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人生真相(米歇尔·奥巴马传)(精)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美)彼得·斯莱文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彼得·斯莱文的《人生真相(米歇尔·奥巴马传)(精)》是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权威传记,真实刻画白宫女主人的出身与奋斗、事业与家庭,生动呈现美国政治与社会50年变迁;本书是权威书评杂志Booklist 2014-2015年十大人物传记之一!

本书是第一本从家庭环境、成长背景、教育经历和社会经验各方面入手,追寻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成功故事的传记!

首度透露贝拉克·奥巴马的政治生涯中米歇尔对他的促进和激励,以及米歇尔的政治态度对贝拉克的影响,因此也是一本了解当今最重要的政治领袖的必读之书!

作者贴身报道奥巴马夫妇十余载,遍访米歇尔的亲人、朋友、同事,沿着过去50年美国少数族群和女性力量的增强,还原了一个最有说服力的、普通人通过坚强的意志、不懈的努力和开朗的性格获得成功的励志故事,见证了美国社会50年来的政治风貌与环境变迁。

内容推荐

她是美国第一夫人,却比美国总统的支持率更高;

她曾经怀疑政治,最终却为贝拉克·奥巴马的总统竞选拍板,成为丈夫政治生涯的合伙人;

她关注不平等和城市发展,在教育、健康、军人家庭支持等方面发起一项项倡议;

她在白宫草坪上玩儿呼啦圈、参加障碍赛、跳道基舞,甚至拔河,她说:“我愿意把自己变成一个十足的傻子,目的就是让孩子们动起来。”

她参加情景喜剧,上脱口秀、时装秀,抓住每一次机会,传播向上的价值;

她是米歇尔·奥巴马,曾经的无名角色,最不可能成为美国第一夫人的第一夫人,却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当今世界最耀眼的女性。

本书是立体、真实、生动勾勒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的重要传记作品。从成长于种族隔离最严重的芝加哥南区,到进入美国一流大学艰难寻找自我;从就职于顶级律所,到重新思考工作的意义,果断辞掉高薪工作,投身社区服务,成为青年导师和社会活动推动者;从与奥巴马相遇,到指挥一次次竞选战,助力奥巴马当选并连任美国总统。作者为我们展现了,米歇尔的成就与能力,植根于她的肤色、她的奋斗、她的挫折、她的责任感、她坚定的信念与梦想。

《人生真相(米歇尔·奥巴马传)(精)》作者彼得·斯莱文贴身报道奥巴马夫妇十载,以过去50年美国社会对种族和女性的态度变化为背景,通过记者的严肃笔触,学者的详实调查,以及美国社会与政治亲历者的身份去追溯米歇尔从普通芝加哥南区女孩到首位非洲裔白宫女主人的成长与蜕变。本书也披露了米歇尔对总统竞选的一度犹豫,险象环生的美国大选内幕,以及第一夫人这一角色所面临的难题与坚持,这些内容从各个方面丰富了本书的可读性和史料价值,使其成为一本权威的米歇尔传记。

目录

前言 生动的证明

1 芝加哥的希望

2 在南区长大

3 尚未书写的命运

4 橙色与黑色

5 进步与原地踏步

6 正确的道路

7 资产与赤字

8 一丝紧张

9 别搞砸了

10 我非常确信

11 “不可能”纱幔

12 没想到会在这里

13 政治与理智之间

14 简单的礼物

15 我与你们没有什么不同

后记

致谢

试读章节

没想到会在这里

当米歇尔做好准备搬进白宫后,她发现她经常被拿来与三位不同时期的第一夫人比较,而这三位,每一位都有独特的风格。杰奎琳·肯尼迪,希拉里·克林顿和埃莉诺·罗斯福风格迥异,这说明米歇尔在自我角色和风格的塑造上可能面临困境。米歇尔从不怀疑,她一路上升,入主白宫,成为美国第一夫人—美国特勤局对美国第一夫人的称呼是弗洛特斯(FlOTUS,First Lady of the United States)——是一个突破。白宫是座曾得益于奴隶的帮助而建立起来的行政大厦,也得益于非洲裔美国人的帮助而运行,但它此前未曾庇护过任何一位黑人总统或第一家庭。这一象征意义震撼人心。11月的一天,也就是选举后第6天,布什和劳拉与奥巴马夫妇在白宫外的姿态也表现了这一点。而且,就职仪式前夜的音乐会就在林肯纪念堂的台阶上举行,那里也是马丁·路德·金发表他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的地方。另外,2009年1月20日,奥巴马在约有200万人的国家广场前发表就职演说,他说作为黑人的儿子,上推两代人,那时在当地餐馆用餐还可能不被接待。宣誓就职之后,奥巴马把左手放在亚伯拉罕·林肯1861年就职时使用的天鹅绒封面的《圣经》上。当米歇尔和贝拉克走下防弹轿车,牵着手行走在冬日阳光下的宾夕法尼亚大道时,人群涌动,欢呼声此起彼伏。

白宫里的男仆女佣和厨师基本都是黑人,他们聚在一起,等着迎接新来的第一家庭。“他们对我们极其友善和亲热,”贝拉克说,“其中部分原因,我猜是他们看到了玛丽亚和萨莎。然后说,‘哦,她看起来像我的孙女或她看起来像我的女儿。’我想他们看到我们有一种久违的感觉,对他们来说这是振奋人心的时刻,对我们来说也是。”在白宫的第一个夜晚,亲友们都来参加聚会,没人相信发生的一切。米歇尔当晚早些时候退场休息,贝拉克问清楚怎么去他的新卧室后,也在凌晨两点半上楼就寝。在他们新居里的“林肯卧室”,即林肯曾经的办公室里,玻璃底下放着签过名的葛底斯堡演说讲稿,克雷格和凯利就睡在那里的一张8英尺乘以6英尺、犹如童话城堡中的漂亮的红木床上。奥巴马夫妇参观了整个房子,包括杜鲁门阳台,还站在阳台上看对面的华盛顿纪念碑。“我的妻子和我,”贝拉克说,“都不可思议地在摇头。”

那之后不到两个星期,米歇尔在白宫做了关于妇女同薪同酬的发言。很快,她在住房和城市发展部向工人们做了激动人心的演讲,鼓舞他们发现“新层面的激情和活力”。那之后的几天,她在一所华盛顿社区卫生中心告诉青少年:“我和贝拉克也和你们一样,直到有一天才发现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4月,她去国会大厦为索杰纳·特鲁斯的半身雕像揭幕。索杰纳·特鲁斯是一位重获自由的奴隶,因提倡废除旧制度而闻名,是妇女选举权的积极行动者。在出席揭幕式时,米歇尔讲解了自从马莎·华盛顿作为这个国家的第一任总统夫人入主纽约以来,非洲裔美国人走过的这段历程。1789年在马莎从她的弗吉尼亚种植园出发后的这段行程中,她一直由七个家奴陪伴着。在场听众包括两个政党的领袖人物,白宫的第一位女性发言人南希·佩洛西和新任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米歇尔鼓励他们去想当时的情景。她说她自己也是奴隶的后代,并称索杰纳·特鲁斯为直言不讳、敢说真话的女人。“而我们对这些人知道得还不够多,不是吗?”米歇尔说。

特鲁斯的原名为伊莎贝拉·范瓦格纳,生于18世纪晚期。她被贩卖了几次,而后在1826年和她的一个孩子出逃。1851年,她发表了“难道我不是一个女人”的著名演讲。150多年后,她的半身雕像有幸成为摆放在国会大厦里的第一个黑人妇女雕像。米歇尔在先前的竞选中也提及过特鲁斯。“如今,”她说,“许多青年男女,例如我自己的女儿,想要到解放厅来看一看这位有着和他们相似外貌特征的女性。”此前没有任何和他们有相似外貌特征的人入主过白宫,这个事实会影响贝拉克和米歇尔的言行,即便此时他们已经成为美国总统和美国第一夫人。

P255-259

序言

前言:生动的证明

2010年6月,当米歇尔·奥巴马将目光投向一个中学毕业班的学生时,她看到的不仅仅是他们的生活,也是她自己的生活,因为这些学生来自华盛顿最混乱的黑人社区之一。这次毕业典礼的地点选在宪法大厅。1939年,美国革命女儿会(DaR)阻止歌剧演唱家玛丽安·安德森在此演

出,因为她是黑人。在之后的70年里,很多事情已经发生变化,但也有很多事情没有发生变化。在当天的演讲中,米歇尔谈到了安那卡那斯提亚社区非洲裔美国儿童面临的问题,并提及种族主义。她指出,这个在国会山就能看得到的社区曾经是一个种族隔离社区,禁止黑人在某些区域购买房产。“虽然这些壁垒已经被打破,但新的壁垒又出现了——贫困、暴力、不平等。”米歇尔说。

米歇尔讲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她出生在芝加哥的一个工薪阶层家庭,一直都在与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和自我怀疑做斗争。她说,30年前的安那卡那斯提亚社区是一个被隔离的世界。她告诉学生,她觉得自己被无视、被抛弃;作为一个在公立学校读书的黑人孩子,她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但付出总有回报,她成为家族中最先考上大学的孩子之一。“在我努力学习的时候,同学们取笑我。老师告诉我不要制定太高的目标,因为我的考试成绩还不够好。人们或直言或暗示,成功并不属于像我这种来自芝加哥南区的小女孩。”当她讲到父母为她付出一切,让她“过上一种他们从不知晓的生活”时,她哽咽了,眼眶里盈满了泪水。158名身着钴蓝色礼服的学生开始鼓掌。米歇尔继续说:“如果贝拉克在这儿,他也会向你们讲述他自己的真实经历。他会告诉你们,没有亲生父亲的生活是多么艰难。他会告诉你们,他们家没有多少钱。他会告诉你们,他犯过很多错误,也并不总是最好的学生。”

她说,安那卡那斯提亚社区的学生面临相似的挑战:财务压力,也可能是家庭变故,迫切需要他们帮助的亲戚,或者他们自己的孩子。“或许你觉得没有人在背后支持你,一次次的失望让你对自己失去信心。或许你认为你的命运在出生时即已注定,你应当放低希望和梦想。但如果你们中的任何一个人有这种想法,我必须告诉你:停下。”米歇尔说。

在当天的演讲中,米歇尔没有一句多余的话。作为当代历史上最不可能成为第一夫人的人,那时的她入主白宫已经有17个月了。基于对种族、政治和权力的深刻思考,她用自己的话语传递出不平等与不屈不挠的精神,传递出挑战与提升的愿望。过往的经历让她充满活力,使她脱颖而出。先前从未有过像米歇尔·奥巴马这样肤色的人入主白宫,也从未有过像她这样举止的人入主白宫。她参加障碍赛、跳道基舞、在白宫草坪上玩儿呼啦圈。她参加情景喜剧演出,上脱口秀节目,在各种网络平台上展示自己。摄像机记录着她的一举一动。这种关注可能会让人发疯,但她总是顺势而为。在一次媒体见面会上,她的新发型成为关注焦点。她说:“我们梳起刘海儿,同时我们也面临重要的问题,一些这个世界需要正视的问题。而最终,人们会将视线从刘海儿上转移开,去关注我们正在面临的问题。”

米歇尔参与的项目和传递的信息体现出一种坚定的决心:帮助工薪阶层和弱势群体渡过难关。她是自埃莉诺·罗斯福以来最关注城市发展和不平等现象的一位第一夫人。此外,在政治问题的处理上,她也表现沉着,甚至可以用巧妙来形容。米歇尔本是无名角色,却通过自己的努力,向世人展现了非洲裔美国人的世界,而直至上一代人,这个世界还一直被忽略。“我们生活在一个本不属于我的国家。”她曾经说。米歇尔成为第一夫人的可能性让她的支持者高兴不已,她也帮助贝拉克·奥巴马在总统大选中胜出。但对很多美国白人来说,他们依然不了解她的故事,而这个国家的黑人,也经常感到自己归属于另外一个平行宇宙。“正如我们在黑人社区一直讲的,我们看不到媒体关于我们的全面报道。我们看到的只是关于我们社区的零星的或歪曲的报道。”米歇尔说,“所以这个世界会持这样一种观点,即贝拉克·奥巴马和米歇尔·奥巴马可能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我们是独特的。而事实并非如此。你只是先前没有见过我们而已。”在这样的情况下,解释总是必要的。正如她的朋友弗娜·威廉斯所言:“很多人都对黑人缺乏最基本的了解。他们以为他们了解我们,但实则不然。”早前,米歇尔被称为“满腹牢骚的女士”和“贝拉克充满怨气的另一半”,她深知让别人了解自己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一位来自加利福尼亚的大学同学这样描述第一夫人的角色,即“在政治和理智之间寻求平衡”,米歇尔认为这是对她的华盛顿生活的最好描述之一。

聚光灯下的米歇尔成了一个参考点和争论点。她着手建立并提升自己的声望,很快就成为全球最知名的女性之一。“在任何时候,你都不应该低估她。”白宫助理特鲁珀·桑德斯说。的确如此,米歇尔给人的感觉就是在大步前进,充满信心,而且方向明确。身边的朋友说,米歇尔并不在意自己的肤色。然而,当一名采访者向她展示年鉴上的照片,并问她如何看待中学时代的自己时,米歇尔停顿了一会儿说:“我觉得那时的我总是害怕。我就想,‘可能我不够聪明,可能我不够机灵,可能有的孩子比我更努力。’我总是担心让人失望,总是担心失败。”

在宪法大厅,米歇尔与这些来自安那卡那斯提亚社区的中学毕业生分享了自己的过去以及自己的不自信。她给出了建议和鼓励,语气也变得严肃起来。“你绝不能无所事事。”她教导台下的学生们,“不要指望有人会过来帮你。事情从来都不是那样的。”她让他们想一想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安那卡那斯提亚社区最有名的前居民。道格拉斯出生在一个奴隶家庭,通过自学成才,因为在那个时代,教奴隶读写是非法的。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而且他从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此外,米歇尔还让他们想一想现在的白宫主人。“我们在你们每一个人身上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我们就是生动的证明。只要获得适当的支持,不管你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不管你有没有钱,也不管你的肤色如何,你都能够获得成功。只要你坚定地朝着目标去努力,一切都有可能。这取决于你自己。”

后记

在白宫生活了大约6年,米歇尔把竞选活动看成是民主党人保持他们作为参议院多数党这一地位的战争。奥巴马看起来经常受到围攻,他的头发日渐花白,他的支持率在40%偏低的位置,至少比他妻子的支持率还低20个点。许多候选人计算得出,这位总统所召集的竞选活动总是净亏损,但他们仍然渴望米歇尔的到访。从佐治亚州到艾奥瓦州到新罕布什尔州,她成了奥巴马的代理人,热烈讨论着是非曲直,批评共和党人“只是浪费时间,浪费纳税人钱财。事实上,事情如此糟糕,他们甚至试图阻碍我从事的儿童肥胖项目的工作。那真的已经说明了问题。”

米歇尔在公众和私下的言辞有种告别的腔调。实际上,她告诉朋友她打算留在华盛顿,直到2019年萨莎高中毕业,前提是如果萨莎也想在华盛顿读到高中毕业的话。尽管她根系于芝加哥,朋友和家庭也仍然生活在芝加哥南区,但奥巴马把目光聚焦于纽约,至少把它当成他们未来家庭的一个去处。米歇尔承认她在那里可以比在芝加哥更能过上一种平常人的生活,这想法很有吸引力。她畅想未来——做外婆,保持体型,以及去美丽的地方旅行。一次活动中,劳拉·布什也参加了,她似乎在达拉斯雕刻着一种令人满意的后政治生活,米歇尔说当聚光灯离开布什家庭后,她在布什一家人身上看到了“某种程度的自由”。“出了办公室有很多你可以做的事情,常常比你在办公室可以做的事情还多。”写回忆录可以卖很多钱,她告诉朋友,当她对结果没有那么多担心的时候,她将可以分享很多。私下里,她曾谨慎地说当她离开白宫时,她会像芭芭拉·布什一样。当她的客人露出不可思议的样子时,她停顿了一下,做出幽默的表情。一个客人试探说,因为你要开始绕着脖子三圈佩戴珍珠项链吗?“不,”她笑着说,“因为我将可以说我想要说的一切。”

米歇尔曾经把自己称为统计学上的异类,一个从芝加哥工人阶层上升到精英美国社会的人。她的道路不再陌生,她以国家的首位非洲裔第一夫人的身份出场也不再是新闻。而不承认她和美国自1964年1月走过的这段历程,就很难对她在历史上的位置下定义。她在《民权法案》《选举权法案》颁布之前出生,在女子可以上普林斯顿大学之前出生,在黑人可以梦想成为司法部长、参议员、最高法院法官或者总统之前出生。1964年前,几乎没有黑人在军队、媒体、法院,好莱坞、企业或大学生活中有过杰出表现。道路多样化了,而且变得更加平坦。半个世纪之后,4100万非洲裔美国人中的大多数,依然面临着困境。米歇尔自己克服了困难,但她变得不耐烦。当她这么做的时候,奥巴马提醒她:“我们在打一场持久战,变化不容易且缓慢,变化从来不会突然发生。但最终我们会到达彼岸,我们一直在这样做。”

作为证据,米歇尔指向一张由白宫职业摄影师拍摄的记录第一家庭生活的照片。他们放大了第一家庭最迷人的照片,把它们挂在白宫里面,供职员和游客观看。5年多来,当其他几十张相片被替换掉后,这张独特的相片仍保留在墙上。它拍摄于2009年,场景是奥巴马在总统办公室,他弯下腰来,一个黑人男孩伸出手去触碰他的头发。5岁大的雅各布·费拉德费亚是国家安全委员会官员的儿子,他准备了一个问题。他平静地说,“我想知道我的头发是否和你的一样。”奥巴马请他自己看一看。“是的,”雅各布说,“它摸起来和我的一样。”虽然知道这件事并不会引起强烈反响,但米歇尔把这个时刻作为进步确实在发生的依据,并在纳什维尔黑人教堂会议上讲了这个故事。“我想让你们思考,当今天的孩子们看到那张照片时会多么不以为然,因为那是他们已经知道的,因为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他们已经想当然地认为非洲裔美国人可以成为美国总统。”

米歇尔最常提到她的人生轨迹具有的代表性力量——从理查德·戴利任市长的芝加哥到普林斯顿大学、哈佛大学,再到职业成就,然后到闪耀着荣光的白宫第一夫人这个位置。那是她常常向有边缘感和迷茫感的学生们讲述自己的故事的原因之一。那是她为何拥抱他们的原因。在强调高中学生的纪律和教育重要性时,她解释了“为什么作为第一夫人我要这样做”。她说:“因为这是我现在可以为你们做的,我想为你们提供更多选择。”在白宫学生研讨会的摩城音乐庆典上,她说,当全国的小女孩在《埃德·沙利文秀》上看到戴安娜·罗斯,一些事情已经改变了。她同时指出,当全国的小女孩和小男孩们看到米歇尔·奥巴马在白宫的时候,事情也在发生改变。随着她在白宫剩下的日子越来越少,她希望这种形象可以一直留存,也希望她致力于肥胖、教育和军人家庭的事业可以继续。人们期待看到,2017年1月之后,她如何继续在自己的事业中投入和耕耘。

回顾往昔,米歇尔发现在她身上,很多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发生了。她将自己的经历与她心中的英雄和女神联系了起来。玛雅·安吉洛出生于1928年,当第一夫人在“黑人娱乐电视奖”上介绍安吉洛后,她的回应非常简洁:“在白宫我们有一个黑人家庭,太不可思议了!”安吉洛2014年5月去世,在随后的一次纪念活动上,米歇尔谈到她从来自阿肯色斯坦普斯的这位作家、舞蹈家、诗人、歌唱家和快餐厨师身上所学习到的真实感和自我价值。她说:“安吉洛的话中有一种肯定的力量,使我从小我里跳出来。生活在一个黑人妇女面临令人窒息的约束的时代,安吉洛宁静地忽视一切约束……她欣然接受自己的每一寸棕色皮肤。”

米歇尔重新把自己描述成“来自芝加哥南区的一个黑人小女孩”,这个女孩曾在常春藤盟校感到孤单,作为母亲她享受到无穷的快乐,而在长年的竞选活动中,作为女人,她的能力也遭受过质疑。当人们说她很真实的时候她很开心。当他们这样说时,她想起了安吉洛。这些年来,她说,这位已故诗人的话鼓舞着她和许多其他人,她为后人铺设了前进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们只需做好黑人女奴隶,就像我们的祖辈们一样。她展示给我们的是,如果我们保持本色,那么最终,世界会拥抱我们。”

书评(媒体评论)

追述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公众人物并不容易。在这部传记中,作者叙述扎实、分析深入,不仅明确了米歇尔成为第一夫人的历史意义,更深入挖掘了米歇尔的成长历程,在此之中,时代与文化的面貌与变迁悠然显现。

——罗宾·吉芙瀚,《华盛顿邮报》评论家、普利策评论奖得主

米歇尔·奥巴马的成功故事同时也是激动人心的国家故事,作者的叙述精妙而引人入胜。除了分享米歇尔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作者还忠实刻画了100年来种族隔离严重的芝加哥南区的真实图景,以及米歇尔的家庭——是这个家庭造就了米歇尔这样一位杰出女性。

——戴维·阿克塞尔罗德,奥巴马政府前高级顾问、芝加哥大学政治研究所所长

斯莱文解开了白宫生活的帷幕。他是前《华尔街邮报》记者,他沥尽心血刻画了成长于种族分裂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第一位美国非洲裔第一夫人的故事,在那个年代,非洲裔美国人曾遭受深深的敌意。作者同时也刻画了米歇尔身边那些谦逊、发愤图强、有艺术天赋、坦率的亲戚朋友,令人印象深刻。

——凯瑟琳·斯奇巴,《芝加哥论坛报》

这部作品太精彩了。它展现了一个具体丰富的米歇尔。虽然其中不乏客观分析,但绝不枯燥,其中的丰富故事传神地描绘了一个有趣的公众人物。其他相关书籍也剖析了种族话题,但这部作品让读者更清晰地认识到民权运动席卷芝加哥的前前后后和来龙去脉,以及米歇尔、她的家人及朋友如何深处其中。这是一本重要且值得推荐的关于第一夫人的传记,值得你收藏于书架上。

——迈拉·G·居坦,《华盛顿邮报》

只有彼得可以讲好米歇尔·奥巴马的故事了。能够推荐这本书给大家,我很兴奋。我认识这位作者,我看到他运用各种技巧,敏锐和公允地刻画了美国第一位非洲裔第一夫人鼓舞人心的形象。在彼得的笔下,这不仅是一本有关米歇尔人生故事的书,更是一番有关美国种族的历史记录。

——康妮·舒尔茨,普利策评论奖得主

这本书充分展现了第一夫人其人及生养她的芝加哥城,公正刻画了芝加哥对非洲裔美国人的不公待遇。本书有力地讲述了米歇尔及其代表的时代故事。她是一股力量,永远会被历史铭记。

——海蒂·史蒂文斯,《芝加哥论坛报》

本书以成熟的视角记录了米歇尔的黑人女性身份与常春藤教育下的成功女性身份的复杂关系,也让我们理解了2008年大选时米歇尔扮演的重要角色。

——艾米·乔萨克,《纽约时报书评》

米歇尔的的人生故事代表了民权的进步;她的成功亦是社会进步的结果,同时也证明自身所受家庭教育的核心价值,这种价值是一种值得尊重的非洲裔美国人的意识形态,一种必要的生存战略,同时也是一种对人类可能性的道德论断。

——《彭博政治新闻》

斯莱文遍访米歇尔的朋友,家庭成员与其他重要人物,还原了米歇尔人生故事的重要线索。他刻画了一对工人阶层父母,是如何在种族隔离氛围严重的芝加哥,培养了我们这位超级智慧,超有领袖才华的美国第一夫人。

——《芝加哥太阳报》

“米歇尔·奥巴马的故事堪称经典的美国故事,斯莱文将美国政治与历史精彩融入对米歇尔家庭和朋友的采访之中。”所有这些从未披露过的细节,以及米歇尔的成长故事与政治和社会的真实互动,都将使得这本书成为一本出众的经典传记。

——《今日美国》

如果有谁有资格讲第一夫人的故事,那就是斯莱文。阅读这本书,米歇尔·奥巴马的粉丝们将得到极大的满足,你们将看到,这个女人如何以伴侣的身份,全情支持贝拉克·奥巴马的政治生涯。

——《休斯敦纪事报》

一位出身芝加哥南区的第一夫人,她经过常春藤教育的洗礼,他质疑黑人精英对黑人社区的回馈力度,她不忘自己的根,她铭记回馈的重要性。斯莱文将米歇尔的人生故事一一串联,展现了作为一位黑人女性,她的每一个选择如何深刻地影响着她的职业道路,也展现了作为第一夫人,她将为世人留下怎样的政治和社会遗产。

——《时代周刊》

这部传记展现了一段令人惊叹的旅程。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的故事激动人心,斯莱文细致阐述了米歇尔令人敬佩的回馈之心。

—VOGUE杂志

这是一部具有重要地位的传记作品。作为时政记者,作者报道奥巴马夫妇十载,在这部传记中就米歇尔及其成就进行了生动细致且公允的记述。

——《ELLE》杂志

众多从未披露过的精彩故事,令人惊叹,让读者看到一个你此前从未有机会了解的奥巴马夫人。

——NBC新闻网

米歇尔深刻地理解一位非洲裔第一夫人的革命性意义。

——《纽约客》

本书让我们看到,奥巴马夫人的故事之所以鼓舞人心,并非源于美国白宫东翼的形象建设,而是与她在芝加哥南区的成长经历密不可分。

——《华尔街日报》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17:2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