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载籍丰富,蕴蓄着无尽的宝藏,是我们走向现代化所凭借的精神支柱。史世海著的《读历史悟美德系列丛书》围绕仁孝、礼义、廉耻、智勇、忠信五组主题,精选古代历史故事,系统阐释中华传统美德的道德内涵,引导读者从历史的镜鉴中,享受一番道德的滋养,实现一段精神的升华,从而更好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本书为《品读历史感悟礼义》,重点讲解的是礼、义二德。
| 书名 | 品读历史感悟礼义/读历史悟美德系列丛书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史世海 |
| 出版社 |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华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载籍丰富,蕴蓄着无尽的宝藏,是我们走向现代化所凭借的精神支柱。史世海著的《读历史悟美德系列丛书》围绕仁孝、礼义、廉耻、智勇、忠信五组主题,精选古代历史故事,系统阐释中华传统美德的道德内涵,引导读者从历史的镜鉴中,享受一番道德的滋养,实现一段精神的升华,从而更好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本书为《品读历史感悟礼义》,重点讲解的是礼、义二德。 内容推荐 史世海著的《品读历史感悟礼义》围绕礼德与义德,精选古代历史故事,系统阐释礼以正身、恭敬谦让、以和为贵、无礼不立、正义明道、见利思义、穷达持节、义益天下的道德内涵,引导读者从历史的镜鉴中,享受道德的滋养,实现一段精神的升华,从而更好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目录 第一章 礼以正身:成人成才的必修之课 行仁知礼 大勇宏谋 清正有礼“廉孟子” 遵德敢言 守礼能容 处事明礼 蔚为宗臣 顺应人心 守礼之本 志道精思 知礼成性 律设大法 礼顺人情 谕民诗篇 敦俗化民 恭谨持正 家风可嘉 第二章 君子尚礼:磨砺品格的理性自觉 宇宙之间 大做一人 力主礼教 劝善规过 知礼行礼 表里如一 奖赏讲规矩 礼义有轻重 苦研《春秋》 循规习礼 展喜犒师 以礼退兵 清介正立 以礼诗人 举案齐眉 彬彬有礼 引仁入礼 恭孝清约 第三章 恭敬礼让:和以处众的交际之道 程门立雪 尊师重道 恭顺敬老 圯上受书 心敬体恭 社稷之臣 “大树将军”谦退不伐 礼敬和厚 秋毫无犯 不失礼义三让贤 心里虚明著太空 礼贤下士 窃符救赵 骄之余卑 卑之余骄 第四章 无礼不立:成败得失的深层因素 首创乡约 弘化正俗 为国以礼 折冲樽俎 礼数恰当 举止得体 细柳劳军 天子改容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 礼仪文化 推陈出新 行之以礼 和而不流 庐陵淳儒 礼义育人 礼乐皆得 谓之有德 先去其礼 坏国亡人 第五章 义以为上:做人处事的价值取向 精仪揭天地 科圣著千秋 三呼“渡河”义气壮 宫可以弃 记不可作 “以柳易播” 乃见节义 士甘焚死不公侯 傲视王门 破琴明志 壮士慷慨 守义不辱 众人善之 君子之富 贪夫五鼎烹 志士首阳饿 第六章 行义安命:直内方外的道德追求 先忧后乐 博爱善施 留胡节不辱 苦忍十九年 顾行而忘利 守节而仗义 忧国忧民 上下求索 执法牧民为贤令 心怀善意 助人为乐 探究义理 守死善道 待人接物 轻财乐义 画不轻作 利不苟取 吏行水上 人在镜心 第七章 义益天下:情系苍生的谋利计功 仁义而已 何必日利 排患释难 义不帝秦 事事关心天地间 做人应是“第一义” 树立风声 抗论惽俗 松高枝叶茂 修己家国情 召父杜母 谋利计功 立朝有直声 外任多惠民 负重直行 义不旋踵 第八章 义者循理:尊德守道的君子之风 以义正我 同道为朋 持守通义 终老林泉 从容一曲《广陵散》 舍生取义 生命不朽 穷居自若 言貌无改 干金买“义”最宝贵 图谋霸权 无义则死 性好谋利 聪明用歪 恩不可忘 义不能负 试读章节 行仁知礼 大勇宏谋 【原典】孔子日:“夫礼,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 ——《礼记·礼运第九》 【译文】孔子说:“礼,是先王用来遵循天的旨意,用来治理人间万象的,所以谁失掉了礼谁就会死亡,谁得到了礼谁就能生存。” 【历史披览】春秋时鲁定公十年(公元前500年)春,经过连年相互征战,齐国与鲁国双方都已疲惫不堪,于是决定议和。夏天,鲁定公在祝其会见齐景公。祝其就是《春秋》记载的齐地夹谷。孔子当时担任鲁国司寇,摄行相事,随定公赴夹谷之会。孔子藏机智于彬彬有礼之中,表现出大勇宏谋,有首唐诗赞叹说:“夹谷莺啼三月天,野花芳草整相鲜。来时不见侏儒死,空笑齐人失措年。”据《左传》记载,夹谷会盟前夕,齐国大夫犁弥对景公说:“礼和勇是相反的两种禀赋。鲁国孔丘素称知礼之人,必定缺乏勇气。君主如果派莱人用武力劫持鲁侯,那么,过去我们未能取胜鲁国,这次就可以如愿以偿了。”景公采用这个计谋,安排莱人来到会场。 孔子辅佐定公来到夹谷,发现有许多藏着兵器的莱人,知道其中有诈,当即领着定公退出会场,并命令随行警卫人员说:“上去捉拿莱人!”接着对景公说:“两国君主相会,本是修缮友好。可现在有曾经是您齐侯俘囚的莱夷后人在此,胆敢用武力来扰乱我们的结盟,这确实令人遗憾。况且您齐侯继承齐桓公的遗志,向来以大义来号令诸侯,而今天竟派边远的东夷俘囚来图谋不轨,这似乎不应该是您齐侯诏令诸侯所能做出的事情啊!丘某不才,但曾听说:小人不可以与之大谋,边远之人不可以图谋中原,东夷之族不可以扰乱华夏,俘虏之辈不可以侵犯盟会,兵器武力不可以欺凌友好。今天,夹谷是我们两国君主会盟之地,华夏之区,竟然有莱人图谋乘机捣乱,这是万万不可以的。两君相好,缔结盟约,这是千秋盛事,即使有上述中的一种情况发生都是不允许的。何况现在是四种情况同时出现,那就是大恶不赦了。假使将这些事情祷告于神灵,就一定会降下不祥!内省于德行,也一定是道义所不允许的;向外张扬出去,就一定是失礼的行为。不祥、背义、失礼,这都是明君大忌,君主您一定不会这样做的。”景公听了孔子的话后,自知理亏,无言以对,就赶紧让莱人离开夹谷会场。 将要盟誓歃血时,齐人又在盟书上加上一句话:“凡是齐国出兵征讨,鲁国当以兵车三百乘即三万人随行助战。若不然,则以背约论处。”孔子见齐人有意刁难,于是让随行大夫兹无还上前施礼说:“兵车原出于田赋,有土地才有兵车给养。现在您如若不将汶阳归还于我,也当以背约论处!” 盟誓完毕,景公准备设宴款待定公。孔子担心日久生变,便向齐臣梁丘据推辞说:“我们齐鲁两国过去都有规定,您怎么没有听说过呢?君主玉帛相见,会盟完毕就各自回国。而你们又设宴款待,这是徒劳你们手下人啊。况且设宴就必然有器具用品,牺尊、象尊、嘉乐、钟磬之类是不能少的。但牺尊、象尊是只能陈列在宗庙里而不能拿出都门的,钟磬、嘉乐也只能在朝廷演奏而不适合荒郊野外,这些都是礼法的规定,是不能违背的。现在夹谷是野外,如果设宴全部具备这些东西,那不成了想表示礼仪反而背弃了礼法吗?如果设宴而又不具备这些东西,那又不成礼仪,这就好像谷子未熟、稻草是苗,成为秕子、稗子一样轻微而不郑重。所设宴席像秕子、稗子一样轻薄,这是君主的耻辱,因为设宴不合礼仪,就显示出君主的失礼,失礼就会背上恶名。您何不认真考虑一下这样做的利害呢?再说,设宴表示礼仪,是用来宣扬两国君主的美德的。如果达不到这个目的,就不如不设宴的好。” 于是,景公就没有设宴招待定公,不久后归还了郓地、讙地、龟阳的土地。P2-4 序言 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优秀文化。特别是各族人民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中华传统美德,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厚的精神追求和最根本的精神基因,包含着人类社会道德发展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和传家之宝。 中华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载籍丰富,蕴蓄着无尽的宝藏,是我们走向现代化所凭借的精神支柱。中华传统美德中的伟大民族精神、崇高民族品格、纯朴民族情感、优良民族习俗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具有超越时空的魅力。文以载道,文以化人。正是“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等传统美德在一代代人中绵延不绝的传承,成就了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与文明的共同延续。 仁,是内涵于人的道德能力,体现在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之中。一个人能不能成为“仁人”,关键在于自己能否修身养性,陶冶品行,德业兼修,日日精进。人的一生,应是一段学于仁,依于仁,行于仁,安于仁的旅程…… 义,具有不为世俗功利观所左右的独立的价值。生活中,有一种比个人的实际利益更高的价值,这就是道义。君子生而为道义,对于天下的事情,都应“直道而行”,把住义与不义的底线,维护社会的公平、公正、公益…… 礼,既是社会文明程度的直观表征,又是个人道德素质的外在标志。人的一生,不学礼则无以立身,不知礼则无以自立。我们学礼知礼,所重视的是体现在礼的形式之中的社会道德功能和意义,是为了掌握做人做事的规矩…… 智,是知人与求是的理性原则。一个人要成为智者,应该好学、乐思、勤问、笃行,通过学习与实践,吸纳人类智慧,丰富心灵世界,涵养生命气质,提升修养品级,从而达到做人的理想境界…… 信,是每个人的道德修养之基。“诚实贵于珠宝,守信乃人民之珍”,信实的品格,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做人,就应该“表里相符,德行协同”,保持自己的本色,任凭岁月流逝,也绝不会减弱诚信在心灵中发散的光泽…… 忠,是国家稳固的依靠。做人,应把公忠报国作为人生的第一要义,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忘记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对事业的一片忠诚。一个人如果怀有忠诚之心,就能做到忠爱、忠义、忠正、忠敬、忠善、忠诚…… 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人守孝道,不仅要爱自己的父母,爱自己的子女和亲人,而且要扩而广之去爱他人、爱集体、爱社会,进而爱自己的祖国和人民,尽大孝而行大义,立大志而成大事…… 廉,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取向。做人应守身如玉,矢志不渝地追求精神上的超越和升华,涵养充塞于天地之间的浩然正气。人生犹如一幅画,当我们用心灵之笔勾画每一道风景时,清廉应是美丽的一笔…… 耻,是明善恶、辨是非、识美丑的内心标准。做人,需要“行己有耻”,守住人之为人的底线。知耻,是一个人良知的先导,只有“洁己励行,思学正人”,正确对待荣与辱,灵魂才会健康而有活力…… 勇,体现为一种自强不息、担当大义的坚忍意志和奋斗精神。做人,应努力培养自己的勇德,勇于行义,勇于为善,勇于进取,勇于创新,让生命因为“勇者不惧”而更加绚丽,更有力量…… 综观人类发展的文明史,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是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中走到今天的。中华传统美德,作为极其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谱写了一个又一个动人故事。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周易》有云:“多识前言往行,以蓄其德。”历史是一部让人清醒的教科书,阅读古圣先贤的故事,能够让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择善而从,品味人生的价值,体悟生命的意义,用传统美德启迪思想,提升眼界,温润心灵,修炼品格…… 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品读历史,可以让我们获得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对绵延五千多年的中华传统美德,我们应该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从而在历史的镜鉴中,校准时代的心灵坐标,引领社会的价值航向。“读历史悟美德”系列丛书正是为了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而作,本书重点讲解的是礼、义二德。如果读者能够从中收获一份历史的馈赠,享受一番道德的滋养,实现一段精神的升华,那都将是作者最为欣慰之事。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