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还在上海的时候,小区里住着许多子女不在身边的孤寡老人,老师要我们在某个暑假去找一个老人,然后陪伴他们,算是作业。
我就找了隔壁那幢楼的一个老头儿。我记得我第一次敲他的门,他开了半截门,奇怪地看着我,我呆滞地傻愣半天,然后用手摇了摇胸前的红领巾说:“你好,我是小学生。老师要我来陪你。”
老头听完,微微一笑,把门敞开,示意我进去,问我:“你从哪里来?”
我坐在脚碰不到地的高凳上,晃动着双脚指了指左边说:“我从隔壁来。”
“嗯,我见过你,每天带着一群小朋友到处折小区里的竹子。”
我点点头,说:“没错!”他叉问我:“为什么?”“为了赶一只猫和打仗。”
他笑笑没理我,打开了大厅和天井之间的门,我抬头看去,天井里全是花花草草和无数个鸟笼,每个鸟笼里都住着一只鸟。
我站起身准备接受他的邀请一起走进天井里看看。但是他没有。他就那么自顾自旁若无人地摆弄起了花草,让我觉得他不太懂人情世故,没有家教。
我有点儿不知所措,只能又坐回原处,开始四下张望。
老头儿家里有简单的家具,一堆茶壶,一张大桌子上有一盏式样老土的彩色玻璃灯,灯旁摆放着很多农业技能书。我想尝试跟他对话,于是对他“喂”了一声。
他转过头来说我没礼貌,然后又继续低头在天井里摆弄花草。最后我只能哈欠连天地看着墙上的表,等着两个小时结束。
因为那时老师规定我们,每次陪老人家至少两个小时,然后拿一个小本子给老人家签字和写评语。
临走的时候,我拿出本子给老头儿,老头儿戴上老花镜看了看本子上的大致内容,问我写什么好。这个问题让我猝不及防,觉得回到了从前——考试考得好,老师放了一排礼物,让我们各自挑自己喜欢的,我喜欢最贵的,但常常不好意思直接拿,都是拿的退而求其次的奖品。
于是我说:“写点还不错的就行。”
接着马上有点儿不好意思地看向别处。
然后就听见了他唰唰写字的声音。写完合上本子递给了我。我拿起本子,转身要走。他叉叫住了我,从天井里抱来一盆土:“你在土上面摁一摁。”
我不解地看着他。他说:“摁一摁就行!”我就摁了一摁,然后马上嫌弃地边搓手边走了出去。
回到家,吃饭的时候,妈妈问:“今天陪老爷爷开心吗?”我说:“不开心。”妈妈问我:“为什么?”我说:“因为这老头儿不开心我陪他。”
妈妈一个筷子头打了过来,骂我没礼貌。我心里愤愤不平,边吃菜边开始在脑海里统计周围的老人家还有哪些,下定决心下次一定要换一个人陪陪。
在那天临睡前,我突然想起那个本子,然后迫不及待地想看看老头儿写了什么内容,于是翻开看了看,发现上面工工整整地写着:“他今天非常乖,非常热情,很有礼貌,家教很好,很讨人喜欢。”那时我语文好,知道“非常”和“很”后面只要接上很好的词汇,就是很好的表扬。看完,竟然有点儿不好意思。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