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第一章 白芷品质基础研究
第一节 传统知识及文献研究
第二节 香豆素类成分鉴定
第三节 香豆素类成分定量分析研究
第四节 挥发油成分分析
第五节 遗传多样性研究
第六节 研究结论
附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白芷“含量测定”(草案)
附二药用白芷拉丁学名的建议
第二章 穿心莲品质基础研究
第一节 传统知识及文献研究
第二节 栽培加工技术调查
第三节 全国不同产地穿心莲中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的含量测定
第四节 穿心莲不同部位品质评价
第五节 不同产地土壤理化性质与穿心莲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第六节 遗传多样性研究
第七节 穿心莲内酯合成途径相关基因克隆
第八节 研究结论
第三章 雷公藤品质研究
第一节 传统知识及文献研究
第二节 雷公藤与昆明山海棠采样调查
第三节 雷公藤药材中萜类成分分析
第四节 雷公藤与昆明山海棠化学成分研究
第五节 雷公藤与昆明山海棠中五种有效成分的定量测定
第六节 雷公藤属三种植物叶片中草酸钙结晶特征研究
第七节 雷公藤与昆明山海棠遗传关系研究
第八节 雷公藤二萜合酶基因克隆及功能研究
第九节 研究结论
第四章 三七品质基础研究
第一节 传统知识与文献研究
第二节 栽培加工技术调查
第三节 三七皂苷质谱裂解规律研究
第四节 皂苷类成分含量测定与分析
第五节 三七中重金属元素的研究
第六节 三七中微量元素的测定
第七节 遗传多样性研究
第八节 基于HRM技术的三七鉴定方法建立
第九节 基于分子一形态的三七粉鉴定方法建立
第十节 研究结论
第五章 道地药材的生物效应测定
第一节 基于微量量热分析的不同产地白芷抑菌活性初步研究
第二节 不同产地穿心莲化学指纹图谱及抑菌活性评价
第三节 基于肝细胞毒价检测的雷公藤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第四节 生物效价测定法用于三七品质评价的研究
第六章 道地药材适宜性区划和品质区划
第一节 白芷道地药材的生长适宜性区划和品质区划研究
第二节 穿心莲道地药材的生长适宜性区划
第三节 雷公藤道地药材的生长适宜性区划和品质区划
第四节 三七道地药材的生态适宜性区划
第七章 道地药材加工技术示范
第一节 白芷药材资源性化学成分分析评价
第二节 白芷现代干燥加工方法研究
第三节 穿心莲引种种植及最佳采收期的确定
第四节 穿心莲现代干燥加工方法研究
第五节 贮藏时间对穿心莲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第六节 不同干燥条件对雷公藤药材品质的影响研究
第七节 趁鲜清洗和干制后清洗对三七药材质量的影响
第八章 道地药材特色生产技术评价及规范
第一节 穿心莲生产技术
第二节 雷公藤生产技术
第三节 三七生产技术
附一穿心莲特色产地栽培技术规范
附二文山三七道地药材特色栽培技术规范
第九章 三七道地产区土壤微生态及土壤修复
第一节 连作障碍及分析
第二节 三七适宜种植区与根腐病发生状况调查
第三节 三七健康与根腐病植株根际土壤微生物差异分析
第四节 三七种植土壤自毒物质与微生物作用分析
第五节 三七根际土壤病原茵与植株生长和AM真菌侵染的数量效应关系
第六节 AM真菌对三七生长以及代谢的调节作用研究
第七节 结论与展望
第十章 三七组织培养及茉莉酸与二氢茉莉酮酸甲酯处理研究
第一节 三七细胞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与皂苷含量分析
第二节 摇瓶培养条件的优化
第三节 茉莉酸与二氢茉莉酮酸甲酯处理对三七不定根代谢产物的影响
第四节 茉莉酸与二氢茉莉酮酸甲酯对Ds、SE、P450和CAS基因变化的影响
第五节 茉莉酸与二氢茉莉酮酸甲酯对sOD、pOD酶活性变化的影响
第六节 结论与展望
第十一章 穿心莲内生真菌对穿心莲主要活性成分的生物转化研究
第一节 转化体系的确立
第二节 内生真菌对两种底物的转化研究
第三节 2T12101A对新穿心莲内酯的转化条件的优化
第四节 转化产物的制备、分离与结构鉴定
第五节 转化产物的活性研究
第六节 目标菌株2T12101A相关生物学特性研究
第七节 结论与展望
附录 彩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