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鸟的美丽(观鸟手记)》作者李明璞、李云飞根据自己观鸟的经历以及观鸟的心得体会,较全面地介绍了观鸟的基础知识,如观鸟的基本方法 、设备的使用和鸟种的辨识,并穿插了一些有关湿地、环境以及鸟类的科学知识。全书图文并茂,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让读者在了解大自然的过程中,更深刻地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本书以充满刺激感的亲身经历和经验告诉读者,你可以象作者一样,通过观鸟这项活动走进大自然,去观察、认识美丽的鸟儿,去亲身体验大自然的美妙,并且在这体验中获得身心的愉悦。
| 书名 | 追寻鸟的美丽(观鸟手记)/中国科普大奖图书典藏书系 |
| 分类 |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生物科学 |
| 作者 | 李明璞//李云飞 |
| 出版社 |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追寻鸟的美丽(观鸟手记)》作者李明璞、李云飞根据自己观鸟的经历以及观鸟的心得体会,较全面地介绍了观鸟的基础知识,如观鸟的基本方法 、设备的使用和鸟种的辨识,并穿插了一些有关湿地、环境以及鸟类的科学知识。全书图文并茂,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让读者在了解大自然的过程中,更深刻地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本书以充满刺激感的亲身经历和经验告诉读者,你可以象作者一样,通过观鸟这项活动走进大自然,去观察、认识美丽的鸟儿,去亲身体验大自然的美妙,并且在这体验中获得身心的愉悦。 内容推荐 在《追寻鸟的美丽(观鸟手记)》中,李明璞、李云飞根据自己观鸟的经历,比较全面地介绍了观鸟的基础知识,如观鸟活动的由来和发展,观鸟的基本方法,设备的使用和鸟种的辨识,关于鸟的知识和奇闻趣事,以及观鸟的心得、体会和心情等。为了使本书更有科普的功效,也将穿插一些关于湿地、环境以及鸟类的科学知识。 目录 基础篇 一、观鸟的由来与发展 鸟、自然与人 爱鸟先驱——奥杜邦 观鸟平民化的推动者——彼特逊 大自然的门票 “鸟人” 二、观鸟为什么受欢迎 观鸟的定义 观鸟的乐趣 观鸟旅游 你会去观鸟吗? 三、观鸟的形式 养鸟与观鸟 庭院观鸟与野外观鸟 行进中观鸟和定点观鸟 学会观察和欣赏 观鸟守则 四、出发前的准备 观鸟的装备 观鸟的一般过程 寻找鸟儿的技巧 鸟儿的辨认和识别 观鸟的记录及整理 观鸟篇 一、从身边开始 我们的邻居 生命的期待 匆匆的过客 有朋自远方来 贵客来敲门 二、关注湿地鸟类 鸟与湿地 春江水暖鸭先知 “湿地之神”——丹顶鹤 鸿雁传书 依水而生的鸡 三、鸟类的奇闻轶事 生存的艺术 一妻多夫的水雉 只生不养的大杜鹃 鸟中建筑大师——织巢鸟 四、为鸟走四方 洞庭湖——冬候鸟越冬的天堂 董寨——观鸟人心中的圣地 湖北三阳观鸟天堂 北戴河——亚洲最好的观鸟湿地 瓦屋山——西南山地的观鸟胜地 莲花山——西部高原珍稀鸟类栖息地 海南岛——国内热带鸟的天堂 云南——中国鸟类最丰富的地方 大老岭——养在深闺人未识 走马观“鸟”在南非 试读章节 “鸟人” 涉入观鸟,似乎有点偶然,但做一个“鸟人”却是必然。 2003年开始,我在为地方湖泊、湿地保护立法做一些前期的调研。 2004年,武汉发生了一起被称为“意杨事件”的破坏湿地的事情。 地处武汉市蔡甸区的沉湖珍稀湿地水禽自然保护区,是世界上同纬度地区生态保持最好的一处湿地。每年来此越冬的大雁、野鸭和天鹅等水鸟有数万只,栖息鸟类多达153种。还有众多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东方白鹳、白鹤、灰鹤、天鹅、白琵鹭等。沉湖湿地被生态专家誉为“湿地水禽遗传基因保存库”。 2004年5月初,来此观鸟和调查的志愿者们发现沉湖湿地的核心区栽种了13.3平方千米意杨树苗。 由于大雁、野鸭和天鹅等冬候鸟的栖息地需要广阔草滩供它们起飞、着陆和采食之用,意杨的栽种,势必破坏冬候鸟的生存环境。大批候鸟从北方最近的一个落脚地飞到沉湖已是筋疲力尽,如果沉湖没有足够的湿地供它们栖息,补充食物,后果将十分严重。另外当地还有个别用枪打,下药毒大雁、野鸭的行为,也为冬候鸟的生存带来了危险。 志愿者们一边向有关部门和专业人士反映,以期待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重视,一边与有关部门进行沟通,探讨合作,并组织志愿者进村入户宣传鸟类保护知识。 后来,在政府的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下,意杨树苗被清除,恢复了湿地原来的地貌。 关于“意杨事件”,志愿者们常在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中国网站自然论坛中讨论,我经常上去浏览,也与志愿者讨论对湖泊和湿地立法保护的问题。 对这样一批对环境十分关注,有自己的思路并且勇于付之行动的人,我很想认识一下,于是,我们从线上到线下,从一个虚拟的世界走到现实社会中。 我们约好在武汉大学的一间实验室见面,聚到一起后才知道,他们多数是武汉大学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也有个别从事媒体工作的人员。当然同时也知道了,他们都是观鸟爱好者。 当天我们聊得很投机,讨论结束的时候,他们告诉我,过几天有个观鸟活动,邀请我参加,我欣然答应。 观鸟活动在武汉中科院植物园进行。这一天来了20多人。这是一群自称为“鸟人”的人。在这里让我知道了观鸟人有一个有趣的称呼,他们喜欢把自己称为“鸟人”。“鸟人”这个在古籍书中常被作为骂人的词语,在这里却是观鸟人引以为自豪的称谓。 这群人中除了学生之外,还有各种行业、不同年龄的人员,最引人注目的是武汉大学的一位外教,罗尔夫先生,一位痴迷的观鸟爱好者。 听人介绍,罗尔夫在中国出生,曾移居丹麦、非洲、美国、澳洲。为了研究鸟类,他走遍了包括南极洲在内的世界7大洲50多个国家,看到过全球鸟类总数的一半。为了观察东方特有的鸟类,他在中国找了份工作,边工作边观鸟。 罗尔夫小时候在书上看到红腹锦鸡,问父亲在何处可以找到这么美丽的生物,父亲告诉他在中国。2004年,他终于来到中国,在秦岭看到红腹锦鸡的那一刻,欣喜若狂。在武汉植物园第一次见到中国特有的画眉鸟时,63岁的老人开心得像个孩子一样大叫起来。他告诉别人,他自己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就是观鸟,观鸟伴随了他的一生。 从罗尔夫先生身上,我认识了一个真正的“鸟人”。 活动开始,大家一边缓慢的行走,一边举起望远镜仔细寻找地上、树上的鸟儿,然后把它们辨认出来,记在小本子上。 大家不时停下脚步,驻足观察和交流。有时是有人看到了好看的鸟,招呼大家共同分享,有时则是拿出图册,为鸟的辨识进行讨论。来到了湖边,架起只有一个镜筒的单筒望远镜,向湖面搜索,在肉眼几乎看不见的地方,找到了几只野鸭子,于是大家开始轮流观看…… 植物园不大,活动半天就结束了,虽然时间不长,但却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也知道了观鸟活动应该怎样进行,以及需要什么样的装备和提前做什么功课等。 人类与大自然有一种天然的情愫,和许多人一样,中央电视台的动物世界以及其他关于大自然的节目常让我沉迷其中,在那里似乎能感受到大自然的脉动。 观鸟让我体验了现实版的动物世界,做一个鸟人也就成了必然,从此观鸟开始进人我的生活。 P14-17 序言 2003年,因工作的关系,我对湖北湿地保护进行调研。在调研中我知道了鸟与湿地的关系,鸟与人类的关系,知道了有“观鸟”这样一项活动。于是我开始学着参与,从此便一发不可收。 一开始只认为这是一项锻炼身体、陶冶情操的休闲活动。随着参与的不断深入,逐渐认识到,它既是一种充满趣味和魅力的科学普及活动,而且还是一个没有说教,寓教于乐的环境保护教育的好方法,从而深深地喜欢上了这项活动。不久,我的爱人也参加进来,从此我们乐此不疲。 周末和休息日我们会换好服装,背上行囊,到野外去寻找那大自然的精灵。当我们聆听着鸟儿悦耳的鸣声,观赏鸟儿优雅的身姿和色彩炫丽的羽毛时,似乎触摸到了大自然的脉搏,一种心情的愉悦和享受随之而来。 每次观鸟回来,我们都认真整理观鸟记录,并将这些记录上传到观鸟记录中心,使它成为一个公共资源,与大家分享。 我们有时会为一个鸟种的辨识展开讨论甚至争论,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探寻自然秘密的过程,充分满足着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我们还会参加许多与观鸟有关的活动,讲座、讨论、比赛等,在这里与鸟友们交流,分享着观鸟的乐趣。 我们用自己拍摄的鸟儿漂亮图片与学习到的关于鸟的知识,编成小册子或者折页,遇有机会就将它们无偿的送给有兴趣的人们和小朋友,让他们在其中了解关于鸟的知识,关注鸟的生活。 当我们享受着观鸟的全部乐趣时,我们也想到应该把这项活动介绍给更多的朋友,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分享走进大自然的快乐和感受。于是我们把我们的观鸟经历和感受写了下来…… 既然观鸟是一项活动,它就有自己的活动规则或者说是方法。只有掌握了观鸟的规则你才能领略到这项活动的全部乐趣。因此,在本书中,我们根据自己观鸟的经历,比较全面地介绍了观鸟的基础知识,如观鸟活动的由来和发展,观鸟的基本方法,设备的使用和鸟种的辨识,关于鸟的知识和奇闻趣事,以及我们观鸟的心得、体会和心情等。为了使本书更有科普的功效,我们也将穿插一些关于湿地、环境以及鸟类的科学知识。当然,为了不至于枯燥乏味,这些知识的介绍,我们会将它们编织在在观鸟活动的过程中,让本书更有可读性。 当你翻完这本书的最后一页时,如果你对大自然有了更多一点的了解,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特别是如果你也准备拿起望远镜,参加观鸟活动,我想,我们写这本书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