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国轻税
分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作者 杨志勇
出版社 广东经济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杨志勇著的《大国轻税》将对“大国轻税”这一理念作全景式的展示,在强调专业性的同时,注意和现实相结合,特别注意用尽可能通俗的语言,介绍税收专业知识,阐述税收政策主张。读者可以通过阅读理解税收的逻辑,更好地把握税收政策,更好地进行决策。本书适合社会各界对税收问题感兴趣、关心中国税制改革和税收政策的人士阅读。

内容推荐

轻税应该与现代政府相伴随。同样水平的公共服务,所征的税越少,政府服务越有效。大国提供公共服务,多有规模经济效应,是轻税目标实现的有利条件。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要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然要在现代税收制度建设中贯彻轻税理念。杨志勇著的《大国轻税》除前言和结束语外,共分九章,内容既包括税收基础知识,也积极回应消费税税负、投资者税负、个人所得税、房地产税等社会热点问题。本书在不失专业性的前提下,以尽可能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税收专业知识,阐述未来税制改革和税收政策选择的看法。现代人已离不开税收。本书还可以帮助读者了解未来税制改革和税收政策选择的大趋势,以帮助读者进行消费和投资决策,同时也可供财税专业人士参考。

目录

一、“大国轻税”: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相匹配的理念

 轻税与减税

 “轻税”:古今中外的诉求

专栏1-1 苛政猛于虎

 轻税≠不征税

 轻税是一种心理感受

 轻税与税收负担的分布

专栏1-2 巴菲特晒自己税单称税负太低疾呼向富豪加税

 轻税:横向比较

 轻税:纵向比较

 税负轻重:税制结构因素

 税负轻重:区域因素

 “大国轻税”的有利条件

 轻税如何可能:政府的收入不只是税收

国有经济可以提供政府收入

资源收入:不太可靠的政府收入

博彩收入:更不靠谱的收入

铸币税收入:未来可能真的替代税收收入?

二、税是什么?

 税收与个人

 税收与企业

 税收与国家(政府)

税收与政府收入

税收与政府调控经济

 税收的形式特征

强制性

专栏2-1 “搭便车”的起源

固定性

专栏2-2 中国现有税种

无偿性

 税制要素

纳税人

征税对象

税率

纳税环节

纳税期限

减税免税

违章处理

纳税地点

三、税负是什么?

 税收负担:对谁征税就是谁在负担税收吗?

税收负担的界定

 税收负担的衡量指标

宏观税收负担

微观税收负担

专栏3—1税收自由日

 税负转嫁有哪些类型?

前转

后转

混转

辗转

税收资本化

消转

 狭义税负与广义税负

社会保障缴款

其他收入

广义政府收入应该包括土地收入

非税收入

政府性基金收入

四、消费者税负如何轻

引例1 喜欢出境旅游消费的中国人

引例2 一个半月连续三次上调成品油消费税引争议

 消费者税负有多少?

 海外购物蔚为流行

 海外购物的税收因素及其他

跨境电子交易vs个人代购

跨境电子商务轻税?

 增值税税率需要再下调

 消费税需要再轻些

五、投资者税负如何轻

引例1 曹德旺说中关制造业税负

引例2 娃哈哈缴纳了500多种费?

 投资者需要“轻税”政策

 正视企业家的税负提醒

 “死亡税率”不能说明多数企业生存的现实

 增值税税率简并且降低税率可以让减税更加有效

进项税额的不确定性会让“营改增”前后税负比较变得

更加困难

实际税负问题远胜名义税负

 投资者轻税负应对世界经济变局

 重要的是降低企业的各类负担

降负担即降成本

税收之外的广义税负不能轻视

隐性负担问题需要特别注意

投资者更关注的是资本回报率

 销售税与增值税:重要的是税负

 降企业所得税,让投资者更真切地感受到轻税负

关国公司所得税现状:高税率与低收入

难以确认的公司收入与成本费用

六、个人所得税负担如何轻?

引例1 国际高端人才的税收难题

引例2 明星个税负担规避之道

 飞入寻常百姓家的个人所得税

专栏6-1 起征点和免征额

 个税改革定位:建立一个让人民满意的个人所得税制

成本费用应得到充分的扣除:免征额和专项扣除

专项扣除:住房按揭利息支出应该怎么扣除?

 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所得税制

大幅度降低个税税率

 个税改革需要考虑家庭负担,但不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征收

 高收入者税负就一定要重吗?

高收入者何处寻?

高收入者应该重税吗?

工薪阶层个税税负为什么感觉重?

 税收征管与个税

税收征管与个人所得税制改革的理想目标

单一税制虽好,但无助于公平课税,不适合作为大国的中国

 个税改革宜分步走

七、房地产税如何轻?

引例1 中国的个人房地产税改革

引例2 加州第13号提案

 个人住房房地产税:躲不过去的一种税

万众瞩目的房地产税:只能以评估价为基础普遍征收

中国开征房地产税的依据不是国际惯例

 不要用房地产税来调节房价

房地产税调节房价不是不可能,但这么做很可能会超越社会公众预期

房地产所能承载的新税负空间太小

短期内地方政府不要想靠房地产税大幅度提升可支配财力

房地产税不需要进一步的试点,因为可能的结果很明确

 房地产税开征可能带来的国家治理风险

征管不容易到位

房地产税支付能力的大考验

 房地产税的恰当设计:别让政府办实事变成了办坏事

八、信息与“大国轻税”决策

 税收决策与信息

 信息与“营改增”决策

 信息与个人所得税改革决策

 信息与房地产税改革决策

 税收决策信息的获取和使用

九、大国轻税:一揽子政策清单

 减税降费

 减消费税

 减增值税

 减个税

 减企业所得税

 取消土地增值税

 减税要注意策略

 减税的保障

 减税政策的评估

 减税与精兵简政

 变化世界中的预算改革

 预算信息公开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统筹预算

十、结束语

 税收争议越来越多是常态

 税收作用不宜夸大

 大国轻税需要税收法治性

 重视收入分配需要更多的公共政策工具配合

区分不同群体,选择不同的行动方案

征收遗产税不是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首选方案

调节收入分配,需要更多的公共政策工具配合

 对机器人课税的争议与出路

机器人代替人类劳动是未来社会的一个缩影

比尔·盖茨支持对机器人课税

哈佛教授萨默斯认为对机器人课税是错误的

机器人课税难题只是未来社会税收难题的一种表现

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税负轻重:税制结构因素

中国的税制结构以间接税为主,间接税税负是最重要的税收负担。富人可能有更多地在海外购物从而可以少负担国内增值税和消费税的机会,而穷人缺少这样的机会,这样的状况对穷人是不公平的。增值税17%的基本税率堪比税率较高的欧洲国家,在此基础之上,征收面较广且税率较高的消费税让不少商品的消费需要承担较重的税负。当国门打开之后,不同群体之间的税负感受可能变得更加明显。随着跨境代购以及电子商务的兴起,中低收入者也逐步有了类似的机会,税负不公平感相应下降,但机会总体上看还是不如高收入者。有意思的是,如果各个群体都有了足够多的海外购物的机会,那么问接税高税负的税收制度就必须改变。

税负轻重:区域因素

由于经济结构的差异,不同区域的税收负担可能不同。以第二产业为主的地区可能要承担较重的税负,第一产业占据重要地位的地区税负相应地较轻,这与税收制度建设有关。取消农业税之后,第一产业的税收贡献率相应下降,这符合国家“三农”政策的要求。

各地的自然条件不同,税源结构有很大差异,从而带来不同的税收收人。资源税除了海洋石油之外,其他都是地方税收收入。中西部地区资源相对丰富,资源税收入在资源税从量征收改从价征收之后,增长很快。2016年下半年和2017年以来,由于煤炭等资源价格的较快上涨,中西部煤炭资源丰富省区税收收入增长很快。但是,这部分税收收入的负担在很大程度上不会落在当地人民身上,而是转嫁给使用煤炭的地区。

由于各地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总部经济的发展有很大差异。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较快。现实中税收收入有相当部分是要在总部所在地缴纳的。这样,我们会看到这些地方的宏观税负率可能较高,但实际上,当地人民的税负不见得就高。而且相反,由于有外来税源的汇人,当地人民的实际税负可能要轻得多。这是区域税负比较时需要注意的。

“大国轻税”的有利条件

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关键时期,税收制度不合理的状况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轻税”社会的建设。无疑,这需要进一步深化税制改革,又需要人们更新财富观念。深化税制改革,让税收制度更加合理,让税收征管更加积极有效,可以促进税收负担分布的公平。财富观念的更新需要时间的沉淀,无法一蹴而就,这就更凸显税制改革的迫切性。

中国是一个大国,在全国性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上具有规模经济优势,这是中国建立现代税收制度可以按照“大国轻税”理念进行的极为有利的条件。中国人口多,工资相对较低,以劳动密集型为特征的公共服务的提供具有成本上的优势。国有经济还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国有经济、国有资源、国有土地等所提供的公产收入能够替代部分税收收入。中国还处于一个许多事情靠家庭来办理的阶段,政府因此可以减轻部分公共服务的支出压力,为“轻税”提供了有利条件。“轻税”目标不会自动实现,需要在法治社会建设中逐步去实现。税收负担分布格局的调整,也非易事,其中涉及的既得利益集团,会千方百计加以反对。

P10-11

序言

为什么我要写这本书?时下各种涉税的书可谓汗牛充栋。本书不是“纳税筹划”类的专业书。纳税筹划可以减轻税负,但是那样的书确实太多太多了。我更希望通过本书传播税收的一些专业知识,让公众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税收,掌握一些税收运作的规律,从而更明了税事,扮演好各自在现代国家治理中的角色。同时,我也希望本书能够有效传递“大国轻税”的理念,从而推进现代税收制度在中国的建立和完善。

税收是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焦点问题。中国应该有什么样的税收制度?税收政策应该如何选择?税负到底是轻还是重?诸如此类的税收问题,无疑都需要有明确的回应。税收和个人关系密切,现代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要与税收打交道,于是所有人都可以根据自身生活体验给出自己的看法。这些看法无论如何,都代表了意见持有者的立场。

这样的立场无论对错,都会对现实中的税收政策和税收制度选择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可是,税收问题的专业性,决定了相当部分的看法是建立在立场持有者不了解税收专业知识的基础之上的。一旦此类相关知识能够得到普及,那么这样的看法就可能改变。相应地,税收政策和税收制度的选择就可能朝另外的方向进行。

中国是一个大国。13亿人口、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决定了中国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不能不立足于国情。中国正在进行现代税收制度建设,就是要建立与大国地位相称的税收制度,促进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关于大国税收制度,仍有许多难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税收政策的选择必须适应不同时期、不同公共政策目标的需要。公共政策目标的实现通常需要一整套的公共政策工具体系。税收只是其中之一。

合理的税收功能定位,可以让税收作用得到更恰当的发挥。时下,关于税收功能定位的不准确甚至错误的说法还有不少。合理的税收政策选择必须拨开迷雾,才能识得税收之“庐山真面目”。大国税收政策选择的复杂性,需要税收知识的普及。信息在税收决策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国轻税”是中国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选择必须奉行的理念。“大国轻税”中的“轻税”需要理性看待。“大国”需要“税收”。没有税收,就没有公共服务。社会各界一直在呼吁减税。“减税”才能“轻税”。“大国”需要“轻税”。中国古代就有轻徭薄赋的政策,国际上也经常有各种各样的以“减税”为主题的改革。“轻税”与“重税”相对,纳税人对税负的感受,是纳税人对公共服务有效性的高度评价。“轻税”不等于“无税”。轻税的“轻”是有限度的。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选择不可能有太多的鱼与熊掌兼得的事。

社会主义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样的表述我们早已耳熟能详,但是真正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不能停留在口号上。“大国轻税”强调取之有度,用之有法。中国目前的税收收入主要直接来自企业,因此,取之有度首先应围绕企业进行。企业是税收收入的主要源泉,没有了企业,也就没有了大部分税收。从这个层面上看,税收与企业应该是共生的。重税犹如杀鸡取卵。轻税才能保证税收收入的可持续性,保证税源的稳定性,实现税收与企业的共生。这就是投资者税负如何轻的问题。

当前,个人和家庭所直接提供的税收收入虽然有限,但是这样的税收收入未来还会以较快的速度增长,这样的税收负担更容易为个人和家庭所感受到。纳税的过程总是会带来各种各样的牺牲,税收的痛苦也变得习以为常。关键是:如何让个人和家庭的税负保持合理状态?如何让作为消费者的个人和家庭感受到税负的轻?如何让取得收入的个人和家庭感受到“轻税”?答案并不能容易给出。“轻税”不仅要作纵向比较,还要进行横向比较。国内经济社会的发展,对“轻税”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国际环境的变化,呼唤税制的国际竞争力。

税收不是对谁征收实际负担就落在其身上。税负转嫁与归宿问题,在实际当中总是不断地被提及。有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或看法值得剖析。时不时可见“增值税是价外税,是层层转嫁的,因此,不存在企业增值税税负重的问题”。天哪!如果这种说法成立,那么我们又该如何理解一些企业抱怨增值税税负重呢?在许多时候,对一些看法的回应,只要稍加提醒就容易为人所明白。我们也总是遇到一个又一个的不容易说清或说清但不为人所接受的情形,这个时候也许困扰我们的是苦恼。为什么我们不容易说清,或者说清却不容易为人接受呢?这个时候,也许我们更想要的是巧舌利嘴,更想要的是辩才的尽情展示。但这又谈何容易呢?

谈到税负转嫁问题,我们又会遇到消费税的负担难题。为什么海外购物蔚然成风?除了商品品质之外,税收也是重要原因之一。那么,这种状况形成的机理又是什么呢?不管怎么说,税负转嫁与归宿问题,是“大国轻税”必须处理的问题。税负能够顺利转嫁,那么再重的税也可能是“轻税”。税负的轻重,在许多时候,是海内外比较的产物。放眼世界,这个问题甚至没有明确的答案。即使有解,也应该不是那么好理解的。本书将对“大国轻税”这一理念作全景式的展示,在强调专业性的同时,注意和现实相结合,特别注意用尽可能通俗的语言,介绍税收专业知识,阐述税收政策主张。读者可以通过阅读理解税收的逻辑,更好地把握税收政策,更好地进行决策。本书适合社会各界对税收问题感兴趣、关心中国税制改革和税收政策的人士阅读。

本书除了前言和后记外,共分10章。本书在介绍税收学基础知识之后,分专题阐述消费者如何轻税、投资者如何轻税、个人所得税如何轻、房地产税如何轻等,尔后分析税收决策的信息因素,最后给出“大国轻税”的一揽子政策清单。未来税收图景如何?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未来社会。只要国家存在,“大国轻税”理念就有存在的必要。具体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选择应当与变化的经济和社会相适应。

杨志勇

2017年8月

后记

税收和现代人的关系太密切了。市场上一些似是而非的税收主题书籍,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读者。

税收话题谁都可以发言,谁也无法限制人们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言的权利。但是,税收知识的专业性决定了这是一个有门槛的领域。在专业领域是常识的知识,却不能得到有效普及,结果是人们,特别是有影响力的人可能在犯错。与其让上帝笑,还不如用点时间,了解点相关专业知识。

我希望有更多的读者,而不仅仅是从事财税专业研究的读者,可以通过阅读本书,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税收专业基础知识,较全面地把握中国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的未来演变趋势。当然,本书对于专业读者亦有参考价值。

未来,不确定性依然存在。不确定性不是无法预测的,因为未来的演变仍然有逻辑可循,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同样如此。本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在探寻税收的逻辑。

关于税收热点问题,我在《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税务研究》《国际税收》等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本书即基于这些文章,并参考本人编写的财税基础教科书整理而成。感谢相关编辑的支持!

感谢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的领导和同事为我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

感谢广东经济出版社的支持,感谢温键键老师的精心编辑。

杨志勇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税收研究中心主任

2017年12月5日北京海淀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22:5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