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名画的故事(丢勒)/青少年艺术欣赏系列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作者
出版社 四川美术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绘画汇聚着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和不同时代的精神与气息,是人类历史的见证与桥梁,也代表着不同的信仰与审美特性,代表着不同的“眼神”。绘画与生命及文明的起源有着梦想不到的联系,在世界各地众多文化与信仰中,绘画是重要的载体,比如古埃及壁画、南美纳兹卡高原上的巨大图形群以及基督教、佛教等的绘画艺术。而对于一些特别的教义,绘画则寓意着不可涉足的圣地、禁地,如犹太教摩西律法规定:“你们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作什么形象,仿佛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

这本由陈浩编写的《名画的故事(丢勒)》是“青少年艺术欣赏系列”中的一本。

内容推荐

“青少年艺术欣赏系列”这一套图书对于想要了解画家及画作的青少年和普通读者而言,是一套资料充分、观点中肯、叙述平实的佳作,可以从画家的人生故事与艺术创作分享快乐;而对于专业人士和爱好者,书中的一些罕见的资料和分析,可以作为借鉴。

这本由陈浩编写的《名画的故事(丢勒)》是“青少年艺术欣赏系列”中的一本。

目录

德意志的民族英雄

启示录

德国人文主义

画家的地位

手的画家

父子情谊

“东方人”自画像

蝉、蝉壳与蝉子

基督的士兵

骑士、死亡与恶魔

透视学研究

黄色的“世界末日”

“德意志的画”

艺术年表

试读章节

丢勒是一个具有强烈的历史和民族责任感的画家,他画了很多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作品,如大量的市民肖像画,以及其它一些看似很普通的题材,这种做法拉近了他与人民的距离,他的犬量版画作品,比油画更容易在民间传播,因而广为人知,而更为重要的是,他的很多作品直接关涉历史的重大问题。

1506年,丢勒绘制了他最具“野心”的作品之一《蔷薇花冠拘祭礼》,他称这幅画是“德意志的画”,这是他第二次意大利之行时在威尼斯受德国人聚会的圣巴托洛米欧教堂的委托而绘制的。据说他注意到威尼斯的画家们擅长于色彩的巧妙运用而十分自豪,于是有意露了一手,绘制了这幅色彩华丽的作品。他还在信中就此写道:

他们说我作为版画家固然很杰出,但对绘画的色彩

运用却一无所知,现在我可以让那些人闭嘴了。

这幅画使用了大量纯色,手法有些超前,因此可以猜想,当时的威尼斯人肯定是吃了一凉。

该画把圣母子摆到了现实场景中,并以他们为中心将教权与王权、教会与帝国的象征分别于两边,似有分裂与对峙之喻,而画中所要表达的是希望全世界整合成唯一的基督教。

然而,看起来明显具有分别之形的构图还是引起了不少的人的误解。他们把丢勒当作教会分裂及政教分裂的思想先行者而忽视了丢勒这样构图的原因。正如他们把双手合十的画像看作祈祷却没有发现自身认识有所纰漏。

分跪两侧的人物分别是罗马教皇朱力二世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教权或王权的其他代表跟随在他们身后。圣母子手持蔷薇花冠,分别赐予两边。

在此需要简要说明的是,丢勒对蔷薇花冠的设计源自当时流行的蔷薇念珠,蔷薇念珠据说是由圣多明尼古斯(1 170年一1221年)构想出来的,他是多明尼克教会的创立者。

赐予花冠的动作表露出微妙的差异。圣母手中的花冠已明确戴在了马克西米连一世头上,而圣婴手中的花冠似欲戴到教皇头上却又没有。同时,教皇的随从却从天使手中或圣多明尼古斯手中率先得到了花冠。似乎由于这样的原因,教皇的表隋有些嫉妒。

这样的构图似乎寓意着在宗教事务上,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取得了与罗马教皇平等的权力,甚至在某种责任上超出了教皇。这也符合当时的一些现状和历史要求。

圣婴将王冠赐予教皇,又似乎是在往自己头上戴,这就使蔷薇花冠显露出受难的含义,好比是耶稣受难时戴的荆棘冠。如此,圣婴的动作是有替罪受难的含义,他没有将花冠戴在教皇头上,是寓意着对教皇的赦免与救赎。而戴在其他人头上的花冠可能寓意着他们对花冠的误解,是人为地把受难的荆棘冠看作荣耀的蔷薇花冠。

正如圣经所言:“一切荣耀归上帝。”人所得到的荣耀可能顷刻变为虚妄与苦难。这是理解“蔷薇花冠的祭礼”的关键。而圣母给帝国皇帝戴去花冠的手势也有些特别,好像是在同时做着相反的动作。是在把花冠从皇帝头上摘去。

这是褫夺还是寓意着新的赐予呢?是不是该轮到帝国皇帝产生嫉妒了呢?

回答可能这会随着人们的心意而有不同的结果。如此。蔷薇花冠的“祭礼”蕴含着极大的良心公正,并没有人为地偏向一边,而骄傲与嫉恨多半是由于虚妄的见解。P83-84

序言

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除了课堂教育,美术欣赏和艺术修养是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对形成健康的审美取向和树立真善美的人生观具有重要意义,也日益受到当代教育的重视。

著名教育家吴稼祥说:“教育是培养人的精神长相。”精神长相其实就是善恶真假在心目中的形象,甚至就是一种艺术形象。而艺术教育就如“麦田里的守望”,是通过美术鉴赏、艺术熏陶培养去伪存真的能力。并在心目中逐渐形成不竭的灵感和思想源泉,正如伟大的文学家歌德说的:“真正的艺术对我们的意识来说,是永无止境的。”

艺术是心灵之歌、生命之歌。艺术欣赏能给人极大的愉悦,而在古代欧洲,当音乐与诗歌被誉为自由艺术之时,绘画尚被列为半机械艺术。这曾让达芬奇为之不平,并以自己的努力证明绘画“具有音乐的神圣性质”。而凡·高则在厄运与奋斗中使绘画与画家的生命融为一体,成为画家的“肉体与灵魂”。本套系列图书正是以这种思想为指引,图文并茂,生动再现了画家的理想追求和恪守真诚、上下求索的精神,他们的人生磨砺不失为一面心灵与人生的镜子,他们的杰出作品不失为一座知识的宝库。让广大青少年及所有读者能通过对画家个人和画作的分析来了解艺术、了解审美、了解人生。本套图书还尽量引用了画家本人的言辞和一些著名人物的评论,以使读者更加亲近地了解画家的睿智和信心,从中获得共鸣与勉励。

开卷有益。这一套图书对于想要了解画家及画作的青少年和普通读者而言,是一套资料充分、观点中肯、叙述平实的佳作,可以从画家的人生故事与艺术创作分享快乐;而对于专业人士和爱好者,书中的一些罕见的资料和分析,可以作为借鉴。

编者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20:5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