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的驱动力
创新有两大驱动力:灵感和行动。
灵感像是一件来自域外之地的礼物,它产生于我们现有的认识、思想、情感之外,产生于我们现有的“自我”(详见第2 章)感知之外。换句话说,到目前为止,仍有某些维度的“自我”不为我们所知,而灵感则是这部分“自我”赠予人类的宝贝。
对于创新而言,同样重要的还有“意愿”和“行动”—人类天性中有关“行为”的那一部分。正是因为这一部分天性的存在,才诞生了所谓的技巧、工艺,而创造力才能因此从虚幻化为实体,呈现于人们的生活中。大到打基础、建联系、定计划、搞投资,小到每天的开灯开门,要想完成这些大大小小的事务,都离不开当事人的强烈意愿和脚踏实地的行动。
与心智有关的思考能力和认知能力是行使意愿的基础。灵感有时也会涉及心理活动,但在更多的情况下,它是依附于人体中的感觉而存在的。
我们对于感觉知晓得越多,对于创意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
厄洛斯:两种能量的结合
意愿和行动的活跃多变,想象和情感的接纳包容—两种特质共同形成了创意的基础。而将阴阳两种特质加以组合,就会生成一种强大的力量—厄洛斯。它为思想和情感注入新的活力;它唤醒麻木的身体,打开封闭的思维,启发蒙昧的心灵。正因为有了厄洛斯,我们才能找回被遗失的那部分“自我”,并收获喜悦和平静;正因为有了厄洛斯,人类才会闪现出灵感的火花……
要是想用一个比喻来描述创新的原理,传说中的“因陀罗的网”最适合不过了。实际上,我并不清楚这张网究竟什么样,我只知道,它和印度教、佛教有些联系,并且表达了一种“互联”的含义。后来,我在谷歌中搜到一幅图:在因陀罗的宫殿上方,悬挂着一张光辉灿烂的、向四面八方无限延伸的大网。每条纬线的内侧都缝有一颗闪闪发光的珍珠,每一颗珍珠中又都映有其他所有珍珠的影子。换句话说,只要以其中一颗珍珠为媒介,便可以接触到无限多珍珠的映像。因此,每一个点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都和“无限”有着紧密的联系。
阳性能量总是会将整体切割成几个部分—这是由意愿和行动的本性决定的,毕竟,规划、实施任何一项行动时,都需要循序渐进、逐步进行,没有谁能够一蹴而就。但是,正像因陀罗的珍珠一样,世间的一切既是相互分离的,又是相互联系的。而感受这种联系,正是阴性能量的专利。只有走入阴性状态,才能使自己和“无限”达成真正的交流与沟通。就这样,我们依靠着闪烁的直觉,凭借着尚未与“行为”合流的原始创造力,才摆脱了结构化想象力的限制,把创意从情绪之井中源源不断地提上来。
就这样,靠着阴阳能量的交互作用,一个特殊的能量场得以形成:在这个能量场中,世间的一切都被紧密联系在一起。厄洛斯就是这个能量场,而创新则是它带给我们最珍贵的礼物。
P31-32
巴奈特·贝恩的书文笔流畅、语句优美。它能够引导我们感受创意的激情,并为我们提供了一整套训练创造力的方法。它会以一种让人意想不到的方式,来拓展你的能力,开启你的创意之心。
——《女人的觉醒》和《失物招领》作者 吉宁·罗斯
在我读过的所有有关“创造力”的书中,这可能是*好的一本。创造的灵感到底存在于什么地方?怎样才能获取这些灵感?对于这些问题,它都给出了令人信服的理论阐释。除此以外,它还能够激发你的创造潜能,并且帮助你掌控生命的能量,探索生活的方向。听从这本书的指引吧!放弃生活中的“确定无疑”,感受生命中的神秘力量,并依靠这种力量生活。总之,把它当做一个体验“创意奇迹”的课程。
——国际畅销书《场》《意念的实验》和《联系》作者 林恩·麦克塔加特
贝恩完美地证明了这一点:正确对待自己的“本质”,可以开发自己的天资,并使自己更容易在“行为”上走向成功。
——曼德勒娱乐集团董事长,洛杉矶道奇队的共同所有人,《会讲才会赢:如何通过讲故事打动人心,赢得机会》作者 彼得·古伯
这是一本出色的创意指南。在它的指导下,我们可以深入探索“自我”的种种“可能”,越过“创新之路”上的重重阻碍,*终使我们的“本质”得到真正的解放。巴奈特·贝恩是一个极富创造活力和革新精神的艺术家。他通过不同的训练手段,帮助我们解除了“自我”所受的束缚。他的“创新”理论基于以下前提:在每个人的“自我”深处,都存在着一种*一无二的“激情”;一旦找到了这种
“激情”,就能在它的指引下,过上一种符合自己心意的、具有真正价值的生活。贝恩列举了种种论据,使我们能够相信自己。此外,他还提供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操作步骤—遵循这一指导,我们就能够恢复自己的天性,找到专属于自己的那种“激情”。
——哥伦比亚大学临床心理学系教授兼系主任,《有灵性的孩子》作者 丽莎·米勒博士
在贝恩巧妙的引导下,我们能够培养创造力,触发革新意识,发现自己真正的“激情”和“目标”。不要有所畏惧,大胆地深入书中,想象力才能得到延伸和发展。
——《真正的领袖》杂志创始人 马克·范·尼斯
巴奈特·贝恩使用了一种全新的理论框架,来阐释“创造力”的机理。这种理论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找到真正的“生活目的”,而且能够给他人的生活带来价值和希望。他通过本书揭示了一个真理:无论我们的年龄状况、教育程度、文化背景如何,彼此的经历有多么不同,我们都能做相同的事情—富有创造力。简而言之,如果你想拥有理想的生活方式,就全身心地投入到本书中吧!
——《纽约时报》畅销书《做关系网的主人》作者,BNI?(“国际商业网络”)创始人 伊凡·米斯纳博士
本书思路清晰,观点深刻,语言幽默。在书中,巴奈特·贝恩教会了我们如何开启创造潜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我强烈推荐这本书。
——《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作者 约翰·格雷博士
在本书中,巴奈特·贝恩歌颂了“本质”“创造力”和“心流”的能量,并帮助我们找到被遗忘的“自我”,发掘*深层的潜能。本书思想深刻,感染力强,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
——《纽约时报》畅销书《父母的觉醒》作者 沙法丽·萨巴瑞博士
为了捕捉到稀有的“创意”,人们总是在被动地等待着灵感的迸发或者“缪斯”的降临。而本书则改变了这一点。它用生动而形象的语言,展示了许多有效的“创造方法”;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可以使用这些方法,从而免去了“被动等待”的烦恼。
——吉娜吉卜赛茶业公司创始人,《茶杯上的生活》作者 吉娜·穆祖卡
本书是你期待已久的“创意方法指南”。巴奈特·贝恩的思想极富启发意义—它能帮助我们点燃创意之火,跨越创意之路上的重重阻碍。
——“女性之家”组织创始人 凯利·麦克内尔
本书是一种高效的催化剂,它可以帮助你产出绝妙的创意,启动创新性的项目,并引导你体验一场精彩的生活旅程。每个人都拥有无与伦比的创造力,如果我们想凭借这种力量,做出一件光耀世界、震惊寰宇的事情,就必须唤醒自己的身体,挖掘灵魂深处的“能量”。而巴奈特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为科学和有效的“唤醒”方法。
——《纽约时报》畅销书《无论如何》作者,心灵成长书《秘密》中的导师 丽莎·尼可斯
如果你还没有参加过巴奈特·贝恩的培训班,体验过其中的乐趣,本书会帮你补足这个缺憾。它会引导你发现一种独特的“创造力”—“自我”。不停地去“感受”“自我”,你会发觉,许多新奇的想法会源源不断地从其中冒出来。在此之后,立即把这些想法付诸行动……总之,巴奈特会点燃你的创意之火。
——教育学博士,《工作中的龙》作者 斯蒂芬·约瑟夫
无论你对自己评判如何,是富有创造力还是榆木脑袋一个,都改变不了你“极富创造力”的本质。总之,阅读本书就像是经历一场发现之旅,每个人都能获得诸多启迪。这次“旅行”可以帮助你更加充分地“表达自我”,从而引导你进入一种富有“活力”的生活状态。
——《成功长青》作者之一 斯图尔特·艾莫力
创意多一点,生活将会变得更美好
我在加拿大长大,父亲是一名屠夫,母亲是一位主妇。全家人经常在吃晚饭的时候谈天说地,话题总是围绕着这个社区里的人:父亲商店的顾客、邻居、朋友……有时候,我们会谈到格里高尔:他是一名出色的画家兼婚礼摄影师,在镇上拥有一间小小的工作室。无论他走到哪里,身上总会散发出冲洗照片的药水气味和浓缩咖啡的醇厚香味。他留着长发,身披围巾,说话时总是带有法国口音—这一切都给他带来一种浪漫的神秘感。我的父母总是称他为“自由职业者”。这个词语意蕴深长,它暗示着格里高尔没有稳定的收入,无法拥有经济上的“安全感”。虽然他极富“创造”的活力,却不能谋得足量的财富,无法得到世俗的“认可”,也没有一个安稳的“未来”。总之,这些五花八门的传闻,既让人有些害怕,又让人兴奋不已。
在我所受的教育中,“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者”—这种不拘世俗、离经叛道的想法是不受认可的;但是,我却最终成了一名“自由职业者”。我的生活轨迹完全不同于最初的规划:我超越了“结构化想象力”的限制,“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在本书中,我将教你如何摆脱“结构化想象力”的限制。)我知道,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者”,就意味着我的未来无法得到保证;也就是说,在职业、财富、健康、情感等方面,我无法确保自己一定会收获颇丰。但是,我已经迈出了这一步,没有办法再回头了。即使我想要回头,我与“安稳”之锚的联系也已被切断;更何况,现在的我离海岸太远,也无法找到一个可供回归的安全港湾。因此,我必须创造“安全感”,并且坚信,这种发源于“自我”的“安全感”,能够帮助我面对和处理一切世事。
就这样,我开始了漫长的旅程。大部分时间里,海上十分平静,但有时也会风雨交加,巨浪滔天。我有时会陷入压力和恐惧中,一度对未来失去了信心。但我还是满怀“热情”地“投入”到了“创造”的过程中—“创新”给我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帮助我艰难地生存了下来。
当你按照本书的指导进行练习和实践,进而投入到“创造”的过程中时,你原始的生活规划就会更加“个性化”;换句话说,你的生活规划将不再与他人雷同。这个过程既令人心情愉快,又让人
感到不安。实际上,在真正的操作过程中,我们并不会一昧迎合或者完全抗拒别人的“生活模式”,而是汲取其中的优点,把它们加入到自己的规划和构想中,进而有意识地“创造”出自己想要的生活。
无论你的职业如何,你逐渐会意识到,生活永远都是自由而不稳定的。除此以外,你还会了解到,任何事情—薪水、婚姻、健康、幸福—都不是理所当然、一成不变的。它们当下的状况与你内心的状态息息相关。因为内心的状态活跃多变,它们自然会受到影响,并不时产生波动。因此,你不可能把它们锁进“保险库”,使它们安安稳稳地生出“利息”、安安稳稳地保存到将来。
整个生活都是一种创造性的行为。当你意识到这一点时,对于生活的枝枝节节、方方面面,你都会认真负起责来。而一旦有了这种100% 的责任心,你就能看透世间万事;你就能认识到,每一个人都是“自由职业者”—无论他们的具体工作是什么;每一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编剧和导演。如果你有了上面的认识,那就意味着,你的思想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当你真正理解了自己的过去,能够打造出专属于自己的“生活模式”时,这种转变就会发生。这种“生活模式”是独一无二的,就像你的指纹也是世间仅有的一样。实际上,如果了解自己的内在状态,并以这一状态来指导自己的生活,你的生活就不会再受许多无谓的束缚,而将走向真正的自由和独立。你将是一个自由的主体。你是自由的。
那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人们才能真正地“忘记”时间呢?举一些例子:你可能热衷于种植郁金香,或者喜欢为自己的网站编写副本,或者沉浸在对于其他事物的“狂热”中。当你从这份“狂热”中回过神来,几个小时早已经悄悄地溜走了。就这样,你暂时中断了自己和时间的“联系”;而“中断联系”的结果就是,你将取得极为丰硕的成果。
我们和时间之间的“联系”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它比我们想象的要更加活跃多变:我们可以随时中断“联系”,也可以随时调控时间的流逝速度……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自己的“热情’’和“专注”,与时间发展出一种全新的“伙伴关系”,以便更好地把握时间、使用时间。
打造自己的“创意工作区”
真正的“创造者”和“伪创造者”之间有什么不同?
他们对于“创造”的“投入”程度不同。
因此,我们要打造一个特别的“工作区”,使自己每次踏入其中时,都能快速“投入”到创造中。
其实,只要在自己原有的工作环境中,简单地增加一些“细节”,就可以使自己拥有一种“想要进行创造”的情绪。这里提供了一些可供参考的方案:
■播放自己喜欢的音乐。
■点燃一支蜡烛。
■摆放一些鲜花或者一株植物。
■把空间整理得井井有条。
■打开窗户,让新鲜空气在室内流动。
■增加一盏台灯,提升整个空间的亮度。
■在创意空间里摆放一件特殊的物品。这件物品要能
代表你对于创意的“投入”。它可以是一块石头、一枚水晶,
也可以是一件艺术品,如果有哪个人能够激发你的灵感,也
可以摆上他的照片。
你的创意助手
把本书看做你的创意助手(或者一个创意的资源宝库)。你可以从头到尾一页不落地把它读完,也可以随意翻开一页来获得一些灵感和启示。
本书包含了我对于创造的全部想法,并列举了一系列的创造法则和创意技巧。尽管这些技巧对我的创意生活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但它们并非都是我的原创。实际上,一部分技巧是我从其他老师那里学来的。有些老师的名字我仍然记得(因而在本书中有所提及),但另外一些老师的名字我记不清了。无论如何,我都很感谢这些技巧,以及提供了这些技巧的老师们。
我衷心地希望,通过阅读本书,你能够意识到,创造过程并非像自己想象的那么神秘,而且如果正确地利用这一过程,你也将会得到远超自己想象的丰硕成果。
在巴奈特·贝恩著王雨晴译的《灵感的运转》中,作为好莱坞金牌导演、奥斯卡奖和艾美奖常客,巴奈特·贝恩为我们总结了他自己运用的一套“灵感激发方法”,并为我们拆解灵感的运转方式,以及怎么做才能让自己随时保持在“想要创造”的状态中?本书不仅有巴奈特·贝恩的创意经验作为参照,而且还引用了心理学和行为学的研究成果。实践证明,巴奈特·贝恩的“灵感激发方法”不仅可以用于艺术、科学和商务领域,日常生活中也可以使用。他开设的创意类课程,吸引了好莱坞编剧和导演、硅谷产品经理、世界500强企业高管等创意精英。
创造的灵感到底存在于什么地方?怎样才能获取这些灵感?对于这些问题,巴奈特·贝恩著王雨晴译的《灵感的运转》都给出了令人信服的解释。本书可以帮助读者寻找创意,通过练习,灵感和创意自然就会到来。本书可谓是一个关于创意的操作指南。我们需要创意生活,当你的灵感越多,创意自然也就会源源不断。全书共分18章,从克服原有思维开始,作者一步步告诉我们如何召唤”灵感”,开启创意的大门。更为突出的是,每章都有一个精妙的练习,这些练习可以说是你的创意助手,既简单方便,又操作性强,每一个练习都能帮助你发现自我,培养自己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