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洗马出京赴西北办事,一天傍晚在甘肃一个驿站落宿。驿吏拿出簿册来登记,请问他官居何职,那人答:“洗马”。驿吏想,这一定是替皇宫洗刷马匹的夫役。又问:“你一天洗多少匹马?”那人知驿吏误会了,便和他开玩笑:“没有定数,忙时多洗,闲时少洗,心情好时多洗,心情不好时少洗。”驿吏确信他是马夫了,说:“皇上待下人真是宽厚!”便将他安排在最下等的房间里,不再理睬了,那人也不做声。过一会,县令乘大轿来拜访此人,并把他接到县衙门里去住。那人大模大样地坐在轿里,县令则步行跟随,一面弯着腰恭恭敬敬地与他说话。
驿吏大惊,问县令的跟班:“他不是一个马夫吗,县太爷怎么对他这样客气?”跟班斥道:“什么马夫!他是县太爷的恩师。十年前,县太爷就是在他手里中的举,五年前会试时,他又是县太爷的房师。”驿吏明白了,洗马不是马夫,但他始终不知道“洗马”究竟是个多大的官儿。
原来,洗马是司经局的主管官员。司经局的职责是掌管书籍典册,隶属詹事府。詹事府原是太子的属官。康熙晚年决定不立太子,并作为定制传下来,詹事府因此一度废弃,后来又恢复,以备翰林院的官员迁升之用。洗马的品级为从五品,来到地方上,品级既比正七品的县令要高,又加之有师恩这一层在内,故那位县令对洗马优礼有加;然而在京师,洗马实在是一个无权无势的闲散小官。
若说无才无德倒也罢了,偏偏是无论做史官,还是做学使,张之洞都比别人做得有声有色,可就是官升不上去,真叫人沮丧。他是个志大才大自视甚高的人,从小起就盼望着今后能经天纬地出将入相,给青史留下几页辉煌的记载。然而时至今日还只是一个从五品,年过不惑,精力日衰,这一生的宏大抱负能有实现的一天吗?
张之洞为自己愁虑,更为国事愁虑,他觉得他好像天生就是一个忧国忧民的命似的。国家发生的事情,无论是对外还是对内,无论是任人行政还是用兵打仗,也无论他本人是身处京师还是远在边鄙,只要让他知道了,他就非得过问不可。他常常难以理解的是,朝廷办出的事为何总是那样不尽如人意,许多原本易于处置的事情,为何总是办得那样乖谬?唉,真个是朝中无人!倘若自己握秉朝纲,国家绝不是眼下这等一团乱麻似的不可收拾。张之洞常常这样想着想着,便免不了在心里发起牢骚来。
近日就有一件事令他忧虑。
十多年前,趁西北内乱时,浩罕王国的阿古柏带兵侵占了新疆,并与英国和沙俄勾结,企图长期统治这块广阔的土地。沙俄也对新疆怀有野心,借口保护侨民,出兵占领重镇伊犁。光绪二年,左宗棠率部出关,很快便打败阿古柏,收复新疆,但沙俄却拒不归还伊犁,朝廷决定派崇厚去俄国会商此事。
崇厚是个洋务派,跟外国人关系密切。同治九年,天津教案发生,时任三口通商大臣的崇厚,就极力主张严办天津地方官以取悦法国。后来奉旨到巴黎道歉,又在法国人面前竭尽讨好之能事。官场和士林中许多人都讨厌这个油嘴滑舌八面玲珑的软骨头,张之洞尤其痛恨,他认为不能委派崇厚办这样的大事。
朝廷谕旨已下达,当然不可更改。张之洞于是上疏,请太后命令崇厚走西北陆路进俄国,以便在途中实地考察新疆特别是伊犁一带的地理人情,从而做到心里有数,以免上俄国人的当。但崇厚怕吃苦,不肯走陆路,坚持要坐海船;又声称已对新疆了如指掌,此行决不会让国家吃亏。慈禧终于答应了崇厚。为此,张之洞又添一重顾虑。
于是,他决定自己来研究整个新疆的舆地,随时准备为朝廷提供行之有效的方略。就是因为过度劳累于此,一向不太强健的张之洞病倒了。
这时,他又想起这件事来,伊犁城四周的山川地貌顿时出现在脑子里。“伊犁城南边的那条河,叫个什么名字来着?”张之洞拍打着脑门,想了很久想不起来。他掀开被子下床,擎起窗台上的油灯,想到隔壁书房里去查一查地图。
“四爷!”听到房间里有响动,正在厨房和女仆春兰一起收拾东西的夫人王氏忙推门进来。王夫人的年纪比丈夫小得多,不便直呼其名。张之洞在兄弟辈中排行第四,她便以这种尊称来叫丈夫。“你要到哪里去?”
“我想到书房里去查看一下地图。”
“外面风大,刚好一点,不要再受凉了。”王夫人接过丈夫手中的油灯,扶着他回到床边,说,“你依旧坐到床上去,我去给你把图拿过来。”
《清流》P2-3
清流
第一章 清流砥柱
一 张之洞拍案而起,愤怒骂道崇厚该杀
二 京师清流党集会龙树寺
三 慈禧看到一个社稷之材
四 慈禧钦点张之洞为癸亥科探花
五 原来张之洞短身寝貌,慈禧打消破格提拔的念头
六 杨锐向老师诉说东乡冤案
七 前四川学政为蜀中父老请命
八 张之万对堂弟说:为政不得罪巨室
九 为借东乡之案做文章,醇王在清漪园召见张之洞
十 慈禧送给妹妹的礼物居然被人踢翻在地
十一 附子一片,请勿入药
第二章 燕山聘贤
一 赴任前夕,张之洞深夜造访醇王府
二 王夫人突然难产去世
三 一位报国心强烈的热血之士,偏偏年轻时又错投了主孑
四 出山前夕,桑治平与张之洞约法三章
五 来到山西的第一天,张之洞看到的是大片大片的罂粟苗
六 遭遇的第一个县令便是鸦片鬼
第三章 投石问路
一 得知周武王酒爵是徐时霖的礼品,张之洞顿生反感
二 卫荣光向后任道出山西的弊端
三 张之洞决定做出一两件醒目的大事来
四 王定安贡献三条锦囊妙计
五 解州书院里藏卧着一位四朝大老
六 敢参葆庚、王定安,看来张香涛不是书呆子
第四章 晋祠知音
一 为了种籽耕牛,张之洞做了极不情愿做的事
二 圣母殿里的灵签
三 夜阑更深,远处飘来了琴声
第五章 清查库款
一 为获取赈灾款被贪污的真凭实据,阎敬铭出了一个好主意
二 胡林翼被洋人气死的往事,震撼张之洞的心
三 终于找到了藩司一伙贪污救灾款的铁证
四 巡抚衙门深夜来了刺客
五 刺客原来是藩司的朋友
六 借朝廷惩办贪官之机,张之洞大举清查库款整饬吏治
七 秋夜,女琴师的乐理启发了三晋执政者
第六章 观摩洋技
一 英国传教士给山西巡抚上第一堂科技启蒙课
二 巡抚衙门里的科学小实验
三 唐风宋骨话诗歌
四 人生难得最是情
五 离开山西的前夕,张之洞才知道三晋依旧在大种罂粟
第七章 和耶战耶
一 恭王府里的密谋
二 慈禧深夜召见李鸿章
三 醇王府把宝押在对法一战上
第八章 谅山大捷
一 面对炮火,好谈兵事的张佩纶惊惶失措
二 马尾一仗,毁了两个清流名臣的半世英名
三 海隅荒村,张之洞恭请冯子材出山
四 来了个精通十国语言的奇才
五 冯子材威震镇南关
天柱
第一章 试办洋务
一 为筹银钱,张之洞冒险重开闱赌
二 朝中有人好做官!张之洞派杨锐进京入朝
三 以三十万两银子上缴海军衙门为条件,换取闱赌的合法进行
四 难道是她?是那个多少年来魂魄所系的肃府丫环
五 陈念礽原来是桑治平的儿子
六 海军衙门和颐和园工程搅到一起了
七 醇王检阅海军,身旁跟着握长烟管的李莲英
八 世俗之礼都是为常人设的,大英雄不必遵循
九 半百再得子,张之洞欢喜无尽
十 以中国百姓第一次看见电灯的喜乐来庆贺儿子的满月
第二章 筹议干线
一 香涛兄,你想做天下第一督抚吗
二 为了一个麻脸船妓,礼部侍郎自请削职为民
三 经阎敬铭点拨,慈禧重操制衡术
第三章 督建铁厂
一 盛宣怀“官督商办”之策,遭到张之洞的否定
二 游方郎中给张制台泼下一瓢冷水橘过淮南便成枳
三 病入膏肓的黄彭年冒死劝谏张之洞莫办洋务
四 以包揽把持在湖北建国中之国
第四章 参劾风波
一 为获取信赖,候补道用高价从书呆子手里买来一部《解读东坡》
二 归元寺状告湖广督署总文案
三 为早诞皇子,翁同龢向光绪帝献蛤鹿冷香丸
四 看到袁昶的密信后,张之洞头晕目眩虚汗直冒
五 多方运作之后,大参案虎头蛇尾收了场
第五章 外宾访鄂
一 马鞍山乡民把洋矿师打得伤筋断骨
二 思想不羁而又心绪愁苦的贵公子
三 古老的苏格兰情歌,勾走了辜鸿铭的魂魄
四 偷情的辜鸿铭被英国商人扭送到领事馆
五 俄国皇太子将要参观汉阳铁厂,这可是一桩扬国威振民气的大事
六 在爱国之情的鼓动下,铁厂、枪炮厂以高昂的热情造假
七 江湖郎中从武当山带来九截罕见的焦桐琴材
第六章 署理两江
一 夫妻对拜之后,他们互换了戒指
二 赵茂昌给张之洞送上一个经过专业调教的年轻女人
三 正当朝廷内外忙于为慈禧祝寿时,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四 复出的恭王感叹即便贵为皇伯,也不能没有权力
五 恭王府里,败军之将一吐苦水
六 东山再起的恭王,欲以战和两手应付危局
长恨
第一章 与时维新
一 桑治平寄重望于张家二公子
二 桑治平决定跳出名利场,与初恋情人一道融入天地造化之中
三 “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朱熹的这两句诗给张之洞以启示
四 若康有为能为我张之洞所用,岂不更妙
五 张之洞资助的《强学报》,竟然以“孔子卒后”纪年
六 焦山定慧寺留下张之洞“与时维新”的楹联
七 采石矶上,师生宾主射覆续联打诗钟
第二章 中体西用
一 受谭继洵之托,张之洞着力开导谭嗣同,劝他以捐班入仕
二 汉阳铁厂弊端重重难以为继,不得已由官办改商办
三 张之洞以钦差之礼接待梁启超
四 总署衙门东花厅,康有为舌战众大臣
五 大变局前夕,鹿传霖传授十六字为官真诀启沃君心,恪守臣节,力行新政,不背旧章
六 集湖广幕府之才智,做维新护旧之文章
第三章 血溅变法
一 六十九岁寿诞这天,《诏定国是》的起草者翁同龢被削去一切职务,驱逐出朝
二 奉旨进京的张之洞突然半途折回
三 老太婆提醒慈禧是不能让皇帝再胡闹下去了
四 小军机谭嗣同无情奚落大军机刚毅
五 光绪帝两颁衣带诏,谭嗣同夜访法华寺
六 百日维新全军覆没后,张之洞忧惧难安
第四章 互保东南
一 面对废立大事,三个总督三种态度
二 蝮蛇螫手,壮士断腕
三 两湖书院毕业的自立军首领唐才常劝张之洞宣布湖广独立
四 为对付湖北巡抚,湖广总督半夜审讯唐才常
五 请密奏太后,废掉大阿哥
第五章 爆炸惨案
一 八闽名士向张之洞献融资奇策
二 徐建寅罹难,暴露出火药厂种种弊端
三 连皇帝都敢假冒,这世界利令智昏到了何等地步
四 为着一个婢女,盛宣怀丢掉轮电二局
五 秦淮河畔,两江总督与卖菜翁畅谈六朝烟水气
第六章 后院起火
一 一心要破译蝌蚪文的张之洞,给京师学界留下一个千年笑柄
二 端梁联手欲借织布局的贪污案将张之洞轰下台
三 处理织布局的贪污案,是个棘手的难题
第七章 翊赞中枢
一 袁世凯用三牛车龟板甲骨,换来了张之洞的以礼相待
二 力禁鸦片的张之洞没想到十多年来居然自己天天在吃鸦片
三 瀛台涵元殿,袁世凯在光绪遗体旁痛哭流涕
四 陈衍献计用海军大臣做钓饵,诱出“保袁”的枕头风
五 桑治平道出四十八年前的秘密
六 他说,他一生的心血都白费了
张之洞是近代中国变革的试水者,东西方文明冲突的调和者。他以丰富而颇具争议的一生,致力于国家富强,却在历史潮汐中终结于虚妄。
继《曾国藩》《杨度》之后,唐浩明以五年时间,打磨出他的封笔之作《张之洞(共3册修订本)(精)》。书中以张之洞一生政治活动为主线,以他与朋友、幕僚、朝廷关系为纬线,叙述了张之洞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怎样跻身于晚清统治集团,却在通经与致用,卫道与维新间迷茫挣扎。唐浩明认为,回到晚清,重新审视张之洞及其失败的洋务事业,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关照性……
张之洞是一个视国事为生命、一心为国效力的爱国士人,也是一个顺乎时代潮流、有远见卓识的高级官员;但他同时又是一个视仕宦为生命、铁心忠于朝廷的传统士大夫,也是一个缺乏“现代化”知识,满脑子儒家禁锢的封建官僚。
《张之洞(共3册修订本)(精)》是唐浩明继《曾国藩》、《杨度》以后,历时五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再现了张之洞这个作为中国近代史不得不提的人物的一生,“史”与“诗”和谐完美的结合,达到了极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