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导言
一、“概念地图”的转变
二、晚清“新小说”方案
三、从“身体”到“世界”
四、各章结构安排
(一)世界
(二)乌托邦
(三)身体/国体
五、各篇章出处
第一章 “世界”想象:广览地球,发现中国
一、前言:思考的起点
二、晚清文艺圈:“我愿共搜索世界之奇境异境”
三、“异域”表征:“话说天下五个大洲”
四、范式转移:“远游”叙事
五、末日/未来记:以“世界”坐标重观“中国”
六、结语
第二章 “冒险”精神:何迥《狮子血》“支那哥伦波”的形塑
一、前言:“泥砖匠”的堆砌
二、“哥伦布”传播:从宗教人格到冒险精神
三、杂混伎俩:“支那哥伦波”的形塑
四、绕行地球:“东亚病夫”的正名
五、开荒拓野:“非洲”场景的突破
六、结语
第三章 “忠义”争夺:论晚清“水浒传”的忠义堂与新旧世界
一、前言:聚焦“忠义”
二、水浒精神:遮蔽与彰显
三、争夺:忠义难两全?
四、正名:“忠义堂”变轨
五、认同:新旧两个世界
六、结语
第四章 小说“乌托邦”:概念旅行、叙事展演与文学史反思
一、前言:现实与理想的对照
二、概念旅行:“乌托邦”的翻译
三、叙事展演:“小说”乌托邦
四、文艺脉络:乌托邦视野的发生
五、新小说话语:乌托邦书写的位置
六、结语
第五章 “仙人岛”转调:论旅生《痴人说梦记》的空间想象
一、前言:旅生的“痴人说梦记”
二、“地理大发现”与晚清知识界
三、“父子”关系:从“仙人岛”转向“镇仙城”
(一)寻找者的身份
(二)寻找动机
(三)交通装备
四、新地理观:天下为家/天下无家
五、如何现代?“德先生”与“赛先生”的先声
六、(反)解放的图景:乌托邦?反乌托邦?
七、结语
第六章 “身体/国体”观:“病体中国”的时局隐喻与治疗淬炼
一、前言:身体/国体观
二、身体时局图:“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三、小说诊断学:“回春妙手,救国良医”
四、魂体对比法:“化分我旧质而铸我新质”
五、结语
第七章 “国民”想象:从晚清到鲁迅小说的“新中国”与“铁屋子”
一、前言:“国民”反思
二、“国民”奇观:词汇的流变
三、觉醒与昏睡:从“新中国”到“铁屋子”
四、梦想与噩梦:从“未来”到“过去”
五、救赎框架:“国民”的功能论
六、结语
结语
引用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