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既然是一种极具探索欲的生物,人类社会越进步,人就越需要也越能了解自己,人不仅要研究周围的客观世界,也要去探索自身:我是谁?我来自何方?未来的命运又如何?
《人之由来》是我国著名的古人类学家周国兴教授撰写的有关人类起源的通俗读物,是真正从自然科学的角度,充分地展现“从猿到人、原始人进一步演化”的壮丽图景,阅读本书可以获得丰富的人类发展史的知识。
| 书名 | 人之由来/中国科普大奖图书典藏书系 |
| 分类 |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生物科学 |
| 作者 | 周国兴 |
| 出版社 |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人既然是一种极具探索欲的生物,人类社会越进步,人就越需要也越能了解自己,人不仅要研究周围的客观世界,也要去探索自身:我是谁?我来自何方?未来的命运又如何? 《人之由来》是我国著名的古人类学家周国兴教授撰写的有关人类起源的通俗读物,是真正从自然科学的角度,充分地展现“从猿到人、原始人进一步演化”的壮丽图景,阅读本书可以获得丰富的人类发展史的知识。 内容推荐 周国兴著的《人之由来》是讲述人类起源知识的科普书,真正从自然史的角度,尤其是自然科学的角度,来阐述人类起源与进化的历史以及人类个体发育、发展的进程,从而打破人们对人自身的神秘看法,让读者从人的演化历程中认识人自身无穷的创造力,感受做人的自尊与自信。适合广大青少年阅读。 目录 第一章 人生历程——作为个体的人之由来 第一节 繁殖——生命的自然属性 第二节 遗传与性别决定 第三节 人的生命历程 第二章 人类的由来 第一节 人类由来的神话传说 第二节 科学的人类起源观 第三节 达尔文论人类的由来 第三章 人是动物 第一节 世上形形色色的人都属同一物种 第二节 人是脊椎动物 第三节 人是哺乳动物 第四节 人是灵长类动物 第五节 人也算一种猿 第六节 现代类人猿 第七节 人跟哪种猿类系更近 第八节 作为动物的人之由来 第四章 人是特殊的动物 第一节 反映在身体结构上的人的特点 第二节 制造工具是人的专有活动 第三节 人与猿的本质区别 第五章 作为特殊动物的人之由来 第一节 从古猿到人的转变——两种质态的转化 第二节 人类的远祖 第三节 两种可能的演化谱系 第四节 人怎样获得了自己特殊的身躯及习性 第六章 现代人之由来 第一节 人类的演化谱系 第二节 地猿(地栖猿)群 第三节 南猿群 第四节 能人群 第五节 直立人群 第六节 化石智人 第七章 现代中国人之由来 第一节 中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的先民 第二节 古史中的四大集团与龙的传人 第八章 人类的摇篮 第九章 人类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中石器革命" 第十章 人类的未来:拯救自然,也就是拯救人自身 结束语 附录 后记 作者简历 试读章节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 1859年,进化论者达尔文出版了他的巨著《根据自然选择的物种起源》(简称《物种起源》)。他在该书中,根据大量无可争辩的事实指出:生物不是固定不变的,物种通过遗传与变异、生存竞争、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引起性状分歧而进化。从而揭示了生物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科学地解释了不同物种的起源,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坚实的科学基础之上。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的要点是什么呢?达尔文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经过自己的潜心研究,特别是从马尔萨斯人口理论和人工选择的实践获得启发而建立起来的这一学说,其核心思想是“自然选择”。他认为,既然在农业选种和畜牧育种上起主导作用的是“人工选择”,那么自然界中生物进化的动力只有具体的自然界,即“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为: (1)遗传与变异。自然界中的生物普遍存在性状的变异现象,这种变异包括:常规的一定变异和稀少的不定变异。它们都是能遗传的,尤其后者,是自然选择的主要材料。 (2)生存竞争。生物个体的繁殖是按几何级数增加的,但事实上能存活的个体却不多,这是由于自然界中生物存在为生存而竞争的机制。这种竞争可以发生在同一物种内的不同个体之间,或者不同物种之间,甚至生物与外界的生活条件之间。 (3)自然选择。一方面生物在不同生活条件下发生变异,另一方面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界之间又进行复杂的生存竞争。在这种情况下,任何有利的变异都会对竞争有利,从而获得生存机会。不利的变异则无益于竞争,反而会造成个体的消灭。这种过程叫“适者生存”,或“自然选择”——仿佛自然界在进行这种选择作用。正是通过这一过程,使得生物能更好地适应复杂的生活环境。 (4)性状分歧。生物进化就是对环境的适应。由于适应不同的生态条件或地理条件,促使物种发生分化,产生形态构造上的许多差别。这个过程反映了生物诸性状的分化,也就是“分歧”的过程。由此造成不同的新物种,生物就是这样进化的。达尔文还指出,生物进化是一个渐变的连续过程,生物起源于共同的祖先。达尔文的这一生物进化理论把原先生物间毫无联系、神造和不变思想赶出了生命科学领域,极大地推动了生物学的发展。 达尔文本人曾承认,对于生物遗传的规律他并不完全了解。事实上,当时的遗传学尚处于发展的古典时期,以后,近代科学对达尔文进化理论的挑战主要也还是来自遗传学进展而产生的新概念。 1871年,达尔文发表了《人类的由来与性选择》(简称《人类的由来》)一书,他在该书中运用自己有关生物进化的全套理论来研究和证明人类起源于动物,确定人类在生物界的位置,以及人和高等动物之间的血缘关系,用“自然选择”的理论来解释从动物到人的进化过程。 首先,达尔文研究了人类的变异性,肯定人类同动物一样,是具有变异能力的,而且各种变异具有遗传性,不仅身体结构、生理特点可以遗传,而且连精神和心理特征也能够遗传。 其次,他认为人类也同样受到支配生物进化的各种规律的影响。人类的形成跟其他生物一样,都是在“自然选择”的复杂影响下进行的。 他认为,人类在生存斗争中之所以能比其他动物占优势,不仅依靠自身的体质,另一方面还依靠自己的高度智慧和社会习惯——互助互援的道德心及合群性等。智力的发达是人类进化的重要条件,高度的智慧又促进了语言的发展,这是人类明显进步的重要因素。 接下来,达尔文用“自然选择”作为进化动力,像解释其他动物的演变一样,解释了从猿到人发展过程中所有的变化。如直立、双手、牙齿、颅骨、脑、智力以及人的智慧的各种特性等,甚至社会的各种特性、人类的社会习惯以及道德、伦理等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关于各人种之间的差别,如肤色、发色、脸部的形态等,不同的人种是不一样的,达尔文认为这不能用不同的生活环境条件来解释,也就是说,只用自然选择的一般规律还不能完全解释得通。他便用所谓“性选择”来补充,认为不同地区的男女审美标准不一样,通过性的选择(就是选择配偶)和遗传性,使男女性状分化逐渐明显,这就促使形成了不同的人种。 达尔文就是这样通过自然选择加上性选择,来解释人类的起源和人种的起源。 那么人类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达尔文搜集了大量的科学资料,证明人类和某些动物,特别是与猿猴类在体质结构上有相近的关系。胚胎发育也证明人起源于动物;人身上还有部分已经退化了的痕迹,叫遗痕器官,如动耳肌、第三眼睑、盲肠、尾椎骨等;还有返祖现象,如个别孩子出生的时候还留有尾巴,脸上长毛,以及个别妇女有双子宫等。达尔文根据这些事实指出,只有承认人是从动物进化来的,才能解释得通为什么人和动物有些相似的特点。 达尔文认为类人猿是哺乳动物中和人最相近的亲属,人和猿在根本上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因此,人和猿类不可能是各自单独发展来的。他推测人类来自旧大陆的某种古猿,并且谨慎地指出,这种古猿不应该和现存的类人猿相混淆,因为现存的类人猿无疑已经沿着本身的发展道路“特化”了,和人类的祖先古猿不一样了。达尔文根据1856年在法国发现的古猿化石(林猿)认为,在中新世晚期已经有比较高等的猿类从低等猿类中分化出来,因此推测人类从狭鼻猴类分化出来的时间可能是距今约6千万~4千万年的所谓始新世。他还描绘了我们的直接祖先是一种古类人猿,最后得出结论:“可能世界为人类的发生做了长久的准备,这是对的,因为人类起源于一连串的祖先,这一连串的祖先中只要失去其中的一环,就没有人类了。” 经过达尔文等人的不懈努力,“人是从哪里来”的问题基本上得到了科学的解释。人是动物长期发展的产物,现代人类和现代猿类有着共同的祖先,人猿同祖已经成为无可辩驳的定论。在大量的科学事实面前,在人类起源于动物的理论面前,上帝造人说站不住脚了。达尔文从理论上把人类从上帝手里解放出来了。虽然当时证明人类起源于古猿的古生物学和古人类学方面的直接材料还不多,达尔文却相信并且预言,将来会发现这些材料的。 P30-33 序言 什么是人?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人是没有羽毛的两脚动物”。 另一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人是理性的动物”“政治的动物”。 美国的哲学家富兰克林则说“人是制造工具的动物”。 那么,“人”究竟是什么? 人首先是生物,是一种动物。然而,他不是一般的动物,人是一种特殊的动物。他的特殊性表现在:他能认识周围的世界,并利用对客观世界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不仅如此,人还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为自己的发展开拓无限广阔的天地,这可不是一般的动物所能做到的。 人是动物,他必定是生物进化的产物;人是特殊的生物,他就必定有其独特的进化方式。 人类是怎样起源的?原始人是如何进化的?我们中国人又是从何而来的? 希腊古箴言称:认识你自己! 人既然是一种极具探索欲的生物,人类社会越进步,人就越需要也越能了解自己,人不仅要研究周围的客观世界,也要去探索自身:我是谁?我来自何方?未来的命运又如何? 这就是我要在本书里告诉你的——人之由来。 后记 1971年我因在浙江省博物馆筹办“劳动创造人”科普展,走上了科普创作道路,自后以人类起源为主要题材,创作和发表了不少科普作品,早期成书的重要著作有《人类起源的故事》《人怎样认识自己的起源》《狼孩、雪人、火的化石》《震惊世界的失窃案》《人类探源》等。 特别是1986年起,在北京自然博物馆我筹办了人之由来基本陈列,之后“人之由来”成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从事普及有关人类起源知识系列活动的总名称,包括有大型展览、图版巡回展、科普小品、专著及画册等,这成为我关于“认识自己”科普宣传的重点项目。 提及人之由来展,不禁使我联想浮翩,当时我在北京自然博物馆担任业务馆长,负责馆内原有人类起源旧展览修改与重新布展的任务。我力图打破旧有观念,真正从自然史的角度,尤其是自然科学的角度,来阐述人类起源与进化的历史,以及人类个体发育、发展的进程,从而打破对人自身的神秘看法。我将新展览命名为“人之由来”,为了获知观众对未来展览内容的要求,我将设想的展出内容,于1986年由民族出版社提前出版了科普小册子《人之由来》,以后该小册子还被译成了维吾尔文、朝鲜文等。读者的反响还不错,实际上这也为未来的展览做了广泛宣传。1988年人之由来展在预展期间又广泛听取了改进意见,经过必要修改之后本拟当年8月对外开放,不意遭到不必要干扰,上级审查后提出必须修改三处,尤其在展览中要添加马列语录“劳动创造人”,否则不予批准展出!消息一出,该展览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经过协调,新展览被推迟到10月,才正式对广大观众展出。展览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光开幕那天,观众人数竟近2万人!这个展览作为基本陈列,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内展出达20年,每年馆内观众人数为45万至50万人,也就是说,观看这个展览,接受人类起源科学知识宣传的观众近一千万人次! 结合展览伊始时的争论、观众在观看展览时提出的问题,1991年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了修订与补充新材料的《人之由来》通俗读物。在该书的封底背面,加有一段编辑同志撰写的说明词,很有意思: 我是人、你是人、他们也是人 火是什么?人从哪里来?人如何获得了为人的一切?人的生命之途有多远?人类未来的命运又如何? 人类社会越进步,人越需要也越能够了解自己。著名人类学家、科普作家周国兴的科普新作《人之由来》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独特的学术观点以及大量的图片深入浅出地回答了这些看似简单但却深奥无比的问题。阅读本书不仅可以获得丰富的人类发展史的知识,还可以获得做为人的自尊和自信。 以《人之由来》为书名的科普读物,到目前已正式出版了五个不同版本,它们是:《人之由来》作者:周国兴民族出版社1986年12月第1版、第1次印刷印数9000册《人之由来》作者:周国兴、刘莉莉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1年5月第1版、第1次印刷印数10000册字数150千字《人之由来》大型彩色画册作者:周国兴河南海燕出版社 1992年5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印数1000册1996年本书荣获第三届全国优秀科普作品一等奖《人之由来》小海豚科学丛书之一作者:周国兴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第1次印刷印数6000册《人之由来》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之一作者:周国兴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9年5月第1版、第1次印刷印数10000册 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这个版本是以1992年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版本为蓝本,删去个体人之由来部分,保留人类起源部分,还增加了一章“为中学生设计的《人之由来》博物馆”。 为什么要增加这一章?因为我很想筹办一个中学版的简式人之由来展,其时我从网上获悉,中学将要进行人类起源和达尔文物种起源的普及教育。从网上恰好也看到,为了辅导中学生物老师教好这两门功课,所引用的参考文献竟是我的两篇科普文章!加之当时我的母校江苏南通中学百年校庆即将来临,在母校筹办这个简版“人之由来新展”作为校庆活动之一正当其时,母校方面也有此意愿。于是我参照网上的教学大纲,结合人类起源研究的最新资料,以及我从事古人类学考察的经历和研究成果,精心地撰写了适合中学教育的人之由来展出纲要,就待动手布展了。 可惜事与愿违,学校因故放弃了此举,中学版的简式人之由来展的计划流产。也正是事在人为,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将出版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将我的《人之由来》列为选题之一,当时的主编何龙先生,希望我将《人之由来》补充新的材料,搞一个新版本。我考虑再三,决定把这份展出纲要,重新调整和修改,以“为中学生设计的《人之由来》博物馆”为题,作为新的一章附在《人之由来》正文之后,弥补了原书材料已落后的不足:读者如将两者对照来看,一定会发现,自1988年《人之由来》展览以来,古人类学研究的进展是多么快,新的人类化石层出不穷,旧有研究方法不断改进,新的研究方法与成果涌现,人类起源与演化的新旧理论剧烈冲撞,有时作为经典学派追随者的我,也难以招架! 现在看来,这个版本也算是个新旧题材结合成功的特例吧。作为一名科普工作者,有责任来反映学科发展的前沿信息,引导读者改变旧的观念,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下面这个版本是一个非正式出版物,是根据我的讲稿编印而成的。2013年我应甘肃省白银市博物馆的邀请,去参观指导当地博物馆的业务工作,同时应邀为当地中学生举办科普讲座,宣传人类起源的科普知识。为此,我将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9年出版的《人之由来》中的“为中学生设计的《人之由来》博物馆”部分,扩展、补充和改写为一部完整的讲稿。在出发去白银市前,我预先发稿过去,没想到,在我为当地中学生开讲之前,竞已每人一册在手了,厚达120多页的小册子印得非常精致,图文并茂十分喜人,有了这小册子,讲课十分顺利,与同学们的互动也十分热烈,真难为了当地博物馆的同志们辛勤劳动和努力! 人之由来展出期间,我又相继出版了《崛起的文明:人类起源的文化透视》《时光倒流一万年》两书,主要从文化角度阐述人类的起源与演化历程。有了它们,从而完成了从科学发现史、体质人类学与文化人类学全方位地阐述人类起源与进化史。 最近两年我接连撰写、发表了两部学术专著:《白莲洞文化——中石器文化典型个案的研究》《穷究元谋人——我的元谋盆地人类考古学研究三十年记》,我尝试在古人类学与史前考古学厚重的学术著作中,如何进行学术与专业知识的普及;而在正进行撰写《追索野人五十年》一书,我又探索如何在科学探险与考察著作中加强严肃的学术性和科学知识的传播,正是反向的朝这一方向努力。 多年的科普工作使我深深体会到:一位称职的科学家不仅应当潜心探索大千世界的奥秘,而且应当将他的科研成果普及于全社会,为普通百姓提供更多的科学“镜子”,使读者从这些“镜子”里找到自己,从而帮助人类认识自己。 现在,在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社长何龙先生的应允和热情支持下,在即将出版的《人之由来》新版中,将我五十多年来所有关于人类起源为题材的获奖作品,做一个全面整合。在人类起源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基础上,从科学发现史、人体形态演化及史前文化演进诸方面,从我已发表的著作中,选取最有意思的段落,构筑一新作,提供一份详实的人类起源科普作品,遵循我撰写白莲洞文化和穷究元谋人两书的理会,力图使本书亦带有小百科书的特色。我已年近八十,我将本书看作是《人之由来》自首版以来,30年之后这一题材的终极之作,以后我将集中精力撰写我的匈奴后裔家族史和自传。 也借本书出版的机会,诚挚感谢在筹展人之由来展和出版《人之由来》给予我帮助的学术团体和朋友们,要感谢太多了难以一一举例,但我希望对下列诸书作者表示特别的感谢,因为在本书中引用他们书中的精彩图例与照片,使本书生色不少: 《中国古人类画集》(1980)中科院古脊椎所《中国古人类画集》编制组 In the Age of Mankind(1988)by Roger Lew in The Human Odyssey(1993)by Ian Tattersall ApeMan(1994)byRodCaird Introduction to PHYSICAL anthropology(1994)by Robert Jurmain Harry Helson From Lucy To Language(1996)by Donald Johanson&Blake Edgar Journey Through the Ice Age(1997)by Paul G.Bahn Human Evolution(1 999)by Roger Lewin Essentials ofPhysical Anthropology(200 1)by Robe Jurmain&Harry Helson,Lynn Kilgore,Wenda Trevathan What does it mean to be human?(2010)by Richard Potts Christopher Sloan 以及《国家地理》《地理》《科学美国人》近期有关文章的作者。 人之由来,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只要人类存在一天,就会探索这一课题到那天!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