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昭良著的《复盘+(把经验转化为能力)(精)》不是讲道理,而是讲操作程序,给予工具,提醒注意事项,用心教大家如何用好复盘这个工具。书中不仅教会大家如何用工具,而且提醒大家如何在组织中推广工具,形成习惯和机制,这唯有具备实操经验的作者才能想到并突出强调。
| 书名 | 复盘+(把经验转化为能力)(精) |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
| 作者 | 邱昭良 |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邱昭良著的《复盘+(把经验转化为能力)(精)》不是讲道理,而是讲操作程序,给予工具,提醒注意事项,用心教大家如何用好复盘这个工具。书中不仅教会大家如何用工具,而且提醒大家如何在组织中推广工具,形成习惯和机制,这唯有具备实操经验的作者才能想到并突出强调。 内容推荐 邱昭良著的《复盘+(把经验转化为能力)(精)》详细阐述了联想、万达、美军、英国石油公司复盘的实务做法,分享了作者多年的实践经验以及“内功心法”,介绍了引导复盘的工作指引与常用方法、工具与模板,是应用复盘的专业、深入而全面的操作指南,可供个人、管理者与企业家对过去的成败进行结构化总结,快速学习与成长。应对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挑战。 目录 赞誉 推荐序1 推荐序2 推荐序3 推荐序4 前言 第1章 认识复盘 什么是复盘 复盘的由来 复盘,而非总结 第2章 为什么要复盘 美军通过AAR打造执行力和领导力 联想做复盘的四个理由 复盘的学习机理 第3章 复盘的“操作手法” 美军怎么做 英国石油的“事后回顾”实践 联想复盘的步骤解析 第4章 复盘的应用类型 自我反思 事件/活动复盘 项目/阶段复盘 战略复盘 第5章 复盘的“内功心法” AAR的18条军规 联想:做好复盘的诀窍 引导是复盘成败的关键 第6章 如何推广复盘并形成习惯 如何推广复盘 从两个维度扩大复盘的影响 让复盘改造企业文化 如何让复盘成为习惯 第7章 超越复盘:从复盘到学习型组织 复盘是重要的,但仅靠复盘是不够的 以复盘为基石,搭建组织学习体系 组织学习体系的基本要素 结束语 附录A 一张图看清复盘 附录B 复盘模板 附录C 复盘引导常用方法与工具 附录D 部分复盘案例 附录E 精品培训:“复盘——提升组织能力的核心修炼” 后记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联想做复盘的四个理由 联想是中国最成功的民营企业集团之一,自1984年成立以来,不仅保持了连续30多年的高速成长,而且在IT、投资、科技地产、农业等多个领域实现了多元化发展。更重要的是,联想集团在2004年并购了IBM的PC业务,成功地实现了全球化运作,之后还经历了一系列成功的并购,包括日本NEC的PC业务、IBMX86服务器业务、摩托罗拉手机业务等,在多个领域占据了全球领先地位。因我曾在联想集团工作多年,对联想为什么能取得这些傲人的成绩也进行过系统的分析和思考。在我看来,联想的成长与复盘有着很大的关联。 按照联想多年应用复盘的实践经验总结,复盘的价值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在联想有一个著名的“把式论”,即:能说会干,是真把式;能说不会干,是假把式;能干不会说,是傻把式。按照我的理解,所谓“会说”,是指能把一件事情该怎么做事先清晰地描述出来,这样干成了就是“瞄着打”的;相反,如果没有事先的分析和筹划,即使干成了,要么可能是“蒙着打”的,靠的是运气,要么是糊里糊涂,搞不清楚“为什么”。这样的干部,下次做事情的时候,若情况稍有变化,很可能还是会出错。 因此,联想认为,除了看结果的好坏,也要看做事的人能否从中学习,也就是区分“有意义的失败”与“无意义的成功”,如图2-1所示。 所谓“有意义的失败”,是指虽然事情做错了,或者绩效表现不好,但做事的人能够从中学到经验教训,搞清楚了失败的真正原因并找到了改善的措施,这样,他下次再做类似工作时,很可能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这种犯错是有意义的,这种失败是值得宽容的。因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人类就是不停地通过试错来学习的。 同时,如果不允许别人犯错误,不宽容失败,组织中就没有人会愿意尝试新的做法或新行为,只会按部就班,听从上级的命令,或者刻板地按照规章制度、既定程序来行事——这样的话,整个组织就不会有创新,没有人愿意变革,组织就没有生命力和适应力。 相反,“无意义的成功”是指,虽然事情成功了,但不知道为什么会成功,搞不清楚这里面的关键因素和机理,也可能是偶然的,不可复制或重现,意义并不大。 因此,联想认为,无论成败,通过复盘,搞清楚成败的原因,从中学习到经验教训,才是真正重要的。 (2)传承经验,提升能力 联想认为,复盘可以用来考察一个人的学习能力,也是选拔干部的重要参考标准。正如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先生所说:“复盘是联想认为最重要的一件事情。联想经常说,对人,用谁不用谁,就看他的学习能力怎么样。对于学习,我自己总结了一下,无非是跟书本学、跟自己学,还有一个就是跟别人做的事情学。最多、最深刻的还是跟自己学,跟自己学无非就是‘复盘,。一件事情做完了以后,做成功了或者没做成功,尤其是没做成功的,坐下来把当时的这个事情,我们预先怎么定的、中间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做不到,把这个要理一遍,理一遍以后,下次再做的时候,自然这次的经验教训他就吸收了。” 柳总的这段话,包含两个重要观点:第一,成年人最主要的学习途径是从工作中总结经验教训。这与培训界对成年人学习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现在,大家普遍相信,在职场中,成人学习最大的部分来自“在岗工作实践”(约占70%),其次是通过与他人的交流(约占20%),最后才是正式的教育与培训(约占10%)。因此,复盘应该成为个人学习最多、最主要的途径。 第二,复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经验学习方式,对于干部能力的提升、经验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复盘,把工作中的经验或教训总结出来,不仅有助于自我能力的发展,而且可以通过与团队成员或在组织范围内共享,传承经验,让个人的发现变成组织共有的智慧,促进组织智慧的提升。 尤其对于CEO和领导班子团队建设,联想认为复盘是一种重要工具。柳总说过:“学习能力是什么呢?不断地总结,打一次仗,经常地复盘,把怎么打的边界条件都弄清楚,一次次总结以后,水平自然越来越高,这实际上算是智慧,已经超出了聪明的范围。” 因此,在联想,柳总非常重视复盘,不仅身体力行,而且大力推动,使得复盘成为联想的一种基本工作方法和习惯。 P14-17 序言 首先热烈祝贺邱昭良博士的新书《复盘+:把经验转化为能力》出版。 在我看来,《复盘+:把经验转化为能力》的意义有二: 其一,推广复盘理念,善莫大焉。 我非常赞同联想控股总裁朱立南先生倡导的以学习为生活方式,而复盘,就是最主要的一种学习方式。不论是灵魂和精神层面的修行还是物质方面的技能,没有人生来就掌握,只能靠后天的学习。 学习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向前人学,通过读书我们可以学习到前人总结的理论、经验教训;第二种是向先进学,古语云:三人行,必有我师,身边的人任何一点比我们强的地方,我们都用心观察、细细品味,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汲取之;第三种学习方式,也是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就是通过复盘向自己学,大事大复盘,小事小复盘,随时随地复盘。善于学习的人,每天都在汲取周边的营养,让自己更强大,不善于学习的人,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其二,从实操层面推广复盘,功莫大焉。 世上之事,说说容易做到难,学理论容易实践执行难。在我看来,复盘不仅是一种理论,更是一种方法论,而且是基础方法论,不但是我们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更是让80%的人在80%的情况下达到80分的方法,如何让每个人都掌握这种方法论是每位领导者梦寐以求的事。《复盘+:把经验转化为能力》立足于实操,我相信对此必有助力。 现在是信息爆炸时代,每天透过手机、社交网络、周边人群传递来的信息浩如烟海,《复盘十:把经验转化为能力》在这种氖围中面市,致力于让读者掌握一种基础方法论,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再次祝贺! 孙陶然 拉卡拉集团创始人 《创业36条军规》作者 北京大学企业家俱乐部执行理事 后记 每一本书的出版都离不开一群人的共同努力。作为作者,我深深地感谢所有为这本书的诞生做出过努力的朋友! 首先,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的编辑张竞余,当我在朋友圈发布了本书脱稿的消息之后,他第一时间就和我取得了联系,约好春节后马上见面。我很佩服他的专业判断、敏锐和马上行动的精神。正是在他的积极推动之下,本书才能这么快与大家见面。 我还要感谢华章经管的王磊女士,她是我十几年的朋友了,自2003年我在华章公司出版了第一部专著《学习型组织新思维》以来,我们陆续合作了《创建学习型组织5要素》《学习型组织行动纲领》《系统思考》等多部好书。作为资深出版人,她不仅具有深刻的商业洞察力、丰富的策划与运作经验,而且为人谦逊、修为敦厚。感谢她这么多年来对我的厚爱与大力支持! 感谢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首席管理咨询顾问王建庆老师,我有幸和她成为同事,在她的指导下工作。对于复盘,王老师绝对是专家。不仅因为她在联想工作期间,无数次地参与和组织复盘,君联资本也是在复盘中成长起来的,更是因为她曾是联想管理学院的讲师,专门研究联想文化和管理,在“入模子”培训班上主讲联想历史、文化和管理,参与了联想集团企业文化项目研讨、“复盘”方法论的提炼,2001年之后一直在联想投资负责投后管理和增值服务工作,长期指导君联资本投资企业的成长,为被投企业和“联想之星”创业企业家提供包括复盘在内的管理提升培训和指导。非常巧合的是,在我给王老师打电话时,她刚好参加完一次复盘会。因此,在阅读完本书初稿之后,王老师不仅专门给我打来电话,就书中有关联想复盘的一些案例、提法、事实给予了详尽的指导,而且欣然答应为本书做推荐序,分享了她对联想复盘的见解和君联资本的复盘实践,对读者朋友快速把握复盘的精髓有很大帮助。 感谢联想控股人力资源部总经理、联想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高强先生,他不仅通读全书,给出了很高的评价,让我倍感鼓舞,而且提出了中肯的修改建议。 感谢大联想学院院长孔庆斌先生、京东大学执行校长马成功先生为本书作序。孑L院长领导大联想学院,积极为联想集团合作伙伴及生态圈企业分享包括复盘在内的联想管理经验,对此有着深刻的见解。我和老马最早是联想集团的同事,10余年后又是万达学院的同事。老马不仅是领导力开发与人才培养方面的专家,在万达学院期间,我和万达学院其他同事,包括常务副院长樊力越、卢旭、老马、张华、夏盈、于晓翔、张竑等,在院长陈平先生的领导下,一起设计并推动了新建万达广场的复盘工作。 感谢我曾经的同事、多年的好友、实创装饰集团总裁罗立新先生。罗总曾任联想集团ERP项目经理,全程推动了项目调研、实施,我们作为“战友”亲历了整个过程。罗总在联想集团IT部等多个业务部门担任高管,之后在NEC、科宝博洛尼、方太、实创装饰等多家企业任cEO或C00,对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以及组织能力提升有着深刻、独到的见解,他的推荐语让我感到温暖而有力量。 感谢西南水泥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四川西南水泥有限公司总裁白彦先生,为本书撰写推荐语。感谢四川西南水泥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张子斌先生、人力资源部总经理孙卓新老师,在他们的领导和推动下,四川西南水泥有限公司积极进行学习型组织建设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作为相识10余年的朋友,能为他们服务,从中联水泥到西南水泥,我倍感荣幸。事实上,这段旅程也可看作学习型组织在中国实践的一个缩影。西南水泥的实践证明,复盘这种方法简单易用,效果显著。 感谢远洋地产远联公司总经理孔繁琢先生、广东潮宏基珠宝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廖创宾先生为本书撰写推荐语。他们在企业内部积极实践复盘、推动复盘,我有幸为他们的管理团队提供复盘培训和引导。感谢远联公司人力资源总监王冬梅女士、潮宏基人力资源中心龙慧妹女士、我的朋友朱竹林、和君咨询的徐楚、解浩然、丛龙峰博士等的厚爱与大力帮助! 感谢我最好的朋友和同事之一,王谋,我们一起给中国航天、中粮、鲁南水泥、西南水泥、空军某厂等多家优秀的企业提供过组织学习相关的咨询与培训,虽然他在组织学习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洞察力,但一直非常低调,求知若渴。在本书框架拟定、资料收集阶段,王谋做了大量工作,对我帮助很大。 感谢北京学而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高级咨询顾问崔玲女士,在本书写作过程中,她多次提出宝贵意见,数次通读了全稿,进行了细心的校对、修改。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如此,本书中一定还存在诸多错误或不足,我愿为此负责。欢迎大家积极提出宝贵意见,让我也从中学习、不断改进。 同时,复盘作为一种管理工具,重在实践,我希望更多企业家朋友可以积极实践、应用复盘这种方法。如果你在应用过程中,有任何感受、心得以及困惑、问题等,欢迎和我联系,也许你的这些发现能够帮到更多的人!我想和大家一起共创! 书评(媒体评论) 在我看来,《复盘+:把经验转化为能力》的意义有二:其一,推广复盘理念,善莫大焉。其二,从实操层面推广复盘,功莫大焉。现在是信息爆炸时代,每天透过手机、社交网络、周边人群传递来的信息浩如烟海,《复盘+:把经验转化为能力》在这种氛围中面市,致力于让读者掌握一种基础方法论,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孙陶然 拉卡拉集团创始人,《创业36条军规》作者,北京大学企业家俱乐部执行理事 在我从事企业家调查研究中,我发现,优秀的企业家往往不是培训出来的,而是在干中学出来的。其中,复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许多优秀的企业家,如柳传志、王健林等,都精于此道、成于此法。希望邱昭良博士的新著《复盘+:把经验转化为能力》能帮助更多企业家成长、帮助更多企业成功! ——李兰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复盘+:把经验转化为能力》是企业复盘的最佳指导和实操手册,非常适合广大的企业家和管理者朋友们阅读,并在自己的组织里运用。 ——王建庆 君联资本(原联想投资)董事总经理、首席管理顾问 本书角度完整,让我们既见复盘之木,又见组织学习之林,同时强调实战、实用,满是“干货”,我推荐大家阅读这本书。 ——孔庆斌 联想集团大联想学院院长 作为学习领域难得的”双料冠军“,邱博士不仅对理论有深入的研究,具备很强的专业性和前瞻性;同时在多家企业从事战略规划和企业大学工作,积累了大量实践素材,操盘经验丰富。 ——马成功 京东大学执行校长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