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里,所有权受到限制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对所有权的诸多限制具有重大的制度价值,是国家通过法律或其他制度安排来实现各类利益之间有效平衡和社会整体利益最大化的必要手段。薛姣编著的《论所有权的限制》的基本观点是,现代所有权限制制度是一个由诸多规范共同构成的综合有机体,蕴含着个人利益、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制度利益的丰富内容,具备三个维度的功能,即个人自由维度、制度维度和社会维度,而只有正确认识和衡量所有权限制中的各项利益,把握和实现所有权限制各个维度的要求才能满足相关立法、政策制定和司法实务的现实之需。基于这样的观点,本书指出所有权绝对的观念应被时代所淘汰,对所有权的理解应保持一定的开放性、相对性和前瞻性,应认识到合理的限制需符合现代社会所有权限制的三重制度目标:功利最大化、自由与限制的均衡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实现所有权限制制度应有的社会、经济功能。
前言
1 引言
1.1 目前国内外研究情况
1.2 本书的研究方法
1.3 主要创新点
1.4 本书结构
1.5 必要说明
2 所有权限制的时空背景和历史变迁
2.1 农业社会:所有权绝对主义的源与流
2.1.1 古罗马法中的绝对所有权
2.1.2 自由主义的绝对所有权
2.1.3 不受限制的绝对所有权真的存在过吗
2.2 工业社会:近代所有权社会化
2.2.1 社会连带主义法学的影响
2.2.2 所有权社会化的各种表现
2.3 新工业社会:通过限制实现所有权的多维功能
2.3.1 现代所有权限制的社会基础转向
2.3.2 通过限制实现所有权多维度功能
2.4 我国所有权限制的历史变迁路径
2.4.1 传统中国的土地所有权观念
2.4.2 中国近代所有权限制的立法嬗变
2.4.3 新中国成立后对私有财产认识的转变
2.5 本章小结
3 现代社会所有权限制的基本类型和法律依据
3.1 所有权限制的类型概述
3.2 所有权之私法限制
3.2.1 我国私法上对所有权自由的限制列举
3.2.2 私法限制中的核心要素:容忍义务
3.3 所有权之公法限制
3.3.1 我国公法上对所有权自由的限制列举
3.3.2 公法限制中的核心要素:社会义务
3.4 简评:所有权限制中的公私法交错与融合
3.5 本章小结
4 所有权限制的基础理论和正当性限度
4.1 一组概念:所有权限制与所有权边界的关系
4.1.1 权利限制的外在理论与内在理论
4.1.2 内在理论角度的“硬性限制”和“软性限制”
4.2 为限制正名:所有权限制的正当性理由分析
4.2.1 法经济学理论(Law—and—economics)
4.2.2 人格财产理论(Personhood Concept of Property)
4.2.3 警察权力理论(Police Power)
4.2.4 社会义务理论(Ownership Obligation)
4.3 本章小结
5 所有权限制的逻辑与实质——比较的视角
5.1 大陆法系所有权传统观念的局限性
5.2 来自普通法系的借鉴:法律关系束之理念
5.2.1 英美法中所有权的逻辑:权利、特权、权力和豁免
5.2.2 奥诺的权利束要素清单
5.2.3 “霍菲尔德一奥诺式”实质权利束
5.3 所有权限制中的“利益群”
5.3.1 所有权限制的实质:利益群的角力
5.3.2 所有权限制中的利益细分与彼此的关系
5.3.3 利益群的物质承载——物
5.4 本章小结
6 所有权限制问题在民法解释论中的问题分析
6.1 利益衡量:一种更优的解释方法
6.1.1 利益冲突的衡量标准——兼论利益位阶问题
6.1.2 利益衡量的逻辑和方法:评价地形成诫命
6.1.3 利益的变体:对所有权限制的法经济学分析进路
6.2 所有权限制的实例分析:以相邻关系问题为中心
6.2.1 私人利益冲突一:越界建筑
6.2.2 私人利益冲突二:不可量物
6.2.3 公法中的相邻关系:建筑规划许可
6.3 本章小结
7 所有权限制制度的现代趋向与立法建议
7.1 所有权限制的制度目标与利益诉求
7.1.1 效率目标:功利最大化
7.1.2 规范目标:自由与限制的均衡
7.1.3 价值目标:社会可持续发展
7.2 现代所有权限制中的新现象及应对:公地悲剧—反公地悲剧
7.2.1 “反公地财产”:使用不足的悲剧
7.2.2 对传统所有权分类理论之检讨
7.2.3 对“反公地财产”社会义务性的思考
7.3 从现代所有权限制的角度解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
7.3.1 对《若干意见》的必要性论证——化解城市的“反公地悲剧”
7.3.2 对《若干意见》的合法性解读——小区道路的社会义务
7.4 《民法典》编纂背景下所有权限制问题的立法建议
7.5 本章小结
8 结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