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大王卡内基自传》讲述了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传奇的一生。这个来自苏格兰的穷小子,从一份周薪1.2美元棉纺厂童工做起,当过邮电员、偷学发电报、进铁路公司、当上铁路公司主管、贷款开发卧铺车厢、创建钢铁公司,一步一步地战胜了多少艰难险阻,打造了一个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王国,成为白手起家实现美国梦的成功典范。卡内基的前半生拼命赚钱,随后,为了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他又主动地、有计划地捐献了全部财产,他还创立了一个不容忽视的财富准则,在财产分配上为将来的亿万富翁——如比尔·盖茨、巴菲特们作出了表率。
《钢铁大王卡内基自传》是世界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唯一的自传,用平实的语言、深入的叙事展示了他非凡的一生。这个来自苏格兰的穷小子,出生于苏格兰,后随全家迁至美国,他一生受教育不多,自学成才,13岁起开始打工,进过棉纺厂、当过邮递员、偷学发电报、进铁路公司、当上铁路公司主管、贷款开发卧铺车厢、创建钢铁公司,靠着个人奋斗一步步打造出了世界上*大的钢铁王国,终于成为亿万富翁。他也因此成为白手起家实现“美国梦”的传奇典范。
更令人惊讶的是,他在事业巅峰时,作出了放弃财富积累的决定。他提出“一个人死时仍然家财万贯是可耻的”,并全身心投入慈善事业,为此奉献出自己几乎全部资产,建立多项公益基金,修建公共图书馆、音乐厅、博物馆等。卡内基对成功的本质和财富的意义所做的全面思考,启发和激励了他为同时代以及后来的比尔·盖茨、巴菲特等富豪。他,就是钢铁大王卡内基,即便是《一千零一夜》,也不比他的故事更传奇。
在书中,卡内基娓娓道来,讲述了个人成长、工作经历、婚姻生活、慈善事业、休闲娱乐等各个方面,展示了其有血有肉的生活,他的人生理念,以及他对亲友、工人阶层和家乡的爱。从他细致的讲述中,相信你会发现一个真实的卡内基,并从中获有益的启发。
卡内基已经去世将近100年,但遍布全球的卡内基音乐厅、卡内基大学、卡内基图书馆,在其身后延续着他成功的人生。就让我们翻开本书,来详尽了解卡内基并认真体悟他的人生哲学吧。
如果就像某种英雄传奇所断言的那样,只要经过如实记叙,任何人的人生故事都一定是吸引人的,那么,那些执意要了解我人生的亲戚和至友,也许不会对以下这个结果过于失望。我确信,至少相当一部分认识我的人,都一定会对这个故事感兴趣,而我也能聊以自慰了。这个事实将激励我继续讲下去。
多年以前,我的朋友——匹兹堡的梅隆法官就写过一本这样的书。这本书给了我许多乐趣,以至于我开始赞同上述那位智者的观点了,因为他讲的故事对他的朋友来说,确实能给他们带来无穷无尽的乐趣,而且,它还能继续影响他的后人,让他们好好生活。不仅如此,对于他亲友以外的一些人来说,它也成了他们最爱的作品之一。本书包涵了一个价值观的本质特点——它揭示了人的本性。这本书仅为自己的家族而设计,因此,作者在写作的时候,并不打算引起公众的关注。同样,我也打算像对待家人和朋友——而不是公众那样,诚恳、真挚地讲述自己的故事。只有在面对家人和朋友的时候,我才能畅所欲言,因为我感到,即使我讲的是鸡毛蒜皮的琐事,也不会完全令他们兴味索然。
那么,就让我开始吧。1835年11月25日,我出生在丹佛姆林一座平房的阁楼里,这座平房位于莫迪街小修道院巷的拐角处。就像俗话说的那样,我出身于“父母贫穷而正直,亲友善良而仁慈”的家庭。在苏格兰,丹佛姆林很早就以锦缎贸易中心著称了。我的父亲威廉·卡内基——祖父安德鲁·卡内基的儿子,是一名织锦工,而我的名字就是以祖父的名字起的。
在当地,祖父卡内基以睿智、幽默、友善的本性和不羁的精神而闻名。当时,他是活跃分子的头儿,也是快乐俱乐部——“帕迪缪尔学院”的领袖,所以远近闻名。我记得,当我回到阔别14年的丹佛姆林时,有一位老人向我走来——因为有人曾告诉过他,我就是“教授”的孙子,而“教授”是祖父在他密友中的绰号。他蹒跚地穿过房间向我走来,把颤抖的手放在我头上时,(他)说道:“你就是安德鲁·卡内基的孙子吧!啊,天哪,我认识你祖父,我还没见过比他更理智、更通达的人呢。”
丹佛姆林的其他几位老人也跟我讲了祖父的故事。以下便是其一:
在一个除夕之夜,村里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妇人看到一张戴假面的脸突然挤到了窗上,这使她大吃一惊。仔细打量后,她愣住了:“啊,这不就是那个傻小子安德鲁·卡内基吗?”她说对了,我那位75岁的祖父正像爱玩闹的年轻人一样。头戴假面吓唬那些年老的女朋友们哩。
我想,我乐观的天性,克服困难的能力和笑对人生的特质——就像朋友们对我的评价“能把自己所有的鸭子都变成天鹅”那样,一定都是从这位可爱的假面老祖父那里遗传过来的。能沿用他的姓名,我感到很骄傲。乐观的性格比财富更值钱。年轻人应该知道,这种性格是可以培养的。思想跟身体一样,是可以从阴影里挪到阳光下的。那么,就让我们挪挪它吧。如果可能,就请笑对困难吧。一个人通常是可以做到这点的,只要他懂点儿哲理,只要他的自责并不是因为自己的过错,因为这种过错会一直存在,这些污点永远也洗不掉。你永远也欺骗不了最高法庭的法官。因此,伯恩斯提出的一条重要的生活原则便是:
唯有自责最可怕。
在我母亲的家族这边,我外公则更有名气,因为外公托马斯·莫里森是威廉·古伯特的朋友,是他发行的《纪要》的投稿人,俩人常有书信来往。甚至当我写到这儿的时候,认识外公莫里森的丹佛姆林老人在谈到他时还说,他是他们所认识的最优秀的演讲家和最能干的人之一。外公是《先驱报》的发行人。也许跟古伯特的《纪要》相比,这只是一份小刊物,但人们认为,它是苏格兰的第一份激进报纸。我曾读过一些他写的文章并且认为,鉴于当前人们对技术教育的重视,最出色的一篇当属他70多年前发表的那篇论文,标题是“头脑教育与技能教育的对抗”。它强调了后者的重要性,认为技能教育将反映出人们当前对热烈提倡技能教育这一做法的认同。这篇论文的结尾是,“感谢上帝让我在年轻的时候学了做鞋和修鞋。”古伯特于1833年在《纪要》上刊登了这篇论文,并以编辑的身份评论道,“我们尊敬的苏格兰朋友及通信人托马斯·莫里森于本期刊登的信,是《纪要》上发表过的、关于这一主题的最宝贵的一封信。”因此,我胡写乱画均嗜好似乎是从父母双方的家族遗传过来的——因为卡内基家族同时也是阅读者和思考者。
我的外公莫里森是一位天生的演讲家,一位热心的政治家,也是地区激进派里的激进分子——他的儿子,也就是我的舅舅,贝利·莫里森继承了他的职位。美国的一些苏格兰名人曾来拜访我,要跟“托马斯·莫里森的孙子”握手。有一次,克利夫兰-匹兹堡铁路公司的总经理法默先生告诉我,“我所学到的一切知识和修养都要归功于您外公,是他影响了我”;记录丹佛姆林伟大历史的作家埃比尼泽·亨德森说,他一生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他小时候幸运地当上了我外公的仆人。
如果没有受到某些称赞,我就不可能拥有如此飞黄腾达的人生。不过我认为,有一位格拉斯哥报社记者对我的称赞最令我高兴。他曾听过一次我在圣·安德鲁礼堂就美国地方自治问题发表的演讲。这位记者写道,有关我和我家族的轶事,特别是许多有关我外公托马斯·莫里森的轶事将会在苏格兰为人们津津乐道。他接着写道,“想想看,当我发现站在讲台上的托马斯·莫里森的孙子,发现他的举止、姿态和外表完全是老托马斯·莫里森的翻版时,我该有多惊讶啊。”P3-5
从活跃的商业活动引退以后,我丈夫应英美朋友的强烈要求,开始断断续续地记下自己早年的往事。不过,他很快就发现,引退以后的生活比从前更忙碌,并不像他想象得那么清闲。因此,他只好利用在苏格兰游览的时间来写这部回忆录。每到夏天,我们都要在奥特纳嘉荒野的小平房里蜗居几个星期,过一过朴实的生活,就是在那里,卡内基先生完成了他的大部分写作。他喜欢回忆往事,而写作的时候,他就能重温往事。他就这样笔耕到1914年7月。那时,战争的阴云开始集结,我们一听到8月4日的重大新闻,就立即离开了山间的隐居处,回到斯基伯,以便更密切地关注时局。
这部回忆录的写作就在那时终结了。从此以后,个人事务已经不能再引起他的兴趣。他曾多次试图接着往下写,但他发现这无济于事。在此之前,他曾过着一个中年人的生活,或者说是年轻人的生活——每天打打高尔夫球、钓钓鱼、游游泳,有时一天三件事都做。他总是尽量乐观一些,即便在希望破灭的时候。但是,世界的灾难深重得让他心碎。一次严重的流感和两次严重的肺炎使他衰老了下去。
先于卡内基先生几个月去世的人说“他本来不该承受年老带来的负担的”。也许,对那些能近距离了解他一生的人来说,他人生中最鼓舞人心的一段日子,就是以自己的方式来承受“年老带来的负担”的那段日子。他总是那么体贴、乐观、有耐心,对别人带给自己的点滴快乐或帮助都心怀感激;他从来不为自己着想,而总是为让大家过得更好着想;因此,在他去世以前,他的精神甚至越来越好了。
他在手稿的衬页亲笔写道:“可能出现的情况是:人们会摘录这本书里能让公众感兴趣的小部分内容予以出版,而我以个人名义出版的数量会更多,因为我的亲友们可能会喜欢这本书。我认为明智的做法是,对这本书做大量删减。因此,编辑此书的人应该仔细一点,不要保留太多无用的内容,浪费人们的时间,而且,应该找一个聪明细心的人来当这个编辑。”
有谁还能像我们的朋友——约翰·C.凡戴克教授那样符合这一描述呢?当我把这部手稿拿给他看的时候,他说:“为这份手稿的出版做准备,是一种爱的付出。”当时他还没有看到卡内基先生的注释。因此,这项选择是双向的,而他从事这项“工作”的方式也证明,卡内基先生的选择是明智的——这是一种建立在珍贵美好的友谊基础上做出的选择。
路易斯·惠特菲尔德·卡内基
1920年4月16日于纽约
“一切的财富,一切的成就,最初都只是一个念头而已。”
——安德鲁·卡内基
尽管所受教育不多,但是安德鲁;卡内基从一个穷小子变成了世界上*富有的人。更难得的是,他就像获取财富一样以同样的热情和创造力致力于文学、政治和慈善事业,他比其他受到眷顾的人更理解财富的意义,更懂得利用财富创造价值。
——美国《福布斯》杂志
安德鲁·卡内基言如其人,不管他所做的决定是否比其他人所做的更加明智,但是这个热爱读书的人所捐赠的数百座图书馆,却为我们的民族带来了不可估量的财富……他获取了比其他人更多的财富,而他利用这些财富让自己、让整个国家都变得更好。
——美国《华盛顿邮报》
美国有两位最伟大的企业家。一位是“汽车大王”亨利;福特,另一位就是“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卡内基用自己创造的财富改变了整个世界。
——美国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