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界文学史中浩若繁星的著作中,遴选对人类发展进步尤其是对国人影响深远的数十部作品,本本经典。
选取傅雷、朱生豪等知名翻译家、文学家的完整翻译版本,字斟句酌,反复推敲,既保留原汁原味,又让作品焕发出崭新的生命力。
《王子与贫儿》是其中一本,发表于1881年。虽然是以16世纪的英国为创作背景,却是在影射马克·吐温所处的现实环境,即19世纪资本主义的美国,他无情地戳破了当时人们对资产阶级民主自由的幻想。小说以16世纪英国的生活情况为背景,讲述了贫儿汤姆·康第和万众瞩目的王子爱德华互换身份的戏剧性故事。
《王子与贫儿》为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创作的小说,用很久以前就在英国流传的《王子和侍从》的故事为素材,描写了一个贫苦儿童汤姆和一个富贵王子爱德华交换社会地位的童话式故事,具有十分深远的现实意义。作品笔调轻松,但寓意深刻,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对统治者的不满和对受苦受难的人民的同情,能够使小读者深受启发,理解善良、诚实等高贵品质的深刻内涵,收获人生真谛。
第二章 汤姆的童年
让我们来看看几年后发生的事情吧!
这时的伦敦是一座已经建立五百年的宏伟繁华的大都市。它是一座历史悠久、人潮拥挤的文化古都。据大略的统计,光固定居民就有十万人,实际上极有可能远远超过这个数字。汤姆·康第住的地方离伦敦桥不远,那里的街道非常窄,曲曲折折,极其脏乱。这里的房屋造型奇特,房屋的结构都是木制的,并且由下向上一层比一层宽,第二层比下面的第一层突出很多,第三层又伸出双翼超过第二层。房屋的骨架由牢固的木梁相互交叉搭建而成,木梁和木梁之间塞着使房屋坚固的材料,最外面漆着一层石灰泥。由于主人的兴趣爱好不同,这些木梁被漆上缤纷的颜色,有的是天蓝色,有的是黑色,有的是红色,各不相同的颜色使木房子在视觉上更加独特美观。房子的窗户比较小,在每扇窗户上还镶嵌着六边形的花玻璃小窗格。窗户都用铰链跟墙壁连接着,跟门差不多,可以向外打开。
汤姆的爸爸所住的房子建在布丁巷外一个被称为垃圾院的地方。那里污秽脏乱,住房破败不堪,有随时倒塌的危险。在这些黑暗窄小的房子里,塞满了数不清的一贫如洗的人家。汤姆·康第一家六口就居住在三楼的一间破败的屋子里。在幽暗的屋子拐角,有一个看起来像床铺样子的地方,这是供汤姆爸爸和妈妈休息的地方。然而汤姆、他的奶奶以及他的两个姐姐(贝特和南)则拥有更广阔的休息区——家里的地板全都是属于他们的,只要他们乐意,在哪里都可以进入梦乡。另外地板上还有一些东西,不过大家似乎不太理会它们,因为从不曾看见有人细心地打理过它们。那是一些破旧的毯子和几捆发霉腐臭的稻草,无论怎样把它们拼凑在一起,压根就不能组成一张像样的床。清晨,大家把它们胡乱踢在一起;到了晚上睡觉的时候,再从中拉出一些铺在地上,权且当作床。
贝特和南是双胞胎,已经十五岁了。两个女孩的心地非常善良,只不过穿的都是打着补丁的破烂衣服,浑身时时刻刻散发着令人呕吐的恶臭气味。只有这点,使她们的心里产生小小的悲伤。除此之外,像什么愚昧无知,没有文化,似乎都不打紧。汤姆的妈妈跟她的女儿一样,品行良好,与人为善,是个有爱心、负责任的妈妈。但是,汤姆的爸爸和奶奶就是一对十足的坏家伙,他们只要一逮着机会,就会花光身上所有的钱酗酒,喝得晕头转向,天昏地暗。喝酒之后,他们唯一的乐趣就是不知廉耻地互相辱骂、厮打、抱怨,有时连路边的陌生人也不放过。不管在醉酒还是清醒的状态,他们都会毫无来由地谩骂、诅咒,好像世界上所有人都欠了他们千百万一样。汤姆的爸爸约翰.康第是个窃贼,汤姆的妈妈则是个乞丐,两位家长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乞丐,不想让他们成为小偷。有一位享有盛名的和蔼的老神父安德鲁,也和这些贫贱者居住在一起,但很明显能看出来,这位年老的神父与这些贫穷者是有一定区别的。可惜,他一年只能拥有少许的养老金,这是他被国王赶出来所得到的补偿。老神父经常把孩子们招呼到他的居住地,偷偷教他们如何做有正义感、有责任感的有用之人。安德鲁神父还额外给汤姆传授少量的拉丁文知识,包含怎样发音与拼写。其实,那些女孩子也是可以享受教诲的,只是她们担心会受到伙伴们的讥笑与讽刺,不得不放弃这宝贵的学习机会。因为伙伴们无法容忍有人拥有他们所没有的东西,何况是知识这种神奇的东西。
整个垃圾院每天都是闹哄哄的,这是生活的常态,其他人家的住宿条件都和康第家如出一辙。每个夜晚,这里除了酗酒、辱骂、争吵之外,没有什么纪律可言,几乎夜夜如此,没有一天安宁过。每天都有人被打得头破血流,每天都有人食不果腹,每天都有人呼天唤地哀号,这些也早已不足为奇。但是,可怜的小汤姆并未因这凄苦的生活条件而懊恼沮丧。他浑然不知自己生活的艰辛,对此也没有太多的怨言。其实,垃圾院里的每个男孩都是这样生活的。所以,汤姆还为自己能有这样的生活而感到幸福快乐。对汤姆来说,每天晚上都是噩梦的开始,尤其是当他双手空空回到家里的时候,他爸爸震耳欲聋的怒吼、责骂会像骤雨般袭来,同时伴随着鞭子的毒打。当他爸爸打完之后,他的奶奶又会来一遍比他爸爸更惨无人道的鞭打,直到汤姆身上没有一寸完好的肌肤为止。好在每天夜里,还有一件值得汤姆欣慰的事发生:他那饿着肚子的妈妈会悄悄地爬到他的身边,给他一些少得可怜的面包屑,有时可能是一点其他的食物残渣。但是,这仅有的食物也来之不易,都是妈妈自己挨饿而偷偷为他留下的。尽管妈妈自己知道,这种做法在丈夫眼里是一种可恨的背叛行为,有时候被发现了,还会遭受来自丈夫的殴打。可是,她心甘情愿,可怜的汤姆妈妈只能以这样的方式来展现她伟大的母爱。
夏天,汤姆的日子还是过得挺舒适的。近几年来,国家反乞讨的法律条文特别严苛,刑罚也使人难以承受。所以,汤姆把大量的时间用来听安德鲁神父讲故事。在老神父讲的故事里,有庞大的巨人,有美妙的仙子,有俏皮的小矮人,有可爱的蓝精灵,还有梦幻的魔法城堡,城堡里面住着威严的国王、善良的公主和英俊的小王子。干奇百怪的童话故事充斥着汤姆的大脑,引发他无限的幻想。无数个夜晚,他瘦骨嶙峋的躯体蜷缩在碎稻草末上,四周漆黑一片,身体疲惫不堪,肚子咕噜咕噜响个不停,再加上被爸爸恶兽般毒打后浑身火辣辣的剧痛,使他久久无法入眠。但汤姆有一个独特的办法能让自己很快地忘记身体上的疼痛,那就是毫无边际的遐想。在他的想象里,他变成了一位尊贵的王子,住在金碧辉煌的王宫大殿里,有使唤不完的侍从,可以悠闲自在地享受美好的生活。一旦有了这奇妙的体验,汤姆便魂不守舍,日日夜夜地遐想。他常常想,若是有机会亲眼看一下真正的王子该有多好啊!……
P3-5
马克·吐温(1835一1910),美国幽默大师、小说家、作家、著名演说家。马克·吐温是其笔名,他是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被誉为“美国文学中的林肯”。
他出生于密西西比河畔小城汉尼拔的一个乡村律师家庭,家境拮据。他12岁那年父亲去世,从此辍学开始了独立的劳动生活,先是在印刷所做学徒,当过送报人和排字工,后来又在密西西比河上当水手和舵手。儿时的贫困生活和长期的底层劳动经历,不但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累积了素材,更让他铸就了一颗正义的心。
幼年辍学的马克·吐温一直坚持自学,在印刷所当学徒时他就开始着手写文章。1852年5月1日,17岁的马克-吐温在波士顿的幽默周刊《手提包》上发表了他的处女作《拓殖者大吃一惊的花花公子》。此后的几十年他笔耕不辍,代表作有《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百万英镑》《汤姆·索亚历险记》《王子与贫儿》等。
马克·吐温是富有美国民族特色的作家。正如V.L.派灵顿教授所说:“马克·吐温是一个真正的美国作家——在美国土生土长,用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眼睛、自己的语言进行创作,在他身上,欧洲的东西一点都看不见,封建文化最后一条碎片都不剩了。他是地方的、西部的,又是美国大陆的作家。”同时,马克·吐温的民族特色还体现在他卓越的语言艺术上。马克·吐温的语言是从群众中学来的活的语言。他在民间语言的基础上加工锤炼,进一步创造了美国的文学语言,开创了讽刺兼幽默的文风。
另外,马克·吐温的作品还是雅俗共赏的典范。读者不论年龄大小,也不论文化修养高低,都喜欢读。《王子与贫儿》正是这样一部广受欢迎的优秀童话式讽刺小说。
《王子与贫儿》发表于1881年。小说以16世纪英国的生活情况为背景,讲述了贫儿汤姆·康第和万众瞩目的王子爱德华互换身份的戏剧性故事。由此,贫儿汤姆登上了国王的宝座,而王子爱德华则流落民间成为乞丐。当上一国之君后,汤姆废除了一些残酷的法律和刑罚,赦免了一些无辜的“犯人”,颁布了一些颇受人民欢迎的命令;而王子爱德华也经历了君主专制统治下人民生活的种种苦难,他立志要成为一个为民谋福的好国王。最后二人各归其位,英国人民在爱德华国王的统治下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王子与贫儿》虽然是以16世纪的英国为创作背景,却是在影射马克·吐温所处的现实环境,即19世纪资本主义的美国,他无情地戳破了当时人们对资产阶级民主自由的幻想。小说通过一个虚构的故事,生动地反映了美国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批判了统治者的豪奢和凶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统治者的愤恨不满和对受苦受难的人民的同情。 为了让读者更加全面地领略马克·吐温作品的魅力,译者还选译了马克’吐温的另外三部短篇小说,希望读者在欣赏他幽默辛辣的语言风格的同时,能够深切地体会这位文学大师以笑揭示黑暗的批判主义精神。
《王子与贫儿》的确是青少年最好的读物,胜过所有同一类型的书籍。
——美国作家 比切·斯托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