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恶习都是因为你对自己的纵容
人类最大的恶习就是纵容自己,让欲望无休止膨胀,让情绪肆意泛滥,让安逸享乐变成一种习惯。虽然在现实的社会里,我们有时必须选择隐忍与屈就,可是无限度的纵容只会降低我们的生活品质。
一位朋友失恋了,半夜打电话过来诉苦,听他的声音我就知道他又喝醉了。
“女人都太现实啦,嫌老子没车、没房、没钱……”他一边骂骂咧咧,一边喝着酒。
我还挺不喜欢这样的朋友,工作不顺心了喝酒,爱情失意了喝酒,开心了还要喝。关键是喝醉了,他不分时间、场合来向你倒苦水,你去开导他,苦口婆心说了一大通,他却漫不经心地说:“你说的道理我都懂,只是做不到……”一次两次是这样,次数多了也懒得说什么。
如此纵容自己,用酒精去麻痹思想,旁人如何拯救得了?
还有一位朋友游戏成瘾,在家就死守在电脑前,除了吃饭、睡觉、上厕所,几乎所有时间都用来玩游戏,好像手指粘在了键盘上,扯都扯不下来。好不容易外出了,还抱着手机,眼珠贴着手机屏幕,根本无暇顾及旁人和周遭的风景。
我也很不理解他,为什么要纵容自己在虚拟的世界,而不活得更现实一些呢?
毕竟现实的世界里有我们爱的人,有爱我们的人,有温馨的下午茶,有朋友的小聚,有真人互动的小游戏。或许在虚拟的游戏世界里,他能忘记许多现实的烦恼,会获得现实中缺失的存在感与成就感,又或许虚拟的世界比现实的世界更符合他的理想,谁知道呢?
在这个现实的世界里,需要我们去承受的事情确实太多了,有些是我们无可奈何、无能为力的,比如,突如其来的坏天气、拥堵的交通等。有些却是我们力所能及、能够支配与改变的,比如,不再纵容自己的坏习惯、坏情绪等。
很多人选择无限度地纵容自己,对这些事情熟视无睹,时而又任由自己的情绪泛滥,任由自己的精力白白流失。或许,他们已经对自己所纵容的事情习以为常,拥有了一定免疫力,所以才会感知不到这些不应该有的纵容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怎样的负面影响。
现在你可以想想自己:你是不是体重超标,整天都吵着“要减肥、要减肥”,却还总是大鱼大肉,往嘴里塞各种垃圾食品呢?你是不是信誓旦旦地告诉自己,这是最后一次大吃大喝,却总还是有“下一次”呢?你下定决心不再嗜酒抽烟,不再熬夜,也是如此纵容自己。
其实,每个人都有许多弱点,这些弱点并不是不可改变的,尽力节制能够避免随波逐流,能够守住自己的底线;放纵自己,却只会自食恶果。
我认识一位叫小茹的漂亮女孩,大学毕业之后她便进入一家外企在北京的办事处工作。由于公司规模不大,小茹的工作十分清闲,薪水还不低,让身边的朋友十分羡慕。
小茹的外表时尚靓丽,作为公司里唯一的女性,自然受到男同事们的“特殊关爱”。而且,总经理是一位颇具绅士风度的美国人,平时如果小茹和男同事闹矛盾了,只要无关原则问题,总经理总是会说:“男士应该有绅士风度,不要和女孩子计较太多!”
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小茹的“公主病”越来越严重,甚至肆意纵容自己的小情绪。
有一次,她和几位男同事去上海参加展会,由她负责的文件遗落在家里,导致工作延误,男同事说了她几句。回到北京后,她居然赌气提出了辞职申请。
总经理为了稳定团队,好言挽留了她,她却将此当成一种“胜利”,以后只要工作不开心了,就将递辞呈当成一种“武器”,经常放纵自己的情绪闹辞职。
后来,总经理终于同意了她的辞职申请,这让她感到十分意外。
她以为总经理会一直“宠着”她,一直挽留不让她离开公司,没想到却弄假成真了。
我很同情小茹,倒不是因为她的遭遇,而是她对自己的纵容把自己给坑了。
“人要有敬畏,不可放纵。”人生的诸多悲剧都是纵容自己造成的,而有的人将纵容当成“宽容”。无论是对自己纵容,还是对他人纵容,如果到达了一定程度也不知道收敛,就会酿成悲剧。因为无限度地放纵自己,只会让人失去约束,让理智变得苍白,让恶习恣意生长,在毫无顾忌中失去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
P2-4
坚持需要勇气,那些坚持到最后的人,往往也是对人生充满勇气的人。在他们的身边总是环绕着无穷无尽的指责、怀疑和嘲笑……习惯于坚持的人,一定会用最后的结果将它们打败。
——成功学大师 拿破仑·希尔
人不是因为没有信念而失败,而是因为不能把信念化成行动,并且坚持到底。
——成功学大师 戴尔·卡耐基
只有你能创造自己,只有你能决定今后的人生。人不应该被过去束缚,只有你能描绘自己的未来。
——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你可以一辈子不登山,但你心中一定要有座山。它使你总往高处爬,它使你总有个奋斗的方向,它使你任何一刻抬起头,都能看到自己的希望。
——美籍华人作家 刘墉
英国童话作家刘易斯·卡罗尔在《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写道——
爱丽丝问那只猫:“请你告诉我,我应该选择哪一条路?”
那只猫懒洋洋地回答:“那要看你想去什么地方。”
爱丽丝说:“去哪里都可以……”
那只猫舔了舔爪子说:“那么,走哪条路也就无所谓了……”
我想,你肯定有过爱丽丝这样的迷茫,不知道通往未来的路在哪里。现在我要告诉你的是:只有平庸的人,才只会埋头苦干,而不知道聪明地努力。
你的面前有无数条路,近的或远的,平坦的或者崎岖的……但是,终点只有一个。在人生的竞赛中,选择哪一条路是考验智慧的问题,以怎样的姿态走下去才是努力的问题。
当年,小乌龟因为“跑赢”了小兔子而成为明星,几乎每个孩子都听爸爸妈妈说过:“小兔子失败了,是因为偷懒和耍小聪明,你千万不要学它哦!要学就学小乌龟,因为它有毅力,还足够努力……只有努力,才能……”
可怜的小兔子就这样成了反面教材,内心肯定不甘啊!它吸取教训,第二天又找小乌龟赛跑,小乌龟信心满满地答应了。
这一次,小兔子不再偷懒,凭借自己的先天优势,轻轻松松地赢得了比赛。
小乌龟也学聪明了,气鼓鼓地对小兔子说:“来来来,咱们比谁在水中憋气更久!”
小兔子吐了吐舌头,聪明地拒绝了这次挑战,因为它知道自己的天赋不足。
这才是“龟兔赛跑”的最终结局——真正成功的人都知道聪明地努力。
在教育界有一个观点一直很流行:表扬学生要说“你很努力”,而不能说“你很聪明”。因为学生一旦认同自己很“聪明”,就会对成败的归因产生偏差,只想倚仗自己的“聪明”获得好成绩,而不肯付出过多的努力。如果真是这样,那些被老师骂成“笨蛋”的学生,是不是也会认同自己“不够努力”,然后自暴自弃,放弃努力呢?
英国著名美学家博克曾说:“如果你找到正确的方法,就能从浩瀚无际的书海中找到绚丽多彩的贝壳。否则,你只能像盲人一样在黑暗中努力摸索,最后却一无所获。”
现实的世界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你要学会聪明地努力,要找到正确的方法来适应这个社会。有时候,一个好的方法能够让你事半功倍,在付出同等努力的情况下收获更多。
曾看到这样一则新闻:一位即将面临高考的学生,由于心理压力过大,所以通过抢劫来给自己“减压”。这位学生的“光荣事迹”传到学校时,老师和同学们都觉得不可思议。
他的学习成绩一般,却是最努力的那个人。平时,他总是坐在教室里学习,连下课和睡觉的时间都不愿意浪费。按理说,他付出那么多,学习成绩一定很好才对啊!可是,现实却不会偏袒某个人,至少在成绩单里不会出现“同情分”。
老师对他说:“学习不是死记硬背,而是掌握灵活的学习方法!”他点头,开始反省和改变。
这位学生无疑是努力的,却不够聪明。如果他找到正确的方法,凭借那样的努力,还有什么理由不成功呢?
还有一位苦练书法的学生,他经常用废旧的报纸写字,努力了很久也没有进步。一位书法家对他说:“你可以试试用宣纸来写,可能会写得更好一些。”那位学生照做了,果然没几天就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他问书法家:“为什么会这样?”书法家回答说:“因为纸的质量,决定了你写字的态度——在废旧的报纸上写字,你会觉得像在打草稿;而在宣纸上写字,你会更认真地对待。所以,要学会做一个聪明的人,不要总是将努力浪费在‘旧报纸’上……”
我也相信,一个人越努力,就越幸运。不过,在努力之前,请记得选择正确的方向,更要学会聪明地努力,在万变的现实世界中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方法。因为,“聪明”和“努力”就像白天和黑夜一样,是不可分割的。
在这个时代仅仅努力还不行,你还需要找到“支点”和“杠杆”——聪明地努力,合理地借力,科学地用力。
《你要聪明地努力,才有不俗的未来》这本书就是想告诉你如何找到“支点”和“杠杆”,如何利用“支点”和“杠杆”。希望那些非常勤奋的年轻人,看完这本书,可以少走弯路,不再关门憋大招,而是学会融入现实社会,聪明地努力,完成自己的爆发式成长,拥有自己不俗的未来。
《你要聪明地努力才有不俗的未来》由杨阳著。
你可能一直觉得自己和这个世界格格不入,不是你不接纳这个世界,而是这个世界不接纳你:当你想要奔跑的时候,脚下总会出现绊脚石;当你想要跳起来的时候,头却触到了天花板。这个世界给予我们的好像总是考验、打击和隐藏的陷阱。
其实,并非这个世界与我们针锋相对,而是我们的努力还没到位。想告别不如意的生活,就要从此刻起鼓足勇气和力量,聪明的与世界相处,才会拥有不俗的未来。
希望那些非常勤奋的年轻人,看完这本书,可以少走弯路,不再关门憋大招,而是学会融入现实社会,聪明地努力,完成自己的爆发式成长,拥有自己不俗的未来。
你肯定有过对生活和事业的迷茫,不知道通往未来的路在哪里。现在我要告诉你的是:只有平庸的人,才只会埋头苦干,而不知道聪明地努力。
在这个时代仅仅努力还不行,你还需要找到“支点”和“杠杆”,聪明地努力,合理地借力,科学地用力。
你从来不缺梦想,缺的是应付这个世界的手段!今天低头学会世俗的规则,明天昂首活出不俗的自己。真正成功的人都知道聪明地努力。浙江大学教授杨阳呕心沥血之作,写给不满现状的你,送给正在努力奋斗的年轻人!
《你要聪明地努力才有不俗的未来》从人们面对的社会现实入手,通过事例和说理,告诉人们现实虽然残酷,但努力更加重要,更重要的是,教会读者如何去聪明地正确面对现实,激励读者如何去征服现实,实现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