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几代中国人的亲情之书,傅雷家人编定的原汁原味家书选本!
傅雷、朱梅馥、傅聪著、傅敏编的《傅雷家书:留学岁月》是傅雷家人编定的精选本,沿袭一九八一年初版以来的选编风格,以厚重内容反映家书全貌,全面展示傅雷家风,再现傅氏兄弟成长的家教背景。本书所选主要为傅聪留学波兰时代的家书,侧重文学、艺术、求学等方面的内容。
| 书名 | 傅雷家书(留学岁月) |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 作者 | 傅雷//朱梅馥//傅聪 |
| 出版社 | 译林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感动几代中国人的亲情之书,傅雷家人编定的原汁原味家书选本! 傅雷、朱梅馥、傅聪著、傅敏编的《傅雷家书:留学岁月》是傅雷家人编定的精选本,沿袭一九八一年初版以来的选编风格,以厚重内容反映家书全貌,全面展示傅雷家风,再现傅氏兄弟成长的家教背景。本书所选主要为傅聪留学波兰时代的家书,侧重文学、艺术、求学等方面的内容。 内容推荐 傅雷、朱梅馥、傅聪著、傅敏编的《傅雷家书:留学岁月》是一本原汁原味的家书选本,比精选本更多保留日常生活的亲切感和真实感。全书以傅雷长子傅聪的留学经历、情感之路为主线,精心选编傅雷夫妇与傅聪的往来家信:既有文化艺术的探讨,也有生活琐事的念叨,更有感情烦恼的开导。这份两代人双向交流的文字实录厚重不失轻松、深刻不离日常,以小见大,乐在其中,更展示了亲子交流的重要。照片中的形象演绎了主人公的生命历程,墨迹则从“家书始于墨迹”到“墨迹止于绝笔”,令人怆然泪下,百感交集。 目录 代序 读家书,想傅雷 楼适夷 傅雷夫妇与傅聪往来家信 一九五四年(66通) 一九五五年(42通) 一九五六年(31通) 一九五七年(20通) 一九五八年(07通) 附给傅敏信(02通) 编后记 傅敏 试读章节 四月七日 记得我从十三岁到十五岁,念过三年法文;老师教的方法既有问题,我也念得很不用功,成绩很糟(十分之九已忘了)。从十六岁到二十岁在大同改念英文,也没念好,只是比法文成绩好一些。二十岁出国时,对法文的知识只会比你现在的俄文程度差。到了法国,半年之间,请私人教师与房东太太双管齐下补习法文,教师管读本与文法,房东太太管会话与发音,整天的改正,不用上课方式,而是随时在谈话中纠正。半年以后,我在法国的知识分子家庭中过生活,已经一切无问题。十个月以后开始能听几门不太难的功课。可见国外学语文,以随时随地应用的关系,比国内的进度不啻一与五六倍之比。这一点你在莫斯科遇到李德伦时也听他谈过。我特意跟你提,为的是要你别把俄文学习弄成“突击式”。一个半月之间念完文法,这是强记,决不能消化,而且过了一晌大半会忘了的。我认为目前主要是抓住俄文的要点,学得慢一些,但所学的必须牢记,这样才能基础扎实。贪多务得是没用的,反而影响钢琴业务,甚至使你身心困顿,一空下来即昏昏欲睡。这问题希望你自己细细想一想,想通了,就得下决心更改方法,与俄文老师细细商量。一切学问没有速成的,尤其是语言。倘若你目前停止上新课,把已学的从头温一遍,我敢断言,你会发觉有许多已经完全忘了。 你出国去所遭遇的最大困难,大概和我二十六年前的情形差不多,就是对所在国的语言程度太浅。过去我再三再四强调你在京赶学理论,便是为了这个缘故。倘若你对理论有了一个基本概念,那么日后在国外念的时候,不至于语言的困难加上乐理的困难,使你对乐理格外觉得难学。换句话说:理论上先略有门径之后,在国外念起来可以比较方便些。可是你自始至终没有和我提过在京学习理论的情形,连是否已开始亦未提过。我只知道你初到时因罗君患病而搁置,以后如何,虽经我屡次在信中问你,你也没复过一个字。——现在我再和你说一遍:我的意思最好把俄文学习的时间分出一部分,移作学习乐理之用。 提早出国,我很赞成。你以前觉得俄文程度太差,应多多准备后再走。其实像你这样学俄文,即使用最大的努力,再学一年也未必能说准备充分——除非你在北京不与中国人来往,而整天生活在俄国人堆里。——但领导方面究竟如何决定,最好请周广仁或别的比较能参与机密的朋友时时探听,让我们早些知道,早些准备。 恩德那里无论如何忙也得写封信去。自己责备自己而没有行动表现,我是最不赞成的。这是做人的基本作风,不仅对某人某事而已,我以前常和你说的,只有事实才能证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动才能表明你的心迹。待朋友不能如此马虎。生性并非“薄情”的人,在行动上做得跟“薄情”一样,是最冤枉的,犯不着的。正如一个并不调皮的人耍调皮而结果反吃亏,一个道理。 德伏夏克谱二册收到没有?尽管忙,写信时也得提一提“来信及谱二册均已收到”,不能光提“来信都收到”。 一切做人的道理,你心里无不明白,吃亏的是没有事实表现;希望你从今以后,一辈子记住这一点。大小事都要对人家有交代! 其次,你对时间的安排,学业的安排,轻重的看法,缓急的分别,还不能有清楚明确的认识与实践。这是我为你最操心的。因为你的生活将来要和我一样的忙,也许更忙。不能充分掌握时间与区别事情的缓急先后,你的一切都会打折扣。所以有关这些方面的问题,不但希望你多听听我的意见,更要自己多想想,想过以后立刻想办法实行,应改的应调整的都应当立刻改,立刻调整,不以任何理由耽搁。 四月二十一日 接十七日信,很高兴你又过了一关。人生的苦难,fheme[主题]不过是这几个,其余只是variations[变奏曲]而已。爱情的苦汁早尝,壮年中年时代可以比较冷静。古语说得好,塞翁失马,未始非福。你比一般青年经历人事都更早,所以成熟也早。这一回痛苦的经验,大概又使你灵智的长成进了一步。你对艺术的领会又可深入一步。我祝贺你有跟自己斗争的勇气。一个又一个的筋斗栽过去,只要爬得起来,一定会逐渐攀上高峰,超脱在小我之上。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不经历尖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所以孩子,我很高兴你这种蜕变的过程,但愿你将来比我对人生有更深切的了解,对人类有更热烈的爱,对艺术有更诚挚的信心!孩子,我相信你一定不会辜负我的期望。 (……) 我对于你的学习(出国以前的),始终主张减少练琴时间,俄文也勿太紧张;倒是乐理要加紧准备。我预言你出国以后两年之内,一定要深感这方面的欠缺。故出去以前要尽量争取基本常识。 三四月在北京是最美的季节(除了秋天之外);丁香想已开罢,接着是牡丹盛放。有空不妨上中山公园玩玩。中国的古代文物当然是迷人的,我也常常缅怀古都,不胜留恋呢。 最近正为林伯伯加工修改讨论歌唱的文字;精神仍未完全复原,自己的工作尚未正式开始。 恩德的眼睛略有进步,据林伯伯说要完全纠正斜视需一年之久。她生来多挫折,比不得你一帆风顺。你写给她的信,我看到了,写得很好。 阿敏今日起小考。他春假中上苏州去玩了三天,跟学校团体去的,把黄家姨夫的日本照相机给人偷了,少不得要我赔偿。后小偷抓获,相机也追回。 园子东南角上迭了些小假山,种了些松、柏、紫荆、紫藤、枫树等等。你回来恐怕要不认得了。 P42-45 序言 《傅雷家书》系傅雷夫妇与儿子傅聪的精神接触和思想交流实录,是家人之间性情中的文字,不经意的笔墨,不为发表而创作,由傅雷次子、傅聪胞弟傅敏选编,一九八一年初版面世,至今已三十六年。 家书贯穿了一九五四至一九六六年傅雷夫妇最后的生命历程,记录了傅聪由钢琴学童成为世界级钢琴家的学习过程,再现傅氏兄弟成长的家教背景。傅雷曾自信地告知傅聪:“你别忘了:你从小到现在的家庭背景,不但在中国独一无二,便是在世界上也很少很少。”傅敏先生了解自己的父母兄长,熟悉自己的家庭氛围,他选编的《傅雷家书》更能展示傅家门风,再现自己的家教背景,还原其真实,非他人能代替。傅敏编傅雷家书,实际是他以父母与哥哥的往来家信为素材,删繁就简,精心选编的书信体自传作品,真实生动,好看感人。 历年刊行的《傅雷家书》多为家书精选本,篇幅小内容精,却丢失了不少家书特有的味道。《傅雷家书全编》篇幅太大,不方便读者阅读。 由此,精编一部保留日常亲切感与真实感而原汁原味的家书选本成为课题。经过严谨的市场调研与反复论证,我们确定以傅聪的留学演艺经历、情感婚姻之路为经纬度,由傅敏先生选编傅雷夫妇与傅聪及弥拉的往来家信,由子及父、由傅聪读傅雷、由傅聪成长轨迹领略家书精神。 纵观整部家书,内容实分为二:第一部分(一九五四至一九五八)书写傅聪波兰留学期间的离别之情,谈练琴之道、音乐之道、学习之道、恋爱之道,乃至师友情谊等等;第二部分(一九五九至一九六六)书写傅聪在英国打拼期间的思念之情,谈演奏之道、艺术之道、文化之道、夫妻之道,乃至人生艺术等等。现将这两部分内容分别以“傅雷家书:留学岁月”和“傅雷家书:艺术生涯”编辑出版。 这两部选本,厚重不失轻松、深刻不离日常,自成格局。在“艺术生涯”中,傅聪的立业与婚姻经历述说了奋斗期青年的压力和冲动,父母引导孩子以长远之眼光将压力转化为拼搏的动力,不在意一时的成功,更要重视婚姻的和谐与家庭的稳定,追求人生之大艺术。傅雷的婚姻观,家书中说得很清楚:“最主要的还是本质的善良,天性的温厚,开阔的胸襟。有了这三样,其他都可以逐步培养;而且有了这三样,将来即使遇到大大小小的风波也不致变成悲剧。” 家书代序“读家书,想傅雷”由楼适夷先生撰写,家书中外文译注和英法文信件由金圣华先生中译,连同家书中“傅聪家信”的中文简体字版著作财产权,均已转让我公司,上述内容在二。一七年不随傅雷著作权进入公版。自二。一七年始,《傅雷家书》完整著作权由我公司独家享有,仍受著作权法保护,任何人不得侵犯。 合肥三原图书出版服务有限公司 二〇一七年盛夏 后记 爸爸一生工作严谨,就是来往书信也整理得有条不紊。每次给哥哥的信都编号,记下发信日期,同时由妈妈抄录留底;哥哥的来信,也都编号,按内容分门别类,由妈妈整理成册。可惜在十年浩劫期间,爸爸书信所剩无几。今天,如果能把父亲和哥哥两人的通信一起编录,对照阅读,必定更有教益。 爸爸妈妈给我们写信,略有分工,妈妈侧重于生活琐事,爸爸侧重于启发教育。一九五四年到一九六六年爸爸给哥哥的中文信件共一百九十封,妈妈的信也有百余封。哥哥在外二十余年,几经搬迁,信件有所失散。这本家书集选自哥哥保存的一百二十五封中文信和我仅有的两封信。家书集虽然只收录了一封妈妈的信,但她永远值得怀念;妈妈是个默默无闻,却给爸爸做了大量工作的好助手。爸爸一生的业绩是同妈妈的辛劳分不开的。 今年九月三日是爸爸妈妈饮恨去世十五周年,为了纪念一生刚直不阿的爸爸和一生善良贤淑的妈妈,编录了这本家书集,寄托我们的哀思,并献给一切“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的人们。 傅敏 一九八一年四月二十六日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