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清朝二十六后妃(上下)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徐广源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在清史题材的书籍和影视剧中,后妃是最吸引人眼球、最感兴趣的内容。在女人世界的皇宫中,后妃个个是万里选、千中挑的美女。她们来自不同的家庭,进入皇宫后,围绕、伺候的只有一个男人——皇帝。在平民眼中,她们是女人中的极品,锦衣玉食,伴王伴驾,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实际上,她们长年累月生活在九重宫禁,每天看到的只是红墙黄瓦、四角的天空。如笼中鸟,狱中囚。在貌似平静的皇宫中充满着勾心斗角、尔虞我诈,闪耀着刀光剑影,刮着血雨腥风。作者徐广源先生已年到花甲,终生研究清朝后妃和陵寝,是目前这个领域的权威专家。他从清朝12个皇帝的230多位后妃中,选出了比较有名的、世人大都知道的、争议和误解比较多的26位后妃,从入宫、升降、死亡、入葬、陵寝及地宫规制、随葬品诸方面进行了全面客观介绍。作者有到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等机构查阅原始清宫档案的经历,还有几十年对清陵实际考察的经历,所以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徐广源著的《清朝二十六后妃(上下)》内容丰富翔实、准确可靠;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对于了解历史真实面貌、导正视听,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很值得一读。

内容推荐

《清朝二十六后妃(上下)》作者徐广源说:后妃是一个极为特殊的群体,她们一个个都是千里挑、万里选的美人,她们身居高位,日近天颜、陪皇伴驾;她们每天都由许多宫女、太监伺候着,颐指气使,八面威风;她们每天锦衣玉食,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如明月星光一样令人心迷神往。可是谁又知道,在这些光艳美丽的背后却是争风吃醋、勾心斗角、彼此倾轧、互相陷害,充满着令人悚然的血雨腥风。每位后妃都有她们的苦辣酸甜、离合悲欢、生死歌哭。

目录

前言

《清朝二十六后妃》值得一读

——代序一阎崇年

志美行历六十载的徐广源

——代序二苑洪琪

前言

太祖弩尔哈齐的后妃

第一个得到皇后称号的女人——孝慈皇后

唯一殉死的大妃阿巴亥

太宗皇太极的后妃

杰出的女政治家——孝庄皇后

清朝皇妃中的明珠——海兰珠

顺治皇帝的后妃

失踪的皇后

当了半个多世纪皇太后的女人——孝惠皇后

绝色美女——董鄂妃

康熙皇帝的后妃

只当了两天皇后的孝懿皇后

死因不明的雍正帝生母——孝恭皇后

雍正皇帝的后妃

清朝最高寿的皇后——孝圣皇后

有自知之明的敦肃皇贵妃

乾隆皇帝的后妃

深明大义的孝贤皇后

死在冷宫的那拉皇后

谜团多多的香妃

嘉庆皇帝的后妃

唯一生过皇帝的原配皇后——孝淑皇后

以大局为重的孝和皇后

道光皇帝的后妃

死后不得安宁的孝穆皇后

死后遭受冷遇的孝静皇后

咸丰皇帝的后妃

智慧大度的慈安皇太后

晚清的独裁者——慈禧皇太后

同治皇帝的后妃

尸体不腐的孝哲皇后

敢和皇太后斗气的瑜妃

光绪皇帝的后妃

不受宠爱的孝定皇后

屈死井中的皇妃——珍妃

宣统皇帝的后妃

不知葬地的皇后——婉容

敢与皇帝离婚的淑妃——文绣

试读章节

太祖弩尔哈齐的后妃

第一个得到皇后称号的

女人——孝慈皇后

大清王朝如果从清太祖弩尔哈齐在赫图阿拉建立后金称汗算起,到公元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退位,长达二百九十六年。在这近三百年当中,清朝有多少皇后呢?如果将生前当过皇后的,和生前没当过皇后,死后追尊为皇后的,凡是顶着皇后头衔的都算上,清朝共有三十一位皇后,其中第一个得到皇后称号的就是清太祖弩尔哈齐的第三任大妃叶赫那拉·孟古。

在这里先有必要讲一下清太祖的名字问题。现在大陆多数著述都用“努尔哈赤”。我以前的书也曾用过“努尔哈赤”。而本书为什么改用“弩尔哈齐”呢?原因有五:一、《大清福陵神功圣德碑》上镌刻的就是“弩尔哈齐”;二、《太祖武皇帝实录》写的是“弩儿哈齐”;《太祖高皇帝实录》和《圣祖仁皇帝实录》写的是“弩尔哈齐”;三、《清史稿》里记的是“努尔哈齐”;明朝人称清太祖为“奴贼”或“奴儿哈赤”,显然带有侮辱性,而清太祖之二弟、三弟、四弟分别称舒尔哈齐、穆尔哈齐、雅尔哈齐,作为长兄的名字最后二字也应为“哈齐”。四、著名清史专家、学者王钟翰先生也坚持用“弩尔哈齐”;五、台湾著名清史学者陈捷先教授在他的名著《努尔哈齐写真》一书中专门讲了为什么不叫“努尔哈赤”而叫“努尔哈齐”。大陆清史界由于受日本学者稻叶君

清太祖弩尔哈齐朝服像

山1914年出版的《清朝全史》和几部《努尔哈赤传》的影响,绝大部分著述都用“努尔哈赤”,是很不妥的。应该知错就改,本着名从主人、尊重历史的原则,清太祖名字应该写为“弩尔哈齐”。

《大清福陵神功圣德碑碑文》上面镌刻的是“弩尔哈齐”

《清史稿》上是“努尔哈齐”

在《太祖高皇帝实录》中,有一段关于孟古的父亲杨吉砮与弩尔哈齐许婚求婚的精采记叙:

(戊子)秋九月辛亥朔。先是,上如叶赫国,其贝勒杨吉砮识上为非常人。谓上曰:“我有幼女,俟其长,当奉侍。”上曰:“汝欲结姻盟,盍以长女妻我?”杨吉砮答曰:“我非惜长女不予,恐此女未足事君。幼女仪容端重,举止不凡,堪为君配。”

临分别时,杨吉砮赠送给自己的这位未来的女婿一些马匹、甲胄,并派兵护送他回到建州。

《满洲实录》关于杨吉砮嫁女给弩尔哈齐的记载

杨吉砮为什么主动愿将自己的二女儿许配给弩尔哈齐呢?这里面有极其深刻的政治背景。万历十一年(1583年),弩尔哈齐以父、祖遗留下来的十三副铠甲起兵,开始了他的统一大业。尽管他最初人单势孤,力量薄弱,但已显示出了他的非凡的政治和军事才能,为当时人所瞩目。弩尔哈齐为了寻求广泛的支持,扩大势力,来到了在当时势力比较强大的叶赫部。叶赫部的首领清佳砮和杨吉砮兄弟二人热情地接待了他。杨吉砮颇有识人之明,早就知道弩尔哈齐的威名。在交谈中,果然发现弩尔哈齐怀有雄心大志,非等闲之辈,将来必能成就一番大的事业。所以才提出与弩尔哈齐结亲,要将自己的二女儿嫁给弩尔哈齐为妻。

记载这种内容,这在由清朝皇家编纂的极为严肃的《清实录》中是仅见的。

孟古,也有称为孟古姐姐的。她是叶赫部首领杨吉砮的二女儿,生于明万历三年(1575年)。后来清佳砮、杨吉砮兄弟都被明军诱杀了,二人的儿子布寨、纳林布禄成为叶赫部的首领。叶赫部在与各部互相征战中,特别是在与明军作战的时候,屡吃败仗,损失很大,势力比以前明显衰弱了。而建州在弩尔哈齐的治理下,势力越来越强大。许多部落为了生存,为了拉盟友,纷纷向建州示好,有的还主动与弩尔哈齐联姻,把女儿或姐妹送给弩尔哈齐或他的子侄为妻。这些都被叶赫部看在了眼里,纳林布禄也不甘落后,于是决定把妹妹孟古送到建州,一来完成他父亲答应弩尔哈齐的婚事,更主要的是为了叶赫部的切身利益。

万历十六年(1588年)九月的一天,十四岁的孟古在兄长纳林布禄的亲自护送下前往建州女真的根据地费阿拉,与弩尔哈齐成亲。弩尔哈齐率领众贝勒、大臣出城迎接,杀牛宰羊,举行盛大的宴会和隆重的婚礼。这时弩尔哈齐三十岁,已是拥有五个妻妾的丈夫、七个子女的父亲了。当时主持这个十四口人家庭事务的正是第二任大妃富察氏。

杨吉砮夸奖女儿孟古“仪容端重,举止不凡”,《太祖高皇帝实录》则如此形容孟古:“仪范端淑,器度宽和,庄敬聪慧,不预外事。词气婉顺,誉之不喜,纵闻恶言,而愉悦之色弗渝其常。不好谄谀,不信谗佞,耳无妄听,口无妄言。殚诚毕虑,以奉事上。”几乎用尽了所有最美的词汇来赞美,她简直成了完美无缺的女人。说孟古是位年轻漂亮,性格内向,十分有涵养的女子不假,但不一定好到书上所说的那种程度。

在孟古嫁给弩尔哈齐之后的前八年中,孟古始终处于侧妃的位子,未能取代富察氏的大妃之位。

在这八年中,第六子塔拜、第七子阿巴泰、第三女、第九子巴布泰、第四女、第十子德格类先后降生,这些子女都是其他妻妾生的。孟古婚后四年才生了皇太极,在以后的十一年中再也没有生育过。这表明孟古并没有受到专宠,她只是一名普通的侧妃。

《清实录》等官方史书之所以给孟古如此崇高的评价,就因为她生育了清朝的开国皇帝皇太极,她沾了儿子的光。

当年杨吉砮许婚也好,后来纳林布禄把妹妹嫁给弩尔哈齐也好,都是从叶赫本部落的切身利害和安全考虑的。作为大舅哥的纳林布禄并没有与妹夫弩尔哈齐搞好关系,更没有与建州建立长久牢固的政治和军事联盟。两部落之间经常发生政治摩擦,纳林布禄甚至曾向建州提出过土地要求,遭到了弩尔哈齐的断然拒绝。最严重的冲突就是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九月,纳林布禄纠集九部军队,联合进攻建州。在这场战役中,纳林布禄的堂兄布寨被杀死,纳林布禄被吓昏。当叶赫部向建州索要布寨的尸体时,弩尔哈齐命将其尸体分为两半,只归还一半,致使两部落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鸿沟越来越深。

性格内向的孟古嫁给弩尔哈齐以后,活得很累,她与其他多个女人共事一夫,每天周旋其间,免不了要发生这样和那样的矛盾和摩擦。加上自己的娘家与夫君争斗不断,有苦不能说,有委屈无处诉,只能憋在心里,心情长期压抑,在夫君面前还要强装笑颜,时间长了难免要生病。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以后,她虽然取得了大妃的地位,可是没过几年舒心日子,比她年轻十五岁的阿巴亥又来到了她们中间。阿巴亥不仅比孟古更漂亮,而且风流俏丽,聪明伶俐,更招人喜爱,弩尔哈齐自然要把更多的情和爱用到阿巴亥的身上,这必然会使孟古感到冷落和失意。尽管孟古“气度宽和”,但醋意和嫉妒这种女人的天性,又使孟古备受折磨。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九月,孟古终于病倒了,这一病就不轻,卧床不起。重病在身的孟古非常想念分别多年的母亲,想与母亲最后见上一面。尽管这时建州与叶赫部的关系势同水火,但是弩尔哈齐还是答应了爱妻孟古的要求,立刻派使臣到叶赫部去接岳母。早已把弩尔哈齐恨得牙根发麻的纳林布禄一见建州的使臣就气不打一处来,他不顾妹妹的感情,断然拒绝母亲去建州看妹妹。只派了管家南太前往探看。弩尔哈齐勃然大怒,严厉谴责纳林布禄不仁不义,很快地就把南太打发走了。孟古不仅未能见到母亲,反而激化了双方的矛盾,因此她既恼火又伤心,病情更加重了,没几天孟古就带着深深的伤感和无奈,带着对母亲的无限的思念,带着对丈夫和儿子的留恋,在九月二十七日撒手人寰,年仅二十九岁。

弩尔哈齐对于孟古的早逝十分悲痛,为她隆重治丧,让四个使女为孟古殉葬,宰杀牛马各一百头用来祭祀。为了表达对爱妻的悼念,弩尔哈齐从孟古死的那一天起,不吃荤,不饮酒达一个多月。弩尔哈齐为了让爱妻多陪伴自己,舍不得过早地将陪伴自己十五年之久的妻子入葬,于是将孟古的灵柩停在院内,三年后才葬在赫图阿拉的尼雅满山冈。为了发泄对纳林布禄不让其母见女儿的愤怒,就在孟古死后的第一百零一天(万历三十二年正月初八日),弩尔哈齐发大兵攻打叶赫,建州兵连陷叶赫二城,夺七寨,俘获二千人而回。

孟古死后的第十五年即天命四年(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八月,弩尔哈齐率大军攻克叶赫东、西二城,叶赫部灭亡。P1-8

序言

当今社会有一种时髦的做法:就是一种商品、一个地名,往往爱与皇家挂钩,加上一个“皇”字,例如“皇宫秘方”“皇帝御酒”“皇宫御膳”“皇妃洗浴处”“皇妃出生地”等等,似乎这样就显得神秘高贵、身价倍增,就能增加魅力,就会受到世人的青睐和欢迎。北京故宫开放九十年了,一直游人如织,久盛不衰,这是为什么?就因为故宫是明清两朝的皇宫,是皇帝、皇后、妃嫔们居住的地方,就显得神秘!人们就想看!为什么电影《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电视剧《康熙王朝》《雍正王朝》《还珠格格》《甄嬛传》大受世人的欢迎,收视率那么高?就因为剧里描写的是皇家生活、描写的是后妃的生活、后妃与皇帝的关系、后妃之间的明争暗斗。人们注重皇家生活,其实更多更主要的是注重后妃。

偌大的皇宫,有无数的殿阁楼台,但皇宫里有几个男人?除了皇帝之外,就是那些还没有分府的、仍属孩童的皇子。绝大多数都是女人。皇帝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由数以千计的宫女、嬷嬷们伺候着。在数量上,女人在皇宫中占绝对优势,可以说皇宫是女人的世界。然而这个女人世界却被一个男人主宰着、统治着,他决定着女人的命运,这个男人就是皇帝。

后妃是一个极为特殊的群体,她们一个个都是千里挑、万里选的美人,她们是美丽、温柔、端庄、贤淑、明慧的象征,她们身居高位,日近天颜、陪皇伴驾;她们每天都由许多宫女、太监伺候着,颐指气使,八面威风;她们每天锦衣玉食,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在她们的身上闪烁着神秘的光环,她们就如明月星光一样令人心迷神往。可是谁又知道,在这些光艳美丽的背后却是另外一种情景。在辉煌壮丽的皇宫中,在后妃之间,争风吃醋、勾心斗角、彼此倾轧、互相陷害,屡见不鲜,比比皆是,闪烁着看不见的刀光剑影,充满着令人悚然的血雨腥风。每位后妃都有她们的苦辣酸甜、离愁悲欢、生死歌哭。

清朝皇宫与历朝皇宫相比,丝毫也不显得和谐太平。作为政治交易的筹码,十二岁就嫁给弩尔哈齐的阿巴亥,生育了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位能征惯战的著名将领,最后竟被逼殉死,连葬地都不清楚;乾隆帝的继后那拉氏,就因为一时触犯了天颜,最后竟死无葬身之地,任何祭祀都没有;光绪帝的珍妃,因与慈禧政见不一,竟被害死井中。

当然也有个别后妃,不愿甘居人下、默默无闻。她们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运用各种手段,不仅久宠不衰,而且成功地登上了政治的巅峰。例如太宗皇太极的庄妃本布泰(孝庄皇后),先后辅佐了顺、康两代幼主,为大清帝国的强盛作出了重要贡献,受到了后世子孙的敬仰。又例如慈禧,从较低级的兰贵人,最后登上了皇太后的宝座,两度垂帘,两立幼主,实际统治了中国四十八年。

近年来,大量有关清宫内容的影视剧的热播,在观众中起到了一些误导作用,以假乱了真。笔者长期从事清朝陵寝和清朝后妃的研究,从1977年就开始到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查阅清官档案,掌握了有关后妃的大量史料。这些档案都是当时后妃生活的真实写照。从这些档案中我们可以窥视到这些雍容华贵、养尊处优的美女们的另一面,反映出她们嫁入皇家的幸或不幸。

笔者从清朝二百多名后妃中选出了二十六人,她们都是清朝比较有名的、大家比较了解的,有的是争议比较大的,被误导比较多的。通过正史和清官档案,还她们以历史真面目。在撰写本书时,笔者利用自己掌握的大量史料和长期研究清朝陵寝、后妃的优势,力求在真、细、实、全等方面下功夫,讲一些鲜为人知的东西,写一些普通读物上很少记述的内容。不仅要介绍后妃的生平,对后妃死后的情况及陵寝也多加着墨,以补正史之不足。

本书采用了通俗易懂的写法,还配了许多珍贵的图片,以便做到图文并茂、雅俗共赏,帮助读者理解历史。笔者除了以清朝官书和清宫档案为主要依据,也慎重地参阅了一些私人著述。同时对社会上的传闻及野史也有所介绍,但都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本书第一版是由台湾远流出版公司于2013年2月出版的,深受广大读者的喜欢,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已重印了五次。这次应广大大陆读者的要求,在著名出版人张世林先生、编审陈晓云女士之约下由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简体字横排版。出版前我对书稿作了认真的校对;对皇帝、皇后的称谓作了统一。对日期进行了认真的核对,如农历十一月底和十二月往往已进入了阳历的下一年,所以这次予以全面核对。本版所收的照片已经过再一次精选,数量比台湾版有所增加。

在撰写本书时,借鉴和利用了许多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在此谨向这些良师益友表示深深的谢意!由于笔者学疏识浅,书中肯定会有不妥和舛错之处,敬请师友及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2015年3月7日

书评(媒体评论)

阎崇光先生推荐

我读过徐广源先生写的许多书,他研究认真,治学严谨,查阅档案资料,亲自考察墓葬,经年累月,孜孜不倦,是一位我所敬佩的学人。他的这部书,语言通俗,深入浅出,朴实无华,融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同时还配有许多珍贵的历史图片,是值得一读的好书。

苑洪琪先生推荐

徐广源先生的这部书不仅介绍了清朝后妃生前的风光、荣辱,还将后妃死后的丧仪、入葬、陵寝及随葬品等都根据清宫档案有所叙述,极为难得。徐广源先生将他迄今为止的几十年研究清朝后妃的成果都融入了书中,以正史和珍贵史料——清宫档案为主要依据,结合陵寝讲后妃,为本书增光添色,是一般介绍后妃的书所鲜有的。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15:4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