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党委宣传部编的《同济这十年(同济报同济大学2007-2016年新闻作品选)》从每期4万字、每年约24期的《同济报》中选择这些篇目,将之汇聚成册,呈现给大家。
“印记”海洋中的一些“点滴”变成了呈现在大家面前的书稿,不知您翻阅时能否回忆起自己留在岁月里的那份独特的骄傲,如果滴水见了“太阳”,那便是同济全体媒体人一件很荣幸的事。
| 书名 | 同济这十年(同济报同济大学2007-2016年新闻作品选)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同济大学党委宣传部编 |
| 出版社 | 同济大学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同济大学党委宣传部编的《同济这十年(同济报同济大学2007-2016年新闻作品选)》从每期4万字、每年约24期的《同济报》中选择这些篇目,将之汇聚成册,呈现给大家。 “印记”海洋中的一些“点滴”变成了呈现在大家面前的书稿,不知您翻阅时能否回忆起自己留在岁月里的那份独特的骄傲,如果滴水见了“太阳”,那便是同济全体媒体人一件很荣幸的事。 内容推荐 同济大学党委宣传部编的《同济这十年(同济报同济大学2007-2016年新闻作品选)》是《同济报》2007—2016年新闻作品选,是向校庆110周年的献礼。翻阅十年来的《同济报》,同济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和国际交流合作方面的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取得的成绩也是可圈可点,所以编者从每期4万字、每年约24期的《同济报》中选择这些篇目,将之汇聚成册,呈现给大家,这一篇篇新闻稿就是同济人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深深印记。 目录 对同济大学的祝愿 前言 2007年 “杨浦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启动 中科院院士裴钢任同济大学校长 同济中标上海世博会主题馆 第一座加氢站落户安亭即将投入使用 国际合作办学:同济的“世界”很精彩——同济大学本科办学工作特色巡礼 同济大学大学生创业园揭牌 海洋学院5个月签1.3亿元科研合同 我校服务西部交通科研硕果累累 2008年 建设可持续发展校园宣言 传统建筑的守望人——路秉杰教授小记 地面交通工具风洞6月建成 “同济策划”将会贯穿始终——唐子来教授谈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案例遴选及未来建设-- 杭州湾大桥的“驯风师”——我校桥梁系杭州湾大桥灾害性天气对策课题组一 只争朝夕 迎头赶上——记上海地面交通工具风洞中心(筹)常务副主任、我校汽车学院教授杨志刚 “危楼”评估为灾民“找家” 首届“浦江创新论坛”举行 一所学校与一座大桥的不解之缘——同济大学参与苏通大桥建设记 我校承担世博工程建设总体项目管理 擎天一柱出同济——记我校苏通大桥索塔桩基课题组 北京奥运的“同济印迹”——同济大学参与北京奥运会工程扫描 刘延东来同济视察 学至深时品自高——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学名师郑时龄的“育人经” 地下建筑与工程系建系五十周年 中德学院庆祝创立十周年 “只要有机会,我会走得更远”——海洋学院硕士生孙烨忱北极科考归来话感受 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究竟啥样?——总策划师唐子来首次面向公众详解“秘密” 五十年铸就“同济设计”品牌——建筑设计研究院庆祝建院50周年及集团公司成立 同济启动中医大师传承人才培养 “同济学生汽车节能做得最棒!”——节能竞技大赛上我校学生车队包揽一、三、四名奖项 “十年一步,三十年三大步”——新兴学科强势化:同济海洋地质30年告诉我们什么 他从“科技特区”起步——附属同济医院心脏内科主任陈义汉的科研之路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后记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