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情迷莲花峰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宁诗厚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宁诗厚著的《情迷莲花峰》讲述风景如画的世外桃源,莲花峰下的一朵佛国莲花,在安静地诉说着一个流传很广的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诉说着人世间的悲风苦雨,诉说着生命中的爱恨情仇离合悲欢。

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扑朔迷离,险象环生,离奇曲折;既有爱情的浓墨重彩诗情画意,又有灾难和战争的血腥场面。

内容推荐

宁诗厚著的《情迷莲花峰》讲述了九华山上盛开的九十九朵莲花,莲花峰上那朵让人无法忘记,因为那朵莲花是九十九朵莲花中最美的一朵……民国初期,才貌双全的高丽颖,历尽悲伤的坎坷,落发为尼,面对家仇国恨,绝别情殇,傲然卓立。狼烟腾起,曰寇侵华,面对铁蹄下的难民,内战沉冤下的新四军伤员,她赈灾济难,救死扶伤……白云缭绕,翠映塔陵,古庵静寂,黄灯青卷,逝水东流,香魂何在?唯有那传奇的令人追思的悟真师太永留民间……

目录

莲花峰下的旷世传奇——浅析禅雨长篇小说《情迷莲花峰》(序)

一曲悲歌绕莲峰——《情迷莲花峰》鉴赏序

楔子

第一章 乱世惊魂

第二章 花园闹事

第三章 再起风波

第四章 遇匪打劫

第五章 石门相逢

第六章 高渊说史

第七章 缘生九华

第八章 决然私奔

第九章 梦旋桃园

第十章 恶魔逞凶

第十一章 血洗高门

第十二章 通缉周通

第十三章 雾绕山庄

第十四章 送夫出征

第十五章 银婶旗袍

第十六章 与猛士俱

第十七章 雨打莲花

第十八章 湘水悲魂

第十九章 杜鹃啼血

第二十章 曹晨传书

第二十一章 周通杀匪

第二十二章 山庄祭夫

第二十三章 长沙寻踪

第二十四章 青卷黄灯

第二十五章 茅蓬尼会

第二十六章 狼烟腾起

第二十七章 师太救伤

第二十八章 古庵留痕

第二十九章 冤家聚首

第三十章 梦断情迷

附文:惊世骇俗的奇女子——浅谈禅雨长篇小说《情迷莲花峰》

试读章节

卓天雄笑道:“夫子你想得美啊,万增兄可能是要把嫂子女儿都带走吧?要不和我一道再去日本,我们在一起也好有个照应。小颖儿真是太可爱了,我三天没见到她,还怪想她的。都分道扬镳了,纵然不死,以后再见面,只怕已经是谁家的贵夫人了,还认得我这把老骨头吗!哈!”

高万增只是微微一笑,他沉默了一下,很快就做出了决定:“我想,还是去西欧,先到法国去,前年我的一个族弟是我资助他到了法国留学,他结识一班赴法求学的学子,组成了一个革命团体与国内遥相呼应,他已经来信约我去。只是得到消息说,端方也即将率团赴西欧考察,如撞上了就麻烦了。家小自然是不能带走。”

柳姚子说:“高兄要远涉重洋赴西欧,旅途之安危堪虑,我考虑还是乘法国商船较妥。明天我去安排。那嫂夫人与女儿作何安排呢?”

“家小已经做了安排,我让她们回江南祖居地乡村去。”

卓天雄说:“既然这样,今天我们是最后一次见面了,后会有无期,只看国之前途,个人之命运造化。‘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但愿我们不是生死离别。临别之前,柳兄给我们留首诗吧,或许是个永远的难忘的纪念!”

高万增笑着说:“好!正合我意!但愿收藏柳兄之墨宝不是最后一次!我去拿纸笔来!”

柳姚子望着他们不由有些伤感起来:“此一去各自东西,只怕重聚首难有机缘了。可惜我们原商定的《梅园唱和集》不能刊印了。卓兄,给我重泡一杯茶!”

高万增从书橱里拿来了纸墨笔,卓天雄给柳姚子重沏了一杯茶。

此时此刻,柳姚子又想到了宁调元,不由伤感起来:“你还记得吗?调元写的‘早梅叠韵’犹在耳边,‘姹紫嫣红耻效颦,独从末路见精神。溪山深处苍崖下,数点开来不借春。一’

“记得记得!屈魂狱中三年,读书两千余册,作诗六百多首啊!囚徒诗人将与世长存!他是我南社不屈之魂!他写的感怀诗:‘十年前是一重囚,也逐欧风唱自由。复杂世仇盟玉帛,提三尺剑奠金瓯。丈夫有志当如是,竖子诚难足与谋。愿播热潮高万丈,雨飞不住注神洲。’我女儿都会背诵的!”高万增感慨万端了。

“哈哈!那天在你府上我就是让小颖儿给我背诵这首诗的!让我笑破了肚皮啊!她把‘愿播热潮高万丈’背成了‘愿播热潮高万增’了!嫂子都笑出了眼泪!”卓天雄笑了起来。

高万增却收住了笑容:“唉,我那丫头调皮啊!她妈管不住她,说是我惯坏了。她在哈同花园闹的那一辙,让我想起来还心有余悸呢!”

“不不不!这是我南社的种子,在上海这块土地上开出的一朵最绚丽最夺目的鲜花!你要是不乐意,我把她带走!”

“哎呀,别闲磨了!时间太晚,言归正传,让夫子写吧!”

P23-24

序言

莲花峰下的旷世传奇——浅析禅雨长篇小说《情迷莲花峰》(序)

禅雨是宁诗厚先生的笔名。日前,承蒙其信任,他将最近脱稿的25万字长篇小说《情迷莲花峰》电子版发给我,并嘱我写序。我诚惶诚恐,何德何能,我也写序?当即回复:写序不敢,读后感可矣。

说实话,即使做出这样的承诺也并非易事。首先你得阅读,临屏阅读近三十多万字的小说非得有耐心不可。关键还在于该小说是否有可读性,是否抓得住人。所幸,禅雨没有让我失望。这位年过七旬、重度伤残的轮椅作家,以其非同凡响的想象力和精彩的叙事艺术,紧紧地抓住了我的眼球,使我在不自觉中落人他精心虚构的圈套,一路读来,津津有味,欲罢不能,终于一气读完。总体感觉是:一场心灵的震撼;一顿视觉的盛宴;一次愉悦的审美享受!

让我特别感兴趣的是,该长篇小说的内核(即人物、故事和地点)有着真实的历史背景,而且是发生在我们身边,即青阳县境内九华山莲花峰下的一个旷世传奇、一个流传很广美丽动人的爱隋传说。

故事发生的时间自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孙中山先生发起的护法运动开始,直到1941年1月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发生后的这30年间。这是个风云变幻、动荡不安的年代,小说中的主人公高丽颖(后来的悟真师太)和卓有成在患难中相识、相知、相爱,及至成家创业,生养娇儿;后来,她夫君为实现报国理想而离别爱妻娇儿,走上革命征程,从此一去不返并战死沙场;动乱中,高小姐的母亲和高老爷等亲人被当地土匪杀害,娇儿小乘云也在生活的凄风苦雨中不幸夭折……面对这所有的灾难和打击,高小姐悲伤过、绝望过,可她毕竟是个意志坚强的女人,她化悲痛为力量,振作起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拯救莲花山庄(她和夫君创办的家业)的劳作奔波中,当一切平静下来并归于常态,她毅然做出惊人的选择,将所有家产交给精武馆的弟子李小三打理,然后离家出走,就近削发为尼,悬壶济世普度众生。整个小说谋篇布局和众多人物的纠葛由此延伸发展,最后演绎成一个爱恨情仇、离合悲欢的悲情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扑朔迷离,险象环生,离奇曲折;既有爱情的浓墨重彩诗情画意,又有灾难和战争的血腥场面;所有这些,都给读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你在不自觉中走进作家设计的“圈套”,走进小说设定的语境和人物的内心世界,与他们一起喜怒哀乐、悲恨情仇……

禅雨先生写这部小说的动机和出发点,正如他在自己的《跋》中所说:在青阳人心目中,确实有个高小姐存在,而且,她也确是一个奇女子,人们对她有着深切的怀念。况且又有莲峰生态园里的古庵陵塔为今人所瞻仰。她的形象及传奇给人无尽的想象,她的美丽与才情、大爱与大恨,如一石投湖,在我心中激起千层浪花。正因为如此,我想用这部作品试图揭示人性中的生存本能与生命中的价值取向,在不同人物的生存方式中,在时代与命运的纠结中,演绎其错综复杂的情感故事,歌颂生命中人格的尊严与灵魂的纯洁,歌颂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也即男人中的铮铮铁骨与女人中的木兰精神。

写作是打开自己的过程。是将自己的感觉、味觉、视觉都派上用场的过程。禅雨先生在这部小说中,呕心沥血,调动自巴的全部智慧和生活经验,按照人物性格和生活本来的样子去描写,按照日常语言已经敞开的脉络来把握生活,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禅雨不仅是虚构故事的高手,也是善于塑造小说人物的高手,他的笔触深人人物内心和灵魂,将高小姐、卓有成、李淑芳、高老爷、张靖、王阳、周通、周大伯、银婶、小翠、李小三、王黑、金镖等众多人物刻画得人木三分,栩栩如生,既传神,又鲜活,仿佛就在眼前,呼之欲出。即使掩卷之后,也会留下难忘的深刻印象。能做到这一点极为难得,因为小说是塑造并刻画人物的艺术,这也是考量一个作家是否臻于成熟的试金石。

我们知道,进行小说创作在谋篇布局时,忽略故事当然不行,因为这是小说作为叙事艺术的基本要素,但如果仅仅抓住故事而不及其余,那就必然落人单纯浅薄地追求故事情节的俗套。

禅雨这部小说中的人物、事件、地方风物、风情乃至所有人物赖以生存的环境,都是作者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想象力进行虚构的;他同样是描绘自然环境和特殊环境的高手。小说设定的年代久远,各类人物生活与活动的环境千差万别,但在禅雨笔下,无论是描写上海、长沙这样的大城市,还是描绘皖南山区九华山莲花峰下的乡村环境,都给人真真切切、实实在在、如临其境的真实感。显然,这来自作品对人心与现实环境之间复杂互动关系的微妙把握,从而给读者留下潜入内心的深刻印象。

文学评论家郜元宝认为:“小说在摄取外境的同时还须培植内心的力量。内心的力量并非一味用来摄取和展览外境,更重要的还要用来消化外境。”禅雨在这部小说中做到了这一点,这就是他对主人公高丽颖等众多人物的塑造与刻画。

且看禅雨在小说中是怎样塑造、刻画高小姐的:“获悉夫君卓有成战死沙场的噩耗后,高丽颖在莲花山庄设灵堂举行隆重的拜祭仪式,之后,便突然离开了莲花山庄。她从白沙岭走到了石门高村,祭拜了高家老爷与母亲张靖和所有死难的高家村的乡亲们……”“高丽颖走进了客轮,就走进了黄浦江,走进了上海的张堰镇。她在卓家的祖坟地祭拜了夫君的外婆母亲与姑姑,旋即离开上海溯江而上前往长沙……”“历尽艰难跋涉,风餐露宿,转辗数千里,半年后,高丽颖又回到了莲花山庄。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在她的主持下,把李小三与小翠的婚事办了。第二件事,就是她要李小三与小翠把黄精蜜饯的作坊办起来。此后,她毅然削发为尼,取法号悟真,开始了茅蓬庵居的修行生活。除却脂粉华贵气,也有青衫皂角香。面对青灯黄卷,悟真尼并不觉得清苦与寂寞,她已铁下心来,抛却三千烦恼丝,一心只做比丘尼。从此陪着悟静师太晨起打坐、早晚诵课、打扫香案、念经禅佛,渐渐习以为常。后来,悟静师太为考验悟真尼,提议外出化缘,如是,两个比丘尼的身影,便出现在莲花峰下那崎岖的山道上;放下米袋坐在山石上在擦拭满头的大汗,出现在朝九华的山路上;在一步一拜,三跪九叩的香客中,她们跪破了膝盖渗出了血迹也没有停下来,出现在城乡的宅屋门前,将那木鱼敲击着,将那竹碗伸了过去,让那些施舍的钱币纷纷落下来。比丘尼也食人间烟火,当思一饭一粥,来之不易……”

上述文字片段,是笔者从禅雨这部小说复杂的故事情节中剪辑合成,旨在说明作家刻意为主人公高小姐“培植内心的力量”之入木三分的艺术手法。通过这蒙太奇般的不同画面,读者不难发现,昔日的才女、大家闺秀,一个贤惠善良聪明能干的高丽颖小姐,已完全转换角色。而角色转换过程中的高小姐,其心路历程及其“内心的力量”亦入木三分,跃然纸上。这也正是作家于无声处刻画出鲜明人物个性之艺术手法的高明之处!

当然,这部小说还有很多精彩的看点,比如优美流畅的小说语言,惟妙惟肖的细节描写等;至于精彩到什么样子、什么程度,还是百闻不如一见,只有阅读原著,才可以找到自己美妙的感觉。

拜读禅雨先生的长篇新作,除了小说本身带给我强烈的震撼和愉悦的审美感受之外,我对作家本人顽强的人格力量更加钦佩!我和禅雨先生交往甚笃,是20多年的老朋友。20年前,他不幸罹患脑出血,如非及时抢救,他早已命归黄泉。虽然医生从死神手里夺回了他宝贵的生命,但却为他留下了终身残疾。起先是拄着双拐行走,逐渐连这样行走的权利也被无情的疾病剥夺,他每天仿佛身陷囹圄,被圈定在小小的斗室内。这时候,除了等死,还能干什么呢?意志力特别顽强的禅雨当然不会坐以待毙,慢慢老死。他选择了写作。从此,他每天孤独地面对文字、面对思考、面对写作。而陪伴他的也只有一台电脑、一个轮椅和一杯茶、一支烟,这就是他进行创作与众不同的全部道具。或许,也是他生命的唯一生存方式。

此外,那就是生命的燃烧,以一个重度残疾的身躯呕心沥血地燃烧,用生命燃烧成文字,反过来,文字又给生命注入活力,如此反复轮回,于是奇迹出现,一行行富有震撼力的文字便在生命燃烧的过程中涅槃。他是个特别勤奋的作家,也是个特有才华的写手,近20年来,他创作大量的文学作品,作品体裁几乎涵盖所有的文学门类,诸如诗词歌赋、散文随笔、戏曲和影视剧本、中短篇及长篇小说等。说他是强者、是高产作家、是当代保尔,似乎一点也不夸张。可以说,他创作的每一部作品,都饱含了他的全部心血,他是用生命在写作!而《情迷莲花峰》这部震撼人心的长篇小说,正是禅雨先生进入马年以来,以其72岁残躯精心创作的一部精品!

我期待着、衷心期待着这部迷人的震撼人心的长篇小说,能够为更多的读者所喜爱,并早日付梓面世!

苏诚林2014年3月30日于青阳蓉城

后记

在我的创作计划中,当以诗词、辞赋、戏曲、影视剧本、短篇及微型小说占了主流,散文与夜语为其次。当我整理完禅雨诗词十卷本之后,紧接着完成了我的20余万字的自传《牛虻之歌》,交付了出版社之后,写长篇小说即提上议事Et程。原先是有个计划,心想在残躯未倒之前,能否完成三部长篇小说,那就是《情迷莲花峰》《南国烽烟》《圆梦之旅》。而《情迷莲花峰》早几年已经写成了电影剧本,承蒙中国辞赋家协会秘书长张友茂先生及各位领导抬爱,也曾几经操作,最后搁浅。承蒙著名作家刘湘如先生委托改编的40集电视连续剧《美人坡》,也是几经操作后搁浅。在四川诗人周树芳先生的帮助下,又有四部电影剧本参加了夏衍杯的角逐,又是泥牛人海名落孙山。不能写大的了,是该偃旗息鼓了。再不能“吃不了兜着走”,自悲情绪一落千丈。

在我县文友作家苏诚林、苏诚安、苏华明、袁春先生的鞭策鼓励下,在莲峰云海生态园的董事长都昌盛先生的热情鼓励下,要我把“高小姐”的故事写出来,这就又把即将熄灭的火焰重新燃了起来。这其中也有我县的文化人,在他们的散文著作中都曾提到或涉及“高小姐”的内容,尽管是凤毛麟角,一枝半叶,甚或是猜测与推断。莲花峰生态园内就保存了“悟真茅蓬”的庵堂小屋与修建了陵园古塔。这对我创作这部小说无疑是个动力。

我花了一些时间重新搜集整理了清末民初的一些历史资料,尤其是辛亥革命后同盟会与南社的资料,并且与同盟会的后人有了接触,了解了当时的一些历史真实的史料。而在青阳县的九华后山,莲花峰下的老人们也说了“高小姐就是上海人”“高小姐是被人护送过来的”“抗日战争期间,她还赈灾济民”等。

光绪卅三年(1907年)的年初,同盟会高旭被指名查捕,这是历史的真实。

有人说“高小姐就是高又明的女儿”,无确切资料证实,只能是猜测。况高又明不是上海人,也不是南社人物。他是陕西人。1905年冬由井勿幕介绍加入同盟会。是陕西同盟会早期会员,与孙中山、宋教仁、陈其美、谭人凤等同盟会著名人物均有交往。精于军火制造,为辛亥革命做了大量工作,有过重要贡献。高又明的最小的儿子,现在也进入古稀之年,高又明有八个女儿,有个女儿叫高葆英,历任第六、七、八届民革中央委员和全国政协委员。高又明的后人所有回忆文章中,均未涉及有女儿出家之事。

在青阳人的心目中,确实有个高小姐存在,而且对高小姐有着很深切的怀念。况且又有古庵陵塔为其昭示后人瞻仰。高小姐终于在我的心目中活起来了!她的名字与她的传奇联系着无尽的想象,她的美丽与才情,她的大爱与大恨,如一石投湖,在我的心中激起了千层浪花。她就是从清末民初走到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奇女于。

一个时代一段历史,一个在家人到出家人,离不开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与风雨摧残。高小姐究竟是谁的女儿?高小姐有没有结过婚?高小姐与杨小姐是不是一个人?从感情的故事衍生出的所谓历史公案,在向世人述说着那些充满传奇的故事与逸闻逸事,何须去追根求源,断流掘泥?扑朔迷离岂不更显得传奇的珍贵?但高小姐就是高小姐,杨小姐就是杨小姐,从史料追寻中,我断定她们不是一个人!我开始对高小姐从敬慕到眷恋了!我决心要把高小姐写出来,把她生存的那个时代那段刻骨铭心的生活写出来,也为莲花峰下的“莲峰云海生态园”的苦苦追寻与期盼做个交代。

马年的开春伊始,一鼓作气,近三个月时间拿下了25万字的初稿,修改定稿为24章18万字。由香港人民中文出版有限公司出版500册送友赠阅并听取修改意见。羊年初春又重新补充修改为30章30万余字。

鉴于我瘫痪的身躯与轮椅的不和谐,我是在极为艰难困苦与病态氛围中完成的。而且只能一只手操作完成的。没有众多朋友文友的支持,特别是老伴的支持,是很难想象能把这部作品写出来。

当我的小说第一稿完成的时候,周树芳先生与苏诚林先生读后,给予充分肯定与赞赏,他们认为第一印象是“震撼”,这对我是一种极大的欣慰。因为我想用这部作品试图揭示人性中的生存本能与生命中的价值取向,在不同人物的生存方式中,在时代与命运的纠结中,演绎其错综复杂的情感故事,歌颂生命中人格的尊严与灵魂的纯洁,歌颂中国人的正能量,也即男人中的铁血男儿与女人中的木兰精神。对“出家人”与“在家人”的不同信仰不同理想的追求中,是如何凝结起炎黄子孙的一个最基本的共同的愿望,希望国家振兴强盛,人民安居乐业。民族精神,爱国精神,绵延流长。让读者是否能联想起当今之“中国梦”的追求与实现,毋忘先辈之烈烈壮志,筑我之血肉长城,铲腐惩恶,反恐除暴,缉毒打假;让懦弱的人坚强起来,让贫困的人富裕起来,时不我待,当奋起而践之行之!战之攻之!我相信读者会认同我的喜怒哀乐,能喜欢我的故事中的人物,并给予中肯的褒扬!

我在前面楔子里就写到了,小说就是小说,不是历史记录。而且我的小说也不是历史小说,就是情感小说。对故事中的人物没有刻意的雕凿,也不追求什么技巧,人物关系的纠葛,只是让文字平和地展示与静静地流淌。能不能唤起读者刻骨铭心的记忆,能不能让读者喜爱这个高小姐(后来的悟真师太),我期待着读者的批评与指教。感谢莲峰云海生态园董事长都昌盛先生与总经理黄义丰先生的热情支持与鼓励。特别要感谢文悦时光公司总经理,著名作家郝秀琴老师的无私帮助与热心指教。特别要感谢姑苏才女著名作家孙晓明女士的无私帮助与倾情扶持。向所有关注我的朋友致以最诚挚的感谢!

2014年3月20日至4月20日修改定稿  2015年4月10日至7月18日补充修改

2017年11月28日至12月6日第五次校改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16: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