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时代,中国是世界上输出学生数量较大的国家之一。国家之命运系于人才。不论晚清民国,还是目前的中国,留学生都是人才的重要来源之一。
蔡元培著的《名人留学记》聚焦于蔡元培、胡适、鲁迅等民国时期远赴海外留学的青年知识分子,关注于时潮冲击下的个人命运,以当时学子们的留学记录,呈现出一幅中国近现代留学图景,不仅能引领读者回顾民国大师在动荡年代的奋斗青春,还能给予今日读者一定的对比和思考。
| 书名 | 名人留学记 |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 作者 | 蔡元培//鲁迅 |
| 出版社 | 当代世界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当今时代,中国是世界上输出学生数量较大的国家之一。国家之命运系于人才。不论晚清民国,还是目前的中国,留学生都是人才的重要来源之一。 蔡元培著的《名人留学记》聚焦于蔡元培、胡适、鲁迅等民国时期远赴海外留学的青年知识分子,关注于时潮冲击下的个人命运,以当时学子们的留学记录,呈现出一幅中国近现代留学图景,不仅能引领读者回顾民国大师在动荡年代的奋斗青春,还能给予今日读者一定的对比和思考。 内容推荐 民国时期,不少学子怀着留学报国的志向,离开亲人,远赴美国、日本、欧洲深造,出现了不少像蔡元培、鲁迅、胡适、徐志摩这样的大师级人物。他们勤奋努力、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追求,对中国的经济、文化、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蔡元培著的《名人留学记》展现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民国学子们的海外求学经历,娓娓道来,生动有趣。透过这些文字,我们既可以领略他们迥然不同的个性风采,还可以感知那个时代的教育、思想与文化生态。 目录 蔡元培:留学德国 胡 适:初到美国——康乃尔大学的学生生活 辜鸿铭:东西文明异同论 博斯年:要留学英国的人最先要知道的事 鲁迅:藤野先生 蒋梦麟:负笈西行 美国华埠 纽约生活 戴望舒:巴黎的书摊 费 巩:牛津学校生活 徐志摩:西伯利亚 莫斯科 我所知道的康桥 朱自清:威尼斯 巴黎 柏林 瑞士 三家书店 王光祈:留学与博士 附录 梁启超:南洋所感 试读章节 蔡元培(1868年一1940年) 留学德国 1907年,41岁的蔡元培第一次走出国门,第一年在柏林补习德语,第二年进入莱比锡大学听讲,第三年广泛研习了与教育有关的数十种课程,三年内选修了40门课程。辛亥革命时回国,1912年9月再次赴德,进入莱比锡大学,在世界文明史研究所学习,半年内选修了欧洲史、艺术美学等课程,写成《世界观与人生观》。1913年9月一1916年11月,第三次留学,在法国主要从事研究、著述和中法文化交流活动。1923年7月,蔡元培已经57岁,这次仍以留学、研究和著述为主,先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研习意大利文,后移居法国。同年11月向汉堡大学注册,报名入学,研习美学及人类学。1926年2月回国。 我那时候预备离开绍兴,适北京友人来信,说政府要派翰林院编检出国留学,留日、留欧,由本人自择,劝速往北京登记。我自离青岛后,本时时作游学计划,得此消息,不能不心动,遂往北京。适同乡章君一山长译学馆,请我为教授,任乙班的国文及西洋史。我本拟在北京度岁,静候派遣消息;不意从弟国亲忽来一电“家中有事,速归”,我遂惘惘然走平汉路南下,因天津口已冻了。回家后,始知家中实无甚要事,彼闻有不利于我的传说,特促我南避。北京的朋友,知道家中的电,亦认为必有他故,章君恐为我所累,特来一电,解教授之约。然我欲不为所阻,度岁后,我仍往北京。 我到京后,承陈君仲骞相招,寄住赣南馆,盖陈君所娶,为黄夫人的第四妹,君与我为僚婿。到北京后,始知编检志愿游学的人数太少,政府遂搁置不办,适得孙君慕韩(宝琦)使德的消息,乃托他的兄弟仲玛(宝碹)及叶君浩吾为我关说,愿在使馆中任一职员,以便留学;我亦自访孙君,承孙君美意,允每月津贴银三十两,不必任何种职务。一方面与商务印书馆商量,在海外为编教科书,得相当的报酬,以供家用。我遂于是年五月间随孙使由西伯利亚铁路赴德。 到柏林后,我与齐、钱二君同寓,齐君本通德语、钱君善英语,我得两君助力不少;齐君本译学馆学生,他的同学顾君孟余(兆熊)留德已数年,诸事熟悉,我等所请的德语教员,均顾君所代选代订。又由顾君而认识薛先生仙舟(颂瀛)、宾君敏陔(步程)。 薛先生爱国好学,自奉甚俭,携他的甥女韦增瑛女士留学,常自购蔬菜,借房东厨房自烹。最恶同学中的游荡者,对于娶西妇的人,尤时时痛骂。闵我初学德语的艰苦,排日为我讲德语的文法,而嘱我为彼讲中国古文,作为交换条件,我得益不少。 宾君是豪爽的人,留德较久,于各方面情形,甚熟悉,初到德国的同学,赖他帮忙很多。中山先生到德国建设同盟会时,即在宾君寓所开会,然我在德时,宾君从未谈及,直至回国后十余年,宾君为其母夫人征寿序,始为我述此事。 同时留学柏林的,尚有马君武、夏浮筠(元墚)诸君,亦时相过从;夏君每日于大学课程听完后,常到我寓,同往旅馆晚餐,或觅别种消遣(各人自付钱,不必相请)。 孙使恐我旅费不足,适唐君少川之侄宝书、宝潮等,来柏林留学,均不过十余岁,国学尚浅,因令于预备德语外,请我授国学,每月报酬德币百马克。 我在柏林一年,每日若干时习德语,若干时教国学,若干时为商务编书,若干时应酬同学,实苦应接不暇。德语进步甚缓,若长此因循,一无所得而归国,岂不可惜!适同学齐君宗颐持使馆介绍函向柏林大学报名,该大学非送验中学毕业证不可,遂改往莱比锡(Leipzig)进大学。那时候,中国学生留学莱比锡的,还只有张君仲苏(谨)一人,且与齐君同籍直隶,同在译学馆肄业,与齐君甚相得。我接齐君报告后,遂向孙使声明,而于戊申暑假中往莱比锡。 莱比锡属撒克逊王国,在它的都城特来斯顿(编者注:今译德累斯顿)邻近。特来斯顿山水著名,莱比锡风景平常。但德意志最高法院在此,又每年有一次市集,各方货物辐辏;它的大学自设立以来,已历五百年。P2-5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