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三大才女”之一,与冰心、林徽因齐名。
尽览民国贵族少女的青春记事,解读庐隐传世作品中的梦幻空灵。
庐隐著,凡尼、郁苇编的《庐隐作品集》表达了自己与现实相冲突的心情,生动、完整、形象地体现了她天真、倔强、苦闷、忧伤的个性。本书精选最能代表庐隐艺术水平的散文及小说供大家欣赏。
| 书名 | 庐隐作品集 |
| 分类 | |
| 作者 | 庐隐 |
| 出版社 | 现代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福州三大才女”之一,与冰心、林徽因齐名。 尽览民国贵族少女的青春记事,解读庐隐传世作品中的梦幻空灵。 庐隐著,凡尼、郁苇编的《庐隐作品集》表达了自己与现实相冲突的心情,生动、完整、形象地体现了她天真、倔强、苦闷、忧伤的个性。本书精选最能代表庐隐艺术水平的散文及小说供大家欣赏。 内容推荐 庐隐著,凡尼、郁苇编的《庐隐作品集》收入了庐隐具有代表性的散文和小说,其中散文《月下的回忆》和《雷峰塔下》“似乎比她的小说更好”,《玫瑰的刺》也是“清丽可爱的”(茅盾语),小说《海滨故人》写女性爱情的赤诚和破灭。写下了女性独立人格的执着追求。《象牙戒指》是庐隐创作的高峰,小说以自己的挚友、著名女作家石评梅为模特,故事真实感人,笔触哀怨秀丽,是爱情小说的杰作。 庐隐的散文表达了自己与现实相冲突的心情,生动、完整、形象地体现了她天真、倔强、苦闷、忧伤的个性,作品多系书信体和日记体,风格自然流畅,文字清丽隽永,情绪较为伤感。庐隐的小说以都市青年男女的爱情为主要内容,以自叙传性质的主观抒情为主要表现形式,探讨现代女性的心理和命运,文笔清丽脱俗。 目录 编者前言 散文 窗外的春光 我愿秋常驻人间 蓬莱风景线 生命的光荣——叩苍从狱中寄来的信 东京小品(节选) 云鸥情书(节选) 春的警钟 美丽的姑娘 秋声 郭君梦良行状 雷峰塔下——寄到碧落 夏的歌颂 男人和女人 赠李唯建 花瓶时代 玫瑰的刺 月夜孤舟 醉后 寄燕北故人 祭献之辞 寄天涯一孤鸿 愁情一缕付征鸿 寄波微 秋光中的西湖 夜的奇迹 星夜 月下的回忆 异国秋思 月色与诗人 小说 或人的悲哀 曼丽 蓝田的忏悔录 何处是归程 秦教授的失败 前途 风欺雪虐 血泊中的英雄 憔悴梨花 跳舞场归来 人生的梦的一幕 水灾 海滨故人 象牙戒指 试读章节 窗外的春光 几天不曾见太阳的影子,沉闷包围了她的心。今早从梦中醒来,睁开眼,一线耀眼的阳光已映射在她红色的壁上,连忙披衣起来,走到窗前,把洒着花影的素幔拉开。前几天种的素心兰,已经开了几朵,淡绿色的瓣儿,衬了一颗朱红色的花心,风致真特别,即所谓“冰洁花丛艳小莲,红心一缕更嫣然”了。同时一股沁人心脾的幽香,喷鼻醒脑,平板的周遭,立刻涌起波动,春神的薄翼,似乎已扇动了全世界凝滞的灵魂。 说不出是喜悦,还是惆怅,但是一颗心灵涨得满满的——莫非是满园春色关不住——不,这连她自己都不能相信,然而仅仅是为了一些过去的眷恋,而使这颗心不能安定吧!本来人生如梦,在她过去的生活中,有多少梦影已经模糊了,就是从前曾使她惆怅过,甚至于流泪的那种情绪,现在也差不多消逝净尽,就是不曾消逝的而在她心头的意义上,也已经变了色调,那就是说从前以为严重了不得的事,现在看来,也许仅仅只是一些幼稚的可笑罢了! 兰花的清香,又是一阵浓厚的包袭过来,几只蜜蜂嗡嗡的在花旁兜着圈子,她深切的意识到,窗外已充满了春光;同时二十年前的一个梦影,从那深埋的心底复活了: 一个仅仅十零岁的孩子,为了脾气的古怪,不被家人们所了解,于是把她送到一所囚牢似的教会学校去寄宿。那学校的校长是美国人——一个五十岁的老处女,对于孩子们管得异常严厉,整月整年不许孩子走出那所建筑庄严的楼房外去;四围的环境又是异样的枯燥,院子是一片沙土地;在角落里时时可以发现被孩子们踏陷的深坑,坑里纵横着人体的骨骼,没有树也没有花,所以也永远听不见鸟儿的歌曲。 春风有时也许可怜孩子们的寂寞吧!在那洒过春雨的土地上,吹出一些青草来——有一种名叫“辣辣棍棍”的,那草根有些甜辣的味儿,孩子们常常伏在地上,寻找这种草根,放在口里细细的嚼咀;这可算是春给她们特别的恩惠了! 那个孤零的孩子,处在这种阴森冷漠的环境里,更是倔强,没有朋友,在她那小小的心灵中,虽然还不曾认识什么是世界;也不会给这个世界一个估价,不过她总觉得自己所处的这个世界,是有些乏味;她追求另一个世界。在一个春风吹得最起劲的时候,她的心也燃烧着更热烈的希冀,但是这所囚牢似的学校,那一对黑漆的大门仍然严严的关着,就连从门缝看看外面的世界,也只是一个梦想。于是在下课后,她独自跑到地窖里去,那是一个更森严可怕的地方,四围是石板作的墙,房顶也是冷冰冰的大石板,走进去便有一股冷气袭上来,可是在她的心里,总觉得比那死气沉沉的校舍,多少有些神秘性吧。最能引诱她的当然还是那几扇矮小的窗子,因为窗子外就是一座花园。这一天她忽然看见窗前一丛蝴蝶兰和金钟罩,已经盛开了,这算给了她一个大诱惑,自从发现了这窗外的春光后,这个孤零的孩子,在她生命上,也开了一朵光明的花,她每天像一只猫儿般,只要有工夫,便蜷伏在那地窖的窗子上,默然的幻想着窗外神秘的世界。 她没有哲学家那种富有根据的想象,也没有科学家那种理智的头脑,她小小的心,只是被一种天所赋予的热情紧咬着。她觉得自己所坐着的这个地窖,就是所谓人间吧——一切都是冷硬淡漠,而那窗子外的世界却不一样了。那里一切都是美丽的,和谐的,自由的吧!她欣羡着那外面的神秘世界,于是那小小的灵魂,每每跟着春风,一同飞翔了。她觉得自己变成一只蝴蝶,在那盛开着美丽的花丛中翱翔着,有时她觉得自己是一只小鸟,直扑天空,伏在柔软的白云间甜睡着。她整日支着颐不动不响的尽量陶醉,直到夕阳逃到山背后,大地垂下黑幕时,她才怏怏的离开那灵魂的休憩地,回到陌生的校舍里去。 她每日每日照例的到地窖里来——一直过完了整个的春天。忽然她看见蝴蝶兰残了,金钟罩也倒了头,只剩下一丛深碧的叶子,苍茂的在熏风里撼动着,那时她竟莫明其妙的流下眼泪来。这孩子真古怪得可以,十零岁的孩子前途正远大着呢。这春老花残,绿肥红瘦,怎能惹起她那末深切的悲感呢?!但是孩子从小就是这样古怪,因此她被家人所摒弃,同时也被社会所摒弃。在她的童年里,便只能在梦境里寻求安慰和快乐,一直到她否认现实世界的一切,她终成了一个疏狂孤介的人。在她三十年的岁月里,只有这些片段的梦境,维系着她的生命。 阳光渐渐的已移到那素心兰上,这目前的窗外春光,撩拨起她童年的眷恋,她深深的叹息了:“唉,多缺陷的现实的世界呵!在这春神努力的创造美丽的刹那间,你也想遮饰起你的丑恶吗?人类假使的连这些梦影般的安慰也没有,我真不知道人们怎能延续他们的生命哟!” 但愿这窗外的春光,永驻人间吧!她这样虔诚的默祝着,素心兰像是解意般的向她点着头。(P3-5) 序言 庐隐(1898—1934),是五四时期走上文坛的著名女作家。 庐隐早期的小说以“问题小说”为主,但是其小说描写的内容与冰心的不同。她更贴近现实,真切地反映现实生活,如《一封信》描写了农村少女的悲剧命运,《两个小学生》描写两个小学生在请愿运动中遭军警的镇压,《灵魂可以卖么》写纱厂女工的非人生活。她的创作初衷与冰心更不一样,正如茅盾所说:“冰心的生活环境使冰心回答道:是‘爱’不是‘憎’,庐隐的生活环境却使得庐隐的回答全然两样。”所以在庐隐的小说中,没有平静的对母爱、人类之爱和大自然的赞颂,有的是她极度的愤懑和激烈的鞭挞。 《海滨故人》是庐隐的小说代表作,鲜明地反映了她的创作风格。1923年分两期在《小说月报》上发表,曾引起过文艺界和青年们的共鸣。小说写了五个女知识青年:露沙、玲玉、莲裳、云青、宗莹。露沙出身于一个官宦家庭,本来她的出生给已有四个儿子的家庭带来了欢乐,可是她出生的时候正好她的外祖母去世,她的妈妈认为她不祥,把她送给奶妈抚养,对她的热情变成了憎恨。童年的遭遇伤了露沙的心,连她的朋友都认为:“最没情就是露沙了,她永远不相信人。”对爱慕她的梓青的求婚,她也是冷冷地回答:“人生不过尔尔。苦也罢,乐也罢,几十年全都完了,管他呢,且随遇而安罢!”她把人间比作是一个荷花缸,人类譬如缸里的小虫,无论怎样聪明,也逃不出人间束缚。 这些“问题”都带着鲜明的时代印记,“我们现在读庐隐的全部著作,就仿佛在呼吸着五四时期的空气”,使“我们看见一些‘追求人生意义’的热情的然而空想的青年们在书中苦闷地徘徊,我们又看见一些负荷着几千年传统思想束缚的青年们在书中叫着‘自我发展’,可是他们的脆弱的心灵却又动辄多所顾虑”(茅盾:《庐隐论》)。是的,作家的庐隐,题材与生活贴近,思想与时代同步,她“喜欢玩火”,她“游戏人间”;女性的庐隐,无掩饰地袒露内心情感,无顾虑地摊开矛盾、爱憎。她,“既是一个受时代虐待的女性,又是一个叛逆时代的女性”(陆晶清:《庐隐选集·序》)。 庐隐以情为文,气机流畅;真切自然,风格明快。她才思敏捷,任意挥写,从不在形式上炫奇斗巧,也从不对读者隐讳自己真实的思想和情感。她的作品,因为写的多是自己,自己的爱人,自己的朋友,自己的所见所感,带有明显的“自传”性质,因此感情色彩浓郁,“真”就是她最鲜明的特色。她襟怀坦白,总是将自己的苦闷和忧伤,憎恶和愤恨,直接宣泄到纸上,让读者和她一起品尝这人世间的苦涩,诅咒这人世间的不平。《或人的悲哀》中的亚侠那悲苦的慨叹和绝望的呼喊,《月下的回忆》中的“我”那悲愤交织、忧国忧民的赤子深情,《雷峰塔下》中的“我”那如泣如诉、哀婉凄楚的喃喃细语,无不撼人心旌,动人肺腑。 比较起来,她的散文比小说更无所顾忌地表达了自己与现实相冲撞的心情,在这里,一个天真、直率、倔强、苦闷、忧伤的庐隐——一个矛盾挣扎着的个性,表现得最生动、最完整、最形象。她以小说《海滨故人》登上文坛,但她的散文也很有成绩,诚如茅盾所说:“庐隐未尝以‘小品’文出名。可是在我看来,她的几篇小品如《月下的回忆》和《雷峰塔下》似乎比她的小说更好。那篇‘散记’式的《玫瑰的刺》也是清丽可爱的……”(《庐隐论》)她的作品大多接触到某些黑暗的社会现实,主要描写爱情纠葛,并反映了包括她在内的那个时代的青年知识分子的苦闷、忧郁、徘徊和追求,发出对“恶浊社会”和“糟糕的人生”的诅咒。正如茅盾在《庐隐论》中所分析的:“庐隐与五四运动,有‘血统’的关系。”她的作品采用书信体和日记体,风格自然流畅,文字清丽隽永,情绪较为伤感。 《庐隐作品集》选的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由于篇幅所限,可能该选的优秀之作遗漏了不少,请读者随时指正。同时,为保留时代特色,本书在整理过程中,除明显讹误外,字词用法等均保留作者同时代习惯用法,择善而从。 编者 2016.8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