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社群商业(社群经济时代的掘金法则)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贸易
作者 刘兴隆//康咏铧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未来谁能掌握社群,谁能用好社群,谁就能成为移动时代的行业领跑者。这是刘兴隆、康咏铧著的这本《社群商业(社群经济时代的掘金法则)》所要传递的核心内容。两位作者有深厚的从业背景,通过自己的创业实践和成功经历,解析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给出运营社群等具体操作方法,帮助企业玩转社群,给出全面系统的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

内容推荐

刘兴隆、康咏铧著的这本《社群商业(社群经济时代的掘金法则)》首先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环境出发,提出了互联网社群这一新型商业形态的诞生与崛起;然后从社群的构建、社群的运营、管理与维护、社群生态圈、社群+电商、社群+微商、社群营销等各个不同的角度,带领读者依托社群经济,实现企业的互联网进阶,在书末,通过详解罗辑思维的社群方法论,帮助读者发现社群商业时代的掘金机会。本书适合各类企业营销经理、网络推广经理、企业营销总监、网站运营总监、各类电商运营经理,以及从事传统企业、近期想开展电商业务的大中小企业CEO及高管,对移动互联网感兴趣的读者、小型创业者阅读。

目录

第1章 解密社群经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连接变革

 1.1 互联网社群:一种新型商业形态的诞生与崛起

1.1.1 社群的定义、特征及属性

1.1.2 社群产品的构成要素

1.1.3 互联网社群的6种类型

1.1.4 社群发展的内在逻辑

1.1.5 互联网社群与社区

1.1.6 社群与社交的产品差异

 1.2 社群经济的价值:大连接时代的商业重构与转型

1.2.1 社群经济模式的诞生及发展

1.2.2 社群经济背后的商业逻辑

1.2.3 社群经济的本质:商业回归人性

1.2.4 社群经济时代的商业模式变革

1.2.5 社群经济时代的6种商业趋势

 1.3 时代的颠覆:互联网思维模式下的商业进化

1.3.1 互联网时代的商业颠覆与进化

1.3.2 商业进化论1:中间成本为零

1.3.3 商业进化论2:情感体验为王

1.3.4 商业进化论3:组织管理社群化

 1.4 穷游网的社群逻辑:优质内容+结构化产品+移动社区

1.4.1 以优质内容吸引用户参与分享

1.4.2 内容沉淀后的结构化产品尝试

1.4.3 构建移动浪潮下的新形态社区

1.4.4 穷游网的启示:新商业时代的社群价值

第2章 社群构建:如何创建一个高活跃度的优质社群

 2.1 “社群已死”伪命题:为什么社群容易消亡

2.1.1 社群容易消亡的三大原因

2.1.2 如何让你的社群具有持久生命力

2.1.3 社群的特点、价值与商业变现

 2.2 社群定位与构建:企业如何打造有价值的社群

2.2.1 社群定位法则:志同道合是王道

2.2.2 社群构建法则:社群构建的5个条件

2.2.3 社群价值法则:如何构建高质量的社群

2.2.4 社群管理法则:优化组织结构,激活社群强关系

 2.3 社群构建的3个基本要素:定位、聚粉、运营

2.3.1 定位:社群定位的两个关键点

2.3.2 聚粉:社群引流聚粉的7个工具

2.3.3 运营:社群粉丝运营的6个要点

 2.4 “社群+场景”模式:社群下的场景VS场景下的社群

2.4.1 社群的加法:构建基于社群需求的场景

2.4.2 社群的减法:构建基于场景需求的社群

2.4.3 模式变现:利用场景服务实现社群变现

第3章 社群运维:如何有效地运营、管理与维护社群

 3.1 企业社群运营:深度解构社群时代的运营模式

3.1.1 企业社群运营:用户为王+信任背书

3.1.2 企业社群运营的3个核心要素

3.1.3 社群维护法则:有效经营和挖掘社群价值

3.1.4 社群成长法则:打造自有生命力的社群形态

3.1.5 社群+新媒体:新媒体如何打造社群经济

 3.2 微信社群运营:实战解读微信社群商业的玩法

3.2.1 微信精品群:如何打造精品社群

3.2.2 社群经济时代,微信社群如何变现

3.2.3 痛点:微信社群如何打破信息孤岛

 3.3 社群App运营:从App场景崛起到社群生态营造

3.3.1 移动互联网时代,App场景营销的两大特性

3.3.2 社群生态的3个属性:从App场景到社群运营

第4章 社群生态圈:不同社群类型的构建与运营规则

 4.1 产品型社群:互联网思维下的产品社群化

4.1.1 产品型社群:互联网时代的“降维式生存”

4.1.2 小米的社群经济:小米是如何构建产品型社群的

 4.2 知识型社群:如何构建与运营知识型学习社群

4.2.1 知识型社群构建法则:精准定位+优质内容

 4.3 品牌型社群:企业如何为品牌构建社群

4.3.1 解构品牌型社群:定义、分类及构成

4.3.2 品牌的社群经济:品牌型社群的6种价值

4.3.3 品牌型社群的玩法:如何为品牌构建社群

4.3.4 罗辑思维:实战解读品牌型社群的构建与运营

第5章 社群+电商:社群红利时代的电商“核裂变”

 5.1 社群商业:流量时代已去,社群成未来商业主流

5.1.1 现象:场景化时代,社群商业应运而生

5.1.2 原因:去中心化,商业发展的必然产物

5.1.3 趋势:互联网社群将重塑未来商业模式

 5.2 社群电商PK传统电商:传统电商如何实现社群化转型

5.2.1 社群经济、社群电商和传统电商的区别

5.2.2 传统电商如何实现向社群电商的转型

 5.3 社群+生鲜电商:生鲜电商如何提升社群活跃度

5.3.1 内容创造:直击行业内幕,引发消费者关注

5.3.2 强化参与:让用户与品牌社区产生沟通共鸣

5.3.3 话题效应:引爆话题热点,保持社群活性

第6章 社群+微商:微商时代来临,如何拥抱社群经济

 6.1 微商的崛起之路:微商的3个发展阶段

6.1.1 野蛮生长期:简单粗暴的朋友圈刷屏卖货

6.1.2 工具化时期:微商运营专业化、规模化

6.1.3 大整合时期:微商生态的多元化、场景化

 6.2 玩转社群微商:微商如何建立自己的优质社群

6.2.1 微商社群第一步:了解社群的7个动因

6.2.2 3个步骤:微商如何构建自己的社群

6.2.3 4个技巧:微商如何有效地维护社群

6.2.4 微商时代,如何利用粉丝效应做社群

6.2.5 “社群+微商”运营模式的4个关键策略

第7章 社群营销:社群粉丝经济时代,引爆营销新思维

 7.1 引爆社群营销:社群粉丝经济时代,得粉丝者得天下

7.1.1 社群营销是什么?在哪里玩?怎么玩?

7.1.2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社群粉丝营销

7.1.3 创造优质内容,与粉丝实现良性互动

7.1.4 通过活动与粉丝互动,提升用户参与感

7.1.5 微商利用社群营销的4个步骤

 7.2 微博营销:如何激活粉丝,提高转化率

7.2.1 自媒体崛起:从粉丝经济到粉丝营销

7.2.2 社交红利时代,利用微博激活粉丝能量

7.2.3 微博粉丝营销:如何提高与粉丝的互动率

7.2.4 快牙:从“吸引”到“赢心”的社群经济学

7.2.5 揭秘星巴克的6种社群营销策略

 7.3 粉丝营销VS品牌运营:社群粉丝经济时代的品牌攻略

7.3.1 粉丝营销的魔力:让品牌成为偶像

7.3.2 实战案例:知名品牌的粉丝营销攻略

7.3.3 粉丝营销的真谛:让品牌融入粉丝生活

7.3.4 非知名品牌如何进行粉丝营销

 7.4 社群营销VS硬件产品:移动互联时代的营销新模式

7.4.1 智能硬件营销:从追求个性到社群价值

7.4.2 硬件需求VS社交分享:社群营销的新契机

7.4.3 社群营销+生活场景:营销战役的新战场

 7.5 小米的社群粉丝营销:450亿美元估值背后的秘诀

7.5.1 社群营销:小米为何两次引爆QQ空间

7.5.2 粉丝营销:小米如何打造粉丝营销生态

第8章 罗辑思维的社群方法论:社群商业时代的掘金机会

 8.1 罗辑思维创立始末:凭什么3年估值13.2亿

8.1.1 自媒体创业:罗辑思维的初创动因与条件

8.1.2 罗辑思维的理念定位:有种、有趣、有料

8.1.3 罗辑思维的3个发展阶段及运作模式

8.1.4 魅力人格体:罗辑思维产品形态的5个特征

 8.2 社群生意经:罗辑思维如何玩转社群商业

8.2.1 用社群做品牌,用信任打造社群影响力

8.2.2 新方向:构建“自媒体+社群+产业”价值链

8.2.3 社群启示录:罗辑思维凭什么成为商业宠儿

试读章节

7.5.2 粉丝营销:小米如何打造粉丝营销生态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逐步加深,手机市场,尤其是智能手机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相应的竞争也愈加激烈。在新一代智能手机的冲击下,诺基亚、摩托罗拉等老牌手机因智能性无法跟上人们的需求而逐渐落后于时代。

ZDC互联网消费调研中心的数据显示,苹果、三星、HTC等品牌在我国智能手机市场上的热度节节攀升,已经成为主导我国手机市场的品牌。

在智能手机市场日趋饱和的态势下,小米手机的出现为该市场增添了一抹亮色,并迅速成为智能手机市场中的佼佼者。ZDC的《2013年上半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研究报告》就曾指出小米手机的品牌关注比例已超过4%,在关注度排名中位列第八,已经超过中兴、酷派等国内知名品牌和摩托罗拉等国际大品牌。

小米的成功离不开其对用户需求的深切关注,这种关注也使得用户愿意为之贡献自己的想法和创意,而这种对小米手机发自内心的喜爱就成了小米的品牌资产。

产品是否能够占领市场最重要的是看其是否从用户需求出发,始于用户的营销会在开始时就使用户感受到品牌的力量,从而信赖和喜爱其产品。小米手机将探寻用户需求做到极致,每一个用户都是其品牌代言人,这就是小米手机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小米手机目标用户分析

众所周知,苹果、三星是智能手机品牌中的“战斗机”,在国内国际市场中都享有较高的声誉。就国内来看,酷派、魅族、联想、步步高等品牌也都集中马力抢占中低端市场,但是智能手机市场的消费群体分类众多,没有哪个品牌有能力独占这一潜力巨大的市场。

小米手机在上市之初对自己的定位就是经济实力较弱的年轻人,这种定位使其将手机的价格设定为1999元。而这也必然会挑起其与联想、魅族、酷派等老牌智能手机的竞争,毕竟年轻人在最初选择手机时更倾向于将低价手机作为过渡机型,其品牌忠诚度相对较弱,甚至是没有。小米手机在价位上与联想等老牌手机差不多,要想树立自己的竞争优势就要从建立品牌与用户的感情链条入手,这是小米能否成功打入市场的关键一步。

“为发烧而生”是小米手机主打的产品理念,小米将用户需求作为产品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对于小米来说,用户享受尊崇感是首要的,其次才是产品的性能,而这足以使产品受到消费者的关注,再加上适度的价格定位,必然使小米成为年轻人的首选品牌。

给予用户尊崇感只是小米手机迈出的第一步,为了真正得到年轻人的信赖,让年轻人成为其忠实拥护者,小米手机意识到要以解决消费者的真正需求为己任,使小米品牌与消费者建立起直接的情感联系,乘着“粉丝经济”的东风实现小米的品牌营销。  群邑曾发布一份《中国年轻人媒体生存报告》,指出年轻人会将能够帮助其社交、学习、娱乐、表达的媒体作为首选工具,媒体被现代年轻人视为身份构成要素、社交资本以及协调人际关系的工具。

从这份报告中我们不难看出年轻人的需求以自我表达、身份认同、价值创造为主,而这也成为粉丝营销的重中之重;社交媒体和娱乐化的方式分别是用户的沟通渠道和内容构成,这两点对于粉丝营销来说缺一不可。小米手机对于目标用户的身份分析深入,真正做到了需求、渠道、内容三者的良性结合。

◆打造小米文化以用户尊崇聚合忠实粉丝

一个品牌要想汇聚粉丝并进行粉丝营销,最关键的是要打造粉丝信赖的品牌文化,使用户对产品产生兴趣,从而实现产品营销。像苹果、耐克这样的国际知名品牌都是以品牌理念来迎合消费者的情感需求,为自己的产品赢得了口碑。而要想了解用户需求,就必须要与其建立情感联系,做到真正地理解用户。

小米手机从定位到理念都是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极力满足年轻一族渴望身份认同、价值实现等需求。小米对粉丝的定位不止是用户,还将其视为产品的设计者、研发者、传播者,这些多重身份足以使用户享受到做为品牌主人的尊崇感,从而成为小米手机的发烧友。

小米手机为实现与用户之间直接的价值连接,创建了小米VIP特权中心,并于2013年10月15日正式上线。对于小米用户的VIP特权,小米官网也给出了确切的描述:“每个小米VIP认证用户在此拥有专属自己的VIP用户个人主页,享有各种尊贵特权,并可以领取手机勋章,享有比普通小米用户更多的购买优惠和服务待遇。”

除此之外,小米手机还打造了“荣誉开发组”这一神秘群体,用于实现与用户之间的情感连接。

P221-223

序言

成立于2010年4月的小米公司,已经成为中国手机行业中的一大赢家,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销售神话,并拥有了一大批忠实的粉丝。

罗辑思维是目前国内影响力最大的互联网知识社群,其以“有种、有趣、有料”为口号,主要服务于对“爱智求真”有强烈需求的80后、90后群体,是国内微信营销的典范。

锤子科技在2014年5月推出了其第一款手机SmanisanT1,创始人罗永浩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聚集了大量的粉丝,而这些粉丝也成了锤子手机的粉丝,才有力地推动了锤子手机的发展。

从小米手机到罗辑思维再到锤子手机,这些品牌运营的背后都预示着一个新的商业时代的到来,即与工业化时代完全不同的社群经济时代。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不仅颠覆了传统企业的商业模式,也使得每一个品牌都能更准确、快捷地与目标用户建立连接,企业只有通过对品牌社群的运营,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自己的一席之地。所以,我们必须重视社群的价值,了解社群经济时代的掘金法则。

要了解互联网社群商业,首先要明白社群是什么。

社群的历史悠久,远古时代出现的氏族部落以及封建社会的宗祠、商会等都是社群的表现形式。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社群由线下转移到了线上,有着相同兴趣爱好的人更加便捷地联系在一起,可以随时随地在线交流、参与活动。

每一个社群都有自己的文化和精神,这也是一个社群与其他社群相互区别的主要特征。社群中的成员受到社群文化的熏陶,也会形成与社群文化相一致的群体意识,并且成员之间的行动保持着高度协调一致,彼此之间有着明确的分工。

因此,在建立一个社群之前,首先要对所建立的社群有一个清晰的定位,例如,社群的目标是什么?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是什么?选拔社群成员有什么样的标准?只有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准确定位社群,才能吸引到优秀的成员,为社群赋予价值,并确保其长期发展。

小米创造的奇迹,就是充分利用了互联网的连接特质,以“为发烧而生”的独特价值理念将用户聚合到一起,以此形成品牌社群,并借助对粉丝社群的有效经营,实现了品牌形象的塑造和推广。从这个意义上讲,小米的快速崛起也并不令人费解,它是互联网时代的经济学现象,其发展的一切动能来源于对粉丝社群的有效经营。

那么,到底什么是社群经济,社群经济的背后又有哪些商业逻辑呢?

进入Web 2.0时代,基于共同的价值、兴趣、需求、主题等形成的网络社群,已经成为互联网发展最具特色的表征之一。特别是微博、微信等移动社交App的发展普及,更是让人感受到了互联网连接的魅力。不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开始注重社群经济的巨大价值和力量,顺应移动互联时代连接一切的趋势,并借此进行自我的转型重构。社群经济已经成为Web 2.0时代我国经济变革的新引擎。其实,社群经济并不是Web 2.0时代的独特产物,而是一直就存在于互联网的发展之中。只不过,Web 1.0时代的互联网平台,由于缺乏具有自我维系能力的生态反补循环机制,而导致“有社群而无经济”,或者说社群经济还处于萌发状态,没能形成如小米、罗辑思维、锤子手初等令人瞩目的经济学现象。

例如,以往的BBS论坛、百度贴吧、豆瓣兴趣小组、博客社区等,也都蕴含了社群经济的雏形。只不过,这些社群都是基于共同的兴趣或话题而形成的,侧重于精神层面的交互沟通,缺乏社群变现的连接渠道,再加上技术设置、社群平台导向等因素的影响,使其很难获得社群的经济价值。

社群经济借助互联网的连接、开放、分享、共赢等特质,将散落于不同时空的个体连接聚合到一起,形成具有同质化需求的社群;同时,通过不断的模式创新,为社群成员带来新的价值体验,充分满足了互联网时代人们的个陛化、多元化诉求,也创造出了巨大商业价值。

了解了互联网社群的概念以及社群经济背后的商业逻辑之后,掌握社群经济时代的掘金法则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社群商业:社群经济时代的掘金法则》集宏观与微观、理论及实践为一体,首先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环境出发,展现了互联网社群这一新型商业形态的诞生与崛起;然后从社群的构建、社群运维、社群生态圈、社群+电商、社群+微商、社群营销这6个不同的角度,带领读者依托社群经济,实现企业的互联网进阶;最后,通过详解罗辑思维的社群方法论,帮助读者发现社群商业时代的掘金机会。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2:5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