扬着。要知道,每个人都那么全神贯注,教室里安静极了!只能听见笔尖在纸上摩擦所发出的沙沙声。偶尔,有几只金龟子飞进来,可谁也不会去注意它们,甚至连年龄最小的学生也不例外,我们正聚精会神地练习写“杠子”,就好像这些笔画也成了法语的一部分……教室的屋顶上,一群鸽子在咕咕地低声叫着,我边听边想:“他们该不会逼迫这些鸽子也改用德语来唱歌吧?”
我不时地从书本上抬起双眼,看见韩麦尔先生纹丝不动地坐在讲台后面,凝视着周围所有的东西,似乎要把学校这幢小房子里所有的一切都塞进眼睛里带走。
不言而喻,四十年来,他一直住在同一个地方,面对着学校的院子和一成不变的班级。只有凳子和课桌用得太久了,被磨得越发光亮;院子里的那棵胡桃树也长高了,他曾经亲手种下的啤酒花现今已经爬满了窗户,爬上了屋顶。这个可怜的人将要跟眼前的一切说再见,听见他妹妹在楼上的房间里来回走动收拾行李,他是多么伤心难过啊!因为明天他们就要走了,永远地离开这个地方了。
不过最终,他还是鼓起勇气,把我们的课上完了。写字课后是历史课。接着,年龄最小的孩子们一起高声唱起了“BA BE BI BO-Bu”。连教室后面的那位郝叟老头儿也戴上了眼镜,手捧破旧的识字课本,和那些小孩子们一起拼读。我发现他也十分专心,他的嗓音由于激动而有些颤抖,听起来是那么怪异,以至于我们每个人都既想笑又想哭。啊!我永远也不会忘记这最后一课!
突然,教堂的钟声敲响了十二下,紧接着就是祈祷的钟声。正在此时,普鲁士士兵出操归来的军号声也在我们的窗下嘹亮地响起……韩麦尔先生从讲台后的凳子上站起身来,脸色十分苍白。在我看来,他好像从未显得这么高大过。
“朋友们,”他说,“我的……我……我……”可是,他的喉咙似乎被什么东西堵住了,没能继续把话说完。
于是,他转身对着黑板,拿起一截白色的粉笔,用尽全身力气,尽可能大地写下几个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斜着身子站在那里,头靠着墙,一言不发,只是摆摆手向我们示意:
“下课了……你们可以走了。”P1-5
阿尔封斯·都德是法国19世纪著名的现实主义小说家。1840年,都德出生于法国南部尼姆城一个破落的丝绸商人家庭。父亲是个商人,母亲热爱读书,不善于料理生活。9岁时,因父亲生意失败,全家迁居里昂。1855年,父亲破产,家道中落,15岁的都德就到阿雷小学校任自习辅导员,独自谋生。1857年,由于哥哥的帮助,都德来到巴黎,开始文学创作。
1866年,都德发表短篇小说集《磨坊文札》,为他赢得了声誉。1871年,都德出版了第一部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该小说也是都德的代表作之一,书中集中表现了他无恶意的讽刺与含蓄的感伤,即所谓的“含泪的微笑”。都德因此享有“法国的狄更斯”的美誉。都德一生著作颇丰,共写了13部长篇小说、1部剧本和4部短篇小说集。尤其是他的短篇小说创作,在法国文学史上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在都德的短篇小说中,多以普法战争为题材,这些作品大多收录在《星期一故事集》里,广为流传,颇受好评。其中,以《最后一课》最具代表性,堪称世界文学史上艺术性与思想性完美结合的短篇小说典范。
《最后一课》描写的是普法战争后被割让给普鲁士的阿尔萨斯省一所乡村小学,学生与村里的人向祖国语言告别上的最后一堂法语课。小说以普鲁士战胜法国之后强行兼并阿尔萨斯与洛林两省的事件为背景,通过一个童真无知的小学生的自叙,深刻地表现了法国人民遭受异国统治的痛苦与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与统一的坚定的意志,集中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作品的题材虽小,但是精心剪裁,记叙详略得当,将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描写得细腻动人,而法语老师韩麦尔先生作为一个爱国知识分子的典型,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都德的另一篇短篇小说《柏林之围》与《最后一课》齐名,也是一部爱国主义佳作。小说故事感人,构思新颖,描写了普鲁士军队围攻巴黎期间,一个法国普通老军人的爱国故事,塑造了一位充满祖国荣誉感与爱国观念的军人形象。小说通过一个病重的老军人故事,将普鲁士攻陷巴黎的现实与主人公想象中的法军攻破柏林的胜利进行对比,表现了人物的强烈爱国主义情感,而小说结尾主人公的不幸结局,使作品产生了一种催人泪下的悲剧震撼力。
本书除《最后一课》与《柏林之围》外,还收录了《房屋出售》《教皇之死》《美食风景》《金脑人的故事》等短篇小说,主要取自《星期一故事集》与《磨坊文札》这两个短篇小说集。阅读此书,一起去领略作者的妙笔,感受心灵的震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