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互联网+工会(现代工会干部互联网思维与改革创新意识)
分类
作者
出版社 中国言实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王明哲编著的这本《互联网+工会(现代工会干部互联网思维与改革创新意识)》是为了防范“互联网+工会”沦为“虚拟工程”而特别编写的工会互联网思维指导用书。本书从工会干部推进“互联网+”必须拥有的用户思维、粉丝思维、服务思维、专注思维、创新思维、平台思维、跨界和整合思维、大数据思维等互联网思维模式说起,深入阐述了在“互联网+”的时代大潮下如何切实运用这些思维模式指导工会实际工作,真正让工会工作在互联网大潮下实现向“互联网+”模式的全面转变,创建一个全新的“互联网+工会”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氛围。

内容推荐

“互联网+”颠覆与创新了传统的思维,已站在时代的前沿,并且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一场伟大的变革已然到来。为此,作为新时代工会干部,唯有直面挑战,紧跟信息时代日新月异的步伐,抢占意识空间的制高点,方能驾驭工作,得互联网者得天下!

王明哲编著的这本《互联网+工会(现代工会干部互联网思维与改革创新意识)》站在传统工会工作的边界,努力探寻“互联网+工会”的工作新方式,立体解读了互联网思维,全面剖析了改革创新意识,真正从实践的角度讲解“互联网+工会”,融入了许多趣味故事和真实案例,帮助众多基层工会干部消除了工作焦虑与困惑。书中所提供的理念、方法以及诀窍可以广泛应用于工会日常工作。

互联网思维引领的管理创新、服务创新与模式创新的工会新时代正向我们款款走来。

目录

第一章 互联网+:势不可挡的时代

 1.“互联网+”时代已经来临

 2.政府“互联网+”行动计划

 3.“互联网+”时代的彻底颠覆和全面重构

 4.“互联网+工会”,加的不仅仅是形式

 5.在线工会,改变旧有的工作格局

 6.微平台,打造指尖上的“职工e家”

 7.工会干部应具备的互联网思维

第二章 用户思维:一切以职工为中心

 1.用户为王:职工是我们服务的目标和对象

 2.职工需要什么,就做什么

 3.给用户zui好的体验,赢得信任

 4.职工参与度越高,“互联网+工会”程度越高

 5.越是基层职工,越需要好的服务

 6.有效互动,满足职工的需求

第三章 粉丝思维:把职工都变成工会的铁杆粉丝

 1.平台依靠的是粉丝,而非用户

 2.从果粉、米粉到自己的粉

 3.经营特色社群,吸引大量粉丝

 4.创建职工喜爱的社群品牌

 5.线上线下互动,把粉丝涨起来

 6.炒新粉、鲜粉、活跃粉,激活死粉、呆粉、僵尸粉

第四章 服务思维:用jizhi服务打造职工zui喜欢的平台

 1.把平台内容做到zui好,比职工想象的更好

 2.用“海底捞精神”为职工做好服务

 3.击中职工的痛点、痒点、兴奋点

 4.打造让职工尖叫的jizhi服务

第五章 专注思维:眼睛只盯着职工

 1.专注才能专业

 2.打造工会的专属标签

 3.服务越专业越有吸引力

 4.做减法,扔掉那些不必要的

 5.打造职工信赖的工会服务品牌

第六章 创新思维:每一个工会人都要懂创新

 1.创新,互联网时代的本质和核心

 2.颠覆式创新,自己挑战自己

 3.微创新,用小改进带来大改变

 4.迭代,小步快跑式创新

 5.敢于试错,从不完美向完美进发

第七章 平台思维:打通工会和职工互动的通道

 1.平台化,互联网时代的思维改变

 2.搭建平台,让职工尽情展示自己

 3.搭建学习平台,把学习过程变得更简单

 4.搭建分享平台,连接需要连接的一切

 5.彼此共生,合作共赢

第八章 跨界和整合思维:“互联网+”时代的全新格局

 1.“互联网+”创造的奇迹

 2.异业可以充分合作

 3.工会跨界怎么跨

 4.整合资源,重建工会新秩序

 5.小账号,大作用

第九章 大数据思维:云端上的工会工作

 1.互联网时代,数据统领一切

 2.利用大数据,指导工会工作

 3.共享大数据,为职工提供个性化服务

 4.活用大数据,打通线上和线下服务

 5.恰当使用云计算构筑全新工会服务门户

试读章节

“互联网+”的这个“+”,实质上就是连接与融合,包括技术的连接、信息和数据的连接、产品功能和服务的连接等,再基于连接,进行信息、产品、资源、价值的融合和协同,推出新的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比如“互联网+集市”有了淘宝(C2C电商),“互联网+百货卖场”有了京东(B2C电商),“互联网+银行”有了支付宝(第三方支付),“互联网+贷款”有了网上信贷(P2P互联网金融点对点借贷平台),“互联网+婚介”有了世纪佳缘,“互联网+商务旅游”有了携程,“互联网+交通”有了滴滴打车等。可以看到,“互联网+”时代的全面到来正在全面颠覆和重构整个社会形态和商业逻辑。

“互联网+”的提出,完成了从最初的技术概念到实践应用的商业模式和经济形态的转变,再到整个国家战略理念的升华。

“互联网+”的终极目标和使命,就是万物互联,互联网和空气、水、电一样,成为普通的社会生活环境。在这样的时代,信息与信息、人与人、物与物都能够实现全面的互联互通,时间和空间、真实和虚拟、线上和线下全面融合。传统的商业模式、服务方式和政府治理的方式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革。

(1)“互联网+”对经济形态和模式的颠覆和重构。

“互联网+”时代,给我们留下最深印象的莫过于七个“无所不在”,即无所不在的网络、无所不在的计算、无所不在的软件、无所不在的数据、无所不在的知识以及便捷的获取方式、无所不在的创新(以创客为代表的个人设计、个人制造等)、无所不在的“互联网+”。这些说明了互联网几乎可以和任何行业融合,这样的“无所不在”引发了各种新的经济业态和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农业时代的基础资源是土地、森林和水等,工业时代是交通和电力,“互联网+”时代变成云、网、端。“云”就是大数据、云计算,“网”就是互联网,“端”就是各式应用终端,这些资源已经变成信息社会时代最重要的基础设施,新的技术融合借助互联网创造出无穷无尽的新事物。所以“互联网+”几乎可以融合任何行业,并给其带来翻天覆地的变革。

例如“互联网+”将通过结构优化、业态优化和市场优化,向产业服务化方向调整,推动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互联网+”可以引领制造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是“互联网+制造”的重要基础,制造业服务化是“互联网+制造”的重要方向;“互联网+服务”将支撑服务业以激活增值服务;“互联网+农业”将充分释放服务化潜力,以服务化带动产业化,以产业化促进服务化,实现融合发展,将农业现代化提升到新水平。

互联网在这里不光指一种技术,而且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新业态只是这种新生产方式的外在表现形态。农业、工业和服务业都将在“互联网+”的冲击下进行全面的变革,利用移动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加快实现这些产业向智能化、服务化方向的转型升级,实现各行各业的普遍增值,从而实现高附加值的业态转变,并实现产业升级。

(2)“互联网+”时代带来的资本重构。

当前,处于转型经济下的中国,第一轮真正经过沉淀的产业资本亟需出口。互联网是最确定的有未来的产业方向,因此成为资本最追捧的投资方向,在二级市场的反应则更为剧烈,泡沫化的言论和恐惧也因此层出不穷。这种剧烈的财富效应不是坏事,反而会刺激创新、助长全民创业潮,最终培育出经济转型的模式。不同于美元资本催生的第一代互联网,人民币资本对产业发展的切身感知和深人理解,将给予第二代互联网更强大的动力。同时,第二代互联网相对清晰的商业模式,使中国不会完全重蹈美国互联网泡沫的覆辙。产业资本的心态以及资本市场的人员结构决定二级市场将率先享受这场资本盛宴。

(3)“互联网+”时代政府治理的全面重构。

“互联网+政务”,是政府治理的历史性变革。“互联网+政务”将会大力推动政府治理现代化。政府治理处在国家治理第一线,如果它本身不能现代化,国家治理现代化将很难实现。

现代化政府应该包括两个结构,第一个结构是基于信息网络技术支撑的政府体系。这个政府体系应该具有四个特征:整体政府、开放政府、协同政府、智慧政府。具备这四个特征的政府完全依靠信息网络技术来支撑,“互联网+”首先要打造这四个特征类型的政府,使其在网络世界是无缝对接、开放、透明的。

第二个结构是借助于前述四个特征类型政府的构建而达成的现代政府目标。通过网络流程再造,在网上进行跨部门协同,最后提供智能化的管理和服务,进而实现现代化政府的目标,即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服务型政府。在“互联网+政务”时代,后面这四个目标的达成必须要先完成前面基于信息网络技术支撑的政府的构建,如果没有整体政府、开放政府、协同政府、智慧政府,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服务型政府都实现不了。“互联网+政务”,是整个政府信息化最重要的核心议题。

“互联网+政务”,会带来整个政府服务体系的全面重构。例如,现在很多地方正在构建橄榄型政府,把所有政府部门审批事项独立出来成立行政审批局,原来七八十个章变成一个章。电子政务、政务信息化和“互联网+政务”,政府管理线上与线下全面融合。如一些地方在实践中,实施“三张清单一张网”,全面提升政府效率,打造廉洁、高效的政府,很好地推进了“互联网+政府”体系建设。像浙江省的省、市、县三级全部构建“四张清单一张网”,除了权力、责任、负面三个清单还有“专项公共资金使用清单”。浙江省是“互联网+政府”做得较好的省份。  P6-9

序言

人类社会经历了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又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气势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在不知不觉之间,“互联网+”的触角已经无所不在,“互联网+”已经深入到我们每一天细微的生活。从“今天你抢红包了吗”“今天你淘宝了吗”“今天你网购了吗”等网络流行语,到我们每天都会用到的、能带给我们无限便利的点餐、导航、叫车、网络支付、微信红包等互联网服务,映射的正是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无限渗透,是“互联网+”时代的滚滚大潮。

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隆重推出了“互联网+”的概念,要求各级政府制订“互联网+”行动计划;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快推进“互联网+”发展,重塑创新体系、激发创新活力、培育新兴业态和创新公共服务模式,并由此掀起了全国上下轰轰烈烈的“互联网+”行动热潮。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工会当然要积极主动地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努力打造全国工会系统服务职工网络载体,建立全国统一的工会工作和会员信息基础数据库,开通全总微博、微信公众号和移动客户端,推动网上网下互动融合,实现服务对象全覆盖、服务时间全天候。在互联网新理念、新模式、新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的当下,及时推动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体现了工会强烈的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主动适应信息化和新媒体广泛应用的新趋势,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工会服务工作,是破解工会组织管理模式陈旧、运行机制僵化、活动方式单一的途径。建设“互联网+”工会体系,对于提高工会组织在员工中的吸引力、凝聚力,进而增强工会活力,推动工会创新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那么,“互联网+”到底是什么?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指导意见》中给出的定义是:“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可见,“互联网+”,绝不仅仅是把互联网与行业的简单相加,也不仅仅是“+互联网”,而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平台,使传统行业获得新的生机、创造新的价值、体现新的发展生态。“互联网+工会”,也不是简单地把工会工作从办公室、服务站搬上网络,而是要真正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在工会领域,给工会工作加上信息化的翅膀,使工会的各项工作与互联网全面融合,从而创新工作模式,提升工作效能。

但是,如果不具备互联网思维,即便顺应了时代的潮流,融进了“互联网+”时代的氛围,主动积极地引导工会进行互联网平台的建设,将工会工作由线下推到线上,这些工作也只是徒有其表,“形似神不似”,“互联网+工会”建设就会沦为“形象工程”“面子工程”“虚拟工程”“空壳工程”,落不到实处,起不到实效,得不到实用。

所以,工会要实现“互联网+”,构建新时代的“互联网+工会”,每一个工会干部就必须树立互联网意识,拥有互联网思维。本书正是为了防范“互联网+工会”沦为“虚拟工程”而特别编写的工会互联网思维指导用书。本书从工会干部推进“互联网+”必须拥有的用户思维、粉丝思维、服务思维、专注思维、创新思维、平台思维、跨界和整合思维、大数据思维等互联网思维模式说起,深入阐述了在“互联网+”的时代大潮下如何切实运用这些思维模式指导工会实际工作,真正让工会工作在互联网大潮下实现向“互联网+”模式的全面转变,创建一个全新的“互联网+工会”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氛围。

“互联网+”的大潮势不可挡,不具备互联网的思维,就会被时代抛弃。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对广大工会干部培养互联网思维、提升互联网意识、迅速融入“互联网时代”,更好地适应“互联网+工会”的工作要求有所裨益。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20: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