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反正都能飞(李长声自选集)(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李长声
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读解日本这一热闹又雾气迷蒙的讨论场中,他是独一无二的李长声。

他以散步的姿态行走于日本文学史的长卷中,从夏目漱石到村上春树,从文学散步、市意识到侦探小说的发展,由时间和地理空间双维度展开,梳理出文学与时间、空间之间忽隐忽现的内在连理。

李长声谈文学,内容在后,氛围在前。在他笔下的作家群像后是更为辽广的社会图景:一个作家和他所沉浮的时代。

李长声著的《反正都能飞(李长声自选集)(精)》延续了周作人林语堂一代开创的现代性知识随笔。那种诙谐恰到好处,又认认真真的情态,或许可以构成你在当下的阅读语境下打开一本散文的因缘。

内容推荐

李长声著的《反正都能飞(李长声自选集)(精)》系旅日华人作家李长声三卷本自选集中的文学及出版篇。作者在此卷所选文章中,对日本文学史上一个个闪耀的名字——永井荷风、谷崎润一郎、太宰治、坂口安吾、井上厦等如数家珍,也说岩波书店、角川商法,笑谈出版那些事儿。所叙内容沿着现代史的回路,由远及近,由作家而至出版,通过人类进入印刷文明后文化流水线的生产与销售两端,勾画出整个日本现代文明的表与里。

目录

漱石那只猫

芥川不语似无愁

漱石和嫂子

永井荷风的东京

从暗夜走出来的路

暧昧的川端康成

教科书中的太宰治

大江的私小说

作家的无聊故事

刀光闪处见虚无

武士衣冠市井情

庄八的家康

池波贺年片

重读松本清张

井上厦的品格

宫本辉其人

北海道的渡边淳一

关于多崎作的作

村上春树与雷克萨斯

《1Q84》还有4?

从史学到文学

武士小说

左手毒行

巧骗读者

警察的两难

旧书店血案

城市中的推理·推理中的城市

文学散步·散步文学

在日

文章读本八十年

书为谁评

惜栎庄

作家与图书馆

作家的无奈

旧书的标价

书有金腰带

学译谈艺

文学奖的特色

对谈·鼎谈·座谈

文学忌

编辑与作家

岩波茂雄的书店

一代杂志王

角川商法

醉翁之史(卢冶)

试读章节

《1Q84》还有4?

《1Q84》里的老编辑说:“世上大部分人几乎不明白小说的价值,却又不想被时潮甩下,所以有得了奖成为话题的书就买来读。”我也不幸被言中,随俗买来BOOK1和2,又从众买来BOOK3,翻阅了村上春树的小说《1Q84》。

村上不大接受采访,或许真像他说的,成名之前开爵士乐茶馆兼酒吧,不得不陪客说话,把一辈子的话都说完了。不过,某作家不大怀好意地回忆:早年去酒吧,只见店家闷头在柜台里边干活儿,几乎不说话,原来他就是现今出书必畅销的村上。近来情况似有变,村上留意社会形象及毁誉了,但是像今年5月,驾车来到新绿耀眼的箱根温泉乡,接受由厂商协办的、新潮社季刊杂志《思考者》编辑长一连三天的访谈,仍属于罕见之举。

《1Q84》自然是主要话题。村上说,简单地说,《1Q84》是因缘故事。他要写自己的“综合小说”,最大的样板是陀思妥耶夫斯基,这是20世纪90年代前半叶写《发条鸟年代记》时定下来的前进目标。

本来想取名为“1985”来着,跟奥威尔的《1984》不一样,却又跟伯吉斯的《1985》撞车,无奈之中想出了《1Q84》。村上对近未来几乎没兴趣,感兴趣的是近过去;1984年,那个没有电脑、没有网络、没有手机的年代才过去不远。起初只有这么个题目,用它写,会写成什么样的小说呢?兴趣盎然。根本没构思,脑袋里完全没构思故事如何展开。也没有人物造型,只是先起了人名,想到青豆这个名觉得蛮不错,又想到天吾这个名,便知道这个小说肯定有意思了。然后是开头。以前听说过有人从高速公路太平梯下来的新闻,于是让青豆从太平梯走下来,便进入另一个世界,《1Q84》的世界,从地面慢慢渗出原始性东西的世界。她为什么那么急,有怎样的事情,负有什么使命,决堤一般往下写,角色在写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丰满起来。

这样写,写到哪里为止呢?村上说:写完了BOOK1、BOOK2,当时真打算就此收场。写《发条鸟年代记》时,1和2出版以后过了一阵子,又想写3了,而这次在出版之前就有了想写3的心情。形式跟1和2同样,故事的可能性会明显低落,于是想到从牛河写起,以前可没想让他活跃起来。1和2不大意识到文体,而3完全靠文章的力量推进,写得苦,一次次重写。日本读者能否读出这种“苦头儿”呢?

沿袭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卷、第二卷,BOOK1、BOOK2各二十四章,而BOOK3三人并进,用巴赫来说,就是像三声创意曲的感觉。为什么这种写法成为可能呢?因为他采用了第三人称。1和2用第三人称写,但青豆的视线、天吾的视线都有部分被第一人称硬拉着。牛河不用第三人称就绝对写不来。

村上小说的最大变化是人称。他1979年出道,那年二十九岁,写了十年,过了四十岁开始新时期,动手写《发条鸟年代记》。至此,作品基本用第一人称,从“我(当然是假想的我)”的视线写,读者也从“我”的视线读,如在眼前。但要写的故事越来越宏大,第一人称照顾不过来了,所以时隔七年的长篇小说《海边的卡夫卡》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交替,又隔了七年,长篇小说《1Q84》完全用第三人称。关于这一变化,他当然要有所比喻,那就是要做菜,锅不够用了。

《1Q84》不是写实小说,BOOK3还留下很多谜,如天吾的母亲为什么被杀了?被谁杀了?青豆和天吾返回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世界?那么,还继续写BOOK4或者BOOK0吗?村上说:他写长篇小说就完全是“长篇小说脑”,每天早上四点来钟起来伏案,绝不写随笔什么的,每天只翻译一两个小时调剂一下,就这么写,写了三年,把自己写空了,现在像冬眠的熊,什么也不能说。但眼下可以说的是,它前面有故事,后面也有故事。故事在他身上漠然怀胎,也就是说,写续篇的可能性不能说完全没有。(P107-109)

序言

援笔写序,适逢端午,漠然想起一首诗,是去国之际以壮行色的,曰:

龙年竞舟日,逐浪到扶桑。

禅定似初入,童心未尽亡;

勤工观社会,博览著文章。

归棹十年后,知非一梦长。

所谓“十年后”,并非“十年一觉扬州梦”或者“十年老尽少年心”的学舌,当时真有点壮怀激烈,但是我属牛,跟共和国同生同长,年将不惑,也不免怀有十年过后怎么样的莫测与惴惴然。期以十年,殊不知岁月荏苒,几度端午几度中秋,一晃竟侨居日本三十年。

对日本的感受,老外当然和本国人不同。羁旅日久,便少了游客的惊诧,乃至处“震”不惊,有人把日子过得仿佛比土生土长的主人还红火,乐不思蜀。欧美人嘲笑日本:写一本“母国这么差,日本这么好”的书,出版社定会抢着出,轻松赚个一千万日元。颇多中国人都能写或者已经写出了这样的书,虽是异邦,也恍若“多半是情人眼里的脸孔,把麻点也全看成笑靥”(周作人语)。听说日本有人得“巴黎症候群”,特别是女性,旅游或移居法国却发现跟自己从传媒及文学得来的印象与憧憬不一样,深受文化性冲击,竟精神失衡。好像我们中国人凭着四海为家的气概,从不曾发生“东京症候群”之类的适应障碍。不过,也有个现象蛮有趣:北美移民口口声声说“我们北美”,而住在日本,即便已归化,一般也不说“我们日本”。大概这就是中国人对日本的感情纠结。

常听说,日本是熟悉的陌生人。周作人说过:“我们在日本的感觉,一半是异域,一半却是古昔,而这古昔乃是健全地活在异域的,所以不是梦幻似的空假,而亦与朝鲜安南的优孟衣冠不相同也。”异域陌生,古昔是熟悉的,熟悉的古昔果真健全地活在陌生的异域么?或许不过是流于表面的错认、误解。

网上流传一句话“崖山之后无中华”,据说是史学家内藤湖南的高见,不知确然否,他倒是有一个说法,可以撮要为“应仁乱后有日本”。这样讲的:“大体上为了知道今天的日本而研究日本历史,几乎没必要研究古代的历史,知道了‘应仁之乱’以后的历史就足矣。那以前的事只让人觉得和外国历史大同小异,而‘应仁之乱’以后是直接触及我们的真的身体骨肉的历史,确实知道了,可以说对日本历史的了解就足够了。”

关于“应仁之乱”,通说是室町幕府第八代将军足利义政无后,让胞弟义视还俗接班,但翌年正室日野富子生儿子义尚。富子是日本历史上三大坏女人之一,托靠武将山名宗全,策谋义尚当将军,而武将细川胜元辅佐义视,势不两立,应仁元年(1467年)京都爆发了战乱,波及全国,长达十一年。世无英雄,诸侯们打来打去也不知究竟为何而战,京都却几乎被夷为平地。寺庙神社和贵族、武家的大宅院大半焚毁,文献资料化为灰烬,全盘从中国拿来的制度及文化破坏殆尽。在内藤湖南看来,这下子日本变成了一张白纸,才开始写最新最美的自己的历史。信其言,那么,从“应仁之乱”以后的日本来看,“虽是外国,但其文化的基本与中国同一,所以无论远看近看,都没有多大惊异”这说法就不大靠谱,虽然是周作人说的。

“应仁之乱”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其后即步入战国时代,京都荒废一百年。1582年因部下造反被困在本能寺的织田信长自尽,曾为他把草鞋揣在怀中焐热的丰臣秀吉统一了天下,对京都施行历史性改造。筑堤掘壕,把市街围将起来,又强迁寺庙,集中到东面,沿鸭川构成“寺町”,北面高处又形成“寺之内”,大概也不无以寺庙御敌的用意。有些地方遗留了旧貌,但整个平安京失去对称构造。工商业者聚居的下京劫后残存,复兴并发展了京都的商业。当时人口只有十余万,后来城市不断向外围扩展,寺町也沦陷,以致现而今外国人赞叹日本的寺庙、坟地以及参天古木紧挨着生活。江户锁国二百多年,明治以来也几经天灾人祸,再加上现代化建设的破坏,我们走进京都一眼就看见长安残影、大唐遗风,“非现今中国所有”(周作人语),只怕是看走了眼。到日本找中国文化,思古之幽情可感,但需要先做好攻略的反而是中国的历史知识。

知日难,难在我们自以为知日,还难在能否历史地冷眼看日本。足利义政禅位给义尚,全不顾“应仁之乱”造成的民不聊生,大兴土木,在东山营造山庄。大权在握的富子敛财如狼,不给赋闲的义政出钱,以致山庄的银阁外壁只涂了漆,徒有其名,想来当时是黝黑发亮的。久经风雨,别具沧桑感,这就是“侘寂”之趣。义政他爷爷义满在北山修建的金阁若不是被人放火烧了个精光之后重建,后来又再度贴金,恐怕也早已剥落如癣,“侘寂”乎山水之间。鲁迅有感于土财主把土花斑驳的古铜器擦得精光,写道:“例如希腊雕刻罢,我总以为它现在之见得‘只剩一味醇朴’者,原因之一,是在曾埋土中,或久经风雨,失去了锋棱和光泽的缘故,雕造的当时,一定是崭新,雪白,而且发闪的,所以我们现在所见的希腊之美,其实并不准是当时希腊人之所谓美,我们应该悬想它是一件新东西。”所以,金碧辉煌的金阁是“近于真相的”,而银阁该当作“一件新东西”。金阁的辉煌与银阁的枯淡合起来才是完整的日本之美,特别地强调枯淡,无非为有别于中国文化的传统审美,终归是自卑的心理作怪。

说到日本的特性、价值观,其实大部分是在战败后经济恢复及发展被欧美惊为奇迹而不可一世的心态中编造的,近乎伪传统。某学人批评:连夏目漱石、森鸥外都不读,谈什么传统。如今倒像是我们中国人在替他们读,不仅读明治,而且读江户,日本朋友瞪大了眼睛:古书啊,那么难读的!我们读的是翻译成现代中国话的,甚至就当作今天的日本读。20世纪80年代后半大陆掀起出国潮,随波东渡,三十年来始终是一个旁观者。虽然有关心国家大事的积习,但毕竟没有选举权,也没有被选举权,用周作人的话来说:无公民的责任,有寓公的愉快。开门七件事,当今又多了一事——写。说是“写”,实际在各种键盘上敲打。聚会时围桌玩手机,大都是不知肉味的模样,令举箸者茫然。日本最容易引起中国人喟叹或扼腕,写起来往往带有使命感,主题先行。寻寻觅觅,总在找他山之石,或者浇自家胸中块垒,对日本说好说坏就免不了偏激。似乎小日本任谁都可以随意“敲打”,我也敲打了不少。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刘佩英总编认为这些鸡肋般的观感还算有滋味,嘱我选一选,以飨更多的读者。赵斌玮、杨揄熹、樊诗颖几位编辑费心尽力,帮我编成了三卷。天生的漫羡而无所归心,什么书都随便翻翻,什么事都想知道点儿,自以为知道了就敲敲打打,鸡啄米似的,真不好归类,总之写的是日本。美编把书装帧得这么漂亮,谁不想翻开来看看呢。可不是败絮其中,这点儿自信和良心咱还是有的。

李长声

鸡年(2017)端午于东瀛高洲

书评(媒体评论)

长声兄是当下国内状写日本的第一人。

长期在日本生活的中国人不少,但像作者这样深入观察日本并生动地形诸笔墨的中国人很少。这套自选集荟萃作者多年写日文字之精华,一部在手,即可欣赏作者优美而又风趣的文笔,更可领略作者对日本文化的独特思考。

——陈子善

真正“知日”者是轻舟能度万重山,不卑不亢,能欣赏也能点评,能说出对方的好处,也能指正对方之不足,宛如春风轻拂,吹面不寒。换言之,了解对方愈多,愈知道我是谁?是之谓“主体性”。号称“知日者”多矣,或文化、或文学、或历史、或风俗、或……,而显露主体性者绝少,若曰有之,必推李长声第一人,所以者何?通读本书即可知!

——傅月庵

周作人如果活在今天,大概就是李长声的样子吧。聊完芥川龙之介女人一样的长睫毛,再说说桃太郎、平清盛和卡哇伊,他是古典清冽的黄昏清兵卫,他是江湖市井的风流老炮儿,他说樱花是泼妇的时候温柔,他说“光看没有酒,樱花算个屁”时,更温柔。

——毛尖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2: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