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士仍在对付逐渐逼近的人群。在他身后,沿街往南,“悍马”车队就停在目标建筑前。而在他正前方的街道北侧,似乎摩加迪沙半座城市的人都在朝此处聚集。不时有人冲上街道,端起AK冲锋枪便是一通扫射,打完就躲。透过闪光和烟雾,依稀可辨有人正向这边发射火箭弹。它们拖着长长的尾烟划过头顶,爆炸掀起刺眼的光亮和震耳欲聋的冲击。燃烧的炙热一点点消散后,他的嘴里和鼻孔中仍能感受到一股浓烈的火药味。有时,子弹会密集地迎而沿街射来,搅得地面尘土乱飞,啃食着房屋边角。对而一阵喧嚣躁动,中士能深切地感受到一股力量正在逼近。这时,一架“黑鹰”飞来,埃文斯曼立刻起身,挥舞起他那长长的胳膊指向对面的火力来源。他望见飞机后排的一名成员正坐在机炮后,紧接着,那支多管机炮便沿街喷射出了一条条火焰……
……
更多精彩内容,请看马克·博登著的长篇小说《黑鹰坠落》。
马克·博登著的长篇小说《黑鹰坠落》记录了美军自越战以来尤其惨烈的失败。“摩加迪沙之战”是美军在索马里发动的抓捕当地军阀的行动,由于准备不充分和情报错误,行动陷入混乱。两架美军160特种航空团的U60“黑鹰”直升机被击落,抓捕行动随即变成拯救行动。美军苦战15小时,最终在巴基斯坦维和部队的掩护下撤退。
这也是美国陆空协同城市作战战术的惨痛失败。作品通过对电文资料、现场影音资料的整理,真实再现了激烈的现代战争场景。这支精锐的特种部队,面对压抑的恐惧,历经着战争中的恐怖、悬念、悲痛、血腥搏杀,体现着战争中的英雄主义、泣血的友谊、和永不言弃的坚持。
本书一出版即成为畅销的军事文学经典。根据本书拍摄的电影《黑鹰坠落》已经成为战争影片中的经典大作,不但斩获亿元票房,还赢得了奥斯卡、美国电影学会的多项电影大奖。
算上之前的演习以及六次行动,他们完成这样的任务足有十几次了,可谓手到擒来。在埃文斯曼的脑海中,任务航线清晰无误。落地后该朝哪个方向开进,战友们将在什么位置,他都一清二楚。从飞机左侧索降的士兵将在街道左侧集结;右侧索降的士兵将在街道右侧集结。然后各自从左右两侧出发,医疗队员和新兵夹在队伍的中间。一等兵托德·布莱克伯恩是埃文斯曼机上最年轻的成员,他刚从佛罗里达高中毕业,还没进过游骑兵学校,得有人照应。另一名中士斯科特‘伽兰汀年纪大些,可也还缺乏在摩加迪沙的战斗经验。照看好这群年轻人的担子现在全落到埃文斯曼的肩上了,他感到沉甸甸的。这次出来执行任务,他们都是他的人。
他是小分队的头儿。在前排坐定后,他接过一副耳机。这是一个巨大的头戴式耳机,附有话筒,一根黑色电线将它与飞机天花板上的一个插口相连。他摘下钢盔,将耳机戴到了头上。
有名机组成员拍了拍他的肩膀。
“马特,离机前一定要记得先把这个摘下来。”他指着电线说。
就这样,他们挤在闷热的机舱中,在停机坪上等了约有一小时。呼吸着刺鼻的柴油味的同时,身体也因防弹背心和装备包裹而不停地淌汗。他们焦虑地抚弄着手中的武器,都预感着这项任务还没等出发就会被取消。这是常有的事。平均下来差不多每拉二十次警报才会有一次是动真格的。五周前,刚到摩加迪沙时,他们还激动万分。每次登机时,他们的欢呼声都会从这架“黑鹰,,传到那架。现在,登乘这种直升机对他们来说已是家常便饭,再也激不起他们的斗志了。
他们在等待今天行动的暗语,“艾瑞尼(和平女神)”。这是一支由令人生畏的战士和机器组成的部队。四架凶悍的AH-6型“小鸟”直升机停在一旁,那是一种气泡型双座舱攻击直升机,可以在全地形上空飞行。为了此次任务,“小鸟”挂装上了火箭弹,这还是头一回。前两架“小鸟”将首先扫荡目标建筑,排除障碍,后两架则负责后卫协助。这四架“小鸟”的舱外两侧都加装了座椅,用来搭载此次突袭的先头部队,三角洲部队的C中队。它是美军最神秘的三支突击队之一。紧随这股攻击力量之后的,是八架加长运输型“黑鹰”:两架搭载着其他三角洲部队及其地面指挥官,四架负责投送游骑兵部队(即佐治亚州本宁堡游骑兵第75团三营B连),还有一架属于最精锐的战斗搜寻救援小组。最后一架则乘坐着此次任务的两位指挥官——汤姆·马修斯中校,他的职责是协调执行此次飞行任务的肯塔基州坎贝尔堡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以及三角洲部队的加里·哈瑞尔中校,他负责指挥地面部队。执行地面护送任务的车队正在大门外列队待命,由九辆宽体“悍马”和三辆五吨卡车组成。卡车届时将负责押运俘虏并撤回突击部队。“悍马”上已坐满了游骑兵队员,三角洲突击队员以及海军特种部队的分支——“海豹”突击队第六小组的四名成员。算上已经升空的三架监视直升机与高空侦察机,共有19架飞机、12辆汽车以及约160人参与此次行动。这是一支整装待发的强大部队。
看来此次任务势在必行了。游骑兵特遣部队司令官威廉,加里森少将出来亲自为他们送行。这可从未有过。他身材瘦高,头发灰白,身着沙漠迷彩服,嘴角还叼着半支没点燃的雪茄。从一架飞机走到另一架,还在每辆“悍马”前停留了一下。
“小心点。”他操着一口独特的德克萨斯腔慢吞吞地说道。
接着,他又走向下一个人。
“好运。”
再下一个。
“当心点。”
不停运转的机器震得大地都在颤抖,令人血脉贲张。能亲身参与其中,能成为炫耀美国军事威力的这一记重拳的一分子,的确是激动人心的。真为那些螳臂当车的敌人感到悲哀。配好枪支弹药,紧握自动武器,防弹背心下,是他们剧烈跳动的心脏。他们暗自又最后检查了一遍:重复祷词,再三检查武器,演练精确的战术动作,举行简短的出发仪式……所有这一切,都是在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做着准备。所有人都清楚,此去险象环生。这是一次在光天化日之下大胆强攻“黑海”地域的行动。那里是摩加迪沙市中心,是哈勃吉德部族势力范围的核心,也是军阀艾迪德的据点。目标是一座三层平顶石头小楼,外墙刷着白灰,堪称这座城市里所剩无几完好无损的现代大建筑之一。周围是一座座铁皮顶小屋。而在那一条条如迷宫般纵横交错的土路上,正潜伏着成千上万的武装分子。街道两侧都种着仙人掌科植物。没有一幅正式的地图可用。这是个纯粹的印第安国度。
P4-5
小说继承了《杀手天使》以及《我们曾经是战士》等书的风格,《黑鹰坠落》是陆军战争类作品中最畅销的一部著作。
——《纽约时报》
这本书是最引人入胜、最权威的战争著作之一。
——《今日美国》
令人毛骨悚然的真实……马克-博登让我们置身于猛烈的战火之中,仿佛你在为自己的生命而战斗。
——美国陆军中校,游骑兵特遣队发言人大卫·斯科维尔
我们一定把它列入最好的战争小说之列,它甚至可以超越《兄弟连》和《士兵的重负》。
——《丹佛邮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