搽春饼
搽春饼的感觉,像是在画一幅简约明快的画。
取一撮小面团,在平底锅上画一个圆圈,再点满圆心,烘干,揭下薄薄的一张,这就是春饼。
搽春饼是一项技术活,面粉加上水和盐,要揉匀打透,稠稀适度,太稠了搽出来的春饼容易碎掉,且保存时间不长;太稀了搽春饼的时候容易沾手,且饼太厚。火候不能太旺,也不能太文,要恰到好处。手法也很关键,面团的大小、搽春饼的速度和力度都会影响到春饼的口感。
春饼是新昌的风味小吃,用新昌话来讲,制作春饼就叫搽春饼。我一直在想,这个搽字用得特别好,搽本来就是涂抹的意思,图画是用颜料来涂的,比如水粉画、油画、山水画,而春饼是用面粉来涂的,底色是白色,火候能调配出颜色来,微黄或是金黄,各得妙处。
春饼形似圆月,薄如蝉翼,白中透黄,是新昌小吃界的“皇后”。一张太薄,六张错落排开叠成一“打”,一“打”春饼,若裹以精肉、油条、油氽豆腐,卷起来就可以吃,而最乡土的吃法,当属马兰头或炒榨面,马兰头是春天里的野菜,与香干丝、笋丝、肉丝炒一炒,别有风味。
有朋自远方来,如果要品尝新昌特色小吃,春饼是必备的。春饼是什么?春天里做的饼吗?夏至问。夏至是山东人,在新昌一酒店当老总,忽然爱上了春饼,宁愿从五星级酒店跑出来,拉我去街上春饼摊嘬一顿。后来去杭州创业,一直有此嗜好,有空去看她,别的不带,春饼足矣。随便唠叨一句,春饼这玩意儿经得起长途跋涉,耐得住高温寒潮,放上十天半月而不会变质,早年当地人外出,常常作为干粮携带。
“圆似夜月添新样,巧学秋云擅薄搽。”这是何止清《咏春饼》的诗。早在1000多年前,新昌春饼就走上了街市,落户在饭店酒家之中。春饼与镬拉头是同门一宗,都是面粉做的,镬拉头相对粗犷些,家里普通的饭锅就可以做,抓来面团一搽就一个,简单方便,是农家平时的主食。而春饼似乎天生不是寻常食物,很难落到农家餐桌,不知道是没有平底锅的缘故,还是它过于精致漂亮,主妇们能搽镬拉头,但一般不会在家搽春饼。
小时候吃春饼是一件奢侈的事,只有客人来了,母亲才会从街上买来两斤春饼。儒岙春饼一直名声在外,下横街有一个春饼摊,摊主是一个叫“三角老太婆”的女人,长得黑黑的,一根长辫子拖到腰际,一到冬天,鼻涕也会跟着拖下来。不很卫生的一个女人,但搽的春饼特别好吃,孩子们口袋里有一点零花钱,就往她那儿跑,油氽豆腐筒春饼,好吃看得见。
如今,想吃春饼并不难。小城的某一个墙角,某一条巷弄,某一处临街的小屋,突然有香味飘过来,闻着就知道是春饼摊了。一边等,一边看女人搽春饼,想象一幅画的样子,春天便在心里了。 新昌小京生
在新昌的土特产中,小京生花生是最有名的。
小京生以前不叫小京生,而是叫小红毛花生,当然还有叫麻皮花生、落花生的。后来,因为打品牌需要统一改了名,如同要去大城市谋生的村姑,穿上新衣,换了名字,梳妆打扮,就正式上道了。
如此甚好。
新昌小京生,这名字悦耳,而且喜庆,有中国味。据传,新昌小京生花生在明清时被选为贡品,也有说法是清朝末年从北京引进,民国时期就驰名国内外了。
小京生,千丝万缕地连着京城,沾着皇家的喜气。难怪,当地婚庆嫁娶,炒花生是招待客人的必备果品,还有染得红艳艳的花生,不过红花生一定要生的,寓意“早生贵子”。
很多地方都种花生,但产地不一样,味道就两样。为什么山东的苹果特别脆?为什么新疆的葡萄特别甜?淮南的柑橘到了淮北,只能收获枳橘,老天注定的事,谁也改变不了。小京生自然无法脱俗,不要说千里之距,品种要变异,就连相差几十里,也能分出一个上下高低来。新昌小京生,数大市聚一带为上乘,玄武岩台地上的红黏土、棕泥土是种植花生的最好土壤,所以打从“娘胎”里出来,这里的小京生品貌和风味独领风骚。
“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一对白胖子。”这是最早学到的关于花生的谜语。但我更愿意相信小京生是一位小巧玲珑的女子。小京生饱满丰润,色泽光滑,质地细嫩,农人不会引用“闭月羞花~沉鱼落雁”之类的词,说某女子漂亮且丰满,就爱用“小红毛花生”来形容。在他们眼中,这女子长得像小京生,是多么有张力有味道的啊!
恰是盛夏,小京生也成熟了,大街小巷散落着提篮小卖的老太太,篮子里的嫩花生分明粘着泥土,湿湿的,柔柔的,溢出一股清甜。都是自家地里一颗颗摘来的花生,老的留着炒,嫩的自己吃,间或捎到市场上卖,贴补家用。
嫩花生最招人喜爱了,花生虽未完全成熟,但颗颗有内容,即使果实尚未形成,胚肉也同样好吃。洗干净了用清水煮,放点盐,连壳带肉都是成的,烧熟了盛起来就是一碗菜,或者装在盆子里端出去,在池塘边,石凳上,月桂下,一家人围着吃,用手剥,手是湿的,干脆丢进嘴里,直接用牙齿嗑开,鲜嫩而糯。
除了嫩花生,最常见的吃法是炒花生,也就是所谓的新昌小京生了。花生要挑老的,捏着硬邦邦的那种,然后放在强烈的太阳底下晒,晒得更老些,麻点也更深些、更皱些,抓一颗在手里摇摇,会晃出“咔咔咔”的声音,证明那花生干燥了。带着阳光的味道,花生放在大铁锅里用沙或盐翻炒,微微焦黄了,便是最佳。 喜欢小京生花生,一直喜欢。倘若刚摘下的嫩花生是水润清纯的青春少女,那么炒花生便是优雅风韵的知性女子,无论怎样,都是秀色可餐的样子。
P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